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P管理模式对中老年单侧突发性聋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听力恢复情况的影响

2024-01-08 06:48孙燕青方兴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36期
关键词:突发性单侧例数

孙燕青,方兴

1.金华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浙江金华 321000;2.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浙江金华 321000

单侧突发性聋指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生的单侧耳聋现象,最明显的临床特征为单侧听力下降,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1]。据统计,突发性聋的年发病率为(5~30)/10万[2]。由于听力水平突然下降,患者机体呈应激状态,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生活质量也受较大影响。“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nform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KAP)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可行、有效的康复措施,目前广泛应用于心理康复领域[3]。本研究探讨IKAP管理模式对中老年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听力恢复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就诊的80例中老年单侧突发性聋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4~73岁,平均(55.8±9.2)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6±7.3)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1±7.5)岁。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耳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4]突发性聋诊断标准;②听力下降至入院时间不超过14d;③诊断前未进行任何干预,且是首次发病;④低中频、平坦型的突发性聋;⑤单耳听力下降;⑥思维清晰,可正常沟通,且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的耳聋者;②认知、行为异常,无法配合治疗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金华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审批号:IRB-2021023-R)。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和药物治疗,主要有营养神经支持、抗凝处理、高压氧疗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介入IKAP管理模式,措施如下。

1.2.1 收集信息 通过专门的小组工作成员记录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常规等检查数据,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1.2.2 传递知识 IKAP管理小组成员为患者宣讲单侧突发性聋的相关知识、IKAP管理与疗效的关系等,并进行必不可少的心理疏导帮助,让患者更加积极。每周进行2次,一次持续30min,整个疗程为6个月。若患者的负面情绪十分严重,相应地增加疏导的时间,同时增加随访频率[5]。

1.2.3 转变观念 IKAP管理小组成员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及相关培训活动,帮助患者转变观念,使其认识到突发性聋的危害及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1.2.4 改变行为 IKAP管理小组成员帮助患者制定健康目标,提醒患者注意饮食结构、及时服药等,督促患者执行健康行为[6]。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心理状态评估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SAS得分≥50,则患者存在焦虑心理,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SDS得分≥50,则患者存在抑郁心理,评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7]。

1.3.2 自我效能评估 该项量表共有6个层面,包括按时服药、症状监测、心理改善、情绪管理等内容。每个项目设置1~10分,分值高,则患者的情况良好,自我效能感高[8]。

1.3.3 听力恢复效果评估 患者的恢复情况分为无效、有效、显效和治愈。无效:听力改善情况不明显,不足15dB;有效:听力有所提升,提升范围为15~30dB;显效:听力提升较明显,超过30dB;治愈:听力恢复至患病前水平[9]。显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4 干预服务满意度评估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整体感受进行满意度调查。采取100分制,将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95分及以上)、满意(76~94分)、一般满意(57~75分)、不满意(38~56分)和非常不满意(19~37分)5个等级[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 SAS得分 SDS得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0) 55.32±6.15 42.15±4.24 53.85±6.55 41.12±3.35观察组(n=40) 54.26±6.22 36.29±5.03 53.45±6.32 33.10±5.23 t 1.128 5.782 2.124 6.223 P 0.786 0.001 0.597 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变化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量表中各个维度的得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变化比较(±s)

组别 按医嘱服药 症状监测 心理调节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0) 6.3±1.3 8.4±1.1 6.4±1.3 7.2±1.3 5.6±1.3 6.2±2.2观察组(n=40) 6.4±1.2 9.6±1.8 6.3±1.6 9.2±2.3 5.5±1.8 9.4±2.3 t 2.156 8.223 1.784 9.114 2.003 7.652 P 0.778 0.001 0.896 0.001 0.795 0.001组别 角色功能 情绪控制 与医生沟通管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0) 5.0±1.3 7.4±1.2 5.3±1.3 6.6±1.3 6.7±1.5 7.4±2.3对照组(n=40) 4.9±1.5 8.9±1.3 5.3±1.5 9.3±2.4 6.6±1.3 9.5±2.4 t 1.895 7.116 2.558 6.556 3.246 5.241 P 0.889 0.001 0.874 0.001 0.689 0.001

2.3 两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效果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整体听力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显效率(45.0%)高于对照组(35.0%)(P<0.05),观察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72.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听力恢复效果比较[n(%)]

2.4 两组患者对干预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干预服务的满意度(92.5%)高于对照组患者(80.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干预后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突发性聋患者数量逐年递增,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有研究显示患者的情绪变化对该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的影响[11]。有研究发现在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中,约7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部分患者发病时还会出现恶心、耳鸣、眩晕等不适症状[12-13]。

IKAP管理模式是指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诉求,为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管理措施,这种管理模式具有专业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特征[14-15]。在干预的过程中,有专业的健康管理小组成员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旨在帮助患者转变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16]。

IKAP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中老年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IKAP管理模式中的健康教育可拉近医患关系,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专业与关怀,从而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并从运动、饮食角度出发,让患者放弃不良习惯,拥抱健康生活[17-19]。

综上所述,IKAP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自我效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突发性单侧例数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更正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