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改革思考

2024-01-17 15:37王菁胡鲜葵
科技风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管理会计创新能力

王菁 胡鲜葵

摘 要: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列为行业紧缺人才。从新时代需求出发,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为切入点,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多个层面,全面改革“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旨在更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管理会计;教学体系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推动教育创新,变革人才培养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关键,把创造性思维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是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1]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其观念相对于传统的会计观念而言更具前瞻性。管理会计的思想、方法及其所提供的信息,在公司管理层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管理会计”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交叉性。但是,现行“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深奥、脱离实际,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大部分采取的是教师集中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更多的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存在着理论和方法脱离实际、实践和实习环节缺失等问题。除了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外,“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也急需改革。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管理会计”教学内容通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管理会计基础理论,包括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结构等,变动成本法以及本—量—利分析;第二部分为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包括经营预测、短期及长期经营决策、存货控制、目标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第三部分为管理会计前沿,包括作业成本法、经济附加值、平衡计分卡、战略成本管理、责任会计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前两部分往往被作为重点讲解内容,第三部分却常常被忽略,教师要么投入较少的课时,要么让学生自学。这些被忽略的内容恰恰是与实际会计管理最为密切的部分,也是公司运作和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这种注重教学内容传统理论、轻视前沿理论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界和实践中的新问题、新动态的及时掌握,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理论脱离实践,不能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把有关的理论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中去,就很难让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认识。人类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认知、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并日益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把这种新生事物融入课程中,那么,就无法指导学生从理论出发、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许多教师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往往将其作为一门“纯理论课”,而不设置或极少设置实践性的课程,从而使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越来越大。实践性教学是把学生所学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学习亲身体会管理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实验课中,可以让学生对各种业务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并且还可以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根据不同的生产组织和工艺特点,对企业如何组织管理会计工作、编制管理会计报表等进行详细的综合实践教学,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融合,深化学生对管理会计的总体认识。[2]目前,会计综合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室开设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高校都比较常见,这也为管理会计实训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现在市场上并没有开发真正的管理会计实验教学软件,高校可以买到的基本上都是“財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另有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管理会计校内实验课程,但并没有进行校外的实习实践,即使是校内的实验课也由于课时的限制仅限于成本核算实训,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三)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以“讲授—接收”为主,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上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只讲授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更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久而久之,学生们会觉得教师讲的枯燥无味,都是课本上的知识,通过自学就可以理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在课堂上也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学完“管理会计”课程后,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书本层面上,并没有真正理解管理会计的内涵与外延,更无法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四)评价方式老套,不能体现学生创新思维

“管理会计”课程的考核通常使用的是纸质试卷,采取的是简单的闭卷方式,这种方式缺乏多维度的评价指标,难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能了解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采用纸质试卷,教师习惯于用标准答案来评分,导致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会被标准答案所束缚,从而影响他们求同存异的创新思维,最终演变成一种对学生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考验,并不能反映和测度学生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另外,闭卷考试的方式使得考试的主动权很难掌握在教师手里。因为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都会被要求使用相同的考卷,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就只能按照常规去做,为了保证学生考试顺利通过,教师只会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较少有个人的创造性的教学。最终结果就是,教师只满足于简单的理论讲解,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明显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欠佳。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设计

(一)教学内容改革设计

重构“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将管理会计前沿作为核心内容,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后的“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见表1。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法、经济附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系統都是现代化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与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成本核算方式相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的成本管理方式;战略成本管理法重视经济市场价值链的优化,在这种方法下,成本动因不但与企业生产的微观层面有关,还具有战略意义,与规模、技术、劳动力投入等因素相关;经济附加值、平衡计分卡系统主要通过战略绩效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与评价的结果实现科学管理。[5]以上这些前沿知识应是“管理会计”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并且在讲解这些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工作问题及具体应用场景。

(二)教学环节改革设计

“管理会计”教学环节改革的核心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因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探索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形成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借助名家课堂、第二课堂、现实模拟课堂的力量,构建校内的实践体系;二是建立筛选优秀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具体做法是依托产业园区的企业,利用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创业的优势,加强与校友企业、毕业生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实习等,构建校外实践体系。通过校内、校外两个渠道,使学生对管理会计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联系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一种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结果的氛围。三是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会计师担任实践教师。高校要将来自企业、事务所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聘请进来担任兼职教授和专门的管理会计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四是引进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作为国际通行的财务管理者专业资格认证和管理会计领域的资格认证以及国际财经领域中的黄金标准,CMA近40年来一直与USCPA、CFA一起被称为美国的三大财经认证。CMA考试与“管理会计”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果能将会计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提高管理会计人才的素质。[6]

(三)教学模式改革设计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需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开展企业调研。对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题,如长期投资决策等,与企业提前商定调研的内容、时间、地点、人数等,同时提示同学们提前做好调研准备工作,提高调研效率和效果。

第二,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案例讲解知识点,尽可能地选择覆盖本课程重要知识点多的案例,比如,以某咖啡作为分析的案例,至少可以讨论成本分类、成本结构、定价策略、成本控制、长短期决策、业绩评价、本量利分析、报表分析等多个知识点,故而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核心知识点的能力与思维。设置课程学习小组,专题学习结束后,学习小组以集体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案例分析并汇报,任课教师进行提问和点评并鼓励其他小组对汇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三,将Excel等计算机技术用于日常教学活动。对本量利分析、混合成本分解、经营预测等内容通过Excel等工具建立数学模型,训练学生信息加工、整理、分析和传递的能力。

第四,结合企业需求、管理会计研究热点,申报科研课题。课题来源有两种,一是指导学生申报科研课题;二是选拔学生加入教师的课题组。

第五,参加学校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学生利用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提交创新创业计划书,选取优秀作品参加学校创新创业大赛,成功实施的项目则可成为教学案例。

(四)评价方式改革设计

在改革“管理会计”的考核评价方式时,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依据的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就是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开卷或闭卷,课程论文或研究报告等,从而掌握对学生考核的主动权。以过程为导向,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加课堂行为(创意提问、小组项目)等过程性评价,还可以考查学生的资料搜集、文献整理和观点摘编等能力。以能力为依据就是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体形式可以是经济管理问题剖析、时事案例分析、试卷中的材料分析题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思路和答题的创新程度对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行评判。

结语

传统“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现实割裂开来,把本应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教学演绎成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制约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管理会计”教学体系改革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要求,对于提高“管理会计”教学质量、培养个性化和创新型人才、推动教学改革进程等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深入剖析当前“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革重构。具体改革内容包括:更新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设计教师主导、注重过程、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期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对“管理会计”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曾祥炎,童杰成,潘爱民,等.基于创新能力培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重构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6):6972.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管理会计案例示范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3]赵亚娟,董志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管理会计课程内容设计[J].商业会计,2022(18):110113.

[4]高樱.“互联网+”视域下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研究[J].国际商务会计,2021(20):5052.

[5]元雅茹.会计技能竞赛引导下的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实践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2):4142.

[6]曾萍,符刚.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经贸,2020(12):4243.

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20年度嘉应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王菁(1981— ),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管理会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