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活史视角下师范生眼中的“好老师”研究
——基于教育自传的Nvivo1 1 质性分析

2024-01-14 14:30裴长安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好老师自传师范生

裴长安,李 卓

(1.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一、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中,教师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教师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1]习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为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2]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经验的不同,所以对“好老师”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因此研究何为“好老师”需要基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分析和思考。大部分师范生将来会成为教师,他们目前虽然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也会让他们对什么是“好老师”有一定的看法和发言权,师范生可以从教育生活史中反思总结,从而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奠定专业基础。

教育生活史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的背景下,将教育参与者自身所经历的事件为主要内容,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以“跨界视角”体现个体的价值生命,呈现教育生活的鲜活内容;[3]教育自传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强调自我反思与自我表达,是对个人教育生活和成长经历的回顾与反思,因此,教育生活史与教育自传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教育生活史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教育实践资料,有助于师范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而教育自传为“准教师”提供了自我反思和表达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教育自己。两者结合,可以为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更全面、深入和有价值的资料,推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将以教育生活史作为研究视角,利用Nvivo11软件对S 大学95 位师范生的教育自传进行质性分析与研究,探索师范生眼中的“好老师”形象。

二、教育生活史对师范生成长的价值

教育生活史的研究对师范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记录了师范生在教育成长中所经历的关键事件以及遇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要他人,是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认识教育本质、记录成长历程最好的途径和方式。教育生活史可以影响师范生作为“准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期望,提升“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可以作为培养“准教师”的资料来源。

(一)影响“准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期望

教育生活史记录了师范生在接受正规职前教育之前在中小学阶段的相关教育经历,这些经历可能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洛蒂(Lortie.D.C)在研究中就曾指出,教师在成长早期作为中小学生时的经验或称为“学徒式观察”(apprenticeship of observation),这是教师获得关于怎样进行教学的知识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来源。[4]所有的师范生都经过学生时代,而学生时代的经历和回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将来作为一名教师的态度与期望,他们的教育生活史中遇到的人和事对师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他们后期的职业选择以及角色转换。

(二)提升“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师范生的培养是当前教育关注的重点,虽然并不是每一位师范生将来都一定从事教师的职业,但是成为教师的人一定接受了师范生该有的培养方案。作为师范生在正式走上讲台之前一定是要经历很多的实践练习,例如试讲、实习、见习,又或是参加的各种教师技能大赛等,都是一名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必备流程。师范生从“准教师”成为正式教师之后,通过观察与体验,将这些经验产物内化为自己的教育史资源,并根据自己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不断回忆和改进之前教育史中的经验,进而提升教学技能,不断促进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三)作为培养“准教师”的资料来源

教育生活史也可以作为培养“准教师”的资料来源。教师和学生在生活经历中遭遇的重大事件、重要他人、关键时期等,都是教师教育的课程资源。[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师范生培养关注的重点,直接影响了师范生的培养结果。一方面,师范生可以从自身的教育生活史中挖掘课程资源。这样可以将理论化、抽象化的课程资源知识具体到个体自身的生活经历。另一方面,师范生也可以从他人的讲述中获得课程资源。师范生是作为一名“准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技巧,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这里的“他人”可以是和自己一样还未正式入职的师范生,也可以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名师,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到自己没有遇到过的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机智,亦可以学到对于某一学科知识正确高效的处理方式,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师范生课程资源,从理论和实践双向出发帮助师范生的成长。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本科生的“中国教育史”课程和研究生“教师教育研究”课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感知自己的教育生活历史,会让学生撰写教育自传。实际上就是从微观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史中的个人,是个体教育生活史的体现。教育自传就是要求学生在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自己的老师教育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的同学与朋友的交往故事。本研究涉及到的是自己的老师教育自己的故事。撰写教育自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唤醒的过程,而对于研究者而言,教育自传所讲述的“个人生活史”可以让研究者获得有关人的成长和受教育的密码。

本研究以S 大学师范生(涉及教育学、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教育自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自传中有关教师相关描述的筛选,共收集到97 份教育自传,有效教育自传95 份,文本字数共172693 字,共提及了296 位教师,其中学生对265 名教师进行了叙述,阐释了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本研究采用Nvivo11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文本进行了质性分析,从而达到研究目的。

(二)数据编码过程

本研究利用Nvivo11 软件对所收集到的师范生的教育自传的文本进行了分析处理。Nvivo11 是一款质性分析软件,可以帮助研究者整理、分析和解释非数值数据。研究对包含“好老师”形象的文本进行了三级编码(编码详情如表1)。

