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

2024-01-23 02:05王琼珊夏松波王孝刚张友昌冯常辉张教海秦鸿德钟涛别墅
中国棉花 2023年12期
关键词:棉机蕾期吐絮

王琼珊,夏松波,王孝刚,张友昌,冯常辉,张教海,秦鸿德,钟涛,别墅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展机采棉种植主要有三大制约因素:棉花价格波动大,棉农收益不稳定;种植规模小,用工多;棉农对机采棉技术的信心不足。 这两大流域棉花生产中存在的核心技术难点:因无地膜覆盖,虽减少了“三丝”(异性纤维)污染,但难以实现一播全苗,棉田杂草多;雨水较多时,苗期旺长,蕾期徒长,化学调控(化调)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少,集中成铃困难;棉花生长发育后期降温快,早衰棉田和枯叶棉田的脱叶难度大。 因此,这两大流域植棉实现一次性机械采收的技术难度大于西北内陆棉区[1-2]。

长江流域棉区属于湿润季风型气候区,热量充足,雨水丰沛,土壤肥力较高。通过近年来的系统研究, 长江流域棉区形成了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该棉区大面积集中成铃、集中吐絮和一次性机械采收。 该流域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要点如下:评价和筛选机采棉品种[3],如早熟常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EZ9[4];采用“直密早”模式,于5 月下旬直播,行距为76 cm,播种密度为每666.7 m25 000 株左右; 应用全耕层培肥,使土壤扩库增容,解决机采棉根系浅、高产难的问题;运用一播全苗壮苗技术,选用专用包衣种子,机械精量播种,1 穴1 粒,出苗率在90%左右,解决无地膜难成苗的问题;苗期控氮,稳长早发,即减少苗期氮肥用量,促进花芽分化,免间苗定苗,解决苗期旺长、后期株高难以控制的问题;运用水肥耦合技术,于盛蕾期一次性施用全生育期养分要素专用肥,蕾后“增浓加频”重施叶面肥,保证营养要素供应; 依据主茎日生长量指标精准定量调控株高,将株高控制在110 cm 以内,限高打顶,解决常规化调不能精准控制的问题; 强化农艺农机融合,进行全程机械化管理、轻简化栽培,采用无人机防控病虫害,解决人工除草、人工打药费工费时的问题;高效化学脱叶催熟,促集中吐絮,使棉株脱叶率在90%以上、吐絮率在95%以上,解决机采棉难以集中吐絮、一次性收获的问题;采用摘锭式采棉机收获, 确保一次性采净率在90%以上, 含杂率在10%以下,提高收获质量。

1 一播全苗促齐苗

1.1 整地要求

土壤深松后须足墒镇压,促进一播全苗、棉苗长势整齐。油菜茬一定要翻耕,翻耕后旋耕3 次。整地具体要求:“深”(翻耕深度为25~30 cm)、“透”(充分旋耕3 次)、“实”(土壤上虚下实, 上不板结,下不架空)、“平”(耕层深度一致, 沟直厢平)、“足”(底墒充足, 注意保墒)、“净”(不留或少留残茬,以免影响棉花播种出苗)、“碎”(不能有大土块, 确保种子接触土壤,表层土壤细碎)[5]。

1.2 播种要求

依靠加大播种量保全苗,依靠人工间苗控制密度,以确保棉花生长整齐度的传统播种方式,并不符合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精量播种技术是现代化植棉的方向。 采用多功能一体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镇压、播种、覆土、镇压、喷药(可喷施甲基立枯磷防苗病)等作业。 每666.7 m2播种量为1.5 kg,播种深度为2 cm,76 cm 等行距种植,株距为8.5 cm,每穴1 粒, 每666.7 m2播10 500 穴。 播种质量要求:播深一致,播行端直,行距一致,下籽均匀,1 穴1 粒率要超过95%, 确保每666.7 m2成苗5 000 株以上,覆土细碎均匀,封土严密。

2 破除草荒促壮苗[6-8]

