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升级不对称领土争端的行为逻辑∗

2024-01-05 06:52韩召颖
国际安全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马岛武力格鲁吉亚

李 源 韩召颖

【内容提要】 在与强国的领土争端中,弱国为何会主动使用武力、升级领土争端?既有研究对于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以及弱国的升级行为逻辑关注不足。由于争端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对弱国的争端行为选择与强弱双方的互动具有重要影响。弱国决策者的被惩罚预期与国内社会的受害者心态,是影响弱国升级不对称领土争端的两个重要因素。弱国决策者预期升级行为不会引发强国的严厉惩罚,将促使其对升级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果持乐观态度,构成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战略机遇。弱国在与强国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受害者心理,促使其接受使用武力的潜在风险,构成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战略动机。弱国的升级行为最终受到机遇-动机的共同作用,既是源于预期强国行为反应所带来的宝贵机会窗口,也是受害者心理形成与释放的结果。1982 年阿根廷-英国马岛战争与2008 年格鲁吉亚-俄罗斯冲突两个案例,可以为这一分析框架提供经验证据。该研究有助于在理论上理解不对称领土争端的爆发与升级,同时能够为中国周边领土争端的反复发生提供现实启示。

引 言

国家间领土争端是国际政治的固有难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议题。与双方实力近乎对称的领土争端相比,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在弱国争端策略选择、强弱双方互动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内在逻辑。①关于强国与弱国的实力不对称,既有研究主要存在两种界定方式:一是明确操作化为双方实力对比≥5 或10,国家综合能力指数(Composite Index of National Capability,CINC)是目前学界常用的国家实力衡量指标。二是从相对意义上定义强国与弱国,强调两国整体军事与经济实力的相对不对等,代表性的研究参见T. V. Paul, Asymmetric Conflict: War Initiation by Weaker Power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本文主要遵循的是第二种定义。领土不仅在资源分布、战略位置与族群统一等方面存在有形价值,还在民族认同、历史记忆与地位荣誉等方面存在无形价值。②Paul Huth, Standing Your Ground: Territorial Disputes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6, pp. 49-53; Paul R. Hensel and Sara McLaughlin Mitchell, “Issue Indivisibility and Territorial Claims,” GeoJournal, Vol. 64, No. 4, 2005, pp. 275-285; Paul R. Hensel et al., “Bones of Contention: Comparing Territorial, Maritime, and River Issues,”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52, No. 1, 2008, p. 121; Hein E. Goemans and Kenneth A. Schultz, “The Politics of Territorial Claims: A Geospatial Approach Applied to Afric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71, No.1, 2017, pp. 31-64.领土本身的价值与特性提高了弱国在该问题上对强国使用武力的可能性。然而,与强国的实力不对称,导致弱国在领土问题上对强国使用武力是高风险的,一旦争议领土对强国同样具有较高价值,那么弱国的升级举措更可能引发强国的反击与惩罚,导致争端向冲突与战争方向发展。因此有研究指出,在不对称领土争端中,强国主要考虑是否作出让步,弱国则主要考虑是否使用武力。③Uri Resnick, Dynamics of Asymmetric Territorial Conflict: The Evolution of Patience,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2013, p. 20.从经验上看,20 世纪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领土争端是由相对较弱的国家发起,某些强国曾不止一次地受到弱势一方的挑战。④Chong Chen, “Territorial Dispute Initiation by Weaker State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11, No. 3, 2018, p. 341.按照既有研究对升级行为的定义,弱势一方升级不对称领土争端是指其主动对强国运用武力。那么,在争端双方均为主权声索国或至少弱国一方是主权声索国的前提下,为什么有些弱国会主动选择在领土问题上对强国使用武力?如何解释弱国在不对称领土争端中的升级行为?①如果双方均为安于现状国家或至少弱国一方安于现状,那么弱国则不会主动通过武力实现领土目标,这构成本文研究问题的前提条件。相关研究参见董柞壮:《现状偏好与领土争端的升级与解决》,《当代亚太》2021 年第1 期。这是本文关心的问题所在。

领土争端中双方实力的不对称对弱国的争端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实力不对称使弱国决策者需要预期强国对本国升级行为的反应,弱国决策者的被惩罚预期将影响其对升级结果的判断,构成升级领土争端的战略机遇。弱国国内受害者心态的形成与释放,则压缩了弱国争端政策的选择范围,促使其积极承担升级行为的潜在风险,构成升级领土争端的战略动机。在机遇-动机的框架下,被惩罚预期与受害者心态共同导致弱国在争议领土问题上对强国使用武力。本文通过1982 年阿根廷-英国马岛战争与2008 年格鲁吉亚-俄罗斯冲突两个案例,可以检验两种解释因素如何在弱国与强国的不对称领土争端中形成,并导致弱国主动使用武力、升级领土争端。

一 弱国与领土争端升级:文献回顾

虽然学界专门针对本文核心问题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但有关领土争端升级、不对称关系与冲突爆发的研究能够提供值得借鉴的分析视角。多数关于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研究恰恰是建立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哪些因素会影响弱国升级与强国的领土争端?既有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视角。

(一)国内政治需要

转移视线战争理论(diversionary theory of war)提出,面临严重国内危机的领导人会通过发起对外战争,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与不满情绪,提高国内支持率。由于领土问题更容易引起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应,面临国内危机的领导人有可能发起领土冲突。②Jaroslav Tir, “Territorial Diversion: Diversionary Theory of War and Territorial Conflict,”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72, No. 2, 2010, pp. 413-425; Kristan Wiegand, “Territorial Dispute Strategies as Diversionary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Studies, Vol. 5, No. 1, 2018, pp. 42-63; Sara McLaughlin Mitchell and Clayton L. Thyne, “Contentious Issues as Opportunities for Diversionary Behavior,”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Peace Science, Vol. 27, No. 5, 2010, pp. 461-485.在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相关研究中,1982 年英阿马岛战争被视为转移视线战争的典型案例。③Amy Oakes, Diversionary War: Domestic Unrest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此外,既有研究还试图揭示选举周期、政体类型等对领土冲突发生与升级的影响。①Paul K. Huth and Todd L. Allee, “Domestic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and the Escalation and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46, No. 6, 2002, pp. 754-790;Thorin M. Wright and Paul F. Diehl, “Unpack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Domestic Political Influences and War,”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60, No. 4, 2016, pp. 645-669.

该视角凸显出国内政治因素对国家主动升级领土争端的重要性,对于理解不对称领土争端中弱国的行为选择具有启发,但其不足体现在:其一,弱国决策者在决定升级领土争端前,显然要考虑强国的行为反应,单纯从弱国国内政治因素进行解释,容易忽视强弱双方互动对弱国争端行为选择的影响;其二,对领土争端中的弱国来说“能做什么”可能比“想做什么”更为重要,该视角强调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动机或意愿因素,忽视了弱国面临的有利环境对其争端政策选择的影响,即需要进一步回答弱国的国内政治在何种条件下会转化为实际的升级行为。

