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本剧语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以《草船借箭》课本剧改编为例

2024-01-13 02:49江苏省扬州市工人新村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课本剧交流

江苏省扬州市工人新村小学 沈 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语文能力的现实选择。

汉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语言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反映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练习,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阵地和生活场景相结合,促进学生口、耳、手、脑相结合,知行合一。统编版教材更强调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以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开口,勇于开口,乐于练习。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名著故事……这些故事是学生改编课本剧很好的依托和来源,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身的特点选择改编。以课本剧语言为抓手,由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很好的切入口。

一、基于课本剧语言表达设计任务群

(一)走进课本剧语言内核

课本剧有丰富的情境,其中人物的对话体现思想碰撞和情境背景,搭建了表达与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句、篇进行回顾与内化,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感悟表达的思想,在真实情境中充分理解语言的意义内核,知道事件是如何推动故事沿着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发展的,体悟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注重在学生对语言进行吸收、内隐的过程中,发挥对其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作用,凸显价值取向。

(二)改编课本剧语言表达

基于任务,学生人人熟读课文,互相沟通,交流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发挥语言综合育人功能。

学生以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形式外显内部思想感情,需要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并通过实践活动在真实情境下真实地表达。教师尊重学生对课本剧理解的个体差异,通过改编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叙述性的语言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鼓励个体的不同理解。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对字、词、句的再创造过程是由内隐到外显的过程,是学生的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改编课本剧促进了语文教学,是一种有新意、有趣味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在改编过程中既巩固了课内知识, 又提升了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

改编课本剧,重视人物的语言,让内部语言外显,让语言真正能够“说话”。学生通过对课内外知识的理解与积累,结合经验,运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以深度学习为导向,深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以恰当的文字,或褒义或贬义,加以个性化的表达,提炼成舞台提示,在明晰善恶美丑、形成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基于课本剧语言演绎凸显实践性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剧表演口语交际内容为例,节选课文《草船借箭》的第一部分内容进行课本剧改编,重点演绎人物语言。学生通过研读相关著作,展开小组讨论,发挥个体阅读理解的差异作用,改编课本剧《商议借箭》。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即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学生不局限于对课本的阅读,为了全面了解人物个性及历史背景,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并在小组内讨论整本书阅读的收获与思考。这一学习目标的达成为顺利改编课本剧做好了铺垫。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两个角色——诸葛亮和周瑜,在研讨交流中提出“周瑜为什么要提出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他的想法可以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为什么诸葛亮会立下军令状,接受了这么难的任务?”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诸葛亮和周瑜当时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在大量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在具身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反复讨论演绎,逐渐意识到要在几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根本不可能,这是周瑜因嫉妒而生的阴谋,学生初步感受到矛盾的出现会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设计、演绎人物的语言,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在一次次“演—论—改—演”的实践过程中,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周瑜、诸葛亮、鲁肃等人物形象鲜活呈现。学生充分运用人物语言,将研读文本的收获以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通过对话、表情、动作等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的语言不再单薄,而是思想表达的载体,课本剧语言的育人功能得以体现。

三、基于课本剧语言评析发挥导向性

课本剧演绎,将语言文字训练与口语交际活动结合起来,以语言交流表达为主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在任务驱动下、在真实情境中真正参与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学习成为活动本身的一种需求。

(一)明确学习主题,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在民主、平等、协作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以四人小组为表演单位,在前期任务的驱动下,各自设计剧本,小组内重点交流讨论语言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时发挥的作用,取长补短,修改后形成初稿。学生有能力创作符合人物形象的语言,通过语言表达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有的学生甚至还学会在关键处增加旁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人人参与,平等交流,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交流中互补,在交流中成长。交流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进行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践行了语文课标中口语交际的要求,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的价值。

(二)发挥语言交流沟通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

课本剧《商议借箭》中两个主人公诸葛亮、周瑜的身份和气质不同,学生分配角色时首先要考虑个人兴趣及性格匹配度,对某些性格内敛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挑战,但同时赋予了学生更多塑造角色的空间。人物的动作、语气、神态、语言如何设计,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将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影视剧中获得的视觉经验等糅合进自身表演,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美育融合,如此,在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提升了艺术素养。

(三)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

教师在评析指导课本剧语言时,要统筹多方资源,促进学生成长。学生在改编课本剧时,把语言作为着力点,思维会更加深刻、更加灵活,在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融入情感。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创作课本剧语言表达,尽管有时还略显稚嫩,但这是学生对文本的内化,是个性的表达,是思想的彰显,体现了语言的魅力。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经历了人物形象不断丰满的过程,体会了其人格魅力,很好地培塑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落地生根。

(四)搭建学生表演的舞台,在真实情境中实践展示

学生自主阅读和深刻思考后,将想法演绎为合理的表达,在表达和欣赏的过程中,接受多维评价,分享见解,深度合作学习,提升能力,学以致用。

学生在表演阶段充分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变化,无须教师过多讲解,学生自然明白戏剧故事所要梳理的人物形象和阐释的道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议和欣赏,进行各种观点的交锋,使其形成自己的认识,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从课本剧改编到排演,学生乐在其中,切实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发挥了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发潜能,释放天性。在展示的舞台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课本剧交流
草船借箭
如此交流,太暖!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