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对羽毛球技术训练的影响与优化研究

2024-01-09 17:35熊键松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20期
关键词:羽毛球功能性力量

熊键松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

羽毛球运动不仅是一项高度竞技的体育项目,同时也是一项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等多方面能力要求较高的运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体育竞技水平的日益提高,羽毛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日益激烈,羽毛球运动员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和技能,间接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如何在保证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提高运动表现成为了体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训练方法,更加注重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近年来在各类体育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模拟比赛中的实际动作,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执行能力。然而,在羽毛球运动中,功能性训练与技术训练的结合程度以及相互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功能性训练在羽毛球技术训练中的应用,分析功能性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 功能性训练及其在羽毛球技术训练中的应用

1.1 功能性力量训练发展现状

功能性训练是一种全新的训练思路,它强调身体运动链的作用,以提高全身肌肉整体工作能力和效率为目的。与传统力量训练不同,功能性训练更注重躯干部位和各关节周围小肌肉群的稳定辅助作用,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能力。这种训练方法在竞技体育中逐渐显现出优势,被认为是连接基础力量训练与专项技能的桥梁。

在实际应用中,功能性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解决传统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功能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协调性。由于这种训练方法注重全身肌肉的整体协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运动协调性。其次,功能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稳定性。通过对躯干部位和各关节周围小肌肉群的训练,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更好地保持身体稳定,降低受伤风险。最后,功能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效率。由于这种训练方法强调全身肌肉的整体协调,运动员在比赛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身体潜能,提高运动效率。

1.2 功能性训练在羽毛球技术训练中的应用

当前,羽毛球技术训练中,已将功能性训练作为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爆发力和技术水平。具体而言,羽毛球功能性训练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动作和要领、爆发力和反应能力、根据个体条件进行专项指导练习。在基本动作和要领层次,运动员需要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为后续的训练打下基础。在爆发力和反应能力层次,运动员需要通过功能性训练提高自己的爆发力和反应能力,以便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根据个体条件进行专项指导练习层次,运动员则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

2 功能性训练对羽毛球技术训练的影响

2.1 保持运动员身体姿势和稳定性

在现代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对比赛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和保持正确姿势具有显著效果。首先,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速、高强度的运动,因此保持最佳的身体结构和姿势至关重要。功能性训练通过对运动员的关节、肌肉和韧带进行有针对性地锻炼,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从而使运动员能够在高速运动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比赛成绩。

其次,核心肌群在功能性训练中起到关键作用。核心肌群在羽毛球运动中负责控制全身动作的正确性,对运动员的稳定性和力量传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功能性训练通过对核心肌群进行有针对性地锻炼,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从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控制全身动作,提高比赛成绩。

此外,功能训练对提高稳定性和保持正确姿势具有较大功效。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速、高强度的运动,因此保持身体稳定性和正确姿势至关重要。功能性训练通过对运动员的关节、肌肉和韧带进行有针对性地锻炼,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从而使运动员能够在高速运动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比赛成绩。

2.2 有利于动作技术的熟练掌握

功能性训练是基础力量训练与专项技能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运动员深刻了解肌肉功能和发力部位。而羽毛球运动员在进行技术动作时,往往需要对肌肉功能和发力部位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在比赛中迅速做出反应。功能性训练通过模拟实际比赛中的动作,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感知和掌握肌肉的功能和发力部位,从而在比赛中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再者,功能性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实现肌肉的快速协调配合。羽毛球运动中的技术动作往往需要多个肌肉群同时发力,而功能性训练正是针对这一特点进行设计的。通过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肌肉群之间的协同作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完成技术动作。

2.3 有利于比赛中技术动作的完成度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在高速、大强度环境下的快速反应和稳定动作要求极高的运动。在这种竞技环境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稳定性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技术动作稳定性的提高依赖于多方面因素,如重复练习、机体平衡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而功能性训练可以基于运动员在特定运动环境中的身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身体控制能力。这种训练方法通过锻炼运动肌协作能力,使运动员在面对高速、大强度的羽毛球比赛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技术动作。

再者,功能性训练有助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在瞬息万变的比赛环境中迅速做出判断和调整,这对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功能性训练通过模拟实际比赛中的各种情景,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地应对对手的攻势,从而提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2.4 预防运动损伤