(二)过往经验与行为预期

在历史争端中退缩的国家更有可能面临后续挑战,②Alex Weisiger and Keren Yarhi-Milo, “Revisiting Reputation: How Past Actions Matt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69, No. 2, 2015, pp. 473-495.争端方的历史行为与过往互动能够揭示其意图或偏好,从而影响他国在领土争端中的策略选择。③Paul Hensel, “Contentious Issues and World Politics: The Management of Territorial Claims in the Americas: 1816-1992,”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45, No. 1, 2001, pp. 81-109; Molly M.Melin and Alexandru Grigorescu, “Connecting the Dots: Dispute Resolution and Escalation in a World of Entangled Territorial Claims,”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58, No. 6, 2014, pp. 1085-1109.有学者将此类视角运用到解释弱国主动发起领土争端的研究中,指出在不对称的领土争端中,弱国面临私人信息问题,即不确定强国的抗争意愿,强国也有动机隐瞒、歪曲其意图信息,而强国在过去的争端事件中是否作出妥协,以及预期强国是否未来会再次这样做,决定了弱国是否发起领土争端。④Chong Chen, “Territorial Dispute Initiation by Weaker State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11, No. 3, 2018, pp. 339-372.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揭示出信息、过往经验与行为预期对弱国主动升级领土争端的影响。除历史行为会影响行为预期外,如果目标国近期在争议领土上卷入其他军事冲突,挑战国也更倾向升级争端。⑤Molly M. Melin and Alexandru Grigorescu, “Connecting the Dots: Dispute Resolution and Escalation in a World of Entangled Territorial Claims,”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58, No. 6,2014, pp. 1085-1109.比如在南海问题上,如果小国对大国保持战略克制颇为乐观,此类进取性的行为预期将促使其采取激进举措主动挑战大国。①罗肖:《战略预期与小国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选择--以菲、越两国南海制华政策(2009-2019)为例》,《当代亚太》2020 年第2 期。

挑战国对目标国行为反应的预期注意到彼此争端行为的互动性,对于不对称领土争端中的弱国来说,强国如何回应本国的领土政策是弱国决策者的重要考量。该视角需要进一步解释在不对称领土争端中,弱国决策者对强国的行为预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实力不对称会对其行为预期的形成产生何种影响?为什么在具有同样的过往经验下,弱国有时会选择主动升级领土争端?

(三)实力或能力对比

军事实力对比对于领土争端的爆发升级具有重要影响。争议领土分配与权力分配的日益不一致将提高军事冲突爆发的可能性。②Sam R. Bell, “Power, Territory, and Interstate Conflict,”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Peace Science, Vol. 34, No. 2, 2017, pp. 160-175.保罗·胡思(Paul Huth)指出,军事实力对比的影响呈曲线型,即相比于军力近乎对等的挑战国,实力极为弱小或极为强大的挑战国均不太可能进行高烈度的争端升级。③Paul Huth, Standing Your Ground: Territorial Disputes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6, p. 114.由于争端双方的实力对比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因而单纯的实力对比在解释国家的争端政策时具有静态性,很难解释实力处于劣势的弱国为何会主动升级领土争端。既有研究进一步揭示,单纯的实力对比有利并非是国家升级争端的必要条件,④董柞壮:《现状偏好与领土争端的升级与解决》,《当代亚太》2021 年第1 期,第109 页。这对理解弱国在领土争端中的升级策略具有启示。军力对比在领土争端升级过程中存在条件与门槛,军力对比在低烈度升级的领土争端中并非主要影响因素,弱国可以通过有限度地升级领土争端,抵消强国的实力优势。⑤董柞壮:《时机选择、军力对比与领土争端升级》,《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 年第1 期。有研究指出,即使在不对称的关系中,弱国主动采取升级策略也有可能是理性的,⑥Jan Angstrom and Magnus Petersson, “Weak Party Escalation: An Underestimated Strategy for Small State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Vol. 42, No. 2, 2019, pp. 282-300.实施有限目标的策略将成为弱国的优势。⑦T. V. Paul, Asymmetric Conflict: War Initiation by Weaker Power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23-30.

学者们还试图进一步细化领土争端中的实力或能力因素。例如,傅泰林(M.Taylor Fravel)提出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影响领土争端的升级,一国的议价能力由权力投射和控制的争议领土数量两部分构成,当本国的议价能力相对其对手不断下降时,对实现本国领土目标的悲观看法与强烈的预防性动机导致其更有可能使用武力。①M. Taylor Fravel, “Power Shifts and Escalation: Explaining China’s Use of Force in Territorial Disput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2, No. 3, 2007/2008, pp. 44-83; M. Taylor Fravel, Strong Borders, Secure Nation: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China’s Territorial Disput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27-35.T. V. 保罗(T. V. Paul)提出,在不对称冲突中,短期进攻性能力(short-term offensive capability)的获得将刺激弱国主动发起不对称战争,拥有短期进攻性武器的机会窗口将使弱国决策者面临较大的时间压力。②T. V. Paul, Asymmetric Conflict: War Initiation by Weaker Power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30-31.无论是议价能力还是短期进攻性能力,本质上并非是单纯的实力或能力因素,而与决策者的预期有关。本国议价能力的不断下降与短期进攻性武器的获得都会促使其形成“现在发起比将来发起更好”的信念,从而加速国家升级领土争端的决策进程。因而,对国家决定在某一特定时刻升级争端产生影响的往往不是单纯的实力对比,而是实力对比变化引发的对争端结果的预期,己方实力相对增强带来的对争端结果的乐观预期或对实力对比日益处于劣势的悲观预期,都会刺激国家升级领土争端。对于不对称领土争端中的弱国而言,实力差距使其对争端过程与结果更为关注与敏感,强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与己方实力的相对增强都可能构成升级争端的机会窗口,③M. Taylor Fravel, Strong Borders, Secure Nation: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China’s Territorial Disput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33-35.从而影响其争端政策选择。

(四)联盟与外部力量支持

外部力量支持的存在能够影响领土争端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提高争端升级的可能性。很多学者试图揭示联盟对国家发起军事冲突或战争的影响,④Alastair Smith, “Alliance Formation and War,”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39, No. 4,1995, pp. 405-425; Jesse C. Johnson and Brett Ashley Leeds, “Defense Pacts: A Prescription for Peace?”Foreign Policy Analysis, Vol. 7, No. 1, 2011, pp. 45-65; Brett V. Benson, “Unpacking Alliances: Deterrent and Compellent Allian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onflict, 1816-2000,” 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 73, No. 4, 2011, pp. 1111-1127; Thorin M. Wright and Toby J. Rider, “Disputed Territory, Defensive Alliances and Conflict Initiation,”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Peace Science, Vol. 31, No. 2, 2014, pp.119-144; Songying Fang, Jesse C. Johnson and Brett Ashley Leeds, “To Concede or to Resist? The Restraining Effect of Military Allianc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68, No. 4, 2014, pp. 775-809;Michael Beckley, “The Myth of Entangling Alliances: Reassessing the Security Risks of U.S. Defense Pact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9, No. 4, 2015, pp. 7-48.这为理解联盟如何影响挑战方升级领土争端提供了启示。作为最为重要的外部力量来源,联盟承诺会影响潜在挑战国是否发起军事争端,进攻性支持或保持中立的联盟承诺将会加大挑战国主动发起冲突的可能性。①Brett Ashley Leeds, “Do Alliances Deter Aggression? The Influence of Military Alliances on the Initiation of Militarized Interstate Disput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47, No. 3, 2003,pp. 427-439.联盟早期阶段义务的模糊性导致弱国对盟国的政治与安全支持抱有主观期望,从而促使其发起不对称战争。②T. V. Paul, Asymmetric Conflict: War Initiation by Weaker Power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 31.也有学者认为,相比于模糊支持信号,当美国发出坚定支持信号时,其盟国更可能采取强硬立场。③漆海霞、齐皓:《同盟信号、观众成本与中日、中菲海洋争端》,《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 年第8 期。对处于不对称领土争端中的弱国来说,外部力量支持与干预能够起到增强本国实力、威慑对方行为的作用,从而刺激弱国决策者对强国冒险使用武力。④Steve Chan, “Loss Aversion and Strategic Opportunism: Third-Party Intervention’s Role in War Instigation by the Weak,” Peace & Change, Vol. 37, No. 2, 2012, pp. 171-194; Charles Chong-Han Wu and John Fuh-Sheng Hsieh, “Alliance Commit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tatus Quo,” Asian Perspective, Vol. 40, No. 2, 2016, pp. 197-221.

