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研究述评
——基于2013—2023年CNKI文献的元分析研究

2024-01-22 02:01吴亚玲李跃雪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分析研究工作

吴亚玲,李跃雪

(长春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一、研究问题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让教师处于合理的工作负担状态之下,将自身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使命之中,做到安心教书、静心育人[1]。2019年初,教育部把“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列入当年工作要点。同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提交教师减负议案,针对教师减负的必要性提出建议。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减负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剖析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脉络及发展动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2013年1月—2023年5月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发文趋势,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基础性的文献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采用元分析的研究方法,抽样收集关于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文献,并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对研究趋势、主题、对象和方法进行分类和编码,分析关于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方法

“元分析”由“meta analysis”翻译而来,由Glass G V于1976年首次提出,又被称为“荟萃分析”“总分析”“整合分析”“二次分析”等[2]。元分析属于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它借助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关于某一主题已有的研究统计资料进行再统计、分析和综合[3]。目前,元分析方法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二)抽样

研究对象为国内中小学任课教师而非行政人员,排除的研究对象为幼儿教师、大学教师、国外教师。依据上述文献来源及纳入标准,出于对研究样本科学性和可靠性的考虑,选取CNKI收录的北大核心、CSSCI、AMI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为研究样本,时间为2013年1月—2023年5月,以“教师工作负担”“教师负担”“教师减负”为主题词,搜索的期刊论文共计245篇,硕士论文共计117篇,博士论文暂无。经过初步审阅,剔除重复样本、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使用的文献,共获得有效期刊论文48篇、硕士论文45篇。

(三)分析单位

1.研究趋势

根据文献的发表年份及趋势,将研究结果分为三个时期,并统计每个时期的发文数量,从中发现教师工作负担研究的受关注程度。

2.研究主题

根据CiteSpace6.2版本,对文献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当前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政策文本类研究与实证调查类研究。

3.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有四大类:所有中小学教师、某种区域类型的中小学教师、某种学科的中小学教师以及具备某种特征的中小学教师[4]。

4.研究方法

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将研究方法分为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实证研究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实验,从具体到一般地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5]。与实证研究相比,思辨研究是指研究者在个人理性认知能力和直觉经验的基础上对概念和命题进行逻辑演绎,以了解事物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6]。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梳理教师工作负担的构成要素与外延发现,未来需要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符合现实需求的新话语。基于此,对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围绕趋势、主题、对象与方法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对顺利实施教师减负工作产生积极意义。

(一)研究趋势

2001—2013年是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21世纪初,有学者对教师减负进行了研究,但研究视角侧重于国外教师的减负情况[7-8]。从2013年开始,有学者开始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情况。

2013—2018年是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研究的稳步发展阶段。王毓珣与王颖意识到,虽然一直在提倡学生减负,但教师减负才是学生减负的前提。若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不能得到有效的减轻,则学生减负目标难以达成[9]。叶双全发现,乡镇教师工作负担的严重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承受范围[10]。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学生减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备受关注,但对教师减负的重视程度较低。吴维煊分析了教师过重工作负担的来源与消极影响,认为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已迫在眉睫[11]。王洁与宁波通过OECD发起的“教与学国际调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TALIS)项目发现,上海教师的工作时间长、负担重,亟需国家政策的关注[12]。

2019年至今是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引起社会热议[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后,教师减负问题进入大众视野,形成了研究热潮。受此影响,2020年硕士论文对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上涨至6篇,在2021年与2022分别达到20篇与15篇;期刊论文从2019年的5篇,上升到2022年的18篇。

总结相关期刊文献与学位论文发展趋势可以发现,21世纪初教师工作负担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预见,关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减负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

(二)研究主题

基于上述发文趋势,将2013年—2023年间的93篇文献所包含的关键词录入CiteSpace6.2软件,得到文献涉及的114个关键词。关键词总数相对较少,分布零散。因此,表1显示了出现次数在1以上的25个关键词。

表1 2013—2023年关键词出现次数统计表(关键词频次大于1)

1.政策文本类研究

关键词中的“减负政策”“减负清单”“双减”体现出基于各类减负政策的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增多。一方面,《意见》颁布后,各省相继颁布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2021年1月—2023年5月间的研究对减负清单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作为教师负担的镜像,减负清单真实地映射出教师非教学性工作负担过重的现状。目前,各省教师减负清单涉及管理目标、管理保障等环节,原则上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提供了管理框架,但仍存在减负清单依据不明确、质量目标短期化、内容同质化与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14-16]。另一方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实施后,作业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等方面的任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教师工作负担存在加重风险,既有工作时间延长和工作量增加的显性负担风险,也有社会期望加深和专业自主性缺失的隐性负担风险[17]。

综上所述,各省教师减负清单的实施情况需持续关注,同时“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工作负担的影响程度亟需实证研究的反馈。

2.实证调查类研究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能够发现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现状”“影响因素”“成因”及其“对策”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思路。

第一,教师工作负担的现状研究。当前的研究证实教师工作负担普遍过重,主要表现在工作时长与工作内容方面。在工作时长方面,目前硕士论文对教师工作时长的调查涉及多个省市,如山东省青岛市[18]、河南省许昌市[19]与上海市[20]等。硕士论文的量化调查表明,各地教师的平均工作时长均超过法定工作时长的8小时;在工作内容方面,有学者将教师工作内容分为教学工作与非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包括按照学校安排进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编制测验卷等;非教学工作包括参加教学会议、参与培训研修与公开课等[1]。

