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居住区室外环境规划设计的三点思考

2024-01-09 00:29吴雪峰
四川建筑 2023年6期
关键词:绿道步行绿化

吴雪峰

(宜春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西宜春 336000)

0 引言

居住区总体规划,一般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或和修建性规划文件里,对于居住用地选址、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以及绿化率、停车率等都有明确的指标和技术要求。在满足政府文件硬性指标的前提下,除了开发商追求经济利益外,营造健康、舒适、美观的居住建筑和室外环境,是政府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开发商、规划设计师、业主四方共同关心的问题。针对居住区室外环境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3个方面试着进行探索。

1 居住区的城市界面

1.1 城市绿道宜连续

居住区的用地边界,通常为城市道路或者住宅街巷划分而成。目前,国家在推行城市绿道建设的同时,提倡城市绿道向社区延伸,居民推门出去就可以直接进入绿道。绿道建设标准提出,树种宜林荫树,出行林荫化。南方夏日高温天气,居民室外出行,如购物,接送小孩等,有个林荫步行环境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实践中,某市一些社区绿道建设并不是很理想。比如在社区商业街步行环境,存在部分行道树长势欠佳、遮荫率不足,林荫不连续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行道树树池尺寸规格偏小,树池围边的立侧石,阻挡雨水径流入树池土壤中。树池周围是不透水的沥青路和大面积花岗岩铺装地面,这使得土壤环境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欠佳,树木根系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和补充需要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树木生长不良和生长缓慢(图1)。

图1 城市绿道中的树池

建议改进做法是:社区商业街地面不透水铺装适当改换透水仿石铺装,且树池下凹,使得雨水径流下渗到地下土壤中,形成城市海绵微生态系统。同时,绿道通行的道路,路面平坦,结构稳固也是不容忽视的,因道路结构原因导致路面破损、沉降,对正常通行也有不利影响。

1.2 居住区出入口(边界开口)绿化宜做足

小区主入口常被布置在城市次干道或者城市支路上。小区出入口是社区的门面形象,宜结合大量绿化打造与城市人工环境截然不同的边界开口空间。空间氛围宜采用对比手法,体现出摒弃城市办公的忙碌,回归家园轻松的自然氛围。有的小区为了提升门面效果,大门很大气、奢华,其感觉让过往路人眼睛一亮,由衷地赞叹。这固有可取之处,但为了突出建筑装饰效果,门前绿化不被重视,大门进去,对景也是生硬的住宅外墙,这或让人感觉小区少了点自然味道,多了点商业和人工之气。中国传统文化和谐价值观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居住区出入口的空间处理上,宜把建筑与绿化精心组合,设计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的建筑绿色开敞空间,有利于营造自然愉悦氛围,从而使得居民产生幸福喜悦之感。

2 居住区内步行环境

2.1 以人为本,人车宜分流,停车难问题宜多方利益协调,多措并举

由于时代因素,很多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老旧小区,均没有建造地下车库,机动车泊于宅旁道路中,人车混行,对居民步行安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在老旧小区改造实践中,增加停车位往往是个大难题,有车的业主强烈要求小区地面增加停车位,无车的业主强烈要求维护现有绿地面积,有车的业主与无车的业主常会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双方各执一词,又都有各自的道理。现如今,新建小区均配置了地下停车库以满足社区停车,以此方便小区地面人车分流,保障通行安全,停车难整治问题总体上来说已收效显著,但仍有部分楼盘停车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下车位价格高难以短时间卖出,和私家车购买逐渐增多,导致地面停车增多,抢占和任意停占的混乱情况时有发生。

停车难的问题,开发商、业主、物业管理,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等多方宜共同协商,才能解决。解决措施可以效仿一些城市地区成功的做法,比如有:对通行压力小、停车位需求量大的支路地段,进行白天收费停车、夜间免费停车;针对公共建筑如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务楼的停车位,在夜间会有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可利用不同时段向周边居民开放共享车位;采用新技术、大数据智慧等城市智能管理手段停车,智慧停车;物业和社区管理委会,做好工作加强社区邻里友善关系,倡导邻里共享车位;对未售出的车位向居民提供停放包月服务;有条件情况下,地面单层停车场改建成2层的立体停车场。另外,倡导规划建设便利性的公共交通网(如地铁、公交车),公众对私家车停车位的需求就有可能减少。

2.2 住区内步行道宜林荫化,且连续

新建小区,多为高层住宅小区。建筑外墙过高带来视线的压迫感,对人的心理环境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在步行空间中,宜通过植物适当弱化其消极因素。如路旁种植高大乔木,利用头部视觉上部的树冠与蓝天,建筑外墙互为融合,或者头顶的树冠对眼睛视觉上部的部分建筑进行适当遮挡,从而减少高层建筑外墙的压迫感,且有利于提升绿视率。