该视角突出了外部机遇对弱国争端政策选择的刺激作用,揭示出弱国决策者利用外部力量支持、捍卫或扩大本国领土权益的战略机会主义倾向,但仍存在以下不足:其一,单纯地强调外部力量支持的作用容易忽略弱国本身升级领土争端的动机或意愿;其二,弱国的争端政策选择处于强弱双方的互动中,因此需要进一步解释源于第三方的力量支持究竟如何影响争端双方的互动,进而影响弱国的争端政策选择。

以上四种解释视角存在各自的贡献与不足。总体来看,现有研究的不足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专门分析不对称领土争端中弱国主动升级争端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与此问题相关的研究大多忽视了领土争端中强弱双方的实力不对称对弱国行为选择和强弱双方互动的影响,需要更加关注不对称领土争端这一争端形态本身的作用。第二,解释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研究大多忽视了机遇-动机两种路径对弱国升级行为的共同影响。对领土争端中的弱国而言,“能做什么”与“想做什么”共同影响弱国决策者对升级行为成本与风险的评估,以及弱国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承担争端升级的潜在风险。弱国在特定时刻通过武力升级不对称争端,这是机遇与动机共同作用的产物。

二 被惩罚预期、受害者心理与弱国升级领土争端

领土争端双方的实力不对称会影响弱国的争端策略选择与争端本身的升级。弱国升级不对称领土争端源于机遇-动机两个方面,弱国决策者的被惩罚预期与国内社会的受害者心理是导致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不对称领土争端中弱国的争端行为选择

由于争端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对弱国的行为模式与强弱双方互动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弱国的争端策略选择受到限制。有研究指出,不对称关系减少了实力的不确定性,但增加了意愿的不确定性。①曹德军:《国际政治的信号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年版,第155-156 页。强弱双方的实力不对称与强国在领土问题上意图、决心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弱国的争端策略选择。一方面,在实力对称的领土争端中,双方均能够考虑使用武力以实现领土目标,②Uri Resnick, Dynamics of Asymmetric Territorial Conflict: The Evolution of Patience,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2013, p. 20.但在实力不对称的领土争端中,弱国威胁使用武力的可信性与成功性被削弱,其通过武力改变领土现状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弱国在争端策略选择阶段将进行更加审慎的战略评估,最大程度地避免强国以武力回击,这使得在不对称领土争端的升级过程中存在“选择效应”,即只有利害更高或决心更强的弱国才会决定主动升级与强国的领土争端。③参见杨原:《弱权即公理--决心对比、选择效应与不对称冲突的结果》,《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 年第5 期。

第二,弱国与强国对各自行为的敏感度与关注度存在差异,这可能进一步放大双方的错误知觉。强国的实力优势导致其往往忽视自身行为引发的潜在后果,强国在某些时期可能对弱国关注不足。而弱国却对强国关注过度,倾向于花费更多精力分析强国的想法与意图。④Brantly Womack, China and Vietnam: The Politics of Asymmetr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80-84.在双方围绕争议领土的互动中,强国对弱国的关注集中于弱国在争议领土上给自身造成的麻烦,⑤布兰特利·沃马克:《非对称与国际关系》,李晓燕、薛晓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80-81 页。强国容易将弱国眼中正当的维权行动解读为对自身地位与权威的有意挑衅。弱国则容易将强国眼中的正当领土行动视为对自身领土完整与主权的致命威胁,刺激其对强国采取激进冒险行动,在政策互动中反过来又招致强国施加的压力与惩罚,最终加剧双方的互不信任与对彼此的威胁感知,导致领土争端升级与双边关系紧张。

第三,强国与弱国对领土争端升级带来的风险和代价存在不同的脆弱性。一般而言,强国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应对争端升级带来的后果风险,而弱国可能对领土争端的升级更为敏感,在升级后果的承受上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会面临更为严重的不确定性后果与损失风险。①沃马克就指出,在不对称关系中,弱国受影响程度更强,更容易受形势影响并对总体形势缺乏控制能力。参见布兰特利·沃马克:《非对称与国际关系》,李晓燕、薛晓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11、122 页。这使得弱国决策者更加关注争端策略选择引发的风险与成本。

弱国策略选择受限、对强国行为的敏感以及在承担争端升级风险上的相对脆弱性,导致其往往采取中低烈度的方式升级与强国的领土争端,尽量避免对强国使用武力并引发直接的武力对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弱国不会在与强国的领土争端中使用武力,相较于外交抗议、法理认定、舆论渲染与中止对话等非军事手段,弱国的军事行动更容易导致强国的武力回应与领土争端升级为战争,弱国面临的潜在成本与代价更大,这需要弱国具备更强的决心。既有研究一般也将领土争端中的升级行为界定为威胁或实际使用武力。②M. Taylor Fravel, Strong Borders, Secure Nation: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China’s Territorial Disput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12; Paul K. Huth and Todd L. Allee,The Democratic Peace and Territorial Conflic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 45-55.因此,本文的升级行为主要是指弱国在领土问题上对强国运用武力,主动发起军事行动。

(二)不对称领土争端中的被惩罚预期

弱国在领土争端中展示强硬会导致与强国的关系紧张,引发双方敌意螺旋上升带来的不确定性。③M. Taylor Fravel, Strong Borders, Secure Nation: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China’s Territorial Disput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13.面对弱国在争议领土问题上主动使用武力,当强国保持克制、默许甚至作出让步时,弱国将能够实现预定的领土目标。但当强国遵循“针锋相对”逻辑同样作出武力回击时,弱国将直接面临来自强国的严厉惩罚,承受争端升级带来的经济、政治乃至安全成本。①姚炯:《国家动态策略行为与边界冲突结束方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 年第3 期。其一,争端的升级存在经济成本。②Beth A. Simmons, “Rules over Real Estate: Trade, Territorial Conflict, and International Borders as Institution,”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49, No. 6, 2005, pp. 823-848; Ronald Umali Mendoza, Charles Siriban and Tea Jalin Ty, “Survey of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Maritime and Territorial Disputes,”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Vol. 33, No. 3, 2019, pp. 1028-1049; Joshua David Kertzer, Resolv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9, p. 17.强国进行武力回击往往伴随着对弱国施加经济制裁。在对强国存在经济依赖的情况下,强国高强度的经济制裁会给弱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果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对弱国领导人的执政合法性至关重要,那么经济上的损失可能危及领导人的执政稳定。其二,强国动用武力进行回击会从两个方面给弱国带来高昂成本。一方面,由于实力差距,弱国往往无力应对强国在领土争端上使用武力,强国的武力回击不仅可能导致弱国升级行为的预定领土目标无法实现,更可能改变争议领土现状,使弱国丧失在争议领土上的原有优势或使争议领土现状更加不利于弱国;另一方面,由于领土问题更容易引起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应,如果弱国领导人面对强国的武力回击退缩让步,或者在与强国的不对称军事冲突中失败,那么可能导致其面临国内观众的惩罚,引发国内观众成本。③James D. Fearon, “Domestic Political Audiences and the Escala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8, No. 3, 1994, pp. 577-592.此外,国内观众对特定政策的偏好是分化的,鹰派支持强硬的领土政策,认为退让存在风险,鸽派则反对强硬政策,认为升级争端存在风险,当弱国领导人采取强硬立场时,其本身就要支付事前的好斗成本(belligerence cost)。④Joshua D. Kertzer and Ryan Brutger, “Decomposing Audience Costs: Bringing the Audience Back into Audience Cost Theory,”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60, No. 1, 2015, pp. 234-249.强国的武力惩罚可能进一步加剧鸽派观众与利益受损群体对升级政策的质疑与反对,从而引发领导人执政的合法性危机。强国进行武力回击的决心越强、烈度越高,弱国因其主动升级领土争端而面临的潜在成本越加高昂。

