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24-01-14 02:02杨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4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教学质量院校

杨希

[摘           要]  高職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本质上是一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活动,学校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将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质量管理相结合,逐步打造立体、成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多措并举,落实终极育人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入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体系的意义、原则以及具体对策,以期为加快高职教育改革进程提供理论借鉴和参照。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4-0177-04

作为高职院校的永恒价值追求,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不容忽略,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建设及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在稳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时,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质量意识,积极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在全过程监控中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准,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被反复提起。学校需要理性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从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与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着手,用立体、成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纵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全校师生和相关利益方基于质量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及质量管理制度、程序、规章,尝试利用不同的质量测评方法以及现代科学管理技术成果科学控制教学系统,实现各个要素的协调平衡而建立的机制。这一机制有助于实现学校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改进,提升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符合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从微观视角来看,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内涵比较丰富,涉及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全员的质量管理[1]。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意义

(一)有助于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在坚持质量导向,逐步建设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体系的过程中,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积极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思想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事后检查、审核把关”为主的管理方式向“预防为主”的管理方式顺利过渡,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理性、客观地审视和统筹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满足教育服务对象的实质需求,充分凸显教学管理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由此不难看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二)有助于提升职业学校的社会形象

在全面建设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高职院校积极贯彻一系列质量标准,全面实施质量体系认证,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结合“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竞争为手段,向市场要效益”的管理理念转变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质量管理手段,实现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这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比较竞争优势,促进学校对外宣传,确保学校获得更多的社会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

(三)有助于践行现代化的高职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观与特定社会条件下的教学价值选择密切相关,在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教学质量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职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基本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式差异较大,质量要求和内涵各有不同。基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教学工作符合现代化的高职教育质量观,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学校不再机械性地用精英教育标准衡量职业教育质量。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原则

(一)市场满意原则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制造实现了快速推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坚持以市场满意为导向,以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为基本目标,立足现代化企业的新技术、新机制、新知识和新技能逐步完善校内理论课程学习模式以及教书育人工作。结合服务于地方、服务于社会经济的目标精准定位教学方向,站在知识、能力、专业等多元视角培养符合地方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与时俱进。

(二)持续改进原则

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难以立竿见影。学校需要主动拉长战线,持续改进该体系,想方设法满足质量要求,结合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践行现代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观[2],建立动态更新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改进体系、保障体系和质量策划体系,协调和平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之间的连续和衔接,实现多个教学元素的有机统一和有机联系,稳步提升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成果。

(三)以应用能力为中心原则

高职院校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时,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及广度,结合工学交替和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要求全面改革人才培养策略,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结合市场导向和就业需求导向整合多种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应用对象融为一体,确保学生能够形成现代化的岗位职业观,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努力成长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对策

(一)精准定位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为了实现科学发展,高职院校需要精准定位发展目标,明确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具体方向,实现对症下药。首先,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先导,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终极育人目标的驱动下组织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在定位发展目标时,高职院校需要综合考量办学能力以及办学特色,深入分析地方特色,始终坚持以为地方经济发展而服务的办学宗旨和理念,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定位的科学性和理性,实现与本科教育的发展和共同进步[3]。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较强,基本技能教学是主导,学校应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准。其次,学校需要高度重视专业特色定位,在设置课程时理性分析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的区别和联系。本科院校在设置专业时会严格遵循学科性、学术性的基本要求宏观统筹多个专业,高职院校则应立足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充分凸显自身的特色及优势,建设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尽量避免高大全,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做好铺垫和准备。

(二)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办学综合效益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专业建设的难度系数偏高,直接关乎终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需要将专业管理、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路径,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办学综合效益。首先,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建设的起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求以及建设目标与本科院校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学校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对口企业以及行业设置特色专业,分析自身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可行性,着力培育特色专业[4]。在立足于当下、展望未来的同时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调整专业结构及方向,稳步提升专业课程的社会适应力,逐步完善服务型的教育体系,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符合市场需求。其次,学校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满意以及家长喜好建设专业,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家长,落实好前期的摸底工作和社會调查工作,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确保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以及社会竞争的过程中占据主导权。最后,高职院校需要意识到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艰巨性和迫切性,在科学预测、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加快建设特色专业,抓住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实现逐个突破。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工作比较复杂,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非常有必要,学校应打破学科体系的壁垒,立足市场发展变化趋势以及岗位需求改进专业建设的思路及方向,充分凸显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面向地方人力市场合理预测未来的用人需求并定位核心专业,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在深入企业及事业单位调查分析的过程中创办独具特色的专业。

(三)促进课程建设,重组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是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整体的育人质量和水准。高职院校需要全面完善课程体系,以课程整合为核心,在分解岗位能力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框架,实现课程体系结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有效重组及优化升级。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全面加强课程建设,促进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重组。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深入分析及研究是第一步,高职院校需要在重组课程结构的过程中将备选模块、核心能力模块和基础模块相结合,逐步完善原有的理论教学模式,协调和平衡理论教学及实践环节,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构建立体、多样的实践课程体系,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好准备[5]。其次,逐步打造理实一体化的学科交叉实践教学体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科学设置实践教学模块,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体系的互相渗透和完美交叉。教师应选择实践性较强的教材,深入了解专业对口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具体的岗位工作内容,尝试利用情境教学拉近学生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距离,确保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最后,学校需要邀请企业专业工程师参与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使其成为客座教师,打造专兼一体的教师队伍,鼓励学校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参与企业的高层管理以及技术研发工作,共同编写培训教材,逐步打造理实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因材施教和高效教学。

