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平台战略设计

2024-01-17 07:54梁亚阁贾珍珍王杨俊
今传媒 2023年12期
关键词:价值链科技期刊期刊

梁亚阁 贾珍珍 王杨俊

(1.陕西棉纺织技术期刊社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38;2.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

随着5G通讯、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传统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思路。传统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交流传播以及总结记录的主要载体之一,在繁荣学术文化、推动学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目前,有着深厚行业背景的传统科技期刊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运营体系,在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平台建设之路,但是,这些期刊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科技期刊平台规划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不再是产品、渠道、营销、供应链等某一环节的竞争,而是由这些商业活动所构成的整体价值链的竞争,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圈之间的系统竞争。移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以及超级大型网络平台的崛起,正在迫使生态链之外的应用或平台走向“衰亡”[2]。互联网平台发展带来的巨大虹吸效应,导致传统科技期刊平台建设路径和边界模糊不清。受制于加工模式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认知程度,部分传统科技期刊在进行平台规划时出现了路径不明、方法不多、举措不够等情况。

(一)平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在传统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中,普遍存在“泛互联网”化问题。科技期刊仅仅是将内容加工过程线上化、纸上内容电子化、信息服务互联网化,没有对平台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没有做好平台价值的链接与转化,无法做到内部运营生态与外部服务平台共生共融、线下线上服务有机同步,未能体现媒体融合的先进性要求。

(二)内外一体化平台战略缺失

面对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以平台化驱动媒体融合成为科技期刊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科技期刊拥有先天资源优势,但在平台化进程中却出现了平台战略设计缺失、规划缺乏统一指导、平台战略定位不明确、部门各自为战等情况,导致平台运营难以形成有效合力。此外,部分具有集团化背景的科技期刊缺乏对媒体融合及平台统一规划战略的重视,平台建设分散,期刊资源难以聚合,造成了集团内部平台经验和知识资源大量浪费等情况。

(三)平台运营模式单一

传统科技期刊在平台运营中存在模式单一、效果不佳等情况。首先是平台运营体系不完备,平台运营模式创新探索不足,在媒体融合中未充分发挥应有价值。其次是传统科技期刊在平台运营中缺乏角色转变,在工作分工上强调“相加”而非“互融”,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互联网思维,价值链驱动服务能力较弱,导致服务创新及市场转化困难。最后是传统科技期刊平台对新兴技术的感知与应用能力较弱,对平台网络效用发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举措不多,数据化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平台运营在媒体融合中无法充分发挥效能。

(四)平台价值未充分发挥

科技期刊在垂直领域的专业优势更容易被发挥,相关产业链也有更多形式的融通和链接。然而,部分科技期刊在平台化设计中片面强调“+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价值网络效用发挥困难,融合价值发挥不足,导致期刊价值转化受阻。

二、“平台+”战略驱动传统科技期刊媒体融合

随着传媒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互联网的边界逐渐消融,信息在生产、传输以及消费等环节体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发展趋势。媒体融合更多的是以平台化路径展开,很容易僵化地对期刊业务功能进行单向的“+互联网”“+平台化”重构,导致平台服务体系业务分散、产品分散、渠道分散。

“平台”多指双边(多边)平台,是通过促进双边(多边)用户群体间的互动而创造价值[3]。“平台+”则是一种平台战略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价值链融通为导向的平台规划,通过网络效应发挥与服务机制驱动,将传统科技期刊中的价值要素多维度组合,从而形成核心平台价值的一种战略思维。它在科技期刊融合中的表现为:科技期刊以融合为目标,梳理期刊、产业及周边资源,通过优化价值链构建生态圈,充分发挥多边网络效用,搭建服务于科技期刊受众需求、契合平台商业模式规律、具有完整运营体系、拥有高效价值产出的闭环体系。传统科技期刊要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就要以创新的“平台+”战略思维为引导,构建科技期刊平台传媒生态。

(一)平台战略是对期刊资源的再融合、再加强

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对期刊周边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以满足期刊周边用户更广泛更具象的需求为目标,是通过多维技术和产品服务搭建形成的平台型合力系统,能够高效构筑服务体系,加强并提升科技期刊在产业服务及市场运营等方面的能力。

(二)媒体融合的过程形态是平台

媒体融合的目标是把传统媒体相对单一的资源经过新技术的叠加,升级到更高的层级。技术等要素是不断变化的,在新技术渠道加持下,平台的运作机制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其底层逻辑是传媒的本质和平台的本质所决定的[4]。平台是媒体融合的过程形态,平台建设的成败决定着媒体融合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媒体融合机理会在平台运作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脱离了平台,媒体融合就失去了过程依托。

(三)“平台+”战略推进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与转型

“平台+”战略要求期刊从周边资源聚合、业务模式规划等方面充分发挥平台的多边效应,构建“平台+内容”“平台+用户”“平台+渠道”“平台+市场”等多维价值网络平台,内容、渠道、产品、营销、供应链等各要素在平台价值网络体系的支撑下实现广泛的链接与融合,共同形成了期刊平台建设的底层逻辑。值得注意的是,受信息技术、互联网发展逻辑的限制,未经设计的平台建设容易使期刊走入“期刊+平台”的误区。

三、“平台+”战略指引下的科技期刊传媒融合架构

(一)价值链与价值网构建,扩大平台服务基础

传媒产业是以信息为主体的产业,价值链可分为资源供应链、内容产品生产链以及市场渠道链三大价值链环节[5]。传统科技期刊的价值链是单向直线式的,主要围绕作者、读者、客户,在论文刊发、信息传播、广告投放等方向进行运营[6]。随着数字化技术应用,平台设计者通过拓宽平台价值链服务边界、拓展多边价值链服务,使得平台化多场景下的传媒服务基础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对科技期刊不同价值链进行梳理,挖掘期刊在科技信息内容服务、行业科技知识服务、技术创新服务以及产学研对接等领域的价值,发挥多边网络效用,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价值网络体系,使得平台的服务基础更加牢固。

