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影像媒介叙事的融合、多维、导向与互动探析*

2024-01-09 12:30邵俊翔广西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5期
关键词:媒介人工智能融合

邵俊翔(广西艺术学院)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影像媒介叙事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新。这一变革好似一位建筑大师,使用最尖端的技术和优质的材料,打造出一栋既坚固又富有艺术美感的摩天大楼。这栋大楼以融合为基础,结合各种先进材料和设计哲学,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多维度视角好似大楼的不同楼层和窗口,为观众提供了多角度的观察和体验。导向系统则为每位访客提供了个性化的导航,根据其需求进行精准指引。而整座大楼的灵魂,则是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更是人与故事、人与内容之间的深度参与。

当谈及交互影像叙事,我们不能忽视其对观众角色的革命性改变。观众不再仅仅是旁观者,他们成为参与者,甚至是创作者。对于涉及视、听、嗅、触、味等感觉维度的自然交互语境下的受众身份,可见任何一种类型的数字叙事中,受众的身份都是最终将第三人称旁观者、第一人称体验者、全景视角影像师融于一身。受众的身份在数字叙事中经历了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变,实现了完全的沉浸式体验。这种沉浸式的叙事方式,对于如何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现故事,进一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共鸣,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如何提高沉浸式交互影像叙事的艺术性和用户体验,如何更好地叙事,讲好互动性故事,以提升参与者的共同体验和享受,带来良好的互动价值,实现互动影像叙事自定义(艺),值得深入研究。

一、数字影像互动叙事的基本概念

本研究的基础在于对交互影像叙事的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的定义。在这一部分,同时将对沉浸式交互影像、交互影像叙事新维度等关键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描述,为本文的后续内容提供参考框架。

(一)交互影像

交互影像是一种允许观众与其进行互动的影像形式。这种互动体现在观众与影像内容之间的相互反应和影响。这与传统的影像有所不同,因为在传统的影像中,内容是由制作者确定并向观众展示的,而观众只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但在互动影像中,观众可以参与并影响数字叙事的进程,使得叙事过程更为多元和动态。

(二)影像媒介叙事

广义的影像叙事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语言形态和表达方式;狭义而言,影像叙事指多种传播媒介为载体,以摄影、绘画、影像、动画、特效等图像符合为表意系统的叙事表达。影像叙事从诞生开始便较其他的叙事方式不同。影像叙事由于题材的特性,要求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叙事功能,实现意识的传递,因此作者采取的叙事方式尤为重要。尽管相较于其他叙事类型,影像叙事发展的历史还较短,但是影像制作者开始意识到影像这一叙事文本的强大生命力。影像叙事最大的特点在于影像声音是直接为观者的视觉听觉,较其他的叙事方式更为明确和具体。影像的要素,如景深、光线、色彩、构图的变化等等,也能使叙事产生不同的特点。另外由于时间的限制以及传播方式的制约,使影像制作者需要更加集中地对叙事内容进行表达,为此需要多条叙事线同时发展,构成多元化叙事。

(三)沉浸式交互影像叙事

交互影像叙事作品是一个综合了文字、影像和声音的多媒体超文本体验。它融合了不同艺术形式的特质,同时模糊了各种媒体之间的界限。传统基于形式的艺术分类受到了这种交融的冲击。从用户的交互经验来看,他们的行动和参与方式构成了这种叙事的核心要素。因此,本文基于阅读、视听、体验和参与,这四种从浅入深的交互方式来定义交互影像叙事的不同形态。

沉浸式交互影像叙事是一种融合了交互技术、影像艺术与沉浸式体验的先进叙事方式。它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使观众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能够与故事互动的参与者。这种叙事方法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框架,允许观众根据自己的选择走向不同的故事结局。配合动作捕捉、眼球追踪等传感器技术,观众的身体动作和目光都能成为互动的一部分。这不仅为电影、游戏和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参与感。然而,该领域仍面临技术、内容创作和舒适度等挑战。尽管如此,沉浸式交互影像叙事无疑为未来的叙事艺术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二、人工智能时代下交互影像叙事的特征

(一)影像媒介叙事融合性

影像媒介融合主要包括3 个方面:

