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民居门饰艺术的多元文化表现
——以曹家大院为例

2024-01-09 12:30杜维媛山西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3年35期
关键词:院门晋商民居

杜维媛(山西师范大学)

现代建筑高楼林立,装饰设计多元丰富,对传统建筑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一些传统民居装饰开始被人们忽略,但是民居装饰及其背后蕴含的精神文化值得进一步去挖掘探索,对现代人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更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如今山西保存尚完好的民居建筑大多是晋商民居,晋商民居的修建完善离不开晋商,虽然商人群体背井离乡、走南闯北的进行创业,在他们积累一定资本之后,开始创立总票号和分票号,总体上是四处奔忙,经营销售,但是他们的行动轨迹仍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他们的足迹基本上是在家乡—经商所在地—货源所在地—各地繁华中心城市之间往返。经营商业,兼顾农事,太谷巨贾曹家是如此,所以他们将太谷的祖宅进行修缮,使得与建筑并存的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得以保存。

一、曹家大院门饰艺术产生的背景

(一)大院概况与宅门现状

曹家大院坐落于山西省太谷区北洸村,建于明清时期,被誉为“中国民宅奇葩”,在极盛时相继建起了一批富丽有格调的几处宅院,但由于商业竞争等原因,现只有三多堂留存。建筑总占地10600 平方米(2014 年)。大院分为南北两部分,整体结构呈现篆书的“寿”字形。主体“三多堂”,表达多子、多福、多寿之意,由三座四层的堂楼组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这在以平房为主的北方地区民居中显得尤为突出,充满富贵气度,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同时晋商民居极为讲究对宅门的规划建造,宅门象征着民居院落在当地社会的地位与身份,是一个建筑的“门面”担当。因此,每家每户在民居住宅建造过程中都会高度重视对宅门的设计。

曹家大院中的宅门保存较为完整,这些宅门一部分是砖石构造、一部分是木材构造的形态。

二、晋商民居门饰艺术

(一)门饰的起源

“门”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门,问也。闻也。从二户。象形。凡门之所属皆从门。它不仅作为进出建筑的通道,也是等级象征之一,除了蕴含着深层次的心理意义与哲学思辨之外,更是在历史的更迭中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文化表意。

古语有言:“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所以门作为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体现出不同的哲学内容。在我国木构架体系建筑中,门的性质有两种,第一种是单体建筑的构件,如殿屋堂房出入口的门,如板门、隔扇门等第二种则是自身为单体建筑,称为单体门,如宅门、院门、宫门、山门等。本文主要研究单体门中的宅门和院门。

与此同时,宅门作为建筑的脸面,是房屋主人的身份象征,更是人们视线聚集的首要部位之一,所以人们出于对财富象征、装饰美化和祈吉纳祥的想法,开始对门用各种吉祥图案进行装饰。而在门上进行装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代。南朝宋范晔撰写的《后汉书·礼仪志》中讲“仲夏之月,万物方盛。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意思是仲夏五月,万物茂盛。“苇茭”便是已知最早的门饰品。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明清晋商民居的门饰变得丰富多样,包括门钉、垫板、门钹、包叶、油漆,门上附加装饰如对联、门簪、门框、门槛、门扇、门枕石、门狮、抱鼓石、匾额、门笺等。在《明会典》中也详细规定了门钉的数量、门扇的颜色、门钹的样式和门环的材质等内容,由此可见民居宅门的程式化规范化在明清时期达到一个非常细腻的程度。本文主要聚焦门钉、门钹、油漆和门狮进行探索。

(二)门钉

在《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门钉是指钉于大门扇外面的圆形凸起的雕饰,门钉可以钉五路、七路、九路以至十一路。《大清会典》规定:亲王府制“门钉纵九横七”;世子、郡王、贝勒、贝子,“金钉减亲王七分之二”;“公门铁钉纵横皆七,侯以下减至五”。