由此,弱国的争端策略选择深受对强国行为反应预期的影响。被惩罚预期是指在不对称领土争端中,理性的弱国决策者需要评估自身主动使用武力、升级领土争端后,强国会作出何种反应。当弱国决策者认为强国将保持克制甚至会作出让步,或是不会因强国予以惩罚而承受高昂成本时,弱国将面临宝贵的机会窗口,刺激其主动通过武力升级争端,冒险性地寻求领土收益。而当弱国认为强国会以武力进行严厉惩罚时,弱国可能因其升级行为而面临高昂成本或代价,决策者将对升级行为的结果形成悲观预期,促使其在争端策略选择上保持克制。

在实力不对称的领土争端中,弱国被惩罚预期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影响。首先,在不对称关系中,关注不对等会给弱国在与强国的讨价还价中带来优势,①相关研究参见布兰特利·沃马克:《非对称与国际关系》,李晓燕、薛晓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Gi-Wook Shin, Hilary Izatt and Rennie J. Moon, “Asymmetry of Power and Attention in Alliance Politics: the US-Republic of Korea Case,”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70, No. 3, 2016, pp. 235-255。但这种关注不对等并非一成不变。②“关注不对等”的变化及其对弱国政策调整的影响是该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参见Guangyi Pan and Thu Hien Ph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symmetry: The Evolution of Philippine and Vietnamese South China Sea Policies and the Asymmetry of Attention,” The Pacific Review,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0, 2022, https://doi.org/10.1080/09512748.2022.2130411。当强国在国内政治中拥有更为重要的优先事项,或者在外交排序中面临更重要的关系与议题需要处理时,强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可能导致其对弱国及其相关领土议题关注与投入不足。强弱双方的关注不对等会通过两种机制影响弱国决策者的被惩罚预期。其一,强国在次要方向上往往战略决心不足,存在风险规避的行为偏好。③叶海林:《中国崛起与次要战略方向挑战的应对--以洞朗事件后的中印关系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 年第4 期。而弱国在该方向上的关注度、耐力与决心将成为与强国讨价还价的优势。④Uri Resnick, Dynamics of Asymmetric Territorial Conflict: The Evolution of Patience,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2013.这可能使弱国决策者在决定是否升级前(错误地)认为,强国会将注意力放到更为重要的国内事项或对外关系上,而本国能够凭借相对优势,在不引发强国激烈回击的情况下实现预定目标。其二,关注不对等还使强弱双方的策略选择存在差异,即弱国面对强国的策略选择会比强国面对弱国的策略更具计划性、针对性与协调性,这会强化弱国在升级领土争端时的决心,⑤杨原:《弱权即公理--决心对比、选择效应与不对称冲突的结果》,《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 年第5 期,第60-61 页。使弱国决策者相信可以利用强国领土政策的不协调,在争议问题上取得相对优势。然而,强国并不总是对弱国及其相关议题关注不足,在不同时期强国对不同议题的关注度可能存在变化。随着强国将更多注意力与资源投入到弱国及其相关领土议题上,弱国决策者对强国行为反应的预期会出现变化,即在强国关注度较高的时间点上使用武力可能引发其激烈反应、本国会面临强国惩罚带来的高昂成本。

其次,过往经验与历史互动、外部联盟或第三方支持等因素,也会影响弱国如何预期强国的行为反应。其一,决策者会从过去的事件中学习,①罗伯特·杰维斯:《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秦亚青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年版,第222-292 页;Jack S. Levy, “Learning and Foreign Policy: Sweeping a Conceptual Minefield,”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8, No. 2, 1994, pp. 279-312。如果强国过往曾作出让步,那么其更容易被弱国预期未来会再次这样做,②Alex Weisiger and Keren Yarhi-Milo, “Revisiting Reputation: How Past Actions Matt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69, No. 2, 2015, pp. 473-495.即强国面对本国主动的升级行为会继续保持克制甚至让步。其二,威慑对手与援助盟友是联盟的两项安全功能。③董柞壮:《联盟类型、机制设置与联盟可靠性》,《当代亚太》2014 年第1 期,第105-107页;王石山、韩召颖:《美国为何援助国际危机中的盟国(1946-2006 年)》,《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 年第8 期。外部联盟或第三方支持能够威慑作为目标方的强国,并为作为挑战方的弱国提供安全保障,使弱国决策者相信强国会因第三方的存在而不会对自身动武,即使因冒险行为面临强国的潜在惩罚,自身也能够凭借外部力量的支持有效应对惩罚,这将刺激弱国更加冒险性地通过武力改变现状。总之,在不对称的领土争端中,理性的弱国对改善自身不利地位的时机尤为敏感,④M. Taylor Fravel, Strong Borders, Secure Nation: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China’s Territorial Disput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34.更加注意争端策略选择的特定时机,将审慎地评估特定时机下强国如何作出回应,重视对有利时机的利用。如果争议领土议题并非强国的主要关注或投入对象、强国过去曾保持克制或作出让步,以及弱国存在有效的外部联盟或第三方支持,这些有利时机的存在将构成宝贵的机会窗口,形成不同于惯常状态的特殊时期,⑤刘旻玮:《复合窗口期与体系性冲突的时机》,《国际政治科学》2020 年第4 期,第46 页。影响弱国对强国事后施加惩罚的预期。

然而,弱国决策者的被惩罚预期不一定完全正确,低估强国行为反应的错误预期会使弱国决策者面临一种“想象的战略机遇”,即升级领土争端的机遇仅是弱国决策者的主观认知,而不一定符合外部信息或证据所揭示的真实情况。这类似于有学者提出的“错位的确定性”(misplaced certainty)概念。⑥“错位的确定性”概念是指,决策者相信自身了解彼此的能力与意图等,但这种自信可能是毫无根据的,即使存在证明此观点并不可靠的证据,决策者也依然坚持这种信念。参见Jennifer Mitzen and Randall L. Schweller, “Knowing the Unknown Unknowns: Misplaced Certainty and the Onset of War,” Security Studies, Vol. 20, No. 1, 2011, pp. 2-35。过往互动可以使行为体形成对对方的稳固认识,一旦决策者在争端政策设计前就存在对强国行为反应的错误认知或对战略机遇的过分期待,那么在认知相符机制的作用下,决策者往往会低估自身原有认知对理解现有信息的影响程度,此类主观期待就有可能不断地得到自我证实,①尹继武:《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知识谱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 年第4 期;罗伯特·杰维斯:《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秦亚青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年版,第244、284 页。从而强化决策者对强国决心的低估以及对本国战略机遇的高估。“想象的机遇”的存在将进一步加剧弱国决策者的升级倾向。

(三)不对称领土争端中的受害者心理

不对称领土争端中的受害者心理是指,弱国精英与民众认为本国在争议领土上的合法权益因强国采取的政策而受到威胁、侵犯与损失,由此产生对维护本国领土主权的强烈诉求与对强国的负面评价甚至敌意。弱国的受害者心理受到强国领土政策的影响,对强国言行的敏感导致领土争端中的弱国更加容易产生受害者心理。在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强国的实力优势导致其容易忽视弱国在争议领土上的诉求与利益,以及忽视自身的领土政策会被弱国如何解读。而弱国却时刻关注强国采取的政策并试图评估其背后的意图,对强国未来意图的担忧加剧了弱国在与强国互动过程中的恐惧心理与受害者心态。同时,领土本身往往存在有形或无形价值。一旦争议领土本身具有较高的利害性(at stake)或显著性(salience),弱国经过长期的立法、经济与军事投入对争议领土存在明显的占有心理,②余文全:《南海争端中的决策偏好--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的比较分析》,《当代亚太》2021 年第4 期。其更加难以容忍强国对争议领土的诉求以及难以接受失去争议领土的成本,受害者心理会更加严重。即使强国在争议领土上采取的行动并未实质性地损害弱国宣称的领土权益,但在双方实力不对称的情况下,弱国国内行为体也容易产生强国以大欺小的认知,担心强国未来会在争议领土上采取严重侵犯本国权益的行动,从而产生一种“自我选择”的被侵犯心理。

