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可视化分析

2024-01-12 03:16廖开明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论文数字化

廖开明

(甘肃开放大学 资源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一、序言

教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多媒体化等特征的信息技术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媒介和手段,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新转变。《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尤其是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信息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突破时空界限、促进信息高速流动,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搭建交叉互动的平台,打破少数地区和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让所有受教育者都有同等的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

在教育信息化的倡导下,数字化学习也必将成为一种学习趋势,学习者通过一种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方式获取学习内容,实现更为开放、更为平等、更为人本且更为可持续的教育。而作为数字化学习三要素之一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数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要加强,数字学习课程开发要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要普及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受时空限制,不仅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快速复制传播,必定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必定成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构建泛在学习环境的有力支撑[1]。因此,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法、关键词共现分析法和关键词突现分析法,将CNKI核心数据集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多维度剖析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中的特点和规律,综合得出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的动向与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CNKI中的学术期刊为数据来源,为保障检索文献的时限和质量,将期刊来源类别限定在CSSCI、北大核心和CSCD 三大类,将时间范围限制在2002—2022。研究先以“数字|网络|电子|在线|开放|远程”为篇名关键词,精确检索;再以“教育资源|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为篇名关键词在上述结果中精确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01 篇。最后通过篇名、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过滤,剔除重复文献以及与数字化教育资源无关的文献,最终保留有效研究数据753篇。

(二)研究方法

可视化分析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图形学等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像或图形在屏幕上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2]45。简言之,可视化分析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研究数据以图形图像形式展示,以直观方式获取数据间的关联关系。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其强大的功能、美观的图像、强烈的视觉冲击获得研究人员的青睐,利用它不仅可以检索文献,还可以进行评价研究。

本研究先是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基本情况分析,而后借助CiteSpace 对论文年代分布、期刊来源、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展现国内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的特点、热点和演进趋势。

三、外部特征数据分析

(一)论文年代分布

论文年代分布是衡量某一学术领域研究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这一领域学术研究发展的速度和趋势[2]45。如图1 所示,在2002年—2022年之间,与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呈曲线式发展,有高峰状态,也有低谷状态。

图1 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论文发表年代分布图

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文献发表大抵分为缓慢产出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平稳进展阶段和迂回深化阶段。其中,2002—2006年发展相对缓慢,属于开始阶段。也许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我国日渐普及,国家教育政策倡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手段,这一时期我国学者逐渐开始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下的教育资源问题。2007—2011 年,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论文呈现迅速发展态势,并在2011 年达到顶峰,共计74 篇;2012—2015 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虽呈下降趋势,但研究论文仍处于较高数量,走向较为平缓,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的平稳进展阶段,此时该领域的研究逐渐向各学科渗透、走向成熟。2016—2022 年发文量迂回变动,说明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进入了新的思考阶段,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综上,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不断以信息化方式开展,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不断成熟等,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也顺应着时代要求不断深入开展。

(二)论文来源期刊分布

论文来源期刊分析能够反映出对某一主题进行研究的主要领域,也能够间接显示出学术期刊对该研究主题的关注度[2]45。本研究最终确定的753篇论文来自于168种核心或关键期刊,各类期刊的载文量如表1所示。

表1 论文刊载量5篇以上的期刊统计

在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关研究的论文来源期中,刊载量≥5 的期刊统计情况是:教育技术类的刊物占绝大总量,有8种,刊载论文399篇,占收集数据总量的53.0%;成人教育类刊物有6 种,刊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论文共72篇,占所有文献的9.56%。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教育学刊物、图书情报学刊物和信息科技类刊物刊载了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关的研究论文。显然,“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教育技术学领域和成人教育界关注的核心研究主题,并且教育技术学领域关注的更甚。

(三)论文作者可视化分析

作者是论文的责任人,是论文写作脉络或观点的提出者,也是对获取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的掌控者。运行CiteSpace软件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文献作者可视化分析图。

图2 文献作者可视化分析图

此文献作者可视化分析图中显示,钱小龙、汪霞、孟祥增、李莹、杨晓宏等学者的字体与节点圆圈较大,说明他们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相对较多;杨晓宏、张赛男、吴中福、杨文正等作者的节点存在紫色的外圈,说明这些节点具有较高的中心性、这些作者处在不同作者群落的桥梁路径上;杨晓宏和吴中福二人节点的中心圆圈被红色填充、刘友华节点的最外层圆圈被红色填充,说明这些作者在研究时间段中,存在论文的突发性变化;杨文正、游昊龙、刘敏昆、徐杰、李慧慧等人以及刘清堂、邵晶、余平等人之间存在连线且连线较明显,说明这两个聚类内部的作者合作密切;其他多数作者的节点较小且节点颜色较单一,表明这些学者对数字教育资源的研究较少,发文量不多。据结果统计,本研究收集的753 篇论文共有作者549 人,其中发文量为1 的有450人,占作者总人数的81.97%;发文量≥3 的作者有29 人,仅占作者总人数的5.3%。所以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领域,能够持续做研究并且高产量的作者较少,作者们更多是以个人独立完成研究为主,没有形成紧密的核心作者群。

