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2024-01-17 15:37姜波
科技风 2024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思维能力以及学科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核心素养模式下,结合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以达到充分渗透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核心素养内涵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2014年国家教育部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生发展现状,以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會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概念将学科素养与国家核心素养相结合,为我们今后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核心素养的价值在于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即个人在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

(二)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其具备这几方面的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态度功能。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对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并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的构建与应用。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学习语言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在语言表达中注重创新和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能力。

第二,思维的发展与提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潜能,同时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和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作者所描述的事物进行深入思考,把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与现实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第三,审美的创造与鉴赏。审美鉴赏与创造主要包括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其中,审美感知是指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也就是学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体验是指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审美理解是指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有一定认识;而审美创造则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进行创造,从而在情感和思想上有一定提升。

第四,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汉字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力量,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在教学中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直观感知阶段,他们的语言还比较幼稚,注意力容易分散。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导致学生没有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分散,影响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有些教师会让学生自主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然后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比较少,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章背景知识的讲解也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在学习文章内容时缺乏知识储备和积累。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许多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读懂课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但是,这种阅读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落实,许多教师没有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一团糨糊”的现象。这样会使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无所适从。

(三)阅读教学功利性明显

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被提了很多年,但有些学校仍然坚持着应试教育的理念,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素质教育的理念变成了一句口号、一纸空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也变成了功利,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成绩的盲目追求上。他们认为,一个学生,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都无所谓。在阅读教学中,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教师让学生学习,不是让学生去读课文,而是让学生背诵课文,记一些词语、句子、段落。

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在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一段时间去读课文,然后在学生自己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有些教师还会要求学生把课文读三遍以上,有些教师还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背了三遍还不会背的话就是学得不好。在阅读教学中这种功利性太强,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简单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只是一味地满足教师的要求,却不愿意深入研究阅读教学中所要掌握的知识。

(四)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

当前,语文课堂中的学生“被教”现象比较严重,很多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则成了学习的客体。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会把自己的观念、态度和情感强加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被动学习模式,教师将大量时间用在对知识内容的讲解上,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讲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使得学生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这些都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例如,在课堂上,教师会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不是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会以试卷分数作为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没有做具体分析,仅仅是简单地根据试卷分数进行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将试卷分数作为判断学生阅读水平的唯一标准,不能综合体现学生的阅读水平与理解能力。此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评价时还存在着主观性,有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思维和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阅读质量。

如在学习《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再播放《黄河大合唱》等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竭力前行的精神。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PPT,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呈现,让学生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此外,信息技术还能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

(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明确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包括了解文章的主旨、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等。教师应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目标,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三打白骨精》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明确三打白骨精这一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能够更好地设计阅读课堂。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包括导入环节、重难点讲授环节、小结环节,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以生活为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实际。首先,可以从课外阅读入手,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增加阅读知识量,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生动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学生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其次,还可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事件、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将相和》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有关的其他故事:战国时期蔺相如用计谋帮助廉颇免于受辱;秦王因忌惮蔺相如而不敢进攻赵国……

(四)以对话为手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阅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主动去思考、探究,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是新课标背景下的重要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对话为手段,加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拓展思维、提高能力。为了提高学生之间对话的有效性,教师还应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明确对话主题,以便学生能够将对话引向正确的方向。通过思想互動、观念碰撞,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阅读素材,能够真正实现学学相长。

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复述,在进行复述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文章中所描绘的桂林山水美在什么方面?”通过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提升概括和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其主体意识。

(五)以多元评价为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阅读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情况的分析、总结,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与提升,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完善,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阅读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比如要考虑主体多元、价值多元、方法多元等。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讨论的过程进行评价,不只关注学生的讨论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能够大胆地表达自我观点,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篇文章中主人公的看法;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主人公王戎,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们在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讨论结束后,学生各自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给予不同的评价。

(六)以读写结合为方法,进行迁移练习

“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学的目的所在。教师不仅仅要讲给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总—分—总”结构后学生进行随笔练习;学习修辞手法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造句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给予指导。教师也可以开展“读书小达人”的专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收集平时喜爱阅读书籍中的名人名言、寓言故事;让学生摘抄其中的优美句子,或者是讲述其中的优秀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上讲台来进行阅读内容的分享,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览、故事会、朗诵会,手抄报比赛等,使同学们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他们的才能;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阅读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对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及内容,以学生为本,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伟.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背景、意义与理论资源——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7):99105.

[2]朱自强.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阅读”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3):1015.

[3]宋伟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5):100101.

[4]文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12):62.

[5]金慧琴.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04):131132.

作者简介:姜波(2000— ),女,汉族,吉林通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