1.围绕价值网络提升平台供给效能

科技期刊通过内容平台搭建以及互动功能设计,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内容搜集、加工、编辑流程,逐渐由单一的生产价值链向以用户为中心、多元化内容生产、融合生态系统延伸转变[7]。产品品牌化为信息内容价值发挥提供了更多可能,提升了平台价值供给效能。此外,作者、读者、业内专家通过内容平台成为行业UGC,拓展了内容的广度,丰富了内容的形式。

2.应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平台用户生态

传统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中,丰富的内容渠道使得读者的属性也悄然发生转变。在数字化内容生态及互动活动中,平台不断延展的价值网络使得传统的科技期刊读编体系被重新定义,用户在各种角色中轮换,共同构建了多样化的平台用户属性;在新的平台系统中,他们既是平台的使用者,也是平台的建设者。

3.围绕价值服务拓展内容服务边界

在媒体融合趋势驱动下,传统科技期刊正在经历由编辑部到信息服务机构,再到知识服务机构的进化。科技期刊在平台支撑下正在不断丰富内容服务场景,不断突破内容服务的价值边界。围绕期刊周边资源,对专业领域知识进行加工,通过平台技术支撑,从而使传统科技期刊机构向相关领域的知识服务转变,进而促进科技期刊在知识服务领域价值的发挥。传统的科技期刊以科技论文为主要产品形态,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内容产品可以衍生转变为形式多样的融媒体内容产品,促进了产品多样化与消费繁荣,通过平台网络效应的发挥,媒体融合产品不断丰富,知识服务图谱价值优势逐渐显现[8]。

4.围绕价值发挥构建平台产品服务生态

随着媒体融合的日益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到传媒领域,使内容制作形式更加丰富,传统科技期刊在数字化浪潮中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微信、头条号、视频号、抖音等内容平台给传统科技期刊内容生产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文章内容视频化、视频内容科普化就是创新尝试,更大程度上激发了期刊内容价值的发挥。丰富的内容展现形式,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拓展了平台内容产品、平台产品品牌、平台用户价值的再发挥,构建了新的基于平台的产品价值生态。

(二)内外部平台协同构建期刊平台环境

1.内部平台化巩固期刊“平台+”内核

内部体制机制及流程再造影响着平台建设的效率与效果,也影响媒体融合的成效。要打破传统媒体机构内部的工作惯性,就要围绕平台服务机制对内部平台进行再造,同时以科学的平台机制为平台内外联动服务。一方面,内部平台化为实施平台战略提供战略指导,分析和梳理传媒环境,明确在产业资源、人力资源、渠道建设、市场建设、用户服务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按照平台模式要求,对内部理念、架构、机制、人才、技术、产品服务等进行重构,建立协作平台,解放传统传媒机构内部生产力,做到开放性与适应性的有机结合。

2.外部平台化激发期刊“平台+”优势

内部平台化是通过内部平台搭建内部运行机制,外部平台化则是充分利用平台资源优势维护和拓展期刊外部的各种资源优势发挥。外部平台的作用是链接社会生态,在科技传媒发展过程中,科技期刊与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学会、政府机构等建立了一定的联系,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以及子平台的创建,不断延伸产业链,有利于外部平台优势的积聚,从而进一步为平台生态繁荣发展拓展空间。

(三)模块化、产业化、集团化推进“平台+”战略的落地

1.“平台+模块”战略巩固传媒平台战略基础

模块化是平台建设的初阶形态,在明确平台定位的前提下,通过对内部不同业务类型的梳理,科技传媒在分模块探索价值链及微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建平台或者网络内容平台组建内容服务生态平台,实现了跨模块链接。

2.“平台+产业”构建期刊平台产业升级版

企业围绕科技传媒服务打破了单一分散的微平台价值链,围绕期刊优势资源,在垂直或者交叉领域基于产业生态系统布局若干平台系统,逐渐形成了以产业需求为基础,整合行业优质科技资源、有统一规划指导、有技术支撑的平台系统,实现了微平台的互动和价值共享。基于此,期刊可以围绕衍生服务搭建内容平台、技术对接平台、电商平台、产学研对接平台以及技术服务项目。

3.“平台+集团化”拓展期刊平台横向服务版图

媒介多样化及传媒发展多元化、集团化成为科技传媒发展的趋势。在开放平台建设中,传统科技期刊不能仅限于服务传媒或产业,要立足于开放的传媒集团以及广阔的产业协作,打破传媒单刊模式。对此,传统科技期刊应朝集团化方向发展和融合,积极与集团内部不同板块开放共享,在跨集团平台之间寻找合作空间,逐步探索集团化平台背景下的跨界价值融合。

四、结 语

传统科技期刊肩负着科技文化传导、服务科技创新、提升传媒竞争力的使命和责任,要积极总结平台建设中的不足,捕捉网络化、数字化给传媒平台建设带来的机遇。“平台+”战略是以价值链融通为导向的平台规划战略思维,重新定义了科技期刊平台建设在媒体融合中的作用。在“平台+”战略指引下,科技期刊要促进用户生态、内容服务、产品生态方面的价值融通,充分发挥内部平台化与外部平台化的协同效用,通过“平台+模块”“平台+产业”和“平台+集团化”逐步推进“平台+”战略落地,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价值链科技期刊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