(四)论文作者机构可视化分析

将节点类型更选为Institution,其他设定与文献作者分析参数保持一致,运行CiteSpace6.1.R3软件后获得如图3 所示的作者机构可视化分析图。从图3 中可以看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节点圆圈最大,它的节点颜色渐变显著,表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研究最多且时间延续最长,共发文17篇。其余机构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较多的依次是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等,但这些机构的节点颜色较单一,表明这些机构发表论文的年份相对集中,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研究存在瞬时性。本研究对论文作者所在机构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通过跨机构合作方式发表的论文共116篇,占论文总数的15.41%;跨机构合作中与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合作的文献最多,其中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合作发表的论文共39篇。由此可知,“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的中坚力量主要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机构间合作交流最多的是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其他机构对此主题的研究较为离散,并且机构间的交流合作也较少。

图3 文献作者机构可视化分析图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研究主题分析

在CiteSpace6.1.R3软件中将节点类型选择为Keyword,运行软件后得到如图4 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分析视图。

图4 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4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的关键词共线图谱,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关研究的共线情况,本研究未选择部分重叠且节点小的关键词、中心度为0 的关键词以及共现图中过于分散的关键词。

从图4 中可以看出,“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学习资源”所在节点的圆圈面积最大,这些从图谱中分析出来的核心关键词正是本次研究的核心内容;其余字体较大或节点圆圈面积较大的关键词也随这三个核心关键词进行延伸。“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网络教学”“开放教育”等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的目的;“资源建设”“资源管理”“资源共享”“资源整合”等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的方式和途径;“资源库”“云计算”“网络”“图书馆”“共享平台”等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存储介质和传播途径;“网络课程”“微视频”“素材”等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呈现形式。此外,“开放大学”的节点与字体也较大,说明开放大学这一体系机构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关注较多,注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应用与管理。整体来说,我国目前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研究呈中心特征,主体间的关联性也比较显著,但是涵盖的主题较为单一。

(二)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热点研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其热度可长可短。根据研究热点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其规律,进而总结某一领域的研究趋势[3]。突现词,是在某一时段内出现频次多、突现强度高的关键词,可用来测定某研究主题衰落或兴起的情况[4]。根据突现词的相关信息,可以归纳该研究主题的变化和最新进展。

本研究设定突现词时间范围在2002—2022年,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关键词做进一步筛选,最终取前13的突现词。从图4可以看出,“教学资源”是强度最大的关键词,“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优化配置”等在近几年的研究中热度较高。

1.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时区图谱不仅能够呈现某一领域的研究主题,还能直观、清晰地展示该领域不同时段的热点、发展和演进[5]。利用CiteSpace5.7.R5 软件,选择Timezone View,在去除中心度为0 且部分冗余的关键词后,得到如图5 所示的关键词时区分析视图,它可以显示2002—2022年以来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

图5 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从图5 可见,不同年代出现的热点关键词不同,主要有“教育资源”“网络教育”(2002)、“教学资源”“远程教育”“资源建设”(2003)、“网络教育资源”“学习资源”(2004)、“网络教学资源”(2005)、“开放教育资源”“资源共享/共建共享”(2006)、“数字教育资源”“资源整合”(2008)、“教育信息化”(2010)、“开放大学”(2012)、“MOOC”(2014/2016)、“互联网+教育”(2017)、“人工智能”(2019)、“终身教育”“智慧教育”(2020)等。这些关键词的演变也可以看出“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热点转变:该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2—2011 年之间,由网络教育的兴起,引起教育资源数字化的关注与重视,继而带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共享等研究。不同时期对教育资源有着不同的叫法,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由教育资源到教学资源再到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下的资源由网络教育资源到开放教育资源再到数字教育资源,这不单是名称的改变,也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的开放大学成为研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力军,研究也逐渐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资源的重要性。随着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观念的不断深入,以“互联网+教育”为特征的教育资源研究持续得到关注;以开放教育资源为基础的终身教育思想越发受到重视,也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最新热点。