功能性训练强调核心部位的训练,有助于保护脊柱这一人体薄弱环节。核心部位包括腹部、背部、骨盆和臀部等多个肌肉群,这些肌肉群在羽毛球运动中起到了关键的稳定作用。通过加强核心部位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中脊柱的稳定性,从而降低脊柱受力不均和过度疲劳的风险。其次,通过核心部位的枢纽协调作用,功能性训练能为上下肢发力提供稳定支点,减小末端肢体和关节负荷,预防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频繁地进行跳跃、冲刺、转身等动作,这些动作对上下肢关节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功能性训练通过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为上下肢提供了稳定的支撑,从而降低末端肢体和关节在高强度运动中的损伤风险。再者,功能性训练针对小肌群,提高关节稳定性,降低或预防损伤发生。在羽毛球运动中,小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对运动员的技术执行和运动损伤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功能性训练通过针对性地锻炼小肌群,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降低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中受伤的风险。

2.5 有利于竞技能力发挥

本体感受器是人体内部的一种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到身体各部位的位置、运动和姿态变化。通过功能性训练刺激本体感受器和锻炼核心肌肉力量,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而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速移动、跳跃、挥拍等动作,对稳定性和平衡能力的要求极高。功能性训练通过对本体感受器的刺激,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感知身体的运动状态,从而提高运动表现。其次,稳定性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可缺少的综合性训练素质,建立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因素基础之上。在羽毛球技术训练中,稳定性对于运动员的发挥至关重要。功能性训练通过锻炼核心肌群,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使其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技术动作。同时,功能性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稳定的心态,发挥出最佳水平。

2.6 有利于提升动作功效

功能性训练为身体活动提供稳定支点,提高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速度、高强度的技术动作,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稳定性。功能性训练通过锻炼运动员的核心肌群、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平衡,为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提供稳定的支点,从而提高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这种稳定性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还能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并且,功能性训练可以提高肌肉间的协作能力,使机体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更加游刃有余。羽毛球运动中的技术动作往往需要运动员在瞬间完成高难度的肌肉协调,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肌肉协作能力。功能性训练通过对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肌肉间的协作能力,使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这种协作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还能有效降低运动过程中的肌肉疲劳,延长运动员的竞技生涯。

3 功能性训练对羽毛球技术的优化应用

3.1 注重核心力量的功能性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羽毛球运动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性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功能性力量训练正好能够针对这些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一方面,通过对关节的功能性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步伐、跳跃等动作更加迅速,有利于提高比赛中的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另一方面,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通过对全身肌肉群的综合训练,运动员在击球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提高比赛中的进攻能力。此外,功能性力量训练还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协调性,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保持较高的竞技状态,减少因疲劳而导致的失误。在实际训练中,功能性力量训练应结合羽毛球运动的特点进行。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比赛中的实际场景,设计针对性的训练项目,如多球训练、阶梯训练等。同时,还应注重运动员个体差异,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技术特点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此外,训练过程中应注意运动员的身体负荷,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运动员的身体损伤。

3.2 加强膝踝关节和上肢本体功能性训练,预防运动损伤

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膝踝关节缓冲能力,以应对高强度的技术训练。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同时预防下肢膝踝关节损伤。具体而言,功能性训练主要包括对膝踝关节周围肌肉群的训练,如大腿肌、腘肌、小腿肌等。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预防下肢膝踝关节损伤。同时,进一步对这些肌肉群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爆发力、速度和耐力,同时增强膝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受伤风险。

此外,特殊设计的上肢本体功能性肌肉训练也对提高运动员的羽毛球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对网前小球进行精确的控制,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上肢本体功能性肌肉能力。通过对肩部、肘部、手腕等关节周围肌肉群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对球的控制力和击球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3.3 综合羽毛球技术特点和传统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肌肉耐力和爆发力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肌肉工作能力和效率。由于羽毛球运动中的很多技术动作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肌肉耐力和爆发力。因此,功能性训练与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紧密相连,但同时,功能性力量训练也应与传统力量训练相结合,处理好基础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的关系。其中,传统训练方法在提高运动员的整体力量水平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提高羽毛球技术方面可能效果有限。因此,在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时,应充分考虑运动员的基础力量水平,结合传统力量训练方法,使训练更加针对性和有效。

再者,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形式、工作链和神经支配应与专项相似,在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时,应尽量模拟羽毛球运动中的实际动作和技术要求。一般而言,功能性力量训练采用低强度或抗自身阻力进行,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耐力和爆发力。而传统力量训练多采用较大抗阻强度,以提高运动员的基本力量素质。因此,在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强度和形式。

4 结语

功能性力量训练在羽毛球专项力量训练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与实践应用中需完善训练体系,并加强在其他体能训练方面的指导应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功能性力量训练,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羽毛球功能性力量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羽毛球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羽毛球PK赛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