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薯看纪律:“第一军规”铸就不朽军魂

2024-01-20 00:08韩彦庆李涛
党员文摘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大纪律革命军工农

韩彦庆 李涛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份《三大纪律八个注意說明》油印宣传册,这本小册子对“三大纪律八个注意”逐条作了解释,是红军纪律教育所使用的宣传教材。这份《三大纪律八个注意说明》宣传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一条军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如何形成并规范定型的?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毛泽东深知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没有铁的纪律,再庞大的武装力量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再正确的决心意图也不易完全实现,再精良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他明确要求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

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余部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点。10月7日,部队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随后进至遂川县境内,准备向罗霄山脉的井冈山进发。

部队中有许多官兵来自旧式军队,经常随意拿老百姓的财物,打骂老百姓。时值秋季,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行军路上,饥渴难耐的战士们看见路边地里长着诱人的红薯,毫不犹豫地连苗拔起,用衣袖胡乱揩去泥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这些现象引起毛泽东深深的忧虑,因为他知道老百姓对那些烧、杀、掠、抢的旧军队历来是既害怕又痛恨,背地里骂他们是“丘八”,流传着“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顺口溜。所以要想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就一定要和当地百姓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取信于民。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毛泽东决心整肃军纪,将工农革命军建成一支真正代表工农利益、与旧军队有着根本区别的人民军队。几天后,在荆竹山“雷打石”前,他扳着手指,向全体官兵郑重地宣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为了严明军纪,毛泽东经常深入连队,耐心地给战士们做教育。很快,部队的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井冈山逐步站稳了脚跟。

然而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1928年1月,当工农革命军攻克遂川县城后,部队派人下乡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但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将商人、小贩的货物统统没收,甚至连药铺里卖药的戥秤也拿走了。在遂川县草林圩,有老百姓向毛泽东提意见:“工农革命军好是好,可是他们借了我们的门板去睡觉,还回来的不是原来的那一块,我家的门板是斗榫的,斗不上号,害得我找门板找了几天!还有啊,战士们睡觉用过的稻草遍地都是,成了牛栏了。”

这些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他又向部队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毛泽东还特意说了一段类似绕口令的话来解释:“损坏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赔偿。虽说打破了旧缸赔新缸,新缸不如旧缸光,但是赔了总比不赔好。”

正是在这样极其通俗朴素而又亲民爱民的军纪规范下,工农革命军渐渐摆脱掉残留在身上的旧军队的种种恶习,赢得了越来越多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1928年3月12日,毛泽东率部南下,于14日攻占湖南省酃县,随即进至中村整训。这时,部队中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又有所抬头,影响很不好。月底,部队到达桂东县沙田村,在这里,毛泽东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将“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开国少将龙开富在井冈山时期一直跟随在毛泽东左右,他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我记得沙田圩背后有个沙滩湾,那湾湾里有些田,位于沙田圩街道不太远的东北方向。我们在那里集合开了会,主席站在田埂上讲了话,说没有纪律不成军队,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打胜仗,然后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4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合编后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官兵严格实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老百姓惊奇地发现,这支军队与只知欺压百姓的旧军队有着天壤之别。

一次行军途中,毛泽东得知有的红军战士因饥饿吃了农民地里的苞米。他立即通知部队集合,就地进行纪律教育,并亲自在一块竹牌上写道:“因为我军肚子饿了,为了充饥,把你的苞米吃光了,违犯了纪律,现在把两元钱(光洋)埋在地里,请收下。”

不久,一首歌谣便在井冈山地区的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

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6月10日,红四军由闽西旧县北上新泉进行休整,准备第三次攻打龙岩城。

红四军之所以选择新泉作为休整的落脚点,除了这一带的群众基础好,粮食也比较充裕外,主要是看中了新泉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水陆通衢的独特地理优势。此外,集镇中连南河畔还有多眼温泉,可供红军官兵们洗澡。参加过新泉休整的开国上将萧克曾回忆:“新泉的温泉使战士们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泡在温泉里嘻嘻哈哈无所不谈,洗去了长期征战的疲劳。”

一天,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走到连南河畔,看见不少红军战士脱得光溜溜的在温泉里洗澡,岸上路过的妇女们只好羞涩地扭头走开。毛泽东眉头紧锁,对朱德说:“我看井冈山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应该加上‘洗澡避女人’这一条。”

朱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陈毅联想到一些红军战士有随地大小便的陋习,便补充道:“再加上一条‘大便找厕所’。”

第二天,红四军政治部向全军官兵重申纪律,并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特意增加了两项注意,即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此诞生。

毛泽东当时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语言通俗,是些既简单又好懂的短句,主要是考虑到红军官兵中文盲太多的缘故。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步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将“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将“上门板”“捆铺草”,改为“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将“洗澡避女人”改为“不调戏妇女”,取消“大便找厕所”,增加“不搜俘虏腰包”,后又改为“不虐待俘虏”。

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从此凝铸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铁一般的“第一军规”,成为这支军队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

(摘自《人民周刊》)

猜你喜欢
三大纪律革命军工农
毛泽东亲手起草的训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日本画家彩绘辛亥革命图
鲜为人知的另一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法规建设的传家宝——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深刻内涵及伟大意义
福建工农武装革命的先声——平和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