在不对称领土争端中,除以上机制会影响弱国受害者心态的形成外,国内动员对行为体的受害者心态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既有研究指出,受害者心理会由政治化的集体叙事塑造,而不一定是由自认为受到侵犯的行为体所亲身经历。③Johanna R. Vollhardt, “The Role of Victim Beliefs in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Risk or Potential for Peace?” Peace and Conflict: Journal of Peace Psychology, Vol. 15, No. 2, 2009, p. 136;Adam B. Lerner, “The Uses and Abuses of Victimhood Nationalism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26, No. 1, 2020, pp. 62-87.在不对称领土争端中,部分政治精英可能在某些时期宣传、动员与建构民众对本国领土权益受到侵犯的认知。为巩固自身权力、获得民众对特定政策的支持,政治精英会有意提高争议领土现状的国内可见度,积极向国内民众宣传强国对本国领土权益的损害,国内社会的受害心理由此被政治精英“放大”。①同样在受害者身份的建构上,有研究强调,受害者身份存在被选择性激活或休眠的可能性。参见刘旻玮、李佳鹏:《回溯性求偿与国际战争的诱发》,《国际安全研究》2023 年第3 期,第88 页。弱国政治精英是否进行这样的舆论动员,将影响弱国受害者心态的形成。

弱国国内社会的受害者心态越强烈,其决策者越有动机通过冒险性行动,实现相关领土目标。首先,强烈的受害者心理会加剧强弱双方互动过程中弱国的错误知觉。怀有受害心理的弱国国内行为体容易忽略强国的合理诉求,夸大强国给自身带来的安全威胁,受害情绪与恐惧心理进而不断加深。受害者心理还会引发弱国的自我中心主义心态,即弱国更加关注自身在争议领土上的权益,肯定甚至高估本国立场与行为的合理性,而对强国的领土主张与行为加以简单否定,并把双方的摩擦甚至冲突直接归结为强国政策的结果。②黄鹏、吴连海:《族际冲突中的受害者心理研究》,《世界民族》2016 年第6 期,第87页;马荣久:《“受害者心理”与外交决策--以领土争端中的印度对华决策为例(1959-1962)》,《国际政治研究》2008 年第2 期,第177 页。这会进一步加剧领土争端中强弱双方的互不信任,并在实践中模糊受害者与施害者的边界,③Tami Amanda Jacoby, “A Theory of Victimhood: Politics, Conflic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Victim-based Identity,” Millenniu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43, No. 2, 2015, pp. 511-530.弱国将强国眼中的正当维权行动视为“致命侵犯”,而强国却将弱国眼中的正当维权行动解读为“严重挑衅”,双方都认为本国的正当权益受到了对方的侵犯。

其次,怀有受害心理的行为体容易产生对施害者的“复仇”倾向。在自身领土权益持续受到侵犯的主观认知下,弱国国内行为体会产生损失框定,将自身框定为不对称领土争端中的利益受损者,对未来持续受损的焦虑与损失厌恶将导致行为体更倾向采取风险接受型的“复仇”行动,即通过冒险行动避免或弥补强国行为带来的损失,阻止强国进一步采取于己不利的行动,维护自己眼中的合法领土权益。社会心理学中的挫折-攻击理论也强调,尊重与利益需求的持续受挫将引发行为体的攻击欲望。

最后,国内社会强烈的受害者心态往往具有传导性,能够为“复仇”行动的实施提供国内共识基础,同时也使决策者在选择争端政策时面临国内压力。认为强国持续侵犯本国领土权益的受害者心理可能在弱国国内精英之间扩散,影响弱国国内各政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增加鹰派人物的政治影响力,加深政治精英对强国的敌意。强硬派的崛起反过来进一步使受害者的自我认知与对强国的敌意变成“自我证实”。而弱国民众在争议领土上的受害者心理往往表现为公众舆论中的民族主义情绪,民众对损害本国领土权益的强国会产生负面评价甚至敌意,进而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坚决捍卫本国的领土权益。民众对强硬立场的偏好提高了弱国政府对强国妥协让步的国内政治成本,使升级领土争端具备合法性与国内舆论基础。①Gretchen Schrock-Jacobson, “The Violent Consequences of the Nation: Nationalism and the Initiation of Interstate War,”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56, No. 5, 2012, pp. 825-852; John D.Ciorciari and Jessica Chen Weiss, “Nationalist Protests, Government Responses, and the Risk of Escalation in Interstate Disputes,” Security Studies, Vol. 25, No. 3, 2016, p. 554.

(四)机遇、动机与弱国升级领土争端

机遇与动机是解释边缘政策危机或国际冲突爆发的重要视角,影响决策者对特定行为的风险评估及其风险接受倾向。②理查德·内德·勒博:《和平与战争之间:国际危机的性质》,赵景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100 页;Randolph M. Siverson and Harvey Starr, “Opportunity, Willingness, and the Diffusion of War,”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4, No. 1, 1990, pp. 47-67; Harvey Starr,“Opportunity and Willingness as Ordering Concepts in the Study of War,”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Vol. 4, No. 4, 1978, pp. 363-387。从机遇角度看,弱国决策者预期升级行为不会引发强国的强烈反应,会促使其对升级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果持乐观判断,即认为升级行为将能够实现预定的领土目标,此类对升级行为结果的未来预期构成弱国的宝贵机会窗口,增强了升级行为对弱国决策者的吸引力。从动机角度看,弱国在与强国过往互动中形成甚至积累的受害者心理,反映出其对强国领土政策的失望与不满,受害情绪与挫败感导致弱国国内容易产生“复仇”倾向,从而挤压了其争端政策的选择空间,强化了对强硬立场或冒险行为的接受程度。

此外,“机遇”和“动机”之间存在相互加强的效应,共同推动弱国采取实际的升级行为。③既有研究指出,应用“机遇-意愿”框架的部分研究只是将两者分开进行讨论。复仇战争中理性-情感的互动对理解弱国升级不对称领土争端的机遇与动机具有借鉴意义。参见刘博文:《战败国为何发动复仇战争?》,《国际政治科学》2018 年第1 期,第89-127 页。一方面,升级机遇的存在可能强化决策者对国内受害者心理的渲染。当面临升级领土争端的宝贵机会窗口时,弱国决策者可能认为其“有利可图”,即出于国内选举等因素的考虑,通过主动升级领土争端,在解决国家主权与领土问题上取得个人“政绩”,从而导致政治精英积极建构国内民众的受害者心理,激发国内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强化强硬立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在国内受害者心理被进一步调动的背景下,抓住宝贵的机会窗口,决策者通过冒险行为实现预定领土目标似乎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升级动机的存在可能导致决策者对强国的行为反应产生错误预期。强烈的受害心理与挫败感可能导致弱国决策者迫切地寻求“复仇”,过于自信本国能够承担升级行为的潜在成本与风险,从而导致其忽视揭示强国行为反应的外部信息,错误判断升级行为的潜在结果,高估本国具有的机遇,最终推动潜在的升级动机向实际的升级行为转化。

综上,如图1 所示,弱国使用武力、升级领土争端是机遇-动机共同作用的产物。机遇与动机的存在逐步缩小了弱国决策者的争端策略选择范围,弱国在预期强国行为反应所形成的宝贵机会窗口下,寻求释放受害者心理,最终导致其通过武力的方式实现预定领土目标。

图1 机遇、动机与弱国升级领土争端

三 案例分析

1982 年阿根廷-英国马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与2008 年格鲁吉亚-俄罗斯冲突(简称“俄格冲突”),是弱势一方在争议领土问题上主动对强国使用武力的两个重要案例。如表1 所示,这两个案例可被视为一组“最大差别案例”,基本可遵循求同的案例比较逻辑,分析被惩罚预期与受害者心态如何在两国与强国的互动中形成,并导致对强国主动使用武力,进而可以对分析框架进行检验。

