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评审和绩效考核导向下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及目标管理

2024-01-11 02:51王健陈伟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终末非手术质量指标

王健,陈伟

1. 绵阳市中心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物供科,四川绵阳 621000;2. 绵阳市中心医院/电子医科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医务科,四川绵阳 621000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 年初发布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按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管理;国家卫健委2020 年底发布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0 版)》,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提出更高要求[1-2]。新版的医院评审标准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是当前医院管理所遵循的主要依据,其中医疗质量水平是其评审或考核的重点,通过量化指标评价医疗质量水平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时代需求。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医院医疗质量指标优劣,最终影响医院评审和三级公立医院考核结果。本文根据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对医院医疗质量指标的管理要求,构建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指标体系;将该指标体系用于绵阳市中心医院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临床科室终末质量评估,并观察目标管理对提升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水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诊疗工作属性,将本院临床科室分为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指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医疗单元,包括外科、妇产科、小儿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共计14 个独立考核科室;非手术科室指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医疗单元,包括内科、儿科、全科医疗科、皮肤科、康复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感染性疾病科、老年医学科,共计18 个独立考核科室。

1.2 方法

依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 年版)》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1-2],按照广义医疗质量五个评价维度(诊疗水平、患者安全、费用控制、资源效率、患者满意度)和SMART(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ound)原则筛选并构建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指标,用于本院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终末质量水平评估[3-4]。

终末质量管理分为常规管理和目标管理两种模式。2022 年3 月份采用常规管理,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收集各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指标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对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水平做评估分析,撰写临床科室终末质量分析报告,将突出问题递交医疗分管院长在全院干部会通报。

自2022 年4 月起采用目标管理,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将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指标纳入临床科室绩效考核管理,以正性指标逐步提高、负性指标逐步降低作为终末质量管理目标;若终末质量指标数据变化与管理目标不一致,则按相应考核标准扣分;终末质量考核结果每月反馈至各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并在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OA)系统进行全院公示。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每月终末质量考核得分;考核得分满分为100 分,满分减去考核扣分即为该科室当月考核得分。常规管理模式下观察记录1 个月科室考核得分,随后连续观察记录12 个月在目标管理模式下科室考核得分。

1.4 统计方法

数据运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各组数据差异比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终末质量考核得分比较

目标管理能显著提高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终末质量考核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2、P<0.05);手术科室各月度终末质量考核得分低于非手术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6、P<0.05)。见表1。

表1 两类临床科室终末质量考核得分比较 [(±s),分]

表1 两类临床科室终末质量考核得分比较 [(±s),分]

科室分类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常规管理0个月82.75±6.38 90.11 ± 5.88目标管理1个月87.64 ± 7.68 92.00 ± 6.49 2个月87.75±9.42 92.94±5.57 6个月87.28 ± 7.80 93.66 ± 3.00 3个月86.46 ± 6.40 91.38 ± 6.17 4个月87.07 ± 8.91 93.66 ± 3.67 5个月87.75±8.22 95.33 ± 4.57

续表1

注:科室种类的主效应显著,F=28.26,P<0.05,偏η2=0.48;月度的主效应显著,F=14.42,P<0.05,偏η2=0.32;科室种类与月度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1.63,P>0.05,偏η2=0.05。

科室分类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目标管理12个月95.29 ± 4.27 96.38 ± 3.50 7个月92.36±6.64 95.11±4.52 8个月90.50±4.74 94.11±5.87 9个月90.64±6.03 93.38 ± 5.32 10个月98.11 ± 1.55 98.77±1.21 11个月98.36±1.59 99.22 ± 0.73

2.2 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终末质量考核得分变化趋势

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终末质量考核得分均通过目标管理得到提高,两类临床科室终末质量考核得分随时间推移整体呈上升趋势。见图1。

图1 两类临床科室终末质量考核得分变化趋势图

3 讨论

基于大数据的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是未来医院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医院和科室终末质量管理则是一系列医疗质量数据统计、分析与应用的过程[5]。终末质量指标的选取和定义是终末质量管理的基础,需充分理解医疗质量形成过程并做挖掘与凝练[6]。本研究构建的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指标体系涵盖了广义医疗质量评价的五个维度,能全面客观评价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水平。根据SMART 原则选取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指标,让每一项指标是具体的、可量化、可达成、具相关性及时限性,确保构建的指标体系具可操作性[7]。终末质量指标获取便捷性应给与关注,最大限度从病案首页信息系统提取相应数据[8]。通过该指标体系对临床科室终末质量进行评估,发现目标管理能显著提高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终末质量水平(P<0.05),非手术科室终末质量水平高于手术科室(P<0.05),这与两类临床科室工作性质及各自形成终末质量的稳定性差异有关[9]。

采用医疗质量指标对医院医疗质量水平进行评价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常规手段,标准化医疗质量指标便于不同区域、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科室之间进行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10]。汪海琴等[11]介绍当前发展比较成熟的三种国际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临床服务结果是这些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关注的重点;指标体系需满足循证医学要求和医疗质量管理实际[12]。我国医疗质量指标从单一结果指标,到复合质量指标,再到医院、专业、病种和技术质量全覆盖,体现了医疗质量指标监测管理显著的时代特色[13]。《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 年版)》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所要求监测管理的医疗质量指标符合我国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和管理导向,体现了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健康中国战略。

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体部分,通过提高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水平必将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本研究建立临床终末质量指标体系紧扣国家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要求,符合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实际[14]。目标管理由国际质量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并推广,已广泛应用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域,尤其适用于医疗质量指标达成管理[15]。本研究将构建的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指标体系应用于临床科室终末质量目标管理,设定以临床科室通过努力方可达成的目标作为管理导向,结果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终末质量水平均得到提升。本研究构建的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指标体系和所采用的目标管理方法可供相应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参考。

本研究仅对目标管理提升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水平进行了有限时间观察,作为持续医疗质量改进,有必要做长期跟踪研究。若有条件,亦可开展多中心临床科室终末质量管理研究,观察所构建的临床科室终末质量指标体系在不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终末非手术质量指标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观察
腓动脉终末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冠脉舒张功能受损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分类法的采场稳定性分级方法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