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竞赛的意义与策略

2024-01-09 17:35吕小凤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20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竞赛运动员

吕小凤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进入新时期以后,基于当前高职学生体育素养普遍低下的发展现状,开始有更多的高职院校从其本身实际情况出发,组织相关体育竞赛活动,改革体育竞赛体育,保持竞赛过程的趣味性、竞争性,给予学生更多的竞赛体验感,并取得了初步效果,有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加入到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中,获取较好成绩,个人身体素质、参赛信心等得以增长。

1.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竞赛的意义

1.1 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以篮球为例,篮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高职院校每年亦会每年组织联赛,在激烈的对抗中,学生的柔韧性、灵敏度、耐力、速度、力量等都可得到明显提升,且篮球本身是团队活动,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胜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勇敢机智等情操。此外班与班、年级与年级、院校与院校间的比赛,也可促进多方交往,深化友情,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团队凝聚力。总而言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来说比较有利。

1.2 利于提升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作为院校体育工作的具体策划者、组织者、执行者,对所有体育赛事都需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加以深思熟虑、细致安排,并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下,从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地将规律地将相关体育理论知识、基础技能等传统给学生,保证学生强体有术、健身有道,激发体育学习兴趣,具备参与体育赛事的意愿。此外最重要的是,让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各项赛事的进程中,了解课程教学、学生体育水平在各个方面的不足与缺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完善,这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取得竞赛胜利来说有着较好的作用。最后,教师在组织学生比赛中,其会向参与方介绍比赛规则,并讲解相关战术安排等,密切了师生关系,减少了师生代沟,提升了教师责任感,并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我素质[1]。

1.3 利于提升院校影响力、知名度

各种体育赛事是由各个领域的运动员共同参与的一项盛会,规模大、项目多,组织工作复杂,可能会给院校带来较多的工作量,但与此而来的是,在比赛过程中展示院校的体育设施、教育人才、学生体育力量等,尤其是在大型运动会、省级甚至国家级比赛中斩获名次的院校,可以大幅度提升其影响力、知名度,只是单一的广告难以做到的,并可有效吸引更多的体育教育人才、体育专业学生加入,为院校下一阶段在体育方面的发展积蓄实力[2]。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竞赛策略

2.1 确定体育竞赛定位与发展目标

确定体育竞赛定位与发展目标,对于后续体育赛事的开展方式、流程、关注要点等具体一定的指导意义,关注以下要点:

(1)提升重视

要求高职院校领导层能给予体育竞赛足够的重视,在制度、计划、教育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创造良好的竞赛环境,鼓励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其中,稳步提升院校竞赛实力。

(2)制度保障

院校作为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需搭建相关管理制度,如奖惩制度,记录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名次等,给出奖惩条例细则,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搭建适宜院校体育发展的目标体系,开设更具针对性、先进性的体育教学内容[3]。

(3)制定计划

结合院校学生人数、工作安排等,制定本年度体育竞赛计划,通知学生踊跃参与,必要时可降低比赛难度,吸引更多专业学生参与,提升比赛乐趣。

(4)加强教育

加强学生、教师、体育管理者共同训练极为有必要,可参考同类型、同规模院校在体育竞赛组织上的经验,参考本院校实际情况,加以修正,制定教育计划,确保学生、教师具备参与竞赛的资格、能力等。

2.2 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指的是以体育教师为代表的体育技术团队向参与比赛的学生提供对应的技术服务,以此来保证学生具备参与体育竞赛的资格、水平与相关知识等,关注以下要点:

(1)需确定教师团队所负责对接的专业、班级等,可通过在各个班级理论教学的形式,交代清楚比赛规则、要点等,比如能正确地理解裁判员做出的系列手势,如主裁判员向上屈肘抬臂,伸出手指,发出“Chung(青)”“Hong”的口令,同时双手食指指向运动员位置,表示“运动员进场”,此外还有“立正与敬礼”“准备”“开始”“分开与结束”等手势,只有正确地了解手势,才能避免违反规则,可通过观看资料片、现场演示等方法来示范各项手势,为后续比赛做好准备[4]。

(2)考虑到学生本身在比赛技术方面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不足等,需教师在赛前能组织学生进行试比赛,并用摄像机记录过程,后续可与学生一同观看回放,纠正学生在反映、起步、跑步等各个阶段的问题,有效提升其成绩。

2.3 赛前准备活动

做好赛前准备活动,是体育竞赛获取胜利的关键,故而体育教师团队应辅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加以准备,以田径比赛为例,包括:

(1)复合式方法准备

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肌肉拉伸、慢跑热身、短距离加速跑、柔韧性练习等,指导学生从全身性活动逐步过渡到专项性准备活动,控制准备时间在30min 之内,亦可结合学生身体特点、当时天气状况等因素加以调整;

第二阶段:结束准备活动后,到检录处等候检录、休息,穿衣保暖,做些专项技术动作,如绕臂婴儿跳、脚尖走、后退绕臂婴儿跳、脚跟走、侧身跳等。

(2)结合比赛重点进行专项技术准备

进行专项技术准备,能让学生保持在最佳参赛状态,如跳远比赛可做起跳、助跑、加速跑练习,短跑需进行听枪声蹲踞式起跑接加速跑练习,投掷做好用力顺序的衔接练习,跳高进行起跳、助跑结合练习,三级跳远进行跨步跳、单足跳结合练习等,还需注意,田径项目不同,准备活动要点、辅助动作内容、方法亦有所不同,通常来讲,投掷类竞赛项目应关注上肢训练,跳类、跑类竞赛项目应关注下肢训练[5]。