表1 两个案例中的变量控制

(一)案例一:1982 年马岛战争

1982 年4 月,时任阿根廷总统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Leopoldo Galtieri)下令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阿根廷军政府对英国行为反应的错误预期与其国内强烈受害者心理的形成及释放,直接影响了其对武力行为的潜在风险评估及其风险接受倾向,共同导致决定在马岛问题上对英国使用武力。

英国在战前的一系列举动导致阿根廷政府预期英国将不会作出强烈反应,而本国能够通过突袭的方式实现收回马岛主权的目标。这种认知逐步强化并固化,影响了阿根廷政府对升级行为的结果评估,加剧了机会主义的冒险倾向。马岛问题在阿根廷的外交优先事项中占据重要位置,1981 年上台的加尔铁里政府则更加重视解决马岛主权争端。相比之下,马岛对英国的战略与经济价值微乎其微,在撒切尔政府的报告中,马岛被描述为“人口不断减少、经济前景有限的偏远岛屿”,认为该问题将给英阿关系蒙上阴影,并给英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带来麻烦。①Sir Lawrence Freedman, The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Falklands Campaign (Volume I: The Origins of the Falklands War), London: Routledge, 2005, pp. 14-15, 85.1982 年战争爆发前,面对阿根廷多次威胁在谈判失败后使用武力的信号,英国政府并未予以重视,其对马岛问题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投入甚至逐渐削减。1981年,撒切尔政府决定裁撤唯一一艘承担马岛防务的破冰巡洋舰,并决定在1982 年6 月30 日前将英国南极考察站从乔治亚群岛撤走。1981 年6 月的《国防白皮书》也建议英国海军放弃在南大西洋与南极洲的存在。同一年,英国政府通过新的国籍法,马岛多数居民都被取消了加入英国国籍的权利。在阿根廷政府看来,这一系列信号似乎都在表明,包括马岛在内的南大西洋区域对英国的重要性正在降低,英国坚定捍卫马岛主权的决心也在下降。此外,在非殖民化进程上,撒切尔政府上台后积极促成罗德西亚(津巴布韦)问题的解决,推动津巴布韦与伯利兹独立。阿根廷领导人认为,英国这种处理海外殖民地的灵活态度也会延伸至马岛问题上。①M. Taylor Fravel, “The Limits of Diversion: Rethink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flict,” Security Studies, Vol. 19, No. 2, 2010, p. 330.英国在过往其他国际危机中的让步也为阿根廷政府提供了学习经验,例如在1956 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国在入侵埃及期间迫于美国的压力接受了停火协议,这进一步强化了阿根廷关于英国不会在马岛这一地理位置遥远且价值有限的争端领土上动武的预期。②T. V. Paul, Asymmetric Conflict: War Initiation by Weaker Power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151-152.总之,英国政府对马岛问题的投入不足与其在过往事件中的让步都使加尔铁里政府认为,可以通过突袭的方式,在不引发流血冲突的情况下,实现收回马岛的目标,英国则不会对自身的武力行动予以大规模回击,从而能够迫使英国默认既成事实,最终通过谈判解决主权问题。该观点反映在军政府战前制定的军事计划中,即“强调军事行动应当是不流血的,从而进一步降低英国大规模反应的可能性,并帮助创造更好的谈判氛围”。③Lawrence Freedman and Virginia Gamba-Stonehouse, Signals of War: The Falklands Conflict of 1982,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13.

与美国的紧密关系是阿根廷通过武力方式与英国讨价还价的另一机会窗口。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政府上台后积极改善卡特时期因人权而日益紧张的美阿关系,恢复对阿根廷的经济与军事援助。战争爆发前,美国和阿根廷之间进行了多次高层互访。美阿关系的紧密使加尔铁里政府认为,在与英国发生冲突时,美国即使不支持自已,也至少会保持中立,这会进一步限制英国的大规模武力回击。

然而,阿根廷政府对英国的行为反应存在错误预期,对第三方的支持与本国面临的战略机遇也存在过分乐观的估计。加尔铁里政府对英国行为反应的错误预期很明显与英国在战前对马岛问题的投入不足存在密切联系。事实上,直到1982年3 月31 日,英国才开始对阿根廷发出措辞强硬的警告,而此时阿根廷决定使用武力几乎已是既成事实。①Richard Ned Lebow, “Miscalculation in the South Atlantic: The Origins of the Falkland War,”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Vol. 6, No. 1, 1983, p. 22.阿根廷外交部部长尼卡纳尔·门德斯(Nicanor Costa Mendez)事后指出,英国战前的一系列举动都导致阿根廷认为英国将不会部署主要部队来保卫马岛,②Nicanor Costa Mendez, “Beyond Deterrence: The Malvinas-Falklands Cas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ol. 43, No. 4, 1987, p. 120.这极大地刺激了阿根廷通过武力彻底解决马岛问题的决心。英国在南乔治亚岛事件中的武力展示警告③“南乔治亚岛事件”是指1982 年3 月,一群自称为五金商人的阿根廷人登上马岛以东的南乔治亚岛,并升起阿根廷国旗。这引发英国的强烈不满,英国向阿根廷提出正式抗议,要求阿根廷撤走相关人员并保证此类事件今后不再发生。而阿根廷对此无动于衷,英国随后宣布派遣军舰和核潜艇前往该岛水域。也并未打消阿根廷政府对英国行为反应的错误预期,反而使其认为必须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窗口,在英国作出更大军事部署前实现领土目标。此外,加尔铁里显然过高估计了阿根廷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对美国会支持阿根廷的政治目标存在不切实际的期待。④关于阿根廷对美国错误预期的解释,参见David Lewis Feldman, “The United States Role in the Malvinas Crisis, 1982: Misguidance and Misperception in Argentina’s Decision to Go to War,”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27, No. 2, 1985, pp. 1-22。除相信美国会在冲突中帮助自己外,阿根廷政府还错误地认为在反殖民这一问题上,国际社会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会同情阿根廷,并予以支持。⑤赵万里:《马岛战争与英美阿关系》,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第34-35 页。这些错误预期的存在塑造了阿根廷领导人对战略机遇的认知,大大加速了其使用武力的决策。

在阿根廷政府逐渐形成对英国行为反应的(错误)预期的同时,阿根廷国内围绕马岛问题存在着强烈的受害者心理,由此产生对捍卫本国领土主权的强烈诉求。长期以来,受害者的自我定位是阿根廷政府决定使用武力收回马岛的重要动机。阿根廷与英国的马岛主权争端由来已久。1965 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呼吁英国和阿根廷解决马岛问题,两国由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外交谈判。然而,十多年来双方的谈判在马岛主权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阿根廷对英国的失望和不满日益增长。在阿根廷看来,英国一直采取拖延和“为谈而谈”的策略,并没有认真考虑解决马岛主权问题,关于马岛主权问题的严肃讨论仅短暂地出现过两次:1966 年至1967 年与1977 年至1980 年。⑥Lawrence Freedman and Virginia Gamba-Stonehouse, Signals of War: The Falklands Conflict of 1982,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 8-10.事实上,1981 年之前,阿根廷政府仍然期待可以通过外交谈判完全收回马岛主权。①M. Taylor Fravel, “The Limits of Diversion: Rethink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flict,” Security Studies, Vol. 19, No. 2, 2010, p. 327.然而,1980 年年末,英国政府提出可以转交马岛主权,但要求继续长期租借马岛。这一方案不仅遭到阿根廷反对,就连英国国会也强烈反对。1981 年2 月双方恢复正式谈判后,英国又提议冻结主权问题。英国长期的拖延与不妥协显然忽视了马岛问题对阿根廷的重要性,反映出其对阿根廷相关信号的关注不足,进一步加剧了阿根廷国内的受害与不满情绪,促使其考虑通过武力迫使英国归还马岛主权。到1982 年1 月,阿根廷军政府就已经决定奉行双重政策:重新启动外交谈判,同时在谈判失败的情况下准备动用军事力量。军政府批准的国家战略指令也指出,“与英国外交谈判一再缺乏进展,这种拖延将影响国家荣誉、主权与资源探勘,政府已经决定分析使用军事力量实现政治目标的可能性”。②Lawrence Freedman and Virginia Gamba-Stonehouse, Signals of War: The Falklands Conflict of 1982,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 12-13.这反映出阿根廷对外交谈判的日益不满,军事手段正成为阿方考虑的重要选项。在2 月份最后一轮谈判破裂的背景下,军政府最终在3 月中旬制定了采用军事手段的初步计划,并决定在5 月15 日之前实施。③Lawrence Freedman and Virginia Gamba-Stonehouse, Signals of War: The Falklands Conflict of 1982,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13.

