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以河南省确山县为例

2024-01-13 08:11张庆荣肖兴政
教育观察 2023年30期
关键词:民主型教养同伴

张庆荣,肖兴政

(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一、引言

幼儿在交往行为方面的发展主要受先天遗传条件和后天社会生活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在教育幼儿时要多给予幼儿温暖和关心,要多和幼儿沟通与交流,为幼儿未来的社会交往和健康成长做好铺垫,帮助幼儿打好走向社会与他人友好交流的基础。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幼儿时期的成长经历和父母教育对幼儿未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根基和出发点,在父母的教养之下,幼儿会逐渐经历关键期和敏感期。家庭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是幼儿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桥梁和通道。

相关研究指出,幼儿能够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学习社会行为以及如何与他人交往的相关知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的习得。[1]父母对幼儿的沟通、激励、期待、关怀等积极关注,有助于幼儿智力、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幼儿会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因此父母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等对个体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2]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幼儿社会化行为,而学前阶段的幼儿最主要的社会化行为是同伴交往行为。[3]幼儿与主要的抚养或照料者(父母)朝夕相处的时间较久,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教育观念等因素会对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化发展至关重要。

夸美纽斯认为“家庭就是母育学校”。[4]母育学校即母亲膝前教育。由此可见,教育家较早就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父母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和指路人,其教养方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鲍姆林德提出“家庭教养方式”,也称为“父母教养方式”。鲍姆林德在其研究中发现,在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与同伴交往时较为独立,且比较善于与他人交往;而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责任意识淡薄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幼儿,大多来自专制型和放纵型教养方式的家庭。[5]总结前人研究,本文将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涉及幼儿的衣食住行;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和引导幼儿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溺爱型、专制型、冷漠型和民主型。民主型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其他教养方式或多或少会在某方面不利于幼儿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6]研究表明: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为幼儿奠定了人际交往基础;其次,开明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对外界的认识与探索以及和同伴的交往;最后,幼儿在父母教养下模仿相应的交往行为,这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流技巧。[7]本文参考前人相关研究,设计有关问题,以河南省确山县为例进行调查,预探究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是否会产生不同影响,以期为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实证依据,从而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健康发展。

二、调查设计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设计

分别向确山县城区与乡村2所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幼儿家长发放120份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有效收回率约为84%。问卷借鉴沈丽雯的“幼儿家长教养方式调查问卷”以及问卷星的相关问卷题目,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确山县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行为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3个部分,共37道题,其中有2道主观题,其他均为选择题。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调查(1—4题),第二部分是父母教养方式调查(5—20题),第三部分是幼儿人际交往调查(21—37题)。采用纸质问卷,于某天下午幼儿放学时发放,第二天幼儿来园时完成回收。调查问卷设计好后,对30名幼儿家长进行预测验,在SPSS AU分析软件上进行可靠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α=0.894,说明该问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编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结合实际情况,并多次与导师讨论修改,内容方面力求准确表达,保证问卷的效度达到要求。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 AU在线数据分析软件,使用卡方检验计算结果。

(二)调查结果

对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发现,确山县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尽相同。最多的是溺爱型教养方式,共45人,占比44.56%;其次是民主型教养方式,共26人,占比25.74%;之后是专制型教养方式,共17人,占比16.83%;最后是冷漠型教养方式,共13人,占比12.87%。虽然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数量排在第二位,但从比例上看,其他三种不当的教养方式比例之和为74.26%,说明大多数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不恰当,需要改进。

(三)影响确山县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对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后发现,对父母教养方式造成影响主要因素有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幼儿生活环境等。

1.父母文化程度

利用卡方检验研究教养方式与父母文化程度间的关系,结果如表1所示,不同教养方式与不同文化程度呈现显著差异(p=0.005)。通过比较可知:文化程度为大学的父母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比例是46.15%,明显高于平均水平20.79%;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父母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占比为52.94%,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2.67%。

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民主型教养方式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同时,民主型教养方式的采用在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大学文化程度的父母中存在较大差异。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在教养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父母文化程度对教养方式存在影响”一致。[8]

2.父母职业

利用卡方检验研究教养方式与父母职业间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父母职业与教养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通过比较可知:父母职业为个体经商的家庭采用溺爱型教养方式的比例是51.11%,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4.65%;父母职业是公务员或教师的家庭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占比分别为30.77%和46.15%。

表2 父母职业与教养方式

职业为公务员或教师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多为民主型,这样的父母能够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职业为个体经商或其他(打工、待业等)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以溺爱型居多,尤其是个体经商父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个体经商父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有相对优质的生活条件,能给子女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因而溺爱子女。这与有关研究结论“父母职业会影响教养方式”相符合。[8]

3.幼儿生活环境

利用卡方检验研究教养方式与生活环境间的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的生活环境不会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p=0.057>0.05)。

表3 幼儿生活环境与教养方式

研究发现:在农村生活的家庭,溺爱型是多数家庭的教养方式,其次是专制型;在城镇生活的父母,溺爱型也是多数家庭的教养方式,其次是民主型,专制型和冷漠型所占比例最小。结合确山县的实际情况,在农村生活的幼儿,父亲多数在外务工,幼儿大多由母亲或者祖父母照顾,溺爱情况更多。在城镇生活的家庭,家中子女较少,且多为独生子女,因而溺爱型教养方式较多。民主型教养方式虽然比例排名第二,但在真正落实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与张爱玲等人的研究结论“生活在城镇的父母教养方式多为民主型,生活环境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不符合。[9]