表1 师范生眼中的“好老师”编码结果汇总表

首先将95 份教育自传文本导入编码软件中,在熟读样本自传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选择出教师的相关描述,将同一主题的内容归纳到同一节点中,由此共整理出57 个自由节点范畴;在自由节点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概念范畴的精炼、归类,共构建出9 个树状节点;最终,通过对树状节点的进一步凝练,核心节点由知识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以及个人特质4 部分组成。

(三)编码的信度

为保证编码的一致性,笔者进行了信度检验,包括他人一致度和自身内部一致度。首先,笔者对相同一部分的文本内容在间隔两周之后进行了重新编码,并与原来编码进行了比对。随后,笔者邀请了两名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者对同一材料进行编码,与笔者的编码结果再次进行比对。最终,两次检测结果显示一致性均达到80%以上,由此可以得出该研究中编码的可靠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利用Nvivo11 软件对师范生的教育自传进行质性分析之后,本研究探索出师范生眼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一)道德素养:认真负责,仁爱之心

本研究中道德素养主要包括了对学生和对事业两部分,自由编码总数319 个,占总编码数的67%,在核心节点中排列第一。其中,对事业有4个参考点,包括“爱岗敬业”。对学生有315 个参考点,包括“鼓励学生、平易近人、发展学生潜力、关爱学生”等关键词。在分析过程中,师范生提到“我对数学课常常觉得枯燥,但是仍旧在王老师课上打起精神听课,因为他的眼神总是很认真的样子,使我不忍浪费他的讲课心血”,“韩老师知道我与他们落下了很多,所以经常会加班加点地复习功课,每天都会问老师习题,她也不管多晚多忙,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回复我,直到把我教会为止”,“她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了第一位,真正地诠释了一个老师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在师范生眼中,“好老师”关键的道德素养是认真负责,具有仁爱之心,以身作则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才。

(二)能力素养:教导有方,不断提升

本研究中,能力素养主要包括了教学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反思能力,自由编码总数103 个,占编码总数的21.6%,在核心节点中排列第二。其中,教学能力有96 个参考点,包括“个性化教学、风趣诱惑、教学方法得当、因材施教”等关键词。学习能力有6 个参考点,包括“不断提升”。反思能力有1个参考点,包括“知错就改”。在分析过程中,师范生提到“语文老师很幽默,我是他的课代表,听老师讲课就像在听相声,很有趣”,“谢老师教会我的是在故事中教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里体会文学的乐趣,让文学有温度有灵魂”,“英语老师学识渊博,教学方法独特,在上课时总是会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正是因为她的夸赞,让我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让我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她向教师团队里的老教师们请教,学习模仿他们的班级管理模式与活动”。总而言之,师范生认为“好老师”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当采取有效且得当的教学方法,注重自我提升和自我反思。

(三)个人特质:师德高尚,良师益友

在本研究中,个人特质主要是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内部优异品质。本研究将个人特质分为品德特质和行为特质两部分进行分析,自由编码总数39 个,占总编码数的8.2%,在核心节点中排列第三。其中,品德特质有28 个参考点,包括“榜样、民主、踏实认真、影响师范生专业选择”等关键词。行为特质有11 个参考点,包括“亦师亦友、亦师亦父母”等关键词。在分析过程中,师范生提到“如果问我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想成为像王老师一样的老师”,“我内心的方向,就是我小学的何老师,我想成为他那样的,用自己的青春发光发热,因为我就是在这样的光芒照射之下成长的,到时候我还可以骄傲地对他说:看!我变成了您!”,“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当初选择这一专业的初衷,便是王老师。我想成为一名和她一样的人民教师”,“我们私下总是亲切把吴老师叫做吴妈妈,吴老师每次都特别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孩子们”,“我的高中班主任是一位历史老师,他好像一个老父亲,严中有爱”,“我个人认为张老师不仅仅是我们的化学老师,她更是我们的知心朋友”,“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是我们体育生最能接受的,因此我们毕业了以后也总会想起曲老师去看望他”。如上所述,师范生认为“好老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更要培养高尚的师德、师范,用行动、用爱温暖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