2.1 播种前田地的准备

前茬作物收获后霜前,每666.7 m2可选用10%(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下同)草甘膦水剂500~800 g或41%农达水剂100~150 mL, 兑水30~45 L,全田喷雾。

2.2 播种期的土壤及杂草茎叶处理

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每666.7 m2可选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 mL 或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 mL,兑水30~45 L,对准土壤表面均匀喷雾后再耙匀。

对于出土的杂草,视杂草的草龄与种类选用选择性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防除。若田间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每666.7 m2可选用10.8%高效盖草能20~30 mL,也可选用5%快锄乳油40~50 mL 或5%精禾草克40~50 mL,兑水30~45 L,对准杂草茎叶均匀喷雾。 若田间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可以将上述药剂与10%快锄乳油或10%乙羧氟草醚乳油20~25 mL 混合,并兑水30~45 L 喷施,或用30%草甘膦400 倍液+10%乙羧氟草醚2 500 倍液均匀喷雾于杂草茎叶表面。

2.3 苗期杂草茎叶处理

棉花幼苗期在选择除草剂种类时要注意安全性问题。 田间禾本科杂草危害可在苗期解决,在现蕾前或蕾期防治阔叶杂草。每666.7 m2可选用10.8%高效盖草能20~30 mL 或5%精禾草克40~50 mL,兑水30~45 L,对准杂草茎叶均匀喷雾。 这2 种药剂对棉花有很好的安全性,且对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混生杂草发生严重的棉田, 采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40 mL+10.8%精喹禾灵乳油40 mL,兑水30~45 L,进行茎叶喷雾。

棉花株高超过35 cm 时, 棉花主茎下部已经开始变成红色并逐渐木质化。 如果田间以禾本科杂草为主, 则可继续采用上述药剂进行化学除草。如果田间阔叶杂草和多年生杂草密度大,每666.7 m2可选用10%草甘膦水剂800~1 000 g或41%农达水剂150~200 mL,兑水30~45 L,在喷头上安装定向防护罩喷雾, 使药液与棉株保持一定的距离, 严防药液直接喷到棉株上造成药害。

2.4 蕾期杂草茎叶处理

棉花进入蕾期后,下部茎秆木质化程度较高,视田间的杂草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种类。可采用在播种行施药的办法,做到“见草打草”。5%精禾草克和5%快锄等可作为优先选择的除草剂。

3 中耕

雨后适墒中耕,中耕深度为10~14 cm,宽度在22 cm 以上。通过中耕散湿,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清除棉田杂草,以培育壮苗。 在棉苗有3~4 片真叶时,进行1 次深中耕作业,促进棉苗早发、壮发。

4 苗期管理

4.1 施肥施药

棉苗长势较弱和晚发的棉田,每666.7 m2用尿素(N 质量分数大于46%,下同)150 g 和适量的营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兑水后进行2~3 次叶面喷雾,以促进棉苗早发、快速生长。

棉花弱苗极易发生烂根病,因此应提高棉苗的抗逆性。 在棉苗烂根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防治,尤其遇低温阴雨天气时,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赤·吲乙·芸薹、芸薹素内酯、盐酸霜霉威、多抗霉素、口恶霉灵等药剂控制,也可辅以磷酸二氢钾、腐殖酸、氨基酸、甲壳素等[9]。

使用复硝酚钠可能导致棉花“高脚苗”现象,极容易造成脱水脱肥和早衰,给棉花后期栽培管理带来困难,因此须谨慎使用。

4.2 防治害虫

棉花苗期重点防治蜗牛、地老虎、棉蓟马等害虫[10]。

5 蕾期管理

蕾期须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 搭好丰产架子。及时化调,做到动态监测、分类化调、适期化调。 清理棉田杂草,防治虫害[11]。

5.1 及时化调塑造理想株型

以主茎日增长量为参考指标,及时化调。 调控的目标是第1 果枝节位高度为20~25 cm,主茎节间长度在6 cm 左右,将棉花株高控制在110 cm 以下,单株果枝数为14 左右。