门钉在最开始的使用功能是加固门板,因为很多建筑的门都是许多门板拼接而成的,在门板外面露出的钉帽打磨成蘑菇形,安全且美观,如果在城门上还可以有保护作用,同时门钉可以表现一个建筑的等级制度,在清代规定很明确,《大清会典》规定:亲王府制“门钉纵九横七”;世子、郡王、贝勒、贝子,“金钉减亲王七分之二”;“公门铁钉纵横皆七,侯以下减至五”。曹家大院三多堂作为一个民间商贾建筑,它的门钉使用多以吉祥图案进行装饰,在没有突破等级制度的也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体现了自身的财富与实力。图1 是三多堂内门中的一扇门的门钉,它的图案十分清晰,门板和门框上布满铁钉,给人以庄重森严之感。图2的纹样为一个葫芦,葫芦与福禄同音,是富贵长寿的象征,同时葫芦藤蔓绵延,也代表了子孙后代的兴旺。葫芦纹样在中国传统纹饰中寓意吉祥,在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图1 曹家大院内院门钉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图2 曹家大院大门门钉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三)门钹

《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定义门钹为大门门扇外边的金属件。外六角形,内作半圆形,中间带环或拍叶;有时做成兽头形,叫作兽面。它的作用是供叩门之用,由底座和挂件两部分构成,底座称为铺首、门铺、铜蠡等,门环是可以活动的,一般用来叩门,两个门环之间还可以锁住固定门。铺首在不同时期的特征也各有不同,在夏商时期,它多数为简化的兽首,在商周时期多见于铜器,装饰性很强,商代纹样烦琐,周代更具有秩序感。在秦汉时期的门钹纹饰朴实,可以辟邪和保佑亡者。唐宋时期纹饰纹样开始简化,从动物主题到植物主题进行转换,多以吉祥纹样装饰。元朝出现了新的原型-椒图,与三品官位挂钩,与元代尚武的精神相符,铺首衔环的形象是强悍英武的,体现出粗犷豪放的风格。最后到明清时期铺首精美以皇宫大门为代表,缺少实用功能,民间门钹则朴实有趣味,用吉祥图案装饰,强调功能。

三多堂的门钹不是固定的样式,图3是四周是花边弧形,中间凸起素圆形的样式,四周弧形用六个门钉将其固定在门上,连接门环的钩子带有两道平行线纹,总体简洁大方。图4 的门钹四周是圆形(没有带弧形),中间凸起素圆,连接门环的钩子也是素面,与整个门板的复杂门钉图案形成动静结合,繁简结合,相辅相成。图5 的门钹四周是圆形,里面有两圈线纹,第二圈线纹呈现出点状,侧面看有起伏态,整体用七个门钉来固定,中间凸起的部分是一个兽形,门环从其嘴中衔接,整体与图3、4 相比装饰更加庄重繁丽。这些门钹样式多种,连门环都设计出了方形,圆形,葵花形等,可以说有多少扇门就有多少种装饰式样,显示出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简洁也不乏装饰意趣。

图3 三多堂院门门钹

图4 三多堂院门门钹

图5 三多堂院门门钹(图片来源:图3,图4,图5作者拍摄)

图6 三多堂多子院院门,图7 三多堂戏台院院门,图8 三多堂大门门狮,图9 三多堂内院门狮,图10 三多堂内院门狮(从左至右)(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四)油漆

油漆对于门来说首先具有的实用功能是保护门板,油漆可以防潮防虫,还可以保护门板减少划痕,同时颜色可以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门钹、门环和门扇的油漆色彩也有明确的限定。

《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官员,“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同时规定,“一品官房……其门窗户腑并不许用裸油漆。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妆饰”。曹家大院三多堂的院门多以黑色漆呈现,表明了自己的平民身份,符合等级制度的规定。

