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灵动数学”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2024-01-07 00:43林贵谋
文理导航 2024年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策略

林贵谋

【摘  要】为了唤醒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活跃学生思维,创造灵动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动起来就会让课堂充满灵性,使学生有活力、有精神。学生在课堂上互动探究,注重知识技能的动态生成,就会发展学生的人格、个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灵动数学”的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活跃思维,张扬个性。

【关键词】灵动数学;问题意识;策略

灵动数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主动探索和分析,在尝试中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灵动为核心理念的课堂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灵动智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在思维活跃中构建自由灵活的课堂,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建构知识规律,形成系统性认识。学生在灵动数学探究中会主动加工,参与学习过程,融入学习情境,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灵动地引导,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问题导入,激活思维

问题是活跃学生思维,促成灵动数学的“催化剂”。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会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状态,主动分析数学知识。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和探究中,他们会思考数学概念,探究数学公式,灵活应用数学定理,在活跃的状态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课堂活力,创造灵动数学。例如在学习“数列”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斐波那契”数列由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发现.数列中的一系列数字常被人们称为神奇数.具体数列为:1,1,2,3,5,8,……,即从该数列的第三项数字开始,每个数字等于前两个相邻数字之和。已知数列为{an}“斐波那契”数列,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2020,则S2018的值是多少?(用M表示)问题情境中学生会主动思考,想到数列为:1,1,2,3,5,8,……,即从该数列的第三项数字开始,每个数字等于前两个相邻数字之和,所以an+2=an+an+1=an+an-1+an=an+an-1+an-2+an-1=an+an-1+an-2+an-3+an-2=…=an+an-1+an-2+an-3+a2+a1+1,则S2018=a2020-1=M-1。学生在问题引导下会产生好奇心,主动思考问题,形成对知识的客观性认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开启灵动数学教学。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教师采用“学案教学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会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增加数学灵动性,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将相关概念、定理和公式联系起来,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串联,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网络圖。学生在“学案教学法”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会主动探究、主动分析,学会思考和研究,在推理中学会理性思考。在导学案中,教师为学生提供(a+b)2=a2+2ab+b2,学生利用所学数学公式和定理会将公式灵活转化,通过配方的方式得到:a2+b2=(a+b)2-2ab=(a-b)2+2ab;或者是a2+ab+b2=(a+b)2-ab=(a-b)2+3ab等。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配方公式和配方原理,促进学生面对任何问题都灵活地应用公式,轻松解答。如已知sin α+cos α=1,则sin α·cos α的值为多少?思考中,学生对知识和公式掌握的足够熟练,就会想到配方公式,利用配方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思考,学生会想到已知公式经过配方可以得到:(sinα+cosα)2-2sinαcosα=1,进而求出sinα·cosα。学案教学法将教师从滔滔不绝的课堂讲授中解脱出来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探究,在实践中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增加了数学的

灵动。

(三)活跃氛围,总结规律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主动建构数学规律,掌握解题通性通法,形成主观性认识。为了使学生主动建构数学解题规律,总结数学框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加工知识,了解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通过主动归纳的方式细化知识。学生主动总结和归纳,就会在大脑中建构出一般规律,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呈现出灵动数学问题。课堂归纳和总结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时应该注重幽默是一种智慧,教师课堂教学中不能缺少幽默,学生在开心一笑之后是心情的愉快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与游戏接轨,让课堂教学激情四射。趣味性的归纳和总结方法不仅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归纳中,增加数学活力和灵动性。

我国著名数学教师马明先生说过:“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多参与这个思维过程,通过自己思维的运动来习得知识,掌握规律,完成对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学生的探究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引导学生多思考,总结知识规律和方法,掌握解题技巧。通过自主分析和主动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在应用时信手拈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二、变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一)抛锚式探究

教师采用抛锚式教学会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鼓励学生为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积极思考。教师抛出需要学生探究和分析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加工会促进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在体验中思维活跃,呈现灵动数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才能营造出灵活数学,增加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和魅力,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教师要通过抛出问题和探究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给学生提供探究思路,促进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在探究中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思考和分析,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识。教师抛给学生可操作的问题和练习会促进学生主动体验,形成个性化认识。教师要关注策略制订的可操作性、应用实施的灵活性,策略可调控性,策略制订层次性的特点。例如为了使学生理解解题思想:教师就可以抛出问题:方程sin2x=sinx在区间(0,2π)解的个数为多少个?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首先作图,在统一坐标系内,做出y=sin2x,x∈(0,2π);y=sin2x,x∈(0,2π)的图有三个交点,所以方程有三个解。通过图形的帮助,学生会快速答题,形成自己的思维。教师抛出问题会促进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在目标引导下积极加工,成为课堂学习主体,增加数学灵动性。

(二)支架式探究

在灵动数学中学生主动思考、认真探究,成为学习主体。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学习上的障碍和问题,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通过积极辅助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支架可以是探究性问题,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探究方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成为学习主体。通过问题支架的帮助和辅助,学生会豁然开朗,明确学习内容和探究方向,在实践中成为学习主体,快速解决问题。支架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自主探究,就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通过有效教学流程的安排让学生动起来,呈现灵动数学。例如在探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时,教师提供试题:已知函数f(x)=+ax,x>1

(1)若f(x)在(1,+∞)上单调递减,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a=2,求函数f(x)的极小值;

(3)若方程(2x-m)lnx+x=0在(1,e]上有两个不等实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解题支架,引导学生发现审题视角,了解到为了解题需要进行:

(1)求导,由f(x)≤0在(1,+∞)上恒成立进行

求解;

(2)由f(x)=0的根进行验证确定函数的极值点,进而求出极值;

(3)将方程根的问题转化为图象交点个数的问题。

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解题程序,鼓励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把握解题方向。在探究中学生会认识到解决问题需要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然后对f(x)求导,之后要求方程f(x)=0的实数根,以往学生学习过f(x)=0的根和区间端点的x的值,可以结合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列出表格。最后由f(x)的正负,确定f(x)在各区间内的单调性。在对学生指导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第(1)问中易忽视f(x)≤0

中的等号致误;第二问中易忽视函数的定义域

(1,+∞)导致极值点错误;同时还有可能未想到方程两边同时除以lnx,无法将问题简单化。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更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主体自愿参与学习行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自身的学习潜能,呈现灵动数学。

(三)启发式探究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启迪学生学做人,引导学生会学习,激励学生会思考。教师积极启发会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增加课堂的灵动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动起来。教师要通过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者,指导学生实践。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定点、定值、最值、范围、探索性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过椭圆+=1的中心任作一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F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PQF周长的最小值是多少?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绘制如图所示的图形,设F为椭圆的左焦点,右焦点为F2,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可知|FQ|=|PF2|,|OP|=|OQ|,所以△PQF的周长为|PF|+|FQ|+|PQ|=|PF|+|PF2|+2|PQ|=2a+2|PO|=10+2|PO|,易知2|OP|的最小值為椭圆的短轴长,即点P、Q为椭圆的上下顶点时,△PQF的周长取得最小值10+2×4=18。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会促进学生参与探究,在思考中理解知识,增加数学灵动性。

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数学探究中主动加工问题,积极分析问题,成为课堂学习主体。学生在参与中会主动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加数学的灵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的多样性,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主动探究,思维活跃,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生成精彩,学生才会灵动起来。最后,“灵动数学”是“开放”的课堂,是“创新”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基于‘灵动数学’主张的高中数学问题意识教学案例研究”;项目编号:JSZJ22114;(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