此外,马岛愈发重要的战略、经济与民族认同价值,进一步加剧了阿根廷在外交谈判过程中的受害心理。对阿根廷这样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来说,马岛是自19 世纪起就一直被殖民大国占领的本国领土,恢复马岛主权一直是阿根廷历届政府的长期目标。除民族认同外,20 世纪70 年代,阿根廷的地缘政治重点逐步从陆地转向海洋,马岛对阿根廷在南大西洋与南极洲的地缘政治价值愈发凸显,④乔正高:《英阿马岛战争的地缘政治观》,《史学集刊》2000 年第2 期,第65-66 页。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又进一步增强了马岛的经济价值。这导致阿根廷政府更加无法容忍英国的继续拖延,而是寻求彻底解决马岛问题。

加尔铁里上台后,阿根廷国内的受害与不满情绪更加浓厚。阿根廷军政府下定决心,要在英国建立马岛殖民地150 周年(1983 年)之前,通过某种方式收复马岛。⑤马丁·米德尔布鲁克:《马岛战争:阿根廷为福克兰群岛而战》,俞敏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 年版,第8 页。军政府的相关言行刺激了阿根廷国内的民族主义倾向,日益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又加大了国内民众对马岛问题的关注,使马岛问题与经济发展、现代化更加紧密相连。①Lawrence Freedman and Virginia Gamba-Stonehouse, Signals of War: The Falklands Conflict of 1982,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5经过近150年的外国占领与十多年外交谈判的失败,阿根廷国内形成一种“对马岛的集体狂热”,其受害心理与对英国的忍耐似乎已经到达极点。②David A. Welch, Justice and the Genesis of Wa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pp. 172, 174.国内公众舆论的狂热反过来使阿根廷政府面临国内压力,即如果作出让步或未在期限之前解决马岛问题,那么可能引发政治反弹,危及执政稳定。南乔治亚岛事件的发生也影响了阿根廷政府在马岛问题上的认知。阿根廷政府认为,英国的武力警告是公然的侵略与挑衅行为,表明英国决心对前往阿根廷合法领土的本国公民使用武力,其行为直接违反了相关国际法。③T. V. Paul, Asymmetric Conflict: War Initiation by Weaker Power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 154.强烈的受害与不满心态加速了阿根廷政府使用武力收回马岛的决心。而英国也认为本国在南乔治亚岛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受害者与施害者边界的模糊加剧了双方互动过程中的错误知觉。

总之,不对称互动的逻辑贯穿于阿根廷政府的升级决策中。阿根廷政府过分地关注与解读英国采取的行动,高估自身面临的战略机遇,对英国的行为反应存在错误预期,而外交谈判过程中受害者心理的形成与长期积累,进一步压缩了阿根廷政府的争端政策选择范围,两者共同导致其诉诸武力、寻求彻底解决马岛问题。英国则对阿根廷发出的信号存在关注不足,错误地认为阿根廷不会使用武力,对解决马岛问题投入不足。在与英国互动的过程中,阿根廷政府针对马岛问题使用武力的机遇与动机被不断强化,导致了马岛战争的最终发生。

(二)案例二:2008 年俄格冲突

2008 年8 月,格鲁吉亚展开全面军事行动,进攻南奥塞梯,并袭击驻格俄罗斯维和部队,俄格冲突爆发。相比于阿根廷-英国这对关系,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实力不对称更为显著。在与俄罗斯明显存在实力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争端结果的乐观预期与受害者心态的长期积累及释放,导致格鲁吉亚决定使用武力。

对俄罗斯行为反应的预期塑造了格鲁吉亚军事冒险行为的有利时机。虽然俄罗斯在冲突爆发前多次警告要严厉回击格鲁吉亚可能的军事行为,但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Mikhail Saakashvili)一直相信,俄罗斯不会仅仅为了南奥塞梯这块小小的飞地而采取军事行动。④Ronald D. Asmus, A Little War That Shook the World: Georgia, Russi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p. 24.格鲁吉亚军方也持类似看法,认为俄罗斯并不会以进一步损害其国际声誉为代价,对一个主权国家直接使用武力,最坏的情况也就是像1991-1992 年的南奥塞梯冲突一样,与俄罗斯进行代理人战争。①Giorgi Lomsadze, “Georgia: Flaws Found in Tbilisi’s War Planning and Operations,”EurasiaNet, September 15, 2008, https://www.refworld.org/docid/48d8da10c.html.2007 年,格鲁吉亚发布的《战争防御审查》(Strategic Defense Review)报告也强调,俄罗斯“大规模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很低,而且将来会更低。②节大磊:《约束盟国的逻辑与困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 年第3 期,第92 页。格鲁吉亚选择发起军事行动的时间点同样反映出其对俄罗斯行为反应的预期--2008 年8 月8 日普京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显然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格鲁吉亚政府认为能够迅速取得胜利,并在南奥塞梯形成既成事实。此外从以往经验来看,2004 年,俄罗斯在阿扎尔地区问题和驻格军事基地问题上,曾迫于内外压力作出妥协与让步。③王雷:《俄格军事冲突的深层原因及其对国际体系的冲击》,《外交评论》2008年第5期,第62-63 页。俄罗斯以往的忍让强化了格鲁吉亚政府对其行为反应的预期,认为俄罗斯不会大规模动用武力,从而强化了格鲁吉亚的军事冒险心理。

美格间的紧密关系也加速了格鲁吉亚政府对俄罗斯行为预期的形成。2003 年“玫瑰革命”后,美国与格鲁吉亚的双边关系快速发展。2005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Geroge Walker Bush)高调访问格鲁吉亚,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访格的总统。2004-2008 年,美格双方进行了极为频繁的高层访问。除逐步加大对格鲁吉亚的经济与军事援助外,美国还坚定地支持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多次公开表示尊重和支持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美国的军事、经济、政治与舆论支持为格鲁吉亚的冒险行为提供了机会窗口,促使其对争端结果作出乐观判断。

然而,格鲁吉亚对俄罗斯的行为反应和对美国的支持均明显存在错误预期,“想象中的战略机遇”加速了其发动军事冒险行动。格鲁吉亚政府低估了俄罗斯武力回击的决心。格军方事后承认对俄罗斯的反应存在误判,不相信俄罗斯会对其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作出武力回应,完全没有为俄罗斯的回击做好准备。④Jan Cienski, “Tbilisi Admits Misjudging Russia,” Financial Times, August 22, 2008, https://www.ft.com/content/0d8beefe-6fad-11dd-986f-0000779fd18c.俄罗斯战前发出的威胁使用武力的相关信号,例如强化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维和人员部署、派遣战机在南奥塞梯上空巡逻、举行“高加索2008”大规模军事演习等,不仅未能使格鲁吉亚政府正确判断俄罗斯的行为,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格鲁吉亚政府的受害者心理,导致萨卡什维利认为必须要尽快作出回应,加速了军事冒险行为。在萨卡什维利看来,即使俄罗斯选择武力回击,美国也会介入冲突并进行干预。对美国支持的主观期待再度强化了格鲁吉亚政府对战略机遇的认知。没有证据表明,美国鼓励格鲁吉亚政府采取军事行动。相反,美国在战前曾多次警告其不要试图使用武力。但美国长期以来几乎无条件和全方位的支持,导致格鲁吉亚忽视了美国的警告,2008 年以来美国政府的混乱信号进一步强化了格鲁吉亚对美格关系的信心,固化了其已有认知,从而导致其坚信美国在战事发生后不会坐视不理,俄罗斯将会忌惮美格之间的紧密关系而不会采取直接军事行动。①节大磊:《约束盟国的逻辑与困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 年第3 期,第86-93 页。

