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

2024-01-21 13:00易开发
关键词:三个务必品格征程

易开发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两个务必”要求、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新性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这“三个务必”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警醒和历史自觉,是党中央对全党做出的重要政治动员和根本政治要求,对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意义非凡。围绕深刻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这三方面对“三个务必”予以充分把握,深刻领会和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内容的重点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

“三个务必”分别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握的价值内核、政治品格和制胜法宝,构成了回答党在新征程中“信仰目标之问”“作风精神之问”“能力本领之问”的逻辑体系,实现了党员干部真理力量、品格力量和实践力量要求的辩证统一,成为中国共产党奋斗新征程的根本政治要求和行动指南。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精神内核,深刻回答党在新征程中的“信仰目标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这一论述凝练表达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容,集中体现出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为党的百年奋斗提供着方向指引和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就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在革命时期,尽管我们党力量弱小、物质贫乏、革命环境艰苦,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仍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前赴后继地向强大敌人发起进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初心使命,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奉献全部力量,涌现出了李大钊、邓中夏、刘胡兰、董存瑞等一大批革命英雄,激励无数共产党人接续践行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思想上自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记初心使命,明确党的目标方向;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极回应人民所思、所想、所需,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日益幸福,中华民族日益接近复兴,党的初心使命也在这种变化和成就中熠熠生辉。也正因始终坚持和践行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先进而不变质,才能受到人民衷心拥护而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核心,才能在磅礴人民力量的支持下不断取得伟大胜利。

在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面对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信仰模糊、消极腐化、脱离群众等背离初心使命的问题,以及前行路上更多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次明确了党的精神内核,强调了“党是什么、为了什么”的根本问题,要求将初心使命作为永恒课题贯穿于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将初心使命作为终身课题融于党员干部的信仰追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的“信仰目标之问”。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明确中国共产党必须发扬的政治品格,深刻回答党在新征程中的“作风精神之问”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品格,集中反映着党的性质宗旨和精神状态,为党的百年奋斗提供着必要的心理素养和坚定的政治保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时,我们就能切实向马克思主义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苏联和其他国家学习、向各种敌人学习,就能清醒准确地研判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形势和存在的矛盾问题,就能乐观积极、坚定如一地看待各种艰难险阻和克服多样享乐诱惑,就能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净化提升自己,就能在各个时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而当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弱化时,就会出现各种错误和问题,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性执政党前夕,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及准确把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也更需要全党同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因而“两个务必”要求应运而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5],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极大增强了党和人民的“四个自信”。但是,当前依然有少数党员干部思想懈怠、作风漂浮,尤其是在工作中“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1]。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两个务必”内核基础上提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求,表明党中央对民族复兴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保持高度清醒,要求全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坚决摒弃骄傲松懈、安于现状、自得意满等不良心态,继续坚持和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深刻回答了党在新征程中的“作风精神之问”。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明确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握的制胜法宝,深刻回答党在新征程中的“能力本领之问”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集中彰显着党的斗争意识和历史主动精神,为党的百年奋斗提供着精神动能和策略方法。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而世界不会主动按照人的意志进行自我改变,需要现实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改造,实践改造则必然意味着现实主体需要同各种主客观矛盾问题进行斗争,在斗争中解决矛盾,推动客观对象按照预期发展。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就被注入了斗争精神,旨在通过不懈斗争改天换地,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革命时期,我们党以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姿态坚决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顽强斗争,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建立新中国,实现救国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以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姿态在一穷二白的国情条件下努力拼搏,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起坚实基础,实现兴国大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姿态推进改革开放工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艰辛奋斗实现富国富民大业。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姿态深入推进改革,同阻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困难挑战进行坚决斗争,再次取得历史性成就,强国大业不断向前推进。可以说,正是由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党才从过去走向现在、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征程中,面对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1]的问题,面对更加复杂的风险考验、更加严峻的困难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明确了党必须把握的制胜法宝,深刻地回答了党在新征程中的“能力本领之问”。

二、“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

“三个务必”作为党的二十大对全党奋斗新征程提出的政治要求,它内在蕴含着管党治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思想引领;体现着执政治国的经验智慧,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有力支撑;包含着自我画像的内容要素,是塑造良好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生动素材;涵育着改造世界的强劲动力,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一)“三个务必”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思想引领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抓得好、建得强,党和人民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因此,我们党将自身建设视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并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一以贯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党的建设仍是新征程中“做好题”“答好卷”的关键;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将面临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强调“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1],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那么,应该从哪些着力点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有效应对和化解新征程中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是一个亟须回答的问题。就此而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旨在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识,筑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之基,锚定党员干部的实践奋斗之向,确保党的性质和颜色不改变,实质上在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旨在遏制党内存在的骄傲自得、贪图享乐等不良风气,继续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品格,确保党的作风和本色不退化,实质上在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旨在培养具有高度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善于担当作为的高素质党员干部,确保党的战斗意志和斗争本领不弱化,实质上在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如此“三个务必”实际上指明了新征程中党的建设的重点方向,为党员干部提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批判的武器”。

