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早期传播途径

2024-01-09 11:23李慧君
武陵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书社湖南马克思主义

李慧君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早期传播是其在中国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在湖南传播开始的时间早、译介成果多、传播范围广、代表人物突出、后续影响深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典型样本之一。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在特定的传播语境下通过口头、书面、活动等多种途径向湖南社会各阶层传播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早期传播体现出传播者切实关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传播取向,对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口头途径分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

湖南早期传播者将马克思主义与不同群体的境遇和要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首先通过辩论研讨等方式在进步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前后,湖南进步青年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纷纷加入诸如崇新学社、明社以及各种研究会等进步社团,组织研讨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学习讨论社会主义学说。1920 年,毛泽东经常与何叔衡、彭璜、陈昌、熊瑾玎、郭亮、夏曦、萧述凡、易礼容等人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及其校友会或文化书社集会,学习讨论马克思主义。他们曾就1920 年10 月罗素在湖南演讲的内容展开过“极详之辩论”。蔡和森、萧子升、李维汉诸旅法会友也学习讨论过类似问题,并将讨论结果函告毛泽东。罗素来湘讲学,提出“最好而又切实可行的还是基尔特社会主义制度”[1],他的到来使当时中国的“改良派”人心大震。毛泽东就罗素“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的观点,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予以反驳。新民学会1921 年年会就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议题进行的讨论,对于廓清新民学会会员的思想、统一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尤其重视以马克思主义统一新民学会会员的思想,以便在共同信守“主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为了“相与扬榷讨论”造成“主义的结合”,毛泽东将会员间的来往书信和会议讨论的内容,汇编成《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与《新民学会会务报告》,印发给新民学会会员,这对许多会员的思想转变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64。在俄罗斯研究会开展关于俄国社会情况和十月革命经验的讨论,也是口头分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典型案例,通过讨论引导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坚定了走俄国革命道路的信心。湖南进步青年通过学习讨论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开始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早期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为后期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其次,湖南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在工农学群体中通过宣讲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湖南自修大学、湘江学校等传播阵地宣讲马克思主义,对工农学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为马克思主义深入传播和扩大影响奠定了群众基础。湖南的进步学校协会等组织讲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课程,在工农群众中广泛普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革命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对他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李达等人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讲授“中国农民问题”等课程,引导农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和阶级觉悟,极大激发了湖南农民的革命热情。蔡和森在平民女子学校讲授社会进化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蔡和森对国家起源说的宣讲,配合了当时的斗争需要,对湖南人民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了积极影响。毛泽东等领导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并亲自宣讲《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及中共“二大”“三大”宣言。李达在湖南自修大学指导学员自修,考察学员德行操守,兼授大学及附设补习学校与中学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他还举办了关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和社会发展史方面的讲座。湘江学校借鉴湖南自修大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研究文章《外力、军阀与革命》《何谓帝国主义》《马克思学说与中国》等,在传播马列主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3]73。1920 年毛泽东还在第一师范附小开办了民众夜校和失学青年补习班,在对工人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中,诞生了诸如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达、李维汉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躬行者,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干部上的准备。

第三,湖南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在广大民众中通过演讲、演出等方式,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他们发动湖南各界联合会,组织湖南救国十人团联合会,在广大民众中进行爱国演讲和演出,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为后期革命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湖南学联用新思潮启发国人觉悟,用在俄国获得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组织讲演团分赴各县进行爱国演讲。他们仿效北京学生的方法,组成“十人讲演团”,上街挨户作爱国宣传,宣传题材广泛,鸦片战争及朝鲜亡国痛史被列为重点。各校学生纷纷争入“十人讲演团”,宣传活动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收到了明显效果。此后由学界“十人讲演团”发展到各界“救国十人团”,并于1919年10 月组成“救国十人团联合会”,是湖南爱国运动的支柱[4]。1919 年,30 个代表团在长沙成立了湖南各界联合会,掀起了湖南反帝爱国高潮。6月12 日,湖南学联演说团召集长沙中等以上学校演讲分团代表会议,决定“省垣各分团演说,露天挨户相互而行”,“由本团将省垣内外略划八区,轮次演说,务期普及”[5]21。与此同时,湖南学联组织讲演团,分赴南县、华容、岳州、湘阴、临湘、平江、衡阳、新宁等20 余县进行宣传活动,他们通过演出新剧,配合爱国斗争,唤起人民的爱国心。各校学生组织话剧团,排演了《鸦片战争》《哀台湾》《高丽亡国史》等爱国新剧[6]。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排练话剧《青岛风云》,揭示青岛问题由来和再现“五四运动”的情形,“意气极为激昂”,“观者数百人,胥为感动,鼓掌之声不绝”,该校还演出《亡国鉴》,情致逼真,十分感人[5]21。演出各种新剧,对各界群众进行了爱国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也是分众化口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式。