在逐渐形成对有利时机认知的同时,格鲁吉亚国内在与俄罗斯的长期互动中存在着明显的受害者认知。恢复领土主权、实现国家统一是格鲁吉亚的核心利益。然而,格鲁吉亚认为,俄罗斯长期采取了挑衅、威胁与侵犯本国领土完整的行动。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驻军及其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区的部队,导致格鲁吉亚国家统一的目标难以实现。②陈宪良、张梅:《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西伯利亚研究》2008 年第5期,第47 页。长期以来,双方围绕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纷争不断。2008 年4 月以来,俄罗斯加强与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两个地区的合作,并决定向冲突地区增派维和部队。这些举动引发格鲁吉亚政府的强烈不满,加剧了其对俄罗斯固有的负面认知与受害者心理。格鲁吉亚政府认为,俄罗斯的行动是企图在“合法”外衣下吞并两个地区,是对格鲁吉亚主权的公开威胁。③陈宪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关系的变化及走势》,《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 年第5期,第49 页。格鲁吉亚还认为,俄罗斯早就制定了针对格鲁吉亚的计划,一直都在有计划地改变现状,并逐步在边境地区集结、部署军队,“潜在的战争正在酝酿”的信念不断被强化。因此,在萨卡什维利决定使用武力时,几乎坚信是俄罗斯正在派遣部队入侵格鲁吉亚。④Ronald D. Asmus, A Little War That Shook the World: Georgia, Russi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p. 37.这种受害情绪和危机感加剧了格鲁吉亚的“自我中心主义”,即认为俄罗斯的行动具有侵略性,是对格鲁吉亚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严重威胁,本国的行动只是受害一方的防御性应对。在这种认知下,对俄罗斯的敌对情绪与对其未来行动的恐惧被不断放大,最终驱使格鲁吉亚发起军事冒险行动。同时,俄罗斯也认为,格鲁吉亚采取了一系列损害本国利益的行动。俄格双方都将自身定位为对方行为的受害者,这进一步加速了双方冲突的爆发。

萨卡什维利政府对国内舆论的塑造进一步加剧了格鲁吉亚国内的受害者心理与对俄罗斯的敌对情绪。2003 年“玫瑰革命”后,亲美的萨卡什维利政府愈发强调来自俄罗斯的严重威胁,大力宣传俄罗斯对本国利益的侵犯,动员与建构本国的受害者身份。2005 年的《国家安全概念》文件将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带来的威胁归为三大挑战:侵犯领土完整、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的冲突外溢与军事干预。①Kornely Kakachia, Salome Minesashvili and Levan Kakhishvili,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the Foreign Policies of Small States: Elite Perceptions and Georgia’s Foreign Policy Towards Russia,”Europe-Asia Studies, Vol. 70, No. 5, 2018, p. 819.格鲁吉亚国内政治中则存在大量对俄罗斯的妖魔化叙事,俄罗斯成为禁忌话题,被描述为威胁格鲁吉亚主权和反对一体化进程的邪恶势力,任何谈及与俄罗斯合作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叛国,②Salome Minesashvili, Frédéric Labarre and Pierre Jolicoeur, “Dealing with Russia: Georgia’s Endeavor to Escape Trampling,” in Ian Roberge, Nara Park and Thomas R. Klassen, eds., Asymmetric Neighbor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Elephants, London: Routledge, 2023,pp. 32-34.公开提倡亲俄的外交政策更是与政治自杀无异。③Svante E. Cornell and Niklas Nilsson, “Georgian Politics since the August 2008 War,”Demokratizatsiya, Vol. 17, No. 3, 2009, p. 262.对国内舆论的塑造使萨卡什维利在对俄决策时面临政治压力,对俄让步或者没有采取行动捍卫本国的领土完整,都将危及个人的执政稳定与政治生命。

总之,对俄罗斯行为反应的错误预期与对美国支持的过分期待,使格鲁吉亚的决策处于一种“想象的战略机遇”中,而在与俄罗斯数年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不断累积的受害者心态,进一步强化了格鲁吉亚对军事冒险行动的接受程度,两者共同导致其在危机感日渐加剧的情况下针对南奥塞梯问题主动使用武力。

结 论

领土争端中存在实力不对称的争端双方,不对称关系对弱国的争端行为选择与强弱双方互动具有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弱国的争端策略选择受到限制、弱国对强国行为敏感,以及弱国在承担争端升级的风险上具有相对脆弱性等三个方面。在弱国与强国的领土争端中,只有决心更强的弱国才会主动对强国使用武力,强决心的形成来自机遇与动机两个方面。在被惩罚预期与受害者心理所组成的“机遇-动机”框架下,弱国的升级行为既源于预期强国行为反应带来的对升级结果的有利评估,也源于弱国国内社会受害者心理的形成与释放。1982 年阿根廷-英国马岛战争与2008 年格鲁吉亚-俄罗斯冲突两个案例,可以验证两种政治心理学的解释因素如何在弱国与强国的领土争端中形成,并导致其主动使用武力升级争端。

从实力不对称的视角理解某些领土争端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首先,领土争端双方的实力对比对双方策略选择与互动具有重要影响。实力不对称及其引发的认知、关注度与敏感性差异,在强弱双方围绕争议领土问题的互动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不对称结构下,弱国可能主动发起或升级领土争端,强国也存在妥协让步的可能性。实力不对称是否对领土争端的爆发、升级、持续乃至解决具有独特的调节作用,其如何影响强弱双方的争端策略选择,在未来可能值得进一步探讨。

其次,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属于典型的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不对称领土争端的视角对于理解中国与周边南海声索国的互动具有现实意义。在长期且难以改变的实力不对称结构下,周边南海声索国对中国的南海言行过于敏感与关注。担心本国领土权益受到中国当下或未来“损害”的受害与恐惧心态,导致这些国家倾向于对中国南海维权行动的背后意图进行恶意解读。受害心态的形成与释放成为菲律宾、越南采取挑衅行为的情感动机。同时,实力不对称使这些国家需要审慎地预期中国的行为反应与挑衅行为的潜在结果,重视利用宝贵的机会窗口。对挑衅行为结果的乐观预期将助推弱势一方通过强硬行为,释放恐惧与受害情感。不对称互动及其对弱国行为的影响对中国的南海政策具有启示。作为南海争端中的强国一方,中国一方面需要关注南海声索国如何看待其自身的权益主张与中国的维权行动,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制度建设、强化睦邻话语、稳定高层对话与促进经贸联系等方式,强化再保证,清晰展示自身的南海意图,化解相关南海声索国对中国南海维权行动的恶意推测;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特定时节释放决心信号,画定行为“红线”,通过丰富而坚定的维权手段捍卫本国岛礁权益,修正周边国家对挑衅行为的结果预期,消除其联合美国等域外国家的“有利可图”心态。

猜你喜欢
马岛武力格鲁吉亚
论新时代“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政策的辩证意蕴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武力清党”之商榷
岛殇——英阿马岛之战
格鲁吉亚:榛子种植越来越火
马岛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特点及启示
马岛战争的经验和启示
英阿马岛战争对登陆作战的启示
从未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中共三代领导集体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