小区户外活动和步行环境宜有足够的遮荫率。大多数地方政府均有类似文件提到,如:“道路、广场和室外停车场周边,以及室外停车场内部宜种植高大落叶乔木,为场地遮荫。住宅内广场的遮荫率不小于40%,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林荫率不小于75%”[1]。

2.3 步行空间,步移景换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与众不同的和新异的事物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千篇一律、刻板重复的事物很难吸引和维持人的注意”[2]。因此步行环境规划中,利用内部组团路,宅旁路,绿地游步路,依托植物群落空间和户外活动空间,打造绿色生机整洁有序,而不乏活泼自然的多样空间。使居民在回家的路上,不断地看到新的景观画面。步行环境造景手法有,障景、对景、漏景、框景等。也可以采用对比统一手法,如运用空间上的“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技巧,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图2)。

图2 步行空间的光影效果

3 植物设计

3.1 植物设计宜生态型,节约型相结合。植物造景应考虑施工后期养护管理成本

(1)目前,炒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房产市场里,开发楼盘的盈利空间相对过去已经逐渐缩小,出于风险把控的原因,有的开发商为了减少建造成本,对于室外景观进行“精打细算”的取舍,认为房子有住的即可,对室外环境绿化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喜欢通过大面积草坪铺设,来达到控制植物造价成本的目的。绿化面积只达到向政府报批的绿地率指标即可。有的楼盘植物种植密度不足,大面积草坪运用,使得居住空间有种空荡落寞之感(图3)。

图3 小区的大面积草坪

节约不等于低成本。其实,好的环境绿化能给楼盘带来更多的销售溢价和品牌价值。建筑环境品质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环境绿化。植物空间相对于建筑,则更具有最直接的自然感染力。在总造价控制下,针对环境绿化,笔者建议,宜优先考虑经济适用原则,提升植物造价在总造价的比例,对硬质景观可合理取舍与适度均衡。如:减少不必要的挡土墙;大门不宜建造得过于奢侈豪华;取消地下车库顶棚花架;取消可有可无的大中型雕塑;取消铺装材料不必用的异形或者复杂图案拼贴,减少多余的人工费;尽量选用标准化部件灯具、垃圾筒、座椅、标识系统等部品,设计师定位整体风格,统一采购成品[3];大中型喷泉,泳池等养护成本较高的可以舍弃。(特别是小区内泳池养护成本较高,有的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在救生员配备、换水频率等这些方面可能会大打折扣,从而带来卫生和溺水事故的安全隐患)。

(2)植物设计应重视植物养护管理成本。 在笔者调查的若干小区中,乔灌木树种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但地被植物主要为草皮和木本地被。养护管理中,草皮养护过程中耗水量较大,草皮和木本地被需每年几次定期修剪,否则养护不到位,植物生长杂乱容易使得空间杂乱无章。为了减少养护管理成本,小区可适当运用节水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取代草皮和木本地被,如马蔺、常夏石竹以及麦冬草等。(尤其是麦冬草,绿期却比传统草坪相对较长,且常年不用修剪,抗老化程度高,灌溉需水量是传统草坪的1/10左右)。

(3)植物设计适当选用一些引鸟树种,特别是有水体的地方,引鸟栖息,为小区增添生态野趣之感。鸟类的视觉器官是所有感觉器官中最为发达的,相关研究表明,鸟类更喜欢取食颜色鲜艳的果实和花朵。因此可适当多种些诸如大叶女贞、火棘、海棠、樱桃、乌桕树作为点景树种,小区的植物群落环境与周边用地生态环境,共同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动、植物生态链。鸟语花香,岁月静好。

3.2 多方式提高小区绿视率

“绿视率”这个词最早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是指在人的视野里绿色所占的比率。据相关资料证明,绿视率对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有莫大关系。现如今开发的楼盘多为高层住宅,由于建筑防火规范要求,需在住宅长边布置消防通道和一定面积的消防登高救援硬质场地。绿地空间会受到一定限制。在环境绿化设计中,首先应将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在绿地中的铺装广场中布置一些大乔木,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其次,植物宜立体化种植,适地适树。住区绿化树种应以乡土树为主,来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成活率。乔、灌木树种搭配比例宜合理,绿地中的草坪面积比例宜合理,绿地里乔木种植宜有一定数量。

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环境绿化,可结合围墙、廊架、车棚等进行垂直绿化设计。对小区绿地的园林建筑小品,如大门、亭廊、花架等,应利用绿色植物进行衬托,可相得益彰(图4)。

图4 亭子与树木

4 小结

居住区室外环境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篇幅有限,本文无法面面俱到阐述其蕴含的所有内容与讯息,故主要针对居住区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进行尝试一些探讨,以人为本,以“适用、经济、绿色、美观”为建筑方针,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绿道步行绿化
绿道上的“风景”
步行回家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从步行到奔跑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三明市建设城市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