二、书面途径系统化传播马克思主义

书面传播途径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主要途径,书面传播途径中最重要的是创办进步报纸期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湖南的仁人志士兴办大量报纸期刊,爱国和革命成为当时湖南报纸期刊的关键词。报刊具有信息容量大、技术设备要求低和阅读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成为马克思主义在湖南早期传播的重要大众媒介。“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7]81湖南先进知识分子把报纸看成有别于帝王谱牒的“民史”;有了报纸,中国人民就不再是“喑哑之民”;有了报纸,中国就有希望成为“极聪强极文明之国”[7]120。1911 年以来,湖南有识之士创办了《实业杂志》《实业丛报》《交通丛报》《矿业杂志》《湖南教育杂志》《教育粹编》等报刊,介绍新文化,倡导实业振兴和新式教育。“五四”前后湖南涌现了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报刊,它们集政论说理与论战为一体,用事实驳斥和回击敌人的进攻,战斗风格强烈。

在进步报刊的影响下,各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纷纷成立,而各类马克思主义组织成立后又创办了新的报刊和进步书社,它们联结成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以书面形式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湖南革命运动高涨,湖南期刊报社走在了前列,涌现了《救国周刊》《湘江评论》《学联周报》《新湖南》《湖南通俗报》《女界钟》《岳麓周刊》《明德周刊》《长郡周刊》《工业周刊》《湘潮》《湘南学报》《高平学报》《浏阳周刊》《岳阳之光》等大量进步报刊。湖南学联出版的《救国周刊》和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校刊《岳麓周刊》,发扬平民精神,提倡民主主义;明德学校校刊《明德周刊》提倡国货,唤起国民的爱国精神;周南女校出版的《女界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唤起女界同胞之觉悟。谢觉哉主编的《湖南通俗报》是湖南历史悠久的通俗报纸,该报刊登记述了湖南省各地劳动、实业发展状况的调查资料和留法勤工俭学生的通信,宣传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湘江评论》被公认为“五四”时期湖南最出色的革命刊物[8],它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革命史上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报刊,它的诞生具有划时代意义。《新湖南》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劳工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也是湖南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报刊,赢得了当时社会各界的赞誉。为了传播新思潮,湖南各大中小学进步师生参与编辑期刊特别是编辑周刊,以至当时有人把长沙城形容为“周刊的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学界期刊多达70 种,占此时期刊总数的40%,这些期刊充满爱国激情,通过报道抵制日货、驱张敬尧、讨吴佩孚、驱赵恒惕、教育改革、妇女解放等时事,把爱国主义、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结合了起来[9]。

湖南的早期进步报刊不仅在形式上呈现出系统化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开始系统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湖南《大公报》《实业杂志》《矿业杂志》等刊登揭露帝国主义侵湘事件和剥削工人的文章,阐释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秘密,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湖南《大公报》等登载介绍共产主义运动领袖人物及其观点的文章,宣传马克思学说“乃一种照准科学方法立论之社会主义”,将资本收归公有,“阶级之战争,终不能免”。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后期,湖南又涌现了一批研究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在如雨后春笋般的期刊中,有岳云中学的《岳云周刊》、甲种工业学校的《工学周刊》、楚怡学校的《体育周刊》、浏北新民社的《浏北新民》、湖南浏阳旅省学友会的《浏阳旬刊》等,这些报刊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发表《马克思主义专述》等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毛泽东的倡议下,湖南学联成立了湖南学生周报联合会。为了让读者每天都有报读,各周刊还协商了轮流出版的日期。楚怡学校和育英学校的周刊社还出售各种新书报,比如《新青年》《新潮》《星期评论》《时事新报》《晨报》和《少年中国》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影响。