李俊清在研究中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等都会影响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关系乃至幼儿社会化的整体发展。[1]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本文借助访谈法对部分幼儿家长及幼儿教师展开访谈,访谈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影响分析表

三、不当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影响

前文已详细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类型及影响因素,以下将着重分析不当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造成的影响。不当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或者监护人采取一种使幼儿经常处于被动、压抑状态的不合理方式,这种方式很少考虑幼儿的意愿与要求,对幼儿的教育指导采取主观臆断。王丽等人研究发现,在父母长期不当的教养方式下,个体会出现难以适应社会的人格特征。[3]

(一)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幼儿出现任性自私等问题行为

相关研究发现,溺爱型父母面对幼儿的各种无理要求总是会无条件包容,这种方式培养下的幼儿一旦某个要求未达到满足,便会表现出蛮横任性的行为,父母为安抚幼儿只能顺从幼儿意愿,导致家长更加顺从幼儿要求。[10]溺爱型父母通常会将幼儿放在很高的位置,把幼儿当成家里的宝贝,过于关心,过分保护。这样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幼儿出现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等行为。在与幼儿家长的访谈中发现,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经常将“我不要”“我不想做”挂在嘴边。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幼儿,常常会出现不愿探索、不喜欢思考等行为。父母在管教幼儿时同样无从下手,管教过轻,无法产生效果;管教过重,又于心不忍。尤其当幼儿任性时,家长也会忍不住心软,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任由孩子任性。这样性格的幼儿在和其他同伴交往时会遇到交往困难,进入社会较难融入集体,无法与他人建立良性循环的人际关系。

(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幼儿出现怯懦和抗争行为

在专制的教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幼儿,可能会在与同伴相处时,表现出较强的进攻性心理或行为。[11]访谈发现,专制型父母认为“幼儿年纪小,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不会干”。专制型父母没有意识到幼儿能够独立思考,应该有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权利。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幼儿会产生两种极端的行为:有的幼儿会变得胆怯,过于依赖他人,对父母的话语绝对服从;有的幼儿会对父母的言语产生厌烦的情绪,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指示行动,违反父母的要求,拒绝父母的多数提议。

(三)冷漠型的教养方式会造成幼儿对同伴交往缺乏热情

冷漠型的父母与幼儿沟通甚少,既不会对幼儿的成长有所期待,也不会对幼儿提出要求,对幼儿的想法和决策也不会主动参与。[12]这种教养方式可能会使幼儿出现焦虑和社交障碍,使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同伴交往,对人会表现出冷漠茫然和不知所措。这样的教养方式无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作为幼儿的主要教养者,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监督,但要注意适度,不可过热,更不能忽视幼儿,冷漠对待。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不当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的同伴关系与同伴交往产生巨大的阻碍。因此,父母要使用正确的教养方式,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交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四、教育建议

皮亚杰认为,同伴关系是社会道德成熟的脊梁。[13]同伴交往是幼儿演练未来社会生活的现实领地,能够锻炼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态度和社会能力。因此,本文针对不当教养方式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发展幼儿的友谊

卢乐珍等人认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指他们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合作、分享、助人、友好、慷慨等有利于他人的和对集体有积极影响的行为。[14]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需要家长通过游戏和活动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情感和感受[15],例如开心、难过、着急、兴奋等,以引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引起幼儿的共鸣,启发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采取亲社会行为。例如,在同伴哭泣时,父母可以引导幼儿上前安慰、拥抱。更重要的是,父母需要帮助幼儿认识到亲社会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给予幼儿更多自我表达和自我决策的机会

父母在教养幼儿时,要学会采取恰当的方式,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并采纳幼儿正当合理的做法,学会对幼儿放手。在幼儿行为不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良影响的前提下,让其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表现,学会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帮助幼儿与其他小伙伴交朋友时,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交友的方法与技巧。同时,父母也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采纳幼儿的做法等。父母应该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养方式,帮助幼儿锻炼社会性发展。在与同伴交往时,被父母充分尊重的幼儿,会表现出积极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能够与他人换位思考的行为。这样的幼儿往往具有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鼓励幼儿独立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会遇见各种问题,父母要学会适当防守。当幼儿遇到人际交往难题时,父母要积极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从旁辅助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例如,幼儿在同伴不和自己玩耍时,父母要首先鼓励幼儿问清原因,其次引导幼儿与对方交流,最后引导双方重归于好。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和照料下,终有一天要独立生活,要一个人面对未来生活中的事件。因此,父母要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辅助幼儿、锻炼幼儿,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坚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四)注重家园共育,携手共助幼儿成长

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其他教育都是其基础之上的延伸。[16]父母的力量毕竟有限,能力不够充足。当父母遇到育儿难题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找方法、寻求帮助。幼儿生活最多的地方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幼儿园。除了父母,和幼儿接触最多的是幼儿园教师。因此,父母可以和幼儿园教师齐心协力、强强联手,相互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巧,真正做到家园无缝衔接,目标统一,观念一致。

五、结语

幼儿能够适应社会,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其幼儿时期的教育影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无益于子女成长,甚至有害,积极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幼儿需要快乐温暖的童年,父母应运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和培养幼儿。

猜你喜欢
民主型教养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教养方程式
寻找失散的同伴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论"向师性"在授课中的作用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