第二,教师工作负担的影响因素与成因研究。科层制的等级管理方式导致学校受制于地方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对学校的强制性和不合理要求干扰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21];学校行政权力干预不当导致职责泛化[22];教师主体与权力地位的缺失均是造成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23]。为更进一步探讨教师工作负担的影响因素,有学者专门构建教师工作强度的影响因素模型,主要包括职业要求、学校制度、社会关系与专业发展四个方面[24]。

第三,教师减负路径及对策研究。教师工作负担减负的路径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政府、学校和教师。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教师的职责范围;学校优化考核评价机制,追求管理方式的科学化和人性化;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强化心理承受能力[25-27]。

综上所述,教师工作负担的现状研究存在同质化现象,对现状的调查侧重于教师的非教学工作带来的负担,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学者提出的对策缺少针对性和唯一性,这类对策同样适用于学前教师与高校教师。

(三)研究对象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对象划分为四大类:所有中小学教师、某种区域类型的中小学教师、某种学科的中小学教师以及具备某种特征的中小学教师[4]。有明确研究对象的文章共70篇(占比75%),关注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整体负担[25];研究某种区域类型的中小学教师的文章共10篇(占比11%),重点关注城市、县域与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负担[28-30];研究某种学科的中小学教师的文章共7篇(占比8%),侧重关注学科教师特有的工作负担[31];研究具备某种特征的中小学教师的文章共6篇(占比6%),如以性别为重点,调查女教师的工作负担情况[32]。

通过关键词与文献梳理发现有关乡村教师的研究备受关注。相较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负担重和减负难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学者不同程度地认为乡村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形势不容乐观。具体而言,乡村教师工作存在如下问题:工作总量多、时间长[30];非教学性工作负担过重[33];劳动回报不合理;学生及家长的尊重不足等[34]。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学校职责泛化;教育部门检查督导行为不协调[34];教师生活难题的人文关怀制度缺乏[35]等。上述不利因素会影响乡村教师的身心健康,有损教育教学质量,破坏学校教育生态。要想留住乡村教师,需要从根本上减轻乡村教师负担,保障乡村教师的基础待遇。

综上所述,从2019年教师减负纲要性文件印发以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拓展,诸多学者基于当前教师工作负担日益过重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未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若缺乏对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导致问题的深度探析,难以对教师减负进行系统把握和整体审思,更难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四)研究方法

通过对相关学术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统计发现,关于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方法多样,不同的研究方法也体现出对不同主题的关照。

第一是定量与定性的混合研究,共39篇(41.93%)。一方面,定量分析通过自编问卷,利用分层分阶段抽样、整群抽样或随机抽样等方法,广泛收集数据。另一方面,对定量分析无法揭示的内容,可以利用定性研究的结论进行验证或补充。如有学者以广东、江西、山东3省共4 599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依据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访谈调查与政策文本的定性分析,研究减负清单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情况、来源及成因[21]。同时,存在调查范围进一步精简的情况,如刘乔卉和裴淼对T市5区(县)15所中学的626名教师进行量化与质性调查,分析教师的时间困境及影响因素[36]。

第二是思辨研究,共28篇(30.11%)。此类研究理性思考教师工作负担,剖析教师工作负担的本质。一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负担的定义、现状、类型、来源、影响以及减轻对策等方面进行理性分析[37]。另一方面,基于相关理论或现实背景,阐述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表征及成因分析[17]。

第三是定性研究,共15篇(16.13%)。此类研究以访谈调查为主,有学者对“教师工作强度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开展半结构化的线上访谈并编码分析[37]。各省相继公布减负清单后,有学者对减负清单涉及的关键词进行编码,研究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类型及来源主体[16]。有些学者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归纳与分析,审视教师负担研究的现状,探寻教师负担研究的未来趋势,为教师减负提供参考[4]。

第四是定量研究,共11篇(11.83%)。此类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数据背后的成因。有学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探究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的结构、水平与类型[38]。有学者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小学教师不合理负担的表现[39]。

综上所述,目前对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范式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研究文献同时利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但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混合研究,只是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访谈调查法为辅,用访谈调查的结果论证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四、研究评述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相关文献的研究趋势、主题、对象与方法的全面梳理和分析发现,有关研究成果已经较为成熟,初步形成了一套研究体系。未来对教师工作负担应展开深入研究,切实推动减负增效工作。

第一,应侧重政策文本类研究与实证调查类研究的结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具体变化情况有待实证研究的调查说明。同时,各地区教师减负清单的实施情况也有待反馈。根据教师工作负担的现状调查,可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教师工作负担进行研究。

第二,应保持横向与纵向结合,扩充研究对象。在纵向上,为了防止研究以偏概全,要注重研究对象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开展研究,尤其对特殊教师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对乡村教师的工作负担研究进行整体反思和深度探析,给予全局性的解决方案;在横向上,需要考虑年龄、性别、职称、编制与任教学科等因素对教师工作负担的影响。

第三,应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以实现研究方法的综合互补。一方面,要增强定性研究的理论性与思辨性,并加强定量研究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充分探讨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范畴。另一方面,通过综合研究,了解教师减负工作的复杂性,反思教师工作负担过重衍生的消极影响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为后续的教师工作负担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猜你喜欢
分析研究工作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不工作,爽飞了?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