由党组织或共产党人创办的报纸刊物,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革命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7]120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大量通俗刊物,出版小册子与传单,运用问答形式宣传工人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提升工人阶级的觉悟,阐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中共湖南支部、中共湘区区委指派李六如编写的通俗读物《平民读本》1—4 册,在工人和平民中公开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3]75。读本通过实例,具体形象地揭示工农遭受压迫剥削的原因,宣传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学说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11];读本用通俗的语言、简明的插图向工人讲解社会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鼓励工人组织起来,争取自身解放;强调工人阶级的大团结是战胜资产阶级的武器。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报刊书社的工作,对出版内容做了详细规定:每个地方组织有权出版地方通报、日报、周刊、传单和通告;无论中央或地方的出版物,其出版工作均应受党的领导。这些报刊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向工农群众宣传团结战斗的意义和争取自身解放的途径,在工农群众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借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在报刊上阐述政治斗争的作用,明确提出反击敌人的具体办法。1921 年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发表《更宜注意的问题》一文,要求“自治省的湖南”注意劳工的三件事情:劳工的生存权、劳工的劳动权和劳工的劳动全收权。1922 年全国劳动大会以后,为配合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劳动立法运动,李达在《民国日报·觉悟》上发表了《劳动立法运动》一文,揭露中华民国“约法”的实质,认为中华民国的种种条例刑律是“限制人民自由的工具”,说明了作为劳动者解放的“第一步”争取劳动立法的必要性;指出劳动者要前仆后继地团结斗争,用合法的手段取得真正的自由,要劳动立法,劳动立法决不是特权阶级的恩赐,需要“全国劳动界通力合作”[11]去争取。

书面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方式是译介销售马克思主义著作。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湖南传播的联络机关是文化书社,它销售发行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向广大读者系统性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凡全国各地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新青年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丛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向导》《中国青年》《先驱》等,文化书社都大力推销。湖南省的广大知识青年、革命工人和进步人士与文化书社有着密切联系,书社在省内外广设分社,且分社设于学校或当地教育会、劝学所等,如在第一师范、一师附小、湘雅、楚怡、修业等学校,都设立了贩卖部,聘请了推销员。后来凡有党组织的地方都设有分社或代销处,文化书社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湖南的传播。文化书社的相关文件《发起文化书社》《文化书社组织大纲》《文化书社第一次营业报告》明确提出了创办文化书社的宗旨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民学会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文化书社,扩大了书社的影响力。在文化书社社员中,一半是新民学会会员,既有教育界、新闻界人士,也有政界、商界人士。这些社员也是俄罗斯研究会的会员。毛泽东请李石岑、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为“信用介绍”,与上海泰东书局、中华书局、群益书社、新青年社、利群书社等建立了业务往来[12]。文化书社源源不断地发售新书介绍新文化新思潮,全国各地出版的新书新报,特别是共产党、青年团的机关刊物以及新青年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在湖南大量流通,说明马克思主义逐渐被广大民众了解和接受。

三、活动途径组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

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组织开展工农运动,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思想对工农群众进行思想启蒙,使他们的阶级觉悟得到整体性提升。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斗争主张的主要对象。毛泽东通过与工人交朋友的方式深入长沙工人队伍中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他认为“交一两个工人朋友,可以认识、团结千百个工人”,后来他回忆说“1920 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在政冶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2]65。毛泽东等湖南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经常到当地纺纱厂、造纸厂、火车头修理厂,到铁路工人、泥土工人、搬运工人中间去了解情况,和他们交朋友,通过这种形式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有效提高了工人的阶级觉悟,奠定了领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基础。1920年黄爱、庞人铨成立湖南劳工会,领导湖南劳工运动,宣传阶级斗争思想,组织湖南第一纱厂工人罢工和大规模游行示威,把湖南工人运动推向高潮,湖南工人运动由自发斗争向自觉斗争转变,而抵制日货风暴、驱张运动、湖南人民自治运动等把湖南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向高潮。