(1)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媒体经历了从早期的文字符号、到印刷、广播电视,再到现今的新媒体时代的演变。在信息时代,技术的持续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并使得新媒体的设计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然而,尽管新媒体日益受到重视,影像设计并未完全放弃传统媒体。相反,它们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发展,互补优势,实现了传统与新兴媒介的有机融合。这种整合不仅为影像设计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而且也显著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2)人工智能时代下人与媒介也在不断整合,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较早揭示出人与媒介融合的关系。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前瞻意义,将人与媒介技术的相互作用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视野。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人类通过媒介技术扩展自己的感知能力时,这些媒介技术反过来也引导着人的认知活动,并指明了技术创新的方向。因此,在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并带来创新的信息时代,媒介已经超越了仅仅作为人类感知的延伸这一角色,而是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转变进一步突显了人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性和融合性,两者之间不再是单向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3)当品牌的IP 形象与多样的交互影像媒介相结合时,其所能达到的互动深度和受众参与度远超传统的影像呈现方式。交互影像媒介,如VR 体验、AR 应用、互动电影和游戏等,赋予观众主动参与的权利。品牌的IP 形象不再是单向呈现的对象,而是与观众产生实时互动的实体。例如,通过AR 技术,消费者可以在真实世界中与品牌IP 角色进行互动,或在VR 空间中探索与品牌故事相关的虚拟世界,增强了情感的联结和沉浸感。此外,多样的交互影像媒介使得品牌IP 形象更为多维和丰富。在互动电影中,观众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剧情走向和结局。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为品牌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创意空间,同时也给予观众更多的探索和参与机会。结合交互影像媒介,品牌的IP 形象也能够触及更为特定的目标群体。但同时,品牌也需要意识到交互影像媒介的挑战。由于受众的选择权大大增加,品牌需要确保每一种可能的互动体验都能与其核心价值和形象相一致。此外,技术的迅速迭代也要求品牌持续更新和优化其交互体验,确保与时俱进。这种跨媒介的叙事策略不仅增强了品牌形象的识别性,而且使其故事更为引人入胜。通过这种方式,品牌不仅展现了其独特性,还增强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深化了与消费者的联系。简言之,通过融合不同媒介的叙事手法,品牌能够更完整、生动地展现其独特形象和故事,从而吸引并留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提升用户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加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黏合度。

(二)影像媒介叙事多维性

影像设计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几何空间维度,如一维到四维的限制,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领域。麦茨认为电影的主体是叙事的艺术,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叙事形式和结构。那么电影符号学就应该注意到对叙事时空的研究,麦茨的“八组合段理论”事实上是一种可用于实践的电影叙事分析方法。从视觉符号的角度,影像设计不仅仅依赖于常规的字体、图形和颜色,而是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影像形态和多维度的设计策略。技术的进步使得影像从静止逐渐转向动态,为设计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工具。而在现代信息时代,影像设计不仅包括物理空间的维度,还加入了如特效和交互等新的维度,这些变化得益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综上所述,影像设计现在更为多元和综合,既体现了消费者的个性,又融入了文化因素,旨在实现设计的美学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交互影像叙事的演进可以从维度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最初,我们从简单的二维空间开始,这里的交互仅限于指尖触摸屏幕的动作。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逐渐进入了二维半的空间,这时的交互不再仅仅局限于触摸,还引入了各种工具的辅助。三维空间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立体全方位的视听感体验,并开始模拟真实三维世界的属性,如重量、材质、温度和气味。然而,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当我们进入到四维空间时,叙事开始尝试捕捉用户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创造出虚拟而梦幻的体验。五维和多维空间交互设计更进一步,为叙事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允许内容在多个维度上展开,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叙事深度和广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互动影像叙事不再仅仅是线性的故事讲述,而是成为一个多维空间的探索之旅,其中每一个维度都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和认知。

(三)影像媒介叙事导向性

影像媒介叙事导向性关注的是影像如何塑造和指导观众的感知和解读。首先,从内容层面深入解析,识别主题和核心信息,同时考察构图、色彩和视觉元素对情感的引导作用。此外,叙事结构,特别是线性与非线性的叙述、角色展现与互动,均为理解叙事导向提供线索。然而,受众的反馈是核心,它揭示了影像如何在实际中影响观众的认知和情感。这意味着需要密切关注观众评论、讨论等互动信息。进一步地,影像叙事往往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它可能反映、挑战甚至塑造某种社会文化规范或价值观。最后,必须通过批判性的思考,检视潜在的偏见、刻板印象,并与其他叙事版本进行对比。综上所述,分析影像媒介叙事导向性不仅要深入探索影像内容和结构,还要关注其与观众的互动和所处的文化语境,从而综合得出结论。

