服装专业“工程伦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024-01-05 12:42许静娴卢业虎
纺织报告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伦理学伦理服装

许静娴,陈 廷,卢业虎

(苏州大学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6)

21世纪以来,服装工程活动的科技化、社会化、集成化程度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专业技术之外的如环境、文化、人权、安全、法律等伦理学相关问题。在高等学校强化课程思政育人的背景下,加强服装工程专业的伦理学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未来服装专业人才的必要要求,更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精益求精、大国工匠的战略举措[1]。此外,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已成为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结合服装工程活动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以及过往两年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以赵莉等[2]编著的《工程伦理学》教材为基础,构建具有服装工程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服装专业“工程伦理学”课程设计提供指导,为专业教学中的伦理学知识渗透提供参考。

1 服装工程活动中的伦理学问题

区别于土木、水利、机电、能源等传统工程专业,服装工程专业兼具工程学科和艺术学科的特色,服装工程活动兼具创造物质和创造美的需求。因此,与传统工程活动相比,服装工程活动中的伦理学问题更加广泛且复杂。表1根据工程的3个阶段总结了当前服装工程活动中存在的典型伦理问题。

表1 服装工程活动各阶段典型伦理问题

1.1 策划阶段

策划阶段是工程活动的起点,决定了产品质量。该阶段工程活动包括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调查、勘测、试生产等前期工作。服装工程策划阶段围绕服装设计展开,包括设计前调研、设计方案提出、设计方案讨论与修改、设计定稿。该阶段的工作往往由具有艺术学和工程学学科背景的人共同完成,其中,艺术学学科背景的人提出艺术构想,工程学学科背景的人从实际可行性角度进行把关,两者共同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表2总结了2018—2023年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在策划阶段暴露出的引发社会舆论的伦理学问题。总体来看,策划阶段的伦理学问题主要在于文化尊重和社会风气。当前,服装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技巧以及设计方法,忽略了设计对社会及文化的影响。在服装设计类课程中渗透文化及社会责任教育,可从源头避免相关工程伦理问题的产生。

表2 2018—2023年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策划阶段的伦理问题

1.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工程活动的主体阶段,决定了产品的最终质量。该阶段的活动内容包括施工、制造等。服装工程实施阶段即服装产品的生产阶段,生产阶段的伦理问题可从产品、人、环境3个角度进行总结。首先,产品的生产过程需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进而保证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尤其对于A类婴幼儿产品和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另外,市场监管部门应健全监管体系并加大监管力度。其次,除了产品本身,工人作为实施阶段的主体,其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也应是该阶段值得关注的伦理学问题,如生产环境应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工人薪资发放应符合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外,服装生产环节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而污染水资源。

服装生产阶段涉及的伦理学问题复杂且多样,现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突出对生产技术的掌握及生产过程的管理,鲜少涉及伦理教育,尤其是工人权益和环境保护方面。

1.3 使用阶段

工程活动成品的使用阶段是工程的延续。不管是房屋、道路、大坝还是普通的机电产品以及操作规程、工艺流程等“软成品”,在该阶段都有使用、跟踪监测和维修的问题。服装工程活动的成品是服装,其使用阶段从生产完被运送至终端店铺开始。经过一系列营销推广活动,部分服装被销售出去,供消费者使用;部分服装未被销售出去,成为库存积压在仓库。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产品伦理学问题,如营销推广活动不恰当、过度或虚假营销、营销文案不尊重市场规律和文化风尚;服装洗护信息未传达到位;服装使用过后未回收利用,二手服装市场乱象;库存商品引发资源浪费问题等。

服装使用阶段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涉及多个角度,现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集中讲授市场营销相关专业知识,以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经济收益为目标,对于营销附带的伦理学问题较少涉及。在大力弘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服装的回收利用及库存的处理也应成为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

2 “工程伦理学”教学内容

现阶段的工程伦理类教材针对工科一级学科,对工程活动、伦理学研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等给出了普适性介绍,并通过大量的现实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然而,已有案例更多的是传统大类工程,如土木工程、矿业工程、水利工程等,未能结合服装工程专业的特色给出具体介绍和引导,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结合专业实际理解教学内容。图1为当前《工程伦理学》教材内容框架[2],其中,前三章为工程活动理论介绍及工程伦理学研究的文献综述,与服装工程专业的可结合度较低;第四章至第七章从不同角度对工程活动中涉及的伦理学内容进行介绍,如工程活动影响的利益群体、生态环保等,与服装工程专业的可结合度较高;第八章是对前七章内容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服装工程案例进行介绍。因此,结合前面总结的服装工程活动中的伦理学问题以及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以第四章至第七章内容为例,阐述服装专业“工程伦理学”教学框架及内容。

图1 《工程伦理学》教材内容

2.1 工程中的利益相关者(第四、六章)

工程活动的利益相关者由工人、工程师、投资人、管理者和社区居民组成。教材着重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脉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含义及产生的原因,并重点解读了工人、工程师两类角色在利益相关者集体中的地位及作用。根据课堂教学反馈,如果不结合具体的工程活动进行解释,学生很难理解教材给出的“工人是工程共同体中的弱势群体”和“工程师应忠诚于全社会”两个重要知识点。因此,本研究提出结合服装企业实际架构(图2),剖析服装行业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学生可结合服装专业知识对号入座,分析各个角色的工作内容,从而理解各个角色的利益如何在集体中起作用以及不同角色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博弈并解决冲突。