(四)知识素养:知识精深,功底扎实

在本研究中,知识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具有深厚的本体性知识,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广博的课外文化知识,自由编码总数有15 个,占总编码数的3.2%,在核心节点中排列第四。其中,专业学科知识有11 个参考点,主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等关键词,课外文化知识有4 个参考点,主要包括“拓展课外知识,知识的沟通与融合”等关键词。在分析过程中,师范生提到“我清晰地记得她对《苏武牧羊》这篇长篇文言文了如指掌,她对诗歌信手拈来,她甚至可以用语言将你带入情境中——仿佛你与李清照同坐在窗前,看那满地绿肥红瘦”,“他年轻时能把新华字典倒背如流,参与过语文课本的编写,到其他学校去学生们抢着问问题”,“在课常上他常常能引经典旁征博引为我们拓展更深的知识”。由此可见,师范生认为,“好老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有拓展课外知识的能力,这样在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五、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师范生教育自传的整理与分析,最终得出了关键结论:“好老师”对师范生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好老师”激励师范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追求卓越,鼓舞着他们树立榜样,培养优秀的教育素养,并在教学实践中融入自身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编码结果显示,师范生眼中“好老师”的特征按照优先关系排列分别是道德素养、能力素养、个人特征与知识素养。这些优先等级同时也反映了师范生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期望。

(一)道德素养与能力素养是师范生眼中“好老师”的首要需求

编码中师德素养与能力素养在核心节点中排列靠前,可见在师范生眼中“好老师”的关键素养就是拥有高尚的师德与专业的教学能力。

在道德素养方面,所收集到的教育文本中记录最多的便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所做的贡献,本节点中参考点排列前五的关键词为“认真负责、鼓励学生、仁爱之心、耐心教导、平易近人”。在师范生眼中,教师的道德素养至关重要,对学生认真负责、耐心教导体现的是教师的责任感与对教育的热情,拥有仁爱之心,时常鼓励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则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爱学生的基础之上。不管什么类型的学生都更愿意在被尊重和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也更愿意与友爱的教师相处。有学者将教育者对学生的这种纯粹、温暖的爱称之为“教育爱”,“教育爱是一种‘类母爱’,更是一种‘道德爱’”。[6]首先,“类母爱”是像父母一样不图回报的爱,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爱。在学生眼中,教师给予的“类母爱”能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度,转变学习态度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人生方向,这种爱可以是温情陪伴,也可以是体贴关怀,亦可以是声色俱厉。在教育自传文本中,师范生提到“他会在我早读迟到的时候温和地喊我的名字,叮嘱我时间宝贵,要计划好时间;他会在我生病请假去医院时急切地关心我的病情并安慰我,老师们会给我补课;他会在我不堪压力的时候告诉我尽力而为”,“他发现了我刚入学时的不适应,时常找我聊天谈心让我逐渐找回了学习上的自信”,“当有同学犯错时,他也会严厉地批评教育,赏罚分明,当我们成绩上升,他还会给我们买一些小糖果作为奖励”。其次,“道德爱”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包含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庄重承诺。“道德爱”来自教师自身对职业的热爱与责任,“认真负责、耐心教导”是教育文本中提及较多的关键词,师范生谈到“他每次都会把成绩倒数的叫去办公室,耐心分析试卷,然后在课堂上讲卷子都是从第一题开始,即使很简单的题,为了照顾成绩不好的同学,他也会耐心的讲”,“我的老师没有放弃我,在如此繁忙的学业中,老师也会照顾到我,会细心地讲一些基础的题,认真地批改我的作业,也会把我叫到办公室里批评指出我的不对”。总体而言,师范生认为教师的道德素养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感受到的“教育爱”是道德素养的直接体现。

在能力素养方面,师范生在教育文本中被广泛提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师的卓越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涵盖了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学科知识的能力,还需要灵活运用专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以便让学生更轻松、更易懂地接受知识。从编码结果来看,在本节点中,排列靠前的自由节点名称有“教学方法得当、个性化教学、风趣幽默”,教师拥有专业的教学能力能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和知识接受程度,是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在教育自传文本中,师范生提到“她的教学课堂很轻松,感觉她的课堂我们就是边学边玩,但是又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谢老师教会我的,是在故事中教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里体会文学的乐趣,让文学有温度有灵魂”,“何老师幽默风趣,教我数学,从此开始,我真真正正地爱上了学习数学,他总是能把枯燥无味的原理讲得那么生动,我觉得上他的课是一种享受”。师范生认为教师的能力素养中的教学能力极具重要性,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更有效、更有启发性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塑造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和领导者。

