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上海农村经济学会工作上新水平

2024-01-12 05:00■孙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二十大集体经济学会

■孙 雷

2022年是市农村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全新运转的第一年。一年来,学会克服新冠疫情冲击和影响,以办好《上海农村经济》杂志为工作抓手,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系列调研、加强学会制度建设,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坚定政治立场。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在建党百年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时间坐标上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具有特别的里程碑意义。我们组织学会秘书处人员认真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全程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对报告中涉及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论述,进行专题讨论。在去年第11期《上海农村经济》杂志以本刊编辑部名义刊发《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上海乡村振兴》的“三农时评”。秘书处人员人手一册党的二十大报告单行本和《习近平论“三农”工作》著作,自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正确的学会办会和杂志办刊方向,在工作中切实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

二是践行办会宗旨。学会的宗旨就是为了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因此,我们围绕学会宗旨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有效准确地反映基层情况、农民呼声。去年6月,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从14家竞标单位中,公开遴选我会承担“上海乡村建设中充分彰显美学价值研究”课题,我们实地调研了5个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民宿,召集两轮行业专家、实务工作者座谈会,向学会会员发起“我为‘彰显都市乡村美学价值’献一策”活动,赴湖州余村等地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课题成果获评优秀,并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参阅。同时,我们承担了市农业农村委委托的“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多村联动调研”和“本市农村村民建房问题调研”两项课题,为行业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

三是办好学会刊物。《上海农村经济》杂志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为全国农经类核心期刊,在本市及长三角地区拥有较大的读者量,在全国三农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我们牢牢抓住稿件质量关,大幅度提高文章的综合性、特色性、应用性水平。我们首创“一区一专栏”的组稿模式,由各涉农区和光明集团、市农科院参加,2022年共有11期专栏文章。这些专栏文章反映了各区、各单位的亮点工作和特色,都是一把手亲自点题、亲自把关,有的区还是区分管领导领衔供稿,奉贤区由时任区委书记庄木弟发表署名文章。目前,杂志基本形成了特稿、地区专栏、乡村振兴、探索研究、长三角地区以及农村集体经济、乡风文明等重点栏目。另一方面,着力提高杂志发行量。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纸媒发行受到的冲击较大。我们在稳定原有发行渠道的基础上,向各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拓展,目前已经明确2023年杂志每期发行数在9300册以上,比上一年增加近千册,增长12%。

四是加强学会建设。学会是一个平台,是从事农村经济研究和农村工作的个人和单位组成的学术性团体。首先是服务好会员。2022年8-11月,我们组织会员单位开展本市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调研,由市农经站,上海交大、上海财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师大、海洋大学等高校,以及市乡研中心、市农科院信息所、崇明生态院等10个小组、共42人开展调研,总结梳理各区贯彻落实市府办《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情况,挖掘提炼各区1-2个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在调研中,注重培养35岁以下青年学者(共20人)。文件贯彻情况由市农经站汇总报农业农村委,典型案例在农经杂志每期刊登两篇。其次是对外加强合作。去年11月中旬,按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六届(2022)学会学术活动月安排,结合学会年度工作任务,我们联合举办上海市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交流暨青年学者研讨会,主要目的是发挥学会优势、培养青年学者,以本市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交流研讨典型案例。此次学术交流活动被市社科联考核为优秀。再次是加强制度建设。顺利完成学会换届的登记备案工作。按照巡视要求,落实整改任务。相继修订完善了财务、印章、用车、聘用、科研、审稿等制度。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农业农村委的中心工作,以建设农业强国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主线,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上海贯彻实施意见,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央和市委要求,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参考。

二是精心办好学会会刊。文章质量是杂志的生命线。要紧扣发展主题,开拓高质量文章来源渠道,争取文章质量有新的提高。拓展长三角和京津等地区的农口部门,提高杂志发行量,传播学会影响力。尝试新媒体宣传,开辟《上海农村经济》微信号,拓宽杂志传播方式。

三是继续加强自身建设。筹备召开市农村经济学会第七届第二次会员大会和常务理事会议。继续发挥好学会的平台作用,凝聚更多有志于农业农村研究的人才。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创造机会使其健康快速成长。加强与其他学术研究团队和组织的合作交流,加强与长三角、京津等地农经工作的交流。□

猜你喜欢
二十大集体经济学会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学会分享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