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背景下应急管理专业建设的问题审视与未来出路

2024-01-13 08:37董新良韩蕊蕊范志忠
长治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应急专业课程

董新良 ,韩蕊蕊 ,范志忠

(1.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2.山西省学校安全教育中心,山西 太原 030031)

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教育强国、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1],也为各高校的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指明了建设和发展方向。2019 年11 月30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加强队伍指挥机制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2]。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第十一部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3]。2023 年5 月29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4]。各高校立足教育强国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及“应急管理学科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在《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等应急管理领域相关政策引领下,逐步申请开设本硕博各层次应急管理专业。从2019—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来看,截至2023 年9 月,全国共有43 所高校开设应急管理本科专业(见表1)。其中,2019 年应急管理专业获批学校为武汉理工大学;2020 年应急管理专业获批学校有河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华北科技学院等20 所高校;2021 年应急管理专业获批学校有中国矿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山西警察学院等13 所高校。2022 年应急管理专业获批学校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和长春工程学院等9 所高校。从目前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情况来看,我国应急管理专业发展不充分,严重影响应急管理学科的建设进程,无法从根本上适应当前经济与发展的要求。

表1 2019—2022 年应急管理专业获批学校名单

充分把握应急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状况,分析应急管理专业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全面提升应急管理领域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应急管理专业现存人才需求数量大与供给不足、建设高要求与供给低满足、资源配置高要求与供给低水平等矛盾和问题,在探寻各高校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普遍性问题的同时,文章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S 高校进行案例分析。S 高校充分发挥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学科优势和“学校安全教育中心”①S 高校学校安全教育中心为一所兼具研究、咨询和服务等功能的教育科研机构。该中心主要开展涉及各级各类学校安全领域的工作。工作项目包括:一、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学校安全方面的专业咨询和业务指导;二、负责开展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调研活动;三、承办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安全教育培训;四、积极推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安全能力建设,指导大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安全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五、负责建立S 省学校安全信息库和学校安全专家库,搭建较为全面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平台等。两大优势,自2020 年开始筹备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旨在培养能够在教育部门、各类学校等领域从事应急规划与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突发事件风险研判与控制、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及其他应急管理实务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2021 年,该校应急管理专业申报获批,2022 年招收第一批应急管理专业学生。

1 应急管理专业建设的结构性问题审视

1.1 应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大与供给不足的矛盾

当今世界,“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4]。高等教育强国对于人才的数量需求是全方位的,没有一定的量为支撑,质就会缺乏基础[5]。从需求端来看,“大安全、大应急”工作格局下,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专业化应急管理人才提出现实需求和要求,[6]迫切需要培育大量具备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从供给端来看,当下,我国应急管理专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应急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 年3 月,仅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招收应急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见表2),学生升学压力大。此外,还存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相对较少,考试科目不太统一等问题,学生前期择校较困难。二是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使用定位尚不清晰,应急管理专业招聘目录清单不清晰。应急管理专业属于新兴跨学科专业,招聘目录中是否直接体现应急管理专业,是学生最为关切的问题。目前,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尚未设置应急管理一级学科,各高校只能将应急管理专业挂靠在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其他相关学科下进行人才培养工作[7],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应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空间,如学生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时,只能按公共事业管理等挂靠专业报考。

表2 应急管理专业硕士考试科目及招生人数(截至2023 年3 月)

1.2 应急管理专业建设高要求与供给低满足的矛盾

专业建设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强国的基础[8]。应急管理涉及领域广、综合性强、学科交叉融合特征显著[9],这对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提出相对更高的要求。应急管理专业建设的难点在于课程建设。目前,我国应急管理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应急管理专业建设经验不足,多依托学校原有背景,采取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9],未形成相对统一的课程体系。应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差异较大,除应急管理类少数课程外,已开办应急管理类专业的高校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专业课程[10]。各高校应急管理专业普遍存在课程体系缺失系统性总体设计、理论与实践课程衔接断层、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等课程体系建设不成熟的问题。一是应急管理课程体系系统性不强。各高校应急管理专业普遍存在课程建设体系化、结构化弱等问题。以S 高校为例,该校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见习、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从S 高校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来看,现有专业教育课程门类较多,但系统性较弱。其一,专业必修课中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比重失衡,“管理”类相关课程设置比重高于“应急”类相关课程。S 高校将应急管理专业归于公共管理学科之下,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依托公共管理学科基础,多偏向于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数学等课程,应急管理类课程占比小,应急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其二,非应急管理类课程占比较大,且一些课程与应急管理内容关联度不高,渗透力度不强,存在两张皮现象。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师较少结合应急管理现实情景和需要设计开发课程,教学内容与应急管理知识关联度较低。二是应急管理实践类课程建设不完善。目前,许多高校应急管理专业因场地、人员和资金等束缚,实践类课程开展较为单薄,与理论课程衔接断层或不相适应。其一,专业教育课程中实践课程学时少。从S 高校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来看,37 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均为理论课程;仅在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部分提出实践要求,缺少应急情景模拟开发、应急演练设计等实践课程设置,以保障学生应急管理动手和实践能力提升。其二,实践内容窄化、形式单一。从S 高校应急管理教学计划安排来看,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具体体现在应急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衔接不够紧密、与应急管理岗位职责需求相关度较低;实践教学形式较单一,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延伸性不强,课后活动安排不足,校外实践活动缺失。