5.2 一次性施用蕾肥

7 月中下旬或盛蕾期一次性施足肥料,每666.7 m2施生物有机肥50 kg+复合肥(N、P2O5和K2O 的质量分数均为15%)50 kg+尿素10 kg+钾肥(K2O 质量分数大于60%)10 kg。 特别注意施肥前需化调,梅雨季节过后抢墒沟施,施肥深度为15 cm,施肥后中耕培蔸。 重施蕾肥可以缓解根系在生长高峰期后生长速率的下降,促进土壤中下层新根的产生[11-12]。

5.3 蕾期虫害防治

构建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推行无人机飞防和统防统治标准化防控。蕾期主要害虫有棉蚜、棉叶螨(红蜘蛛)、盲蝽、棉蓟马。 蕾期棉蚜以伏蚜为主,可选用烯啶虫胺、氯噻啉、灭蚜酮、丁硫克百威等药剂轮流使用。 干旱棉田易发生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超过15%时普治,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盲蝽主要危害棉株的顶芽、幼叶、花蕾和幼铃,一般早晚活动,易迁飞,防治时间为08:00 前和18:00 后, 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马拉硫磷等药剂,由外向内喷雾。棉蓟马主要危害棉株上部嫩叶和花,可选用啶虫脒、丁硫克百威、高含量的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6 花铃期管理

花铃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花铃期棉田的管理重点是保证充足的水肥供给,因地制宜,适时适量灌溉、化调,确保棉花不旺长、不早衰,为产量形成创造有利条件[13-15]。

6.1 化调

花铃期主茎日增长量超过2 cm 时,每666.7 m2喷施缩节胺(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98%,下同)1.5 g左右,间隔7 d 喷施。 实行分类指导,促控结合。 对生长缓慢和株高不足60 cm 的棉花,以促为主,以达到促弱转壮的目的。 对棉株生长过旺且墒情、肥力较好的棉田,用化调等手段控制棉花营养生长。对于株高不足60 cm、叶片为深绿或灰绿色、出现“蕾包头”(棉花顶尖生长点生长慢,蕾盖住顶部)现象的棉田,建议使用赤霉素+胺鲜酯(芸薹素内酯)。

6.2 喷施叶面肥

蕾期至盛花期是棉花水肥需求高峰期,须加大水肥投入[10],尤其是遇连续高温天气过程时。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和液态中化化肥(总含氮量为422 g·L-1),根据棉花长势确定喷施次数和单次肥料用量。 注意盛花期不能施用高浓度的叶面肥。

6.3 虫害防治

花铃期主要害虫包括盲蝽、棉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16]。 盲蝽防治参见5.3 相关内容。 棉铃虫:防治指标是2 代百株低龄幼虫15~20 头、3 代百株低龄幼虫10~15 头、4~5 代百株低龄幼虫10 头;在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防治,16:00 以后施药;针对2 代棉铃虫可用核型多角体病毒,3 代棉铃虫用拟除虫菊酯类单剂、辛硫磷、丙溴磷或者低残留农药灭多威,4~5 代棉铃虫用有机磷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可轮换使用。 斜纹夜蛾的防治指标是百株初孵群集幼虫1 窝,在2 龄幼虫分散前在16:00 以后施用氟铃脲、辛硫磷等。设施蔬菜多的地方易发生烟粉虱,可采用联苯菊酯飞防。

6.4 打顶

在8 月8-15 日棉花株高100~110 cm 时打顶。 应根据棉花长势、气候特点,对机采棉适期打顶, 弱苗田和前期受灾较严重棉田可适当推迟打顶。打顶时要求打掉一叶一心,一块地一遍过,确保漏打顶率不超过1%。 长势偏旺、叶枝较多的棉株,打顶的同时打去群尖顶心。 打顶后7 d,每666.7 m2用缩节胺6~10 g 封顶,确保收获时株高在100 cm左右。 采用化学打顶时,每666.7 m2用10 g 缩节胺兑水30 kg,喷施棉花顶端生长点。