(二)个人特质与知识素养是师范生眼中“好老师”的次要需求

本研究中,个人特质主要是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内在的优秀品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品德特质与行为特质两个方面。优秀教师可以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品德特质”这一节点中,师范生提到了因为自己遇到了良师,将他(她)作为自己的榜样,所以才会选择师范专业,渴望像恩师一样为教育奋斗终身,师范生提到“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当初选择这一专业的初衷,便是王老师。我想成为一名和她一样的人民教师,让每一个我教过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与校园的温暖,让他们即使在长大成人后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都是一片明亮,而不是厌恶和恐惧”,“因为她是一名英语老师,我们很多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英语专业,希望能成为像她那样的好英语老师”。在“行为特质”这一节点中,让师范生深受感动的是,“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展现出更加和蔼可亲的特点。这些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导师,更像是学生们的父母和朋友。他们以友爱和温暖的行为,给予学生们在孤独无助、迷茫紧张和无所适从的时刻以希望的光芒,师范生在教育自传中描述到“下课的时候老师看到我们杯子都空了,就到他的住所里面提了一壶水来给我们喝,有时候水不够了他会自己到水井里面打水给我们。他就像是我们的大家长一样照顾这我们”,“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是我们体育生最能接受的,因此我们毕业以后也总会想起曲老师去看望他”。“好老师”具备的优异的个人特质给师范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激励着师范生不断努力,成为具备同样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教育者。这样的师范生将继承并传承这份温暖,用友爱和温暖的行为去照亮更多学生的人生之路。

知识素养相对于其他核心要素来说,在整体比例中可能相对较低,但在师范生眼中,教师所拥有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广博的课外知识对学生的成长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知识素养是教师专业性的直接展示,师范生在教育文本中提到:“老师在讲授课文时会自然而然的和历史结合起来,他会讲各种皇帝的故事,也会涉及到朝代的更迭”,教师在传授必备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巧妙且灵活地拓展知识范围,根据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制定适合他们成长的知识内容。师范生还表达了对教师的敬慕之情:“我仰慕她文笔斐然,恋她辞藻美句,句句话都透露着古典美”。学生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所具备的文学素养和专业能力,这也说明了教师的感染力有时远胜于机械地照本宣科。在师范生看来,教师所拥有的专业学科知识和丰富的课外知识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优秀的教师对知识的拓展和巧妙运用,以及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专业能力,能够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这种教师的感染力有时甚至胜过对知识的机械灌输,为学生们带来更为全面和深远的教育影响。

六、启示与建议

教育始终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以教育生活史作为研究视角,师范生的教育自传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助力学生发展。教育自传为本研究提供了来自教育实践者自身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具有权威性和独特性,可以为教育研究提供深入的理解和洞察。通过对师范生教育自传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师范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轨迹,还可以揭示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困惑、成就、动力等,发现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一)个人层面

1.发挥榜样力量,成就优秀个人

在师范生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好老师”对他们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上学期间遇到了很多“好老师”。这些老师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让他们对师范专业产生了向往和期望,他们渴望将来像这些老师一样成为具备优秀教师素养的人。不论学生的年龄段如何,都不能小看榜样的力量。因此,通过撰写教育自传,师范生不仅可以再次回忆起优秀榜样的形象和特征,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卓越,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受到的影响,他们能够更明确自己的追求,并努力成为一个杰出的教育者。

2.撰写教育自传,反思教育实践

师范生作为准教师,所撰写的教育自传不论对个人成长还是教育研究都有重要价值。师范生在教育自传中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活史,可以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成长与变化,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吸取教训,也可以帮助师范生深入思考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等方面的问题,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教育领域的志向和定位,进一步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教育自传不仅仅是师范生个人的经验记录,也是教育历程的见证和记录,通过教育自传,师范生的经验和智慧可以被传承和分享给后来的教育者们,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二)学校层面

1.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作为国家教育队伍中的预备成员,师范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对教育事业和学生深深地热爱。师范生是教育事业的未来,他们的角色和影响力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榜样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队伍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培养那些能够正确积极引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出色的品质,并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充满希望和潜力的教育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师范生的道德情操。这包括培养他们的学术诚实、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素养。通过教育活动、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师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伦理和教师的社会责任。其次,教育实习是培养师范生的重要环节。高校可以与各级一线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师范生实习的机会,这样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教学过程,锻炼教学能力,并获得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同时可以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师范生的导师,导师可以帮助师范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并提供专业发展方面的建议和指导。最后,为了促进师范生的持续成长和专业发展,学校和教育组织可以提供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如教育研讨会、专题讲座、师资培训等,这样可以帮助师范生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以“教育需求”为导向,革新师范生培养方案

教育承担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使命,学校需要以“教育需求”为导向,定期收集师范生反馈的意见,紧密关注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培养方案,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理论体系不断进步和完善。教育自传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师范生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反思并总结自己的成长与发展,通过这个过程,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育需求,并为自己的教育道路制定目标和方向。教师应鼓励师范生积极撰写教育自传,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以此为依据进行教育制度体系的创新和完善。卓越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情怀,最终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校和社会的进步。

猜你喜欢
好老师自传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扎根三尺讲台 争做“四有”好老师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幼儿视角中的好老师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新时期高校 “四有”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关于推荐《施仲衡自传》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