数据驱动的叙事分析可能导向叙事内容的同质化,但也为创作者提供了受众反馈。AI 在提高影像制作效率和探索新叙事形式上展现巨大潜力。但这同样带来了伦理考量,如算法偏见和内容公正性问题。综合看来,人工智能为影像媒介叙事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机会,但也引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时代,保持对叙事真实性和多样性的追求尤为重要。然而,随着数字影像在各种媒体渠道的传播,影像设计的质量参差不齐。这其中,有的影像是误导性的,甚至可能是低俗或虚假的,这不仅可能误导用户,还可能损害品牌的公信力和形象。因此,影像设计和传播应坚守正面和有责任的导向,确保影像的真实性和正面价值。这样的做法不仅符合国家的文明建设要求,而且为影像设计确立了一个明确和正确的方向。

(四)影像媒介叙事互动性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叙事方式也得到了拓展和丰富。传统的文学叙事策略被重新解读并应用于影像领域,如意识流与蒙太奇的相似性,以及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在影像中的表达。在数字时代,影像叙事变得更加多样化,其结构像树木或网状,交织复杂。例如,社交网络平台就如同一个动态的叙事场域,其中,文字被数据流替代,意义在即时的叙述中发展,超文本为不同的内容提供了联结,使得叙事没有固定的开始或结束、核心或外围。这种新的叙事方式超越了传统的范畴,其核心是交互性,不仅体现在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还涉及用户与媒介、用户之间的互动。这种技术驱动的媒介变革,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交互叙事的艺术可能性。

首先,观众的角色从单纯的观看者逐渐转化为故事的参与者,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影响叙事的进程和结局,获得独特的、个性化的观影体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融入,使观众与叙事中的角色和环境产生深度的互动,形成沉浸式的体验。与此同时,AI 技术使得叙事能够实时捕捉并响应观众的行为和选择,从而动态地调整故事内容或方向,使之更加符合观众的情感和期待。此外,交互影像叙事不再受限于固定的、线性的模式,而是展现出丰富的非线性结构。每一次观众的互动选择都可能导向不同的叙事路径,使得同一故事拥有多种可能的发展和结局。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模式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重看价值。再者,语音、手势、面部表情等多种新型互动方式被纳入叙事中,让观众有更多方式与故事产生联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还使得交互影像叙事具备了社交属性,观众之间可以在叙事中实时交流和互动,共同创造和体验故事。总之,人工智能时代为交互影像叙事的互动性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变得更为丰富、灵活和多元,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三、结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影像媒介叙事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表现在技术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叙事方法、风格和形式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融合性、多维性、导向性和互动性成为这一变革的四大核心特征,它们共同塑造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元和互动的叙事新时代。融合性强调了多种媒介和风格的有机结合。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影像、文字、音乐、动画等多种元素能够更为和谐地融为一体,创造出既具有深度又富有广度的叙事作品。这种融合不仅仅是表面的拼接,更是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的深度交融。多维性则为叙事带来了更多的视角和维度。传统的叙事常常局限于单一的线性路径,而现代影像叙事,则鼓励观众从多种角度去探索和体验。每一个视角都能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认知,使得叙事作品更为立体和生动。导向性的出现是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普及。现代的影像叙事能够根据观众的喜好、历史行为和社交网络,为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叙事内容。这不仅增强了叙事的吸引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种个性化的“定制”叙事。最后,互动性则是现代影像叙事的最大亮点。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成为叙事的参与者,甚至是创作者。他们可以通过与内容互动,影响叙事的走向,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叙事线索。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更是赋予了他们更大的创作自由。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影像媒介叙事呈现出了既有延续又有超越的特点。融合、多维、导向和互动成为叙事的新常态。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更是对叙事艺术的重新定义和探索。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影像媒介叙事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启示。

猜你喜欢
媒介人工智能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数读人工智能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