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互动教学案例

2024-01-19 13:40深圳市坪山区坪山中心小学陈婷婷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段大屏幕小组讨论

文/深圳市坪山区坪山中心小学 陈婷婷

一、案例主题

本文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白鹅》为例,探讨以下两个内容:一是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方式的创新,借助技术让常规的课堂互动焕然一新,创设多形式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强调“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这里以教材为例,把课文当作范文,教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直击教学重难点的同时,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要素教学的高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二、案例描述

(一)独立思考,判断选择

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手段,举一反三进行针对性练习,提供四个描写动物的文段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判断选择。

师:老师已经将每个文段编上了序号,请同学们拿出反馈器进行选择,哪一个文段没有运用“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

生:(学生每人手持一个IRS反馈器,大屏幕可呈现学生的作答数据,以饼状图的形式呈现正确率)

(二)依据学情,组织讨论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得知正确率较低,于是组织小组讨论,希望给每一位同学新的启发。教师在每一个文段下面给出一个填空题形式的提示,把PPT 页面推送至每个小组的平板电脑上,供学生讨论后作答。

师:看来这道题有点难度,老师再给大家一些提示吧!请小组讨论完成填空。

学生小组:文段①通过(玩耍)描写小狗(调皮)的特点。

文段②通过()描写小猫()的特点。

文段③通过(长相)描写公鸡(漂亮)的特点。

文段④通过(吃相)描写小白兔(可爱)的特点。

讨论后给出答案,每个小组的答案趋同,对文段①③④都能有较明确的判断,对文段②却没有头绪。可依然还有几个小组的讨论开展不起来,摸不着头脑。

(三)思维碰撞,再次作答

师:看来有些小组还是摸不着头脑,没关系,老师将其他小组的思考成果分享给大家,看看能不能给你灵感,碰撞出新的想法,给大家一分钟。(教师收集每个小组的答案记录,将每一个小组的思考借助系统整理成一张PPT 页面,将页面推送至每一部平板电脑中。)

生:(每一个小组都能看到其他小组的思考过程,扩大了组间讨论的范围,将小组讨论变成了全班互动。)

师:时间到,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作答,还是刚刚那道选择题,看看经过思想碰撞后的答案会不会不一样呢?哪一个文段没有运用“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呢?请选择。

生:(拿出IRS 反馈器二次作答,大屏幕呈现学生的作答数据,以饼状图的形式呈现正确率)

(四)由错到对,思维可见

师:果然,经过讨论之后就是不一样,正确率提高了不少。那么,我们来听听一开始选择错了,现在选对了的同学,你的想法是怎么发生改变的呢?(借助系统中的“挑人”功能,选择“由错到对”的范围,系统会自动在这一范围里挑选一名学生,大屏幕呈现。)

师:好的,琪琪同学,请你来说说你的思考。

生:我第一次选择的是文段①,后来选择了②。

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生:一开始我还不太明白,就随便选了一个答案,后来老师给了提示,我们在小组里讨论时就发现了文段②是错误的。

课堂上,琪琪同学还一一汇报了她所在小组对每个文段的分析,最终得出答案。这也给还未回答正确的同学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思考过程。

三、案例诠释

得知正确率不高的情况下,调整上课策略,将预先准备好的含有学习提示的PPT 页面推送至小组的平板电脑中,组织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讨论时在平板上借助画笔功能记录小组成果,这便实现了“群学”互助。

讨论结束后,学生将平板上的小组学习成果飞递回教室白板的作品展示栏中,教师将多个小组的合作成果,再一次回传至每一个小组,达到全班信息共享,扩大了组间互动交流的范围,实现了全班的“共学”。

二次作答后,借助系统的“挑人”功能,随机挑选出一位之前选择错误而讨论后选择正确的学生,请她交流自己在整个学习互动过程中的思维转变。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会的孩子教不会的孩子,是另一种更为有效的互动方式。

猜你喜欢
文段大屏幕小组讨论
大屏幕技术在电视演播室的应用研究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日本公布新年号:令和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山水大屏幕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会展用大屏幕LED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