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鸡群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2024-01-17 14:34申海龙长兴县农业农村局浙江湖州3131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3期
关键词:麦康凯种蛋白痢

●申海龙(长兴县农业农村局 浙江 湖州 313100)

鸡沙门氏菌病俗称鸡白痢,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属于兼性厌氧菌。主要易感15~20日龄的雏鸡,不同品种的鸡易感程度不同。患病鸡以及带菌隐性感染鸡都是该病的传染源。临床表现为发热、排灰白色黏性状粪便,具有非常高的流行性和发病率,且3周龄内的雏鸡死亡率极高[1]。因鸡沙门氏菌感染后会导致雏鸡发育缓慢、生长性能降低、蛋鸡孵化率、产蛋率下降等,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浙江省某鸡场的3周龄三黄鸡群疑似鸡白痢感染进行了诊断,并针对鸡白痢净化及综合防治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养殖过程中该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1 临床症状

浙江某鸡场3周龄鸡突然出现无症状急性死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羽毛蓬乱、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鸡冠苍白以及明显的腹泻症状,主要可见肛门附近沾污、下痢白色稀粪,个别病鸡出现眼盲、跛行、关节肿胀等症状。

2 诊断

从病死鸡中随机采集30只进行诊断。

2.1 试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沙门菌-志贺菌(SS)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和卫矛醇及鸟氨酸脱羧酶生化鉴定管均购自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2.2 诊断方法

2.2.1 病原分离鉴定剖检病死鸡,于无菌条件下取肝、脾组织,接种于营养肉汤、普通营养琼脂、血平板上进行增菌培养,挑取鉴别培养基上疑似菌落分别纯培养,在SS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划线分离,37℃温箱中培养24 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挑取平板上单个可疑菌落,置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400倍油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果:分离病料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半透明的细小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细小、无色、透明的菌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的小菌落,与麦康凯上菌落形态基本没有区别,镜检见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使用布鲁克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仪进行质谱鉴定。穿刺测定时,该沙门氏菌株均没有鞭毛,根据O相血清凝集鉴定结果判断该沙门氏菌为鸡白痢沙门菌或鸡伤寒沙门菌。根据质谱鉴定结果: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11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36.67%。

2.2.2 血清生化试验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5 μL沙门菌属诊断血清,使用牙签蘸取单个可疑菌落与血清混合均匀,同时设生理盐水为对照。挑取琼脂培养基上单个无色、半透明菌落分别接种于卫矛醇和鸟氨酸脱羧酶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中,35℃培养24 h观察试验结果,进一步鉴别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将待测菌株于37℃培养后挑取培养物作纯培养,与A-F群多价抗O血清作玻片凝集,即可判明该菌是否属于A-F群中的沙门氏菌。卫矛醇、鸟氨酸脱羧酶鉴定结果显示,鸟氨酸脱羧酶阳性,卫矛醇阴性,表明菌株均为鸡白痢沙门菌。

2.2.3 剖检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实质性变质,呈黄绿色,表面凹凸不平及有纤维素渗出物被覆,胆囊充盈。个别患鸡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肌上有灰白色坏死点。肺瘀血、水肿,脾脏、肾脏充血肿大,偶见黄棕色斑点。从发病死亡雏鸡的脏器中分离到细菌,经过纯化培养和分离鉴定,与接种菌株相同,可确诊感染沙门氏菌。

3 讨论

3.1 分离鉴定

鸡群有发病迹象时养殖场一般采取就地取样的方法,分为在体取样和解剖收集病料,在体取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解剖取肺脏、气管、法氏囊等器官。病料无菌处理后,可直接在普通琼脂、血琼脂或鉴别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但对于已经被污染的待检材料包括饮水、粪便、饲料、肠内容物等,可能含有大量杂菌,因此常用增菌培养基扩增菌量后再分离[2]。鸡沙门氏菌的鉴别培养基常用麦康凯、伊红美兰、SS和HE等琼脂培养基。

3.2 血清学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A)、血凝抑制试验(HI)和胶体金等方法。其中ELISA与SPA试验方法因其快速、高效、稳定的特点已成为理想的实验室诊断方法,适用于群体检测[3]。

3.3 分子生物学诊断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其中PCR方法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针对16S rRNA或者鸡白痢特异性基因(SEP、pagC)设计引物,抽提基因组,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扩增,完成对样本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此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较低且特异性强[4]。

4 鸡白痢的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该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在春季和冬季,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鸡舍内寒冷潮湿,通风频率减少,易导致鸡沙门氏菌感染。同时鸡舍内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拥挤,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空气不流通等因素不仅可引起鸡群应激,降低免疫力,还可导致鸡呼吸道黏膜产生炎症,引起鸡白痢的感染及传播。可通过合理通风、选用干净的水源和营养丰富的饲料来控制感染风险,设定合理的饲养空间,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定期消毒,完善饲养管理制度[5]。

4.2 鸡群净化

垂直传播是鸡白痢传播途径之一,也是鸡白痢能够在鸡场中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垂直传播可控性较差,一旦感染便代代相传,无法彻底根治,因此首先要确保无鸡白痢病源,确保鸡群安全,临床上通常采用加热法和抗生素处理法来抑制种蛋内鸡沙门氏菌传播[6]。

4.2.1 加热法种蛋在46.1℃维持14 h,待温度冷却至37.8℃时移入常规孵化温度继续孵化。该方法可以较为彻底地消灭种蛋内鸡沙门氏菌病原体,但也会造成种蛋的孵化率下降。

4.2.2 抗生素处理法将种蛋放在装有对鸡沙门氏菌有治疗作用的抗生素溶液的密闭容器中,或直接注射抗生素溶液,但这种处理法对鸡沙门氏菌的清除不够彻底,且影响孵化率。

4.3 药物治疗

因鸡沙门氏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较为普遍,普通抗生素药物对治疗鸡白痢效果较差,因此治疗前应先进行药敏试验,再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常对患病鸡用庆大霉素混饮,但是抗菌药物一般只能缓解鸡白痢感染急性期症状,停用后易复发。此外,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家禽体内菌株耐药性加重,还会造成药物残留,影响禽类相关食品安全,危害人类健康[7]。研究表明在防治鸡白痢的药物选择方面,中药具有较好的疗效,如白头翁、白术、茯苓、蒲公英、甘草等中药配伍的中药提取液对鸡白痢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8],但是中药作用机制不明,成分复杂,在兽医临床应用上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

猜你喜欢
麦康凯种蛋白痢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改良麦康凯平板筛查肠道定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性能评价*
鉴定大肠埃希菌O157:H7的表型特征探讨
鸡白痢的防控
家禽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及药敏试验分析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