7 吐絮期管理

10 月上旬至中旬, 棉花自然吐絮率达到40%时,可进行脱叶催熟。 喷施环境条件要求:药后5 d内气温稳定,日最低气温大于等于14 ℃,或者日最高气温大于20 ℃、 日平均气温大于15 ℃。 每666.7 m2用欣噻利(50%噻苯·乙烯利悬浮剂)150~180 mL 或噻苯隆(50%可湿性粉剂)30~50 g+乙烯利(40%水剂,下同)250~300 mL 均匀喷雾;也可采用无人机喷施,采用脱吐隆和乙烯利混剂脱叶2 次,第1 次每666.7 m2喷施脱吐隆(36%噻苯隆+18%敌草隆,下同)10 mL+乙烯利40 mL,第2 次喷施脱吐隆5 mL+乙烯利80 mL。 第2 次施药后15~20 d,脱叶率和吐絮率均应大于90%。 先脱叶后催熟, 可避免叶片脱落时黏附在棉絮上增加杂质。 烈日、大风、降雨前禁止施用脱叶催熟剂,喷药后1~2 d 若遇降雨则须重喷[17]。

8 全程化调

3 叶期:主茎日增长量超过1 cm 时,每666.7 m2喷施缩节胺0.3~0.5 g。 6~8 叶期:主茎日增长量超过1.5 cm 时, 每666.7 m2喷施缩节胺0.5 g。 蕾期:主茎日增长量超过2 cm 时,每666.7 m2喷施缩节胺1.0 g,间隔时间为7 d;一次性施用蕾肥后,每666.7 m2喷施缩节胺2.0~3.0 g。 花铃期:主茎日增长量超过2 cm 时, 每666.7 m2喷施缩节胺1.5 g,间隔时间为7 d。 打顶后,每666.7 m2喷施缩节胺3.0 g。

9 机械采收

当棉田脱叶率在90%以上、 吐絮率在95%以上时,即可机械采收。 采净率与棉花品种、株高、脱叶率、田间杂草、采收时间、喷施脱叶剂间隔期等都有关系。 机采棉要求采净率在92.7%以上。 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采收时务必坚持安全生产。 机械采收前5~7 d 对所有机采棉田进行检查,确保棉田中的引渠、田埂平整,以便于采棉机行走;查看棉田地头地边的阴井、棉田的出地桩、凹坑湿地等,做好明显标记。对采棉机行走的道路、桥梁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可供采棉机行走的路面宽度不小于4 m,尽量避开穿越道路的电线、光缆行驶。 采收前对地边、地角、农渠边、树下以及采棉机难以采收到的区域,应人工提前采摘。 在棉田地头要人工采摘出15~18 m的宽度,以减少采机棉行进对棉花的碾压。

二是,要合理配置采收设备。 每267 hm2棉田配备1 台采棉机,每台采棉机至少配备4 辆大型运棉拖车。运棉车下铺垫篷布,要配好合格的灭火器、防火罩、阻燃篷布,必须按指定的时间、地点、路线行驶,确保运输安全。 采棉时每台采棉机必须有1辆消防水罐车,连接到高压水枪,做到有火灾马上能用。

三是,要保证采收质量和安全。 待采摘的棉田要达到采棉机作业标准;彻底清除棉田内杂草。 在机采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采收质量和籽棉的含水率不超过12%,采收工作应从11:00 开始,并在晚上有露水凝结前结束。 为减小棉花含杂率,在每班作业时须检查棉箱外部,网眼上杂质较多时要及时清理。严禁在作业区内吸烟,夜间不能用明火照明;注意各种电线的高度,严禁在高压线下装卸棉花。

猜你喜欢
棉机蕾期吐絮
冀中地区高密种植条件下棉花药前群体大小和成熟度与化学脱叶催熟效果的关系
国产采棉机替代进口成趋势
蕾期低温胁迫对棉花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采棉机介绍
棉花萌发期抗旱性与苗期干旱存活率的关系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柳絮
棉花吐絮期管理技巧
采棉机清洗液的研制及乳液的性能评定
检修采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