(四)提升师资力量,保障整体教学质量

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以及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对教师队伍综合水平的分析及研究,可以基本了解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教学水平,要想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加快建设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需要加大师资投入。首先,全面引进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双师型”教师符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这些教师既具有在高校任职的资格,又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力,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工作。学校则可以将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单位紧缺的高级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在企业参与锻炼实习和顶岗实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保障最佳的教师队伍水平。其次,学校需要整合多种措施和手段,积极建设师资队伍梯队。结合各专业学科的教学现状打造一批造诣精深、治学严谨的创新拔尖人才,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障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对于年轻教师,学校需要主动拉长战线,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结合专业建设、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现实条件组织开展青蓝工程活动,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余热,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对于骨干教师,学校应加强专项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参与顶岗实习活动以及行业观摩活动,给予教师兼职或在职创业的帮助和支持,加强社会与学校教学工作的交流和联系,全面建设教师梯队,保障整体的教师队伍教学能力。

(五)改革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

在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优秀合格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时,高职院校需打破教学常规,不再局限于理论说教,避免重理论轻实践,不再沿袭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始终坚持创新导向,全面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加快教学改革的进程及步伐。首先,纵向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计划,打造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建设、教材建设,改革传统的实践课教学模式及考核模式,实现教考分离,将资格证书考核与实践教学考核融为一体,采取实践教学和技能竞赛相结合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证代考和以证促就业,让学生能够出色完成考证学习和实践学习任务,逐步形成较强的专业素质。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实践机会越来越多,能够形成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高职院校也可以充分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及优势,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学校需要实现校内外的紧密合作,加强校内外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传统的高职专业教学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比较有限,存在高分低能以及知行不合一的问题。在建立企业校内外实验室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后,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能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全面记忆和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室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活动,适当提升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鼓励学生在实验学习中自主验證和巩固书本理论。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习实训,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优化补充校内所学,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前沿资讯,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企业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控制人力成本,实现与学校的互利共赢。

(六)监督教学质量,逐步完善保证制度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工作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学校开始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以及学生,从教学质量着手,在全面监督教学质量以及逐步完善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以及育人目标不难看出,质量监督是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以监督教学过程为核心,结合前期的教学计划一一组织教学活动。教师会密切关注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有效协调和平衡教与学,整合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对策和手段稳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后,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教学质量评价,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借助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和手段理性判断教学过程和价值过程,从多个渠道整合与教学管理、教育决策相关的信息,确保教职员工及教学单位能够意识到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和主要任务。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打造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检查模式。作为教学质量监督的关键手段,教学检查不容忽视,高职院校需要将专项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逐步优化教学检查模式,密切跟踪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执行情况,避免教学计划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落地。在多措并举中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抓住主要教学环节,确保每一次教学检查工作都能够有所侧重、有所突出。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多主体听课机制。随堂听课比较常见,效果较为可观,能够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沟通,学校也能够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及时监督和管理。因此,在建设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高职院校需要组织开展教师听课活动,促进教师的互相学习和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分享各自的先进经验并总结不足。在开展同行教师听课活动的同时,学校还应逐步完善多主体听课机制,确保领导干部也能够参与其中,强化领导干部对教学一线工作的理解和认知,全面了解学生的听课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当前高职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避免管理层与教学一线相脱节。在了解基本信息后,管理者也能够灵活调整教学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调动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教师的责任感,促使教师主动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逐步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优质教学和品质教学。最后,学校需要建设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体制。围绕预定的教学标准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监督,及时监督教学过程,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任务以及教学成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各个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主动参与教学系统的监督工作,成立教学监督委员会,协同落实全院教学质量监督工作,保障该工作的一致性、系统性和全面性;领导层应宏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监督活动,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主管院长以及相关专家需要明确质量监督的基本要求、制度方案及内容,正确指挥、宏观协调和科学组织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系主任、教学秘书、分院院长应全权负责教学活动的检查改进和具体实施,科学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为教师的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的深度学习助力;专业带头人、教研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以及教研室主任需要全面落实好教学经验交流工作、教研活动组织工作、教案审批工作及教学活动秩序检查工作,从多个渠道整理和收集教学资料及信息,为后续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做好准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精准定位育人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在加强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提升整体的办学综合效益,逐步促进课程建设,重组课程体系结构,提升师资力量,保障整体的教学质量,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完善保证制度,通过多措并举全面优化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曾全胜.高职院校内部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基于协同创新机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2):150-152.

[2]陈方嫒.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完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3.

[3]陈丽萍.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23.

[4]周慎,张玲.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27-32.

[5]王慧芳.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创新改革背景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0):10-1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教学质量院校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