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也在农民群众中宣传革命斗争思想,领导农民斗争。1927 年湖南地区的农村斗争高潮迭起,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土地革命,毛泽东看到了农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歌颂和宣传农民斗争的伟大意义,阐明农民问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极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与革命斗争的积极性。湖南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群众中组织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和革命实践,使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与政治觉悟不断提升,为湖南共产主义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领导组建了湖南学生联合会,积极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1919年湖南学联成立后,湖南学生有了统一的组织,学生的爱国运动蓬勃发展。1919 年6 月,湖南各界联合会、湖南救国十人团联合会筹备会、教职工联合会等爱国群众组织先后在长沙成立[13]。湖南学联爱国运动的浪潮迅速波及省内的许多城镇,在湖南学联的推动下,洪江、醴陵、衡阳、衡山、湘潭、宝庆、湘阴、益阳、常德、沅陵、沅江等地组织了国货维持会,如衡山学界组织学生国货维持会,整队游行,印刷白话报及调查日货细单数千张,发帖四乡。湖南学联以抵制日货为中心任务,参加国货维持会,设立国货检查股,派出调查员分驻各行业公会及各大商号,没收偷运及暗售的日货,发挥了国货维持会的作用,掀起了抵制日货的高潮。7月,湖南学联联合湖南省男女学校代表与苏广业、纱业、染织业、轮船业、泥木业、印刷业、理发业、码头工人等20 多个工商业及基督教联合会、长沙县农会代表60 余人正式成立湖南各界联合会,开展爱国救亡运动。联合会号召湖南各界人民“推翻武人政治,排斥官僚派及阴谋家”,组成各界联合会代表团。联合会成立后,以湖南学联为主干,发行以“提倡新思潮”为宗旨的周刊,每期刊印2 000份。湖南学联采取合法方式,向省长呈文,揭发张敬尧的非法选举阴谋,要求惩办政治流氓[5]24-25。湖南学联的成立对于统一学生思想、宣传无产阶级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组织开展纪念活动是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工人群众、马克思主义与工农学运动紧密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湖南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重要途径。湖南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组织列宁追悼大会、“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大会、“五四”运动纪念大会、“五五”马克思诞辰纪念大会等,毛泽东等在会上宣传马克思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实际活动精神。“五一七”国耻示威大会、“六一”惨案示威大会、“双十一”纪念大会、苏俄革命纪念大会等重要纪念日,均有党的负责人以大会主持人的身份发表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 年湖南工人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开创了湖南工人阶级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先河。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主办1 000 多人的游艺会和讲演会,工人手执“劳工神圣”旗帜,庞人铨发表演说,号召大家认“五一”为一个“觉悟的日子”,高呼“宁可不要命,不可不做人”“世界是劳动者的,劳动者须当管理世界”[14]等口号。湖南“五一”节纪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次大规模尝试,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酝酿建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1922年中共湖南支部召开了纪念马克思诞生104 周年的大会,毛泽东作了题为《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中国》的演讲。1925 年中共湘区区委组织“五月宣传周”活动,长沙、南县、华容、株洲、湘潭等县市举行纪念“五一”“五四”等节日活动,衡阳工人举行的庆祝游行活动使全省性的反帝反封建宣传逐步走向高潮[15]。湖南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向工农群众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早期传播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 语

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早期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五四”之前,报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式,但总体上报刊数量不是很多,影响范围有限。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兴办政治类报纸,强调借用报刊针砭时弊,紧紧抓住人民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教育人民,为他们指明革命方向,同时对人民群众进行生动具体的政治思想教育,把劳动群众作为报刊宣传的主体,强调要用报纸宣传反映群众生活、启发群众觉悟、提高群众斗争艺术。“五四”后,报刊抓住革命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批判错误思想,阐明正确主张,唤起人民觉悟。这些报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宣传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列宁办报思想的中国化。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针对不同传播对象,将马克思主义与其理论需求和现实境遇相结合,向工人阶级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阐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性,号召农民阶级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结成革命联盟,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湖南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借助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在湖南各地掀起马克思主义学习与研究热潮,大大启发了工农群众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播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重要参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6]。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既是一个理论性课题,又是一个实践性课题。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播应采用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建构全方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实效。当下马克思主义传播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关切,把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导权与话语权,重视理论传播的有用性和时效性,做好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实效。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成演变过程中,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度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因素[17]。当下日益增多的电子媒介削弱了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敬畏,分散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注意力。因此,以往单一借助社会政治实践进行思想意识传播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受众对传播内容的需求,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传播必须正视传播对象信息接受方式的巨大变化,深刻、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当前人民群众的信息接受习惯,满足他们多样性与差异化的需求,从其行为规律性中找到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结合的方式,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效性。我们要用创新的观念谋划传播工作,以昂扬的斗志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切实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猜你喜欢
书社湖南马克思主义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利群书社
利群书社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