1.3 应急管理专业资源配置高要求与供给低水平的矛盾

教育强国背景下,应急管理专业建设与完善离不开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因素的支持。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11];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是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的硬件设施。目前,许多高校应急管理专业资源配置中存在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制约着高校应急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一是实践教学场所建设不完善。多数高校应急管理实践教学场所投入不足,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强国建设需求不相适应。如S 高校尚未建设应急管理实验室,应急管理实践教学需求难以满足;应急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不完善,未利用现有应急管理实践基地拓展训练,或与应急管理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建立联系,建立校外应急管理实践基地,以弥补校内实践资源的不足。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其一,部分教师应急管理专业素养不足。应急管理作为新兴专业,其教师队伍多由原管理专业或其他相近专业教师组成,“科班出身”教师比重偏小,许多教师从事应急管理研究时间较短,应急管理知识结构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应急管理教学工作需求。目前,S 高校应急管理专业教师学科领域多为公共管理、政治学等,需完成向应急管理学科领域的较大跨度转型。其二,应急管理“复合型”教师数量紧缺。各高校应急管理师资“复合”性普遍较弱,与应急管理专业“超学科”属性匹配度不高,难以达到应急管理专业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阻碍教育强国建设进程。如S 高校应急管理教师多沿袭之前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复合性较低;多沿袭之前的教学内容,与应急管理知识关联度低,学科知识复合性较弱。

2 应急管理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出路

2.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建设高质量应急管理特色课程体系是促进应急管理专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一是优化应急管理课程体系结构,推进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科学化。充分把握应急管理专业高整合性和复合性特色,理顺课程间知识逻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对S高校来说,应做到以下点:其一,分阶段分目标地使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在一年级进行大类培养,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在高年级分方向进行项目实训,推进产学研一体,提升专业素养。其二,理顺专业教育课程相对之间的知识逻辑,加强管理学原理、应急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构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明晰专业发展方向。其三,注重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其四,分类建立专业课程组,深化应急管理专业水平。将课程名称、课程主体内容、课程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组成一个课程组,开展课程规划、团队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如将应急管理概论、应急管理预案编制与管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等课程教师组成应急管理概论课程组,探究课程间内在关系,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或交叉,使学生掌握应急管理的概念与基本原则,熟悉应急管理基本流程,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决策能力和应对能力。二是对接教育强国建设、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结合高校自身的专业优势,确定专业方向和特色。如S 高校作为师范院校,具有鲜明的“师范性”特色。该校可将教育领域作为应急管理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首先满足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急队伍建设需求,把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作为重要的专业方向,并体现在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中。三是加强应急管理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应急管理教材、讲义等静态教学资源和应急管理教育平台等动态教学资源建设,确保应急管理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促进应急管理人才培育目标达成。按照课程体系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应急管理文献、案例和权威教材等教学资源,编制应急管理配套讲义、教材,教学内容和教材选用上与国际接轨。同时,建设线上应急管理教育平台,开发教师在线培训、学生在线学习功能,完善平台应急管理资源库建设,实现全时全域学习培训的需求。

2.2 配齐配强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应急管理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是加快教师转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凝聚力的有效载体,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一是加快教师转型,推进应急管理课程研究和教学能力。深刻理解应急管理的学科属性和专业特色,以及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完成学科转型、专业转型和教育转型,力求在纵向上实现学科、专业、教育三者的线状或链状的连接体。可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高校邀请应急管理领域专家或一线人员进校开展应急管理相关讲座或演练活动,开展应急管理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培训;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与应急管理相关会议,丰富教师应急管理知识内涵,加快教师学科领域由管理向应急管理大跨度转型;教师集体研讨、分析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和使用定位;申报应急管理相关教学改革项目,实现科研与教学高度融合,以主动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助力师资队伍专业转型;采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积极尝试运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热点教学、角色扮演、任务驱动教学和实战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手段转型。二是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应急管理专业教师要求兼备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应急专业实践技能等学科素养、教育教学师范素养。一要促进教师应急管理专业知识提升。鼓励教师开展应急管理相关研究工作,通过科研促进专业知识提升。二要促进教师应急管理专业实践技能提升。鼓励教师通过在政府应急管理相关部门或者企业中挂职实践等途径,拓展应急管理专业实践技能,并将应急管理专业实践技能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12],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三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打破学科壁垒,以交叉听课、团队学习、集体研讨和专题培训等形式,吸收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应急管理素养水平、开拓应急管理教学思路。同时,聘请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和一线人员参与教育教学、实习指导等工作,互相学习,促进成长。

2.3 加大设备设施投入,推进实践教学场地、设施建设

实验室、实践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建设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应急管理专业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保障。一是建设应急管理实验室,为应急管理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各高校应急管理专业应立足学校定位与特色,建立应急管理实验室。各高校应围绕“学校”“安全”主题,在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及影响学生安全其他事故或事件等方面开展桌面推演教学。同时,建立虚拟仿真演练室,保障学生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科学应急水平。学生利用VR 应急训练模拟器中事故情景、逃生训练等模拟平台,体验地震逃生、溺水自救和灭火等学校安全VR 虚拟场景,操作VR 手柄进行情境互动,“身临其境”进行应急管理学习。此外,开发和引进实验项目,进行应急管理实践拓展学习。二是建设实践基地。首先,学校应立足本校应急管理实践需求,建设应急管理实训基地。例如,S 高校可利用“学校安全教育中心”优势,建设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学校安全”主题实训基地,落实实践教学需求。其次,高校应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组织、应急管理宣教机构、应急服务机构、应急管理资质认证机构、应急设备研发生产单位等单位加强学生见习、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共商共建应急教育实践基地,弥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例如,S 高校可整合与利用已有安全教育体验馆、禁毒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校外活动场所,与国安、公安、司法、应急、交通和消防等安全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联系,共商共建学校安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集主题教育、模拟演练、教育科研为一体的学校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平时上课、“应急管理”相关节日、寒暑假社会实践、见习、毕业实习等时机,在实践基地多多开展演练性、实操性等教学内容。

猜你喜欢
应急专业课程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