(五)门狮

狮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出现在神话传说中作为正义的象征,也广泛出现在雕刻艺术之中,拥有灿烂丰富的雕刻艺术遗产,渗透在中华大地各个角落,狮子形象坚毅勇敢,神态激昂磅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石狮子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这个时期的狮子造型和虎相似,造型比虎大一些,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狮开始追求气势,出现了鬃鬣毛和硕大的胸肌,中国石狮形象已初步形成。唐代是石狮发展的高峰期,造型写实,由动态转变为蹲态,采用传神写照的手法表现石狮的力量和精神。到宋元时期,石狮的雕刻开始装饰化,强健的形象被减弱,绣球和幼狮的形象出现。雄狮踩绣球,雌狮下面有幼狮。最后到明清是石狮雕刻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宫殿、园林、官署、民宅等地,不仅用来守卫门户,更是起到了装饰点缀建筑的作用。同样,明代门狮在数目上曾有严格的规定,一品官员府邸门口的门狮鬣毛有十三个漩涡,也被称为“十三太保”,一品以下官员每低一级,门狮鬣毛减少一个漩涡,直至七品。七品以下则不允许摆门狮。清代门狮讲究纤细,工艺精细,缺少了强悍饱满的精神特征。

三多堂的门狮造型灵活,形态丰富,讲究纤细,工艺精细,缺少了强悍饱满,符合明清时期门狮的总体特征。图9、10的门狮与门枕石结合,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狮与“嗣”“事”“施”音同,暗含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双狮在门口不仅是为了对称美观,也含有“好事成双”“事事如意”的祝福。门狮代表了一种民间信仰习俗,成为门文化的核心组成内容。

三、晋商民居门饰的文化内涵

门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设计应用包含了两种属性,其一是物质功能属性,另一种则是精神功能属性,在精神功能方面不仅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对人们起到教育作用。

文化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对文的引申之一各种象征符号,礼乐制度等。建筑可以容纳文化来进行传续,晋商民居的建筑装饰是晋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被中国古代诸家文化影响的传统风俗浸润。

门饰设计和布局中纲常伦理的等级观念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轴线表达上,坐标中心是中轴线,南北是主轴线,东西轴线为辅助,整体以轴线对称的方式进行,建筑位于坐标的位置可以表明建筑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高低。对称的轴线布局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阶级思想,也是对此思想的一种物化表现之一。建筑构造体现了对称思想,建筑中的门饰同样体现了这一点。门口首先多为双狮造型,此外门狮的外形有虚有实,轮廓柔和,门狮内部设计为弧线和灵活的线条和多变的造型,整体呈现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也注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探究生命的奥秘,期待在更高层次上复归自然。晋商民居建筑中门的半圆外轮廓则体现了这一点,它截取了圆形的一部分,将人的视线引向天,形成“天穹窿形周乎下”之状,有天、地、人浑然一体之意。门狮下面门枕石用植物纹样装饰,将建筑与山水、自然、植物有机结合,把自然环境的美与人工创造的美相和谐相统一,体现出和谐共生的观念。大部分家宅的装饰多希望家宅安宁、健康兴旺等题材。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晋商民居门饰中体现之三为门狮的底座采用须弥座样式,须弥的意思是“位于世界中心的最高之山”,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中国最初的动物造型多做昂首阔步状。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狮子多出现蹲坐式的形象。

受传统文化中石狮子的影响,从北朝开始,皇宫中也开始出现蹲坐式的石狮以及抱鼓石狮子,之后普及到了民间,由于石狮子所位于门前起守卫的作用,需要一个台阶作为底座和衬托来增加高度和气势,须弥座自然而然成为与石狮完美搭配的形式之一。

晋商民居的建筑装饰是晋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门饰极为精美、气势伟岸以及用料讲究,其间也包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它们在经历无数之后得以留存至今,充分展现出晋商对于美好精致生活的追求,以及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无穷智慧。所以更要对其中的文化深入的探索,将其多元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对之后的建筑发展可以起到启示和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院门晋商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民居智库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失落的院门
只剩下风
书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