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时代意涵与实践路向

2024-01-06 05:15崔旭冉欧阳乐乐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作风理想信念

崔旭冉 欧阳乐乐

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的号召,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73年过去了,“跳出周期率,不当李自成”的铮铮誓言犹在耳边,为使我党百年奋斗功不唐捐,全党同志继续砥砺向前,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两个务必”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进一步升华和拓展,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形成了“三个务必”的思想号令。

一、“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

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论”中,在社会历史发展层面提出的兴亡周期律,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历史发展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并不违和。处理不好执政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以及执政党自身发展的问题,就难免会陷入历史周期律的漩涡。而毛泽东同志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第一个答案——由人民监督政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指示。时至今日,我党已走过百年历程,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但是新征程就意味着新的考验,如何在更加曲折复杂的实践中,继续保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习总书记提出了勇于自我革命的根本道路以及“三个务必”的号令。

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执政规律,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改造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两个务必”强调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是我党做到拒腐防变最有效的“预防针”;强调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则是为了避免脱离群众,因为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软实力”。

“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适应于不同时期的党情国情,前者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局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肩负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后者则站位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三个务必”既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精髓的传承,又是对其思想内涵的与时俱进。

二、“三个务必”的时代意涵

“三个务必”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务必”的时代意涵具有深远意义。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担时代重任的历史自觉。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初心易得,终始难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能够不忘本、不变色,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初心使命的坚定与忠诚。身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以及党内政治风险诱因的增多,个别党员干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消极懈怠的情绪,出现了特权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需要跳出“政怠宦成”、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所必须解决的客观现实和意义深远的历史性任务。我们党要应对各种风险,解决诸多难题,根本动力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所要攻克的历史任务又有了诸多新变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光明但绝非坦途,如何使百年大党斗罢艰险又行稳致远,永葆生机活力,关键就在于能否牢记初心,践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3]。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内在与外在的有机统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既彰显了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又规定了奋斗过程中必须长期坚守的心态与作风。心态的转变关系到工作能否善始善终,是个人的内在要求,作风的建设则关系到民心所向,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工作与实践的外部体现。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能够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面对风险与挑战不逃避,取得成绩后不骄傲不懈怠,真正做到内在与外在的有机统一。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党和人民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经历了如此多的艰难险阻,付出过如此巨大的惨烈牺牲。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我们党在应对各种挑战中“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4]。身处新征程的开端,时局之变、历史之变愈加难以预判,风险挑战势必接踵而至,唯有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判和难以预判的风险挑战,才能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斗争中夺取历史主动。

三、“三个务必”的实践路向

“三个务必”既是思想号令,更是实践操守。理论只有为实践主体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必须将“三个务必”从思想认识、作风要求的高度,转化成为具体的实践操守,转化成为现实的行为规范。

首先,要强化理论学习,以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践行“三个务必”。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得以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深入学习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做到“三个务必”知、信、行的有机统一,由思想自觉达到行动自觉。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精神实质与本质要求,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实践自信与实践理性。务必做到不忘初心,不光要认识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还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初心,包含着其作为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包含着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党的最高纲领,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通过强化理论学习而牢牢把握的。

其次,要筑牢理想信念,以崇高理想自我净化,巩固“三个务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5]。党员干部只有筑牢理想信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领悟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了解使命担当,才能在新时代继续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一方面,筑牢理想信念,必须要做好理论引领,因此,要加深理论学习的深度,拓宽理论宣传的广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遵循,因此,一定要把学通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另一方面,筑牢理想信念,关键在于强化理想认同,对党的初心与使命,只有源于心底的认同,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使命感、责任感作为行动的动力,才能怀德自重,才能在实践中放开手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最后,要完善制度体系,以科学机制和严格监管,强化“三个务必”。科学的组织机制和严格的纪律监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得以科学执政、从严治政的独特品格和内在优势,也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三个务必”作为总领全局的思想号令,其所要规范的内容实际上涵盖了党员干部工作内容的方方面面。因此,既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大家自觉自愿做到“三个务必”,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惩戒举措,及时消除骄傲自满的情绪,严厉抵制奢靡、特权的作风,既要及时自查自省,也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有效形成内外一体监管,科学机制与严格监管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作风理想信念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