(二)“三个务必”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有力支撑

“三个务必”能够永葆党的清醒和坚定,是党长期执政的必要前提。追溯历史,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在于中国共产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能够充分尊重和重视人民群众,切实贯彻群众路线,注意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汲取人民力量的基础上无畏艰难险阻进行不懈奋斗;在于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坚持通过学习和实践武装自身,以敏锐的斗争意识、坚强的斗争意志和多样有效的斗争手段同主客观世界中的各种问题、风险和挑战进行斗争,在斗争中攻坚克难,努力创造人民满意的新世界。就此而言,党赢得执政地位的内在原因与“三个务必”的内容和价值指向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新征程中,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新旧问题、多样新情况和更高的目标,以及来自复杂国际形势的风险挑战,党如何一如既往地赢得人民群众的选择和支持,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7]所谓保持党“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就需要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党在新征程中的目标清醒和信仰坚定;就需要以“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保持党在新征程中的作风清醒和德行坚定;就需要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持党在新征程中的能力清醒和斗争坚定。也只有保持上述三方面的清醒和坚定,党的先进性才具有现实可能,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才具有可靠保障。显然,“三个务必”不仅是对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党在新征程中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坚强指引和有力支撑。

(三)“三个务必”是塑造良好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生动素材

“三个务必”蕴含政党形象元素,在实践中能构建和彰显良好政党形象。政党政治是近代以来世界政治发展的主流,政党是各国政治生活的核心,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综观各国政党政治实践史,可以发现:只有对政党形象问题保持高度重视和清醒,并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塑造和巩固良好形象的政党,才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充分赢得民众支持,实现长期执政;而那些不注重塑造和巩固自身形象的政党,即使在一定时期凭借武力或机遇成为执政党,也终究会因为形象崩塌、失去民心而走向衰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此规律提出中国共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8],既表明了党的形象的重要性,也实际提出塑造良好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要求。而政党形象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认知,是民众基于政党的思想理论、政治主张、言论行为和工作绩效等一切“可知可感”的形象元素形成的一种兼具客观和主观的总体印象、认知和评价。这就意味着在政党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一切与执政党有关的事情都可能影响执政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9]。

中国共产党要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就必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和民众诉求认知,通过执政理念、政策方针、政治主张、政党符号、执政绩效,以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作风品格、能力本领等承载形象元素的多个方面展示自身,有意识地引领民众形成正确的政党形象认知。就此维度而言,“三个务必”不仅关乎党的建设和党的长期执政,还关乎着党的形象塑造。它在理论上内在蕴含着为民、担当、先进、奋斗、革命等形象元素,反映着党的大抱负“样子”、大品格“样子”和大本领“样子”;在实践中则将展示和构建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为民形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先进奋斗形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干善治形象。可以说,“三个务必”是塑造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生动素材,在坚持和践行这一要求过程中有助于建构和丰富党的“大的样子”。

(四)“三个务必”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三个务必”作为一种实践要求和行动指南,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自近代神州陆沉以来,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和政治团体为之接续奋斗。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并且在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后,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并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此过程中,信仰目标之力、作风品格之力和斗争实践之力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日益接近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力量。“行百里者半九十”,民族复兴伟业作为“过程的集合体”[10],距离真正实现任重道远,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任务、问题矛盾和风险挑战。要在新征程中攻坚克难、取得预期成绩,中国共产党需要坚持和践行“三个务必”,继续增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三力”。

具体来说,只有坚持和践行“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预防或医治党员干部的“软骨病”,确保全党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具有强大的信仰目标之力,进而既将党员干部凝聚于初心使命之下,也引领人民群众为共同的利益目标而奋斗;只有坚持和践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才能遏制党员干部骄傲自满、松劲歇脚的不良心理,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品格,确保全党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具有强大的作风品格之力,既督促党员干部保持自我清醒、接续奋斗,也提供“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11];只有坚持和践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破除党员干部“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11]的幻想,增强党员干部直面困难挑战的历史主动精神,确保全党在推进民族复兴中具有强大的斗争实践之力,既警示党员干部要保持斗争意识、增强能力本领,也激励人民群众以斗争精神战胜实现美好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挑战。

三、新征程中“三个务必”的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不仅是一个关于政治要求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于自我革命的实践问题,旨在保证全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充分发挥坚强领导作用。具体来说,坚持和践行“三个务必”,就要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政治信仰,明确奋斗新征程的“理想意图”;就要形塑“谦虚奋斗不止步”的革命品格,提升奋斗新征程的“理想品质”;就要增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本领担当,丰沛奋斗新征程的“理想力量”;就要永葆“自我革命在路上”的自主自觉,保障奋斗新征程的“理想效果”。

(一)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政治信仰,明确奋斗新征程的“理想意图”

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政治信仰,在价值目标层面增进全党对初心使命的认同,这是明确奋斗新征程“理想意图”的前提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指出,有着两千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之所以最终丧失政权,究其根源“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1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无数困难挑战,并且带领人民不断取得伟大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3]。这充分表明,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强有力、方向明确、无往不胜的精神支柱和目标指引,否则就容易在前行之路中迷失方向、丧失斗志、走向虚弱至衰败瓦解。因此,在新征程上,应当着力增强党员干部对政治信仰的认同。