(3)赛前准备活动应充分发挥最高机能

赛前准备与日常训练有较大不同,常规训练时,在完成准备活动后进行基础训练,再逐步提升训练强度,并非一开始即进行极限活动,多是在训练课中途到达最高强度,而在参与竞赛时,需学生在准备活动后马上进入比赛状态,这就需学生集体所有系统抵达最高机能状态,这需教师能结合学生参赛项目、时间、数量等,调整学生准备活动方法、内容、运动量、密度、强度等,并需综合考虑学生运动习惯、个人特征,针对兴奋性高的学生,可安排一些稍平稳活动,强度适中,针对兴奋性低的学生,可安排强度稍大活动,时间可适当延长。

(4)做好比赛过程中后续准备活动

在准备活动35min 时,效果会慢慢减弱,在效果消失前10min 进行后续准备,可保持较好参赛状态,在径赛的复赛、次赛、预赛、决赛和田赛中的预赛、决赛中,进行有后续准备,把握准备活动强度、内容、时间等,为下一轮比赛做好准备。

2.4 体育竞赛活动组织

要确保体育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需做好组织工作,由院校体育们、生活部、宣传部等做好配合工作,关注以下要点:

(1)确定比赛时间、地点,并在院校内进行运动会宣传。

利用多媒体平台将运动会报名表下发到各个班级,要求班级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体育部,便于体育部统计运动员名单。

(2)确定比赛项目

如在进行田径比赛时,可列出以下比赛项目:男子:100M、200M、400M、1500M、5000M、 跳远、 跳高、 铅球、4100M 接力、4400M 接力;女子:100M、200M、400M、800M、3000M、跳远、跳高、铅球、4100M 接力、4400M 接力;混合项目:疾风三十一、8100M 阳光旗帜接力[6]。

(3)确定录取名次、计分方式

单项:各项均取前八名,按9、7、6、5、4、3、2、1 计分;混合接力项目,同单位男女队分别加入同名次相应分数;只有8 或6 名及不足8 或6 名时,按减一录取,计分办法按下列顺序如取五名,则按6、4、3、2、1 计分,其他以此类推;只有两人参加的项目,则取消该比赛,但运动员可到编排组该报未开始比赛的项目。团体:男女团体各取前八名。团体总分按各组各项得分之和计算,得分多者名次列前,如积分相同,名多者列前,以此类推。

(4)确定参赛方法

各班设领队一名,教练员两名;凡是院校正式学籍学生,经医生检查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者均可报名参加。(检查身体由各班自行组织);为保证运动会按时、圆满完成,每人限报两个单项(注:除接力项目和集体项目外,其它项目均属单项),并可兼报一项接力或集体项目;特规定田赛及100 米800m 各项目每班限报3 人,1500m,每班限报2 人。

(5)确定竞赛方法

包括设定竞赛规则:比赛过程完全遵循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田径赛事规则》,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加以调整;竞赛规定:提前10min 检录,运动员必须提前5min 进入比赛场地,若是三次检录不到,则自动视为弃权;比赛所用器材由学生会统一提供;对比赛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当场质疑或者事后提交书面材料,申请观看比赛视频记录回放,以此来保证比赛结果公正性。

(6)注意事项

要求运动员注意安全、遵守纪律、服从裁判;参与比赛运动员必须身体健康、交有意外保险;严禁出现冒名顶替情况,出现违规参与比赛现象,取消资格,并追究其相关责任;比赛过程中需将号码牌固定在胸前,不固定或者无号码牌者严禁参与比赛。

2.5 体育竞赛工作安排

(1)体育部负责

确定选拔日期,组织初次选拔工作,并在当天打印出经过第一轮选拔的运动员名单,上交给体育部;组织进行运动员训练工作,由体育教师团队负责,根据每个小队、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交代其在体育竞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与应对策略,缓解其紧张、焦躁心理;大赛正式开始,通知运动员到场,发放号码牌,按照院校运动会手册,通知各场比赛具体时间、地点、检录地点等,确保其按时参赛。

(2)主席团负责

选拔运动员方阵,按照院校体育赛事开展规范进行方阵训练,要求做到整齐划一、口号响亮,比如“锻炼身体、振兴中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发展体育运动、提升身体素质”等;生活部:做好各项后勤工作,比如开销预算、物品筹备等,如药品、桶装水、饮水机等,为参赛运动员提供更好的竞赛环境[7]。

(3)外联部

负责前期的宣传、资金引入等,可与企业、店面老板协商,为体育竞赛拉来更多的赞助,确保体育竞赛不会因资金问题而停滞。

(4)宣传部

通过多媒体、广告单、实地宣传等形式做好系列宣传工作,让学生对比赛项目、时间、参与方式等有所了解,能到场支持,并可以啦啦队、志愿者等身份加入进来。

(5)进行体育竞赛具体分工安排

包括总协调人员、协调人员、宣传报道组(负责部门、负责人、摄影工作、条幅展板)、后勤保障组(负责部门、负责人、帐篷、协助运动员、医疗护理等)、运动项目组(总负责人、负责部门等)。

3.结语

综上,文章就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竞赛的意义与策略展开了综合论述与分析,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分析以上提出各项体育竞赛发展策略在实际落实中的优势与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以此来完善竞赛体系,发挥其更大效用,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协同发展,创造良好体育环境。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竞赛运动员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运动员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