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教育下的语文立学课堂的构建和实施

2024-01-07 05:47王平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立学诺贝尔奖探究

王平平

立学课堂是以学生“学”为主导的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大胆尝试与创新。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导致立学课堂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立足学情合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赋予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体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从本质上讲,生活教育与立学课堂有着相同的目的与方向。而且,从生活教育角度搭建立学课堂,不仅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欲望,改变他们对教师过分依赖的现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围绕生活教育打造立学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了兴趣,即使知识再难,学的过程也会充满乐趣。反之,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在打造立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更积极地融入学习活动当中。从“生活教育”理念出发打造学习场景,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一方面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便打破了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的现状,让学习过程充满悬念感,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奋进,不惧任何的艰难困苦。

以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打破了以往的阅读流程,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诺贝尔奖象征的意义和荣耀。首先,我鼓励学生采用信息技术搜索诺贝尔奖的相关资料,对其诞生的年代、背景事件等进行梳理;其次,我引导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分类进行整理,让学生明白诺贝尔奖的种类;最后,我让学生查找近十年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人,包括经济学、文学、物理学等领域。随后,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做法不仅能锻炼学生查找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更能锻炼表达能力。

这种建立在生活案例之上、以探究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索欲望,同时也能打破课文的束缚,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课文传递的理念和思想,提升学生“学”的体验和感受。

既然立学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教师自然要遵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教师应该结合“生活教育”理念搭建互动场景,秉持民主的教育思想,推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让他们在思考、互动和质疑中共同进步。

以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为了让学生“有话想说”“知道该如何说”,我引出了科技相關的新闻报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陈述各自的观点。在观看这篇报道时,甲学生说:“他国科技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发展也没有落后,我们的祖国依然很强大!”这时,乙学生提出反对意见:“我们要认清彼此的差距,承认别人的优秀!”对此,甲学生反驳道:“我们可以承认别人优秀,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自己的努力。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信和勇气,才能让自己不断地进步。所以,我们既要自信,但也不能盲目自信,而是要在自信的同时不断地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相反,如果一味地承认别人优秀,盲目地自我否定,反而会受人欺负!”在学生讨论期间,我肯定了不同的观点,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总结,在启迪学生思考和大胆表达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何为真正的“自信”。

可见,结合生活案例打造立学课堂,能有效点燃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在畅所欲言的同时,凝聚起强大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丰富学习经验。

受到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间存在能力方面的差异。教师如果盲目地“一视同仁”,反而会让部分学生“学不会”,部分学生“吃不饱”。因此,教师不妨动员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实践、合作探究,提升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以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背影》为例,在分析文章中出现的几次“背影”代表的内涵时,我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组(每组3人,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各1人),然后动员组内成员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以此达到自学的目的。接下来,我再以“背影”作为切入点,设计读写结合活动。比如,生活中的父爱和母爱是什么样的?平日里你是否注意过父母的背影?父母的背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体会?随后,我留给各个小组5分钟的探索时间。学生在总结的基础上梳理写作方向,展开写作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语文学习。

当然,立学课堂不能局限于课内,也要落实在课下阶段。因此,在日常学习期间,小组成员也可以合作学习。这样一来,能力薄弱的学生便可以在能力强的学生的帮扶下,更好地找到学习的切入点,丰富学习经验。经过反复的合作学习体验,学生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在结合“生活教育”理念设计立学课堂期间,教师也要适当地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反复的摸索与练习中,逐步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为其后续的发展与提升注入强大的动力。

以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教学这节课之前,我为学生设计了导学案,并要求其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完成自学任务。考虑到学生学情方面的差异,我又对任务进行了梯度性处理。

任务一:了解课文内容,对主要剧情进行梳理,能够复述主要情节。

任务二:按照小说的情节、结构进行段落划分,尝试梳理小说的撰写模式及特征。

任务三:分析并提炼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沿用之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通过互动阅读提升整体的阅读效果。同时,学生也要完成阅读报告,重点标注阅读心得以及阅读中发现的问题等。随后,教师依据学生学的效果制定教学方案,让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这样的做法,既能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也能让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当然,为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项目,以此延伸他们的体验。比如,在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我又给学生介绍了莫泊桑的其他短篇小说,并要求他们在读的同时撰写心得体会,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立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全身心置身于场景之中,通过全身心的体验获得认知和成长。知识源于生活,围绕生活教育理念搭建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捕捉和体验知识,不但能有效促进其理解和记忆,更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深度开发立学课堂,让其与生活教育有机融合,缔造更多有趣的学习情境,优化学生的体验和学习,无疑是教师要探究的重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教师也要适当地采取其他的教学方法给予指导,确保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立学诺贝尔奖探究
航程课堂:南通“立学课堂”校本化实践样本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诺贝尔奖知多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吕夷简与州郡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