一是应在思想淬炼中筑牢政治信仰。要督促党员干部时刻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方面的检视、剖析和反思,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此过程中深入理解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领悟汲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以彻底的理论滋养初心使命,以理论上的清醒实现政治信仰的坚定。

二是应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筑牢政治信仰。要加强和督促党员干部的“四史”学习教育,尤其是加强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引导他们充分了解党的苦难与辉煌、失败与成功、弱小与强大,深刻感悟百年奋斗史所蕴含的强大信仰之力,传承和发扬党在历史中形成的精神谱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以苦难历史进程、丰富经验教训和诸多伟大成就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

三是应在现实实践中筑牢政治信仰。党员干部要在生活工作中明确身份意识,遵守法规制度和组织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滋养和奋斗新征程的历练中深化政治信仰。

(二)形塑“谦虚奋斗不止步”的革命品格,提升奋斗新征程的“理想品质”

形塑“谦虚奋斗不止步”革命品格,在主体品格层面实现全党对优良作风的赓续,这是提升奋斗新征程“理想品质”的必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2],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1],全力以赴实现既定目标。要做到这点,一是应在把握科学理论、文化传统和历史规律基础上深化对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风的认识。党员干部需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自觉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需要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孝经·诸侯》)等智慧力量;需要深入洞察历史发展规律,从古今中外当政者的兴衰更替过程认识优良作风的极端重要性,从党的百年奋斗史汲取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如此通过对理论、文化和历史全方位的学习把握,进一步增进党员干部对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的内涵认知、价值认同和践行自觉。二是应在客观总结伟大成就和正确研判矛盾问题的统一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积极状态。党员干部在面对百年奋斗的诸多成就,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时,不仅要看到成就本身,还必须看到取得如此成就的深刻原因及宝贵经验,譬如中国共产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政治品格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客观总结这些伟大成绩及宝贵经验之外,还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矛盾,正确研判新征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挑战,在全面认识成绩与不足、当下发展与使命目标中做到高度清醒,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姿态迎接未来。三是应在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中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全党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严厉打击“四风”,坚持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积极弘扬谦虚奋斗的优良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并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进行规约和保障,做到久久为功。

(三)增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本领担当,丰沛奋斗新征程的“理想力量”

增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本领担当,在工具武器层面推动全党斗争能力的提升,这是丰沛奋斗新征程“理想力量”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11]要践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关键就在于增强斗争意识、斗争信念和斗争能力。

一是应在理论武装、历史滋养和现实关照中树立斗争意识。斗争意识是指主体具有忧患自觉,并且愿意直面和解决问题矛盾的思想状态。党员干部需要深刻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矛盾观点,充分认识到“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2],矛盾和斗争都是无法避免的,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用理论武装自身的基础上做好主动斗争的准备;需要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充分认识到斗争是贯通党史的重要主题,斗争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要意识;还需要引导党员干部全面认识新征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明确通过积极斗争才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性。如此一来,党员干部将自觉树立或强化自身斗争意识,成为愿意斗争的勇士。

二是应在政治保障和政治历练中强化斗争信念。斗争信念是指主体为实现某一目标,坚决同一切困难挑战顽强斗争,“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意志。对于新征程中“雪山草地”,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制度设计为党员干部提供敢于斗争的政治保障,尽可能解除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正向激励党员干部为实现既定目标坚决同各种困难进行斗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过程中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历练,引导党员干部在参与各项政治生活中提升党性修养,牢记党员身份,明确自身阶级属性和根本宗旨,强化政治担当和使命意识,以“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14]的精神状态落实一切政治要求和政治任务,成为敢于斗争的战士。

三是应在学习培训和斗争实践中提升斗争能力。斗争能力是指主体具有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困难的能力手段。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党员干部能力本领的培训工作,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五个“凡是”,明确斗争方向;掌握矛盾规律和矛盾分析法,了解斗争规律;领悟唯物辩证法,学会全面研判斗争形势;掌握“三个坚持”战略原则和“三个要”战术方法,深刻把握斗争艺术。同时党员干部还必须在日常斗争和重大斗争中践行和检验斗争理论,在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斗争本领,成为善于斗争的智士。

(四)永葆“自我革命在路上”的思想自觉,保障奋斗新征程的“理想效果”

永葆“自我革命在路上”的思想自觉,在战略服务层面保证全党践行“三个务必”,这是保障奋斗新征程“理想效果”的重要法宝。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成功经验,不仅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提供根本保证,也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引领力量。对此,党的二十大上从国家政权兴衰的高度做出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的重大论断,并在展望新征程中强调“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因此,坚持和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自我革命为引领,自觉将“三个务必”看作自我革命的最新要求和重点内容,将其视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同时,要在推进自我革命过程中,将坚持和践行“三个务必”纳入和贯穿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各方面,集成整合多方面合力,在实践中切实解决党内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初心使命弱化、作风不正、德行不端、斗争本领不强等问题,帮助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进一步明确和形成应具备的“信仰目标”“作风精神”和“能力本领”。如此落实“三个务必”,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为顺利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效果”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品格征程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