图2 服装工程活动的利益相关者构成

2.2 工程中的诚信与道德(第五章)

第五章内容主要基于人道主义思考提出工程活动应实事求是,不宜弄虚作假,具体可从工程研究、工程制造、工程试验及商业活动4个角度剖析工程中的诚信与道德问题。由于缺少与服装专业的联系,学生在理解这章内容时较为吃力,缺乏学习兴趣。根据服装工程活动的特征,可在工程制造、工程试验及商业活动3个方面渗透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容并提高学习积极性。其中,服装工程制造应强调生产的规范性,着重介绍纺织服装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明确不得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以次充好,使用质检不合格的材料进行生产;服装工程试验主要是指质量检验,应强调质检数据的真实性,本着对检测事业的忠诚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开展服装试验工作,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服装商业活动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指向带来经济收益的一切服装工程活动,比如设计版权、原材料交易、服装贸易等活动,应遵循市场规律,遵守市场竞争原则开展服装工程活动,切忌任何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不正当商业行为。

2.3 工程与生态责任(第七章)

第七章基于工程活动会对生态造成潜在破坏这一事实提出工程活动应牢固树立生态观,并强调工程师对生物及动物的责任意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绿色工程的概念。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仅次于石油化工的第二大污染行业,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生态观念的需求十分迫切。在大力弘扬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目前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及理解能力都较高。

对于该部分伦理学内容的课堂讲授,可结合专业课提到的可持续时尚理念展开。围绕服装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指出其中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及理念,包括绿色设计方案、绿色服装原材料生产技术、绿色服装生产技术、可持续服装消费理念等。绿色设计方案,即在服装设计中突出生态、环保的理念,如不使用动物皮毛、提出服装二次改造或修补方案以延长服装使用寿命等;绿色服装原材料生产技术,可确保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和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绿色环保,如培育天然彩色棉花以减少后期染色造成的环境污染;绿色服装生产技术,可确保服装生产过程环保,如零浪费的裁剪技术;引用快时尚案例,剖析快时尚背后的营销真相,反面烘托可持续消费理念,强调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3 “工程伦理学”教学方法

当前,“工程伦理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过多导致课堂枯燥以及被动填鸭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的成因是过度依赖教材进行教学,而《工程伦理学》这门教材的内容有近1/3为理论,其余内容虽有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解,但很少涉及服装工程专业。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大量的现实案例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辅助理论知识讲授,因此,可通过以下4种方法增强服装专业“工程伦理学”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1 正反案例呼应式教学

“工程伦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通过大量引用服装工程正反面案例,在案例分享中渗透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学知识,并强化应用,将理论落到实处[3-4]。如图3所示,围绕服装行业的环保问题,引用一正一反两个案例,正面案例为李宁联合COSTA,通过提炼咖啡渣碳纤维,推出环保服装;反面案例为合成纤维制成服装被不恰当回收处理,最终破坏海洋生态。通过正反面案例呼应式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相关工程伦理问题,使学生知晓此类伦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图3 正反案例呼应式教学示例

3.2 行业纪录片分享

日常课堂教学反馈显示,影音式教学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观看纺织服装行业纪录片,如《The True Cost》(《真正的成本》)和《伟大的制造》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产业内部信息,知晓服装工程专业进行伦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并组织课堂讨论,交流观后感。此外,要求学生围绕“工程伦理学”课堂内容撰写观后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3 小组翻转课堂

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围绕某个主题,比如如何延长服装寿命,为地球减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络调研,搜集服装工程相关案例在课堂上分享。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程活动相结合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接收程度的一种方式。图4为某小组通过网络调研总结的延长服装使用寿命的方法—开设古着店,回收世界各地有年代感、现已不再生产的服装进行专业消毒、清洗、熨烫后再搭配组合,重新出售,赋予旧衣新生命。

图4 古着店

3.4 实地走访

选择服装产业链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服装生产、服装营销、服装回收等,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以服装工程活动中的典型伦理问题为指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工程伦理学”教学成效

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已明显增强,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于工程伦理案例的分析深度有所增加,如图5所示,对服装行业抄袭案例进行剖析,相比课程之初,课程最后两周的案例分析结合国家政策及行业规范的程度更高,而且可结合课本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二是在大四毕业设计环节,将伦理学思维融入服装设计方案的比例明显增加,比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用环保面料及染料的设计主题。此外,期末总结反映了学生对于“工程伦理学”课程的目标达成,自我评价均分高于90分,即学生能很好地了解服装工程中的伦理问题,能很好地运用工程伦理准则对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知悉作为服装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本研究探索的“工程伦理学”教学内容及方法将有效提升服装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有助于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与塑造。

图5 同组学生的案例分析

5 结语

当前,服装行业存在较多工程伦理问题,在对未来服装工程师的培养方案中,高校应加强伦理学教育并将其与加强专业技能教育并重。本研究剖析了服装行业现存典型伦理问题,结合《工程伦理学》教材,指出“工程伦理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方法,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旨在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伦理学意识,实现从伦理学理念、到意识、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伦理学伦理服装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让人心碎的服装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