2.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突发性探测是Kleinberg,J.于2002 年提出的检测算法。根据突发节点的不同可以分为突发主题、文献、作者、期刊以及领域等,某个聚类所包含的突发节点越多,说明该领域越活跃或者是该研究的新兴趋势[6]。表2 为2002—2022 年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文献的突现词列表。

表2 2002—2022年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文献的突现词

由表2 可以看出,“资源建设”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中是最早突现的关键词,说明建设数字化资源是教育领域早期关注的主题。“教育资源”是突现时间较近的词汇,表明在近年的研究中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是研究热点,也体现了本研究的价值性。在排名前13 的突现词中,“大学文化”“资源整合”“开放大学”的突现强度最大,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使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实现途径越来越便捷,以开放大学为主形成的办学体系也越能成为学习者提升学历的一种方式,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开放大学”也是突现时间最长的关键词,说明开放大学体系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的持续性和影响力是最长的,这也跟开放大学办学性质有关,开放大学采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用多种媒体形式承载教学内容并联系师生,突破了时空界限的一种办学模式,所以需要不断建设、完善、应用并推送数字化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资源共享”也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强度较大的词汇,表明不仅要建设、整合教育资源,也需要共享教育资源,达到优质资源惠及更广的目标,也对促进教育公平、丰富我国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具有重要意义[7]。

五、研究结论

(一)研究随时代特征深入开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与之相应而生的在线学习形式逐渐进入大众视线并取得重视,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微课、翻转课堂等的兴起,让很多学者、教育者、管理者将注意力投注到在线教与学的过程。线上学习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学习者主要通过教育资源的学习获取知识。因此,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研究将成为从事教育行业人员应对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研究内容。2002—2006 年,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相关研究处于缓慢起步阶段;2007—2011 年,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并在2011 年出现峰值;2012—2015 年发展略有下降,是平稳进展状态;2016—2022年发文量迂回变动,说明此时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进入了新的思考阶段,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二)研究力量集中在教育技术学领域

回顾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化历史,其中对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影响较大的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推出的“AECT 94定义”与“AECT 05 定义”。“AECT 94 定义”:教育(教学)技术是为了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8]66。“AECT 05 定义”: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与技术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与合乎道德的实践[8]66。不难看出,在这两个定义中都将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作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这使得教育技术学领域会对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予以重视并取得成果,这也正印证了本研究结论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三)研究作者核心群尚未显现且合作少

对作者、机构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可对专家选择、高校人才引进、智库研究、学科核心带头人变化及更新带来参考价值。本研究从微观与中观角度,也就是分别对文献作者和文献作者所在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到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研究,无论是作者间还是机构间,都缺乏合作且研究相对分散,未出现核心研究群体。此外,高产量的作者较少,更多研究存在不连续性;大多数作者发文量较少,将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有82.54%的作者仅发表过1篇相关论文。科学合作能提升研究者为创造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价值的效率和成果质量,应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领域的作者与作者间、机构与机构间的合作。

(四)研究主体关联性显著但主题单一

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看出,检索文献主要是以教学资源和远程教育为中心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相关研究,研究的主题大多是资源类型、资源建设、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等。这些研究主体存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关系,各主体间的关联性也较强。看似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资源形成体系,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仍有欠缺。如对数字化教育资源评价方面的研究虽有涉及但仍不足,需要更多学者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倡导与落实,带来的是数字化教育资源总数呈指数增长。面对庞大而繁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集中重复建设、标准多样不一、质量整体不高、共享机制不全等问题不断突显。根本原因在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缺乏准确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9]。因此,质量评价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一大保障,也是数字化教育资源领域有待研究的一大热点主题。

(五)研究趋势逐渐向优化配置发展

开放大学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现有的教育体制变得开放化、网络化、终身化和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的革命性力量[10]。其以“开放、责任、质量、多样性、国际化”为办学理念,面向全民提供教育机会和服务促进构建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2012 年,在我国开放大学体系成立时就提出“现代信息技术是开放大学的支撑和核心能力,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促进社会成员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教育公平”[11]。教育资源是支撑开放大学办学的基础,是开大体系教师与学生维持教与学的主要信息来源,也体现了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愿景下,教育资源供需问题也逐渐突显: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多、资源共享平台缺乏友好性、资源搜索无法快速精准、资源推送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支持服务存在滞后等问题。要想获得学习者的认可,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力,必须把数字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服务的升级优化提升到战略高度[12]。因而,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研究,可以朝着“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方向发展,解决我国目前是否已优化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服务、如何优化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服务问题。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论文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