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地区麦棉直播两熟栽培技术规程

2024-01-23 02:05邢茂德徐刚耿军刘萍刘超王健
中国棉花 2023年12期
关键词:粒剂水剂悬浮剂

邢茂德,徐刚,耿军,刘萍,刘超,王健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33)

麦棉直播两熟是指1 个生产周期内在同一地块上小麦、棉花接茬种植的栽培模式。 鲁中地区小麦播期一般在10 月上中旬, 收获期在翌年6 月上中旬;春棉播期一般在4 月中下旬,收获期在10 月中旬;短季棉播期在5 月中下旬,收获期在10 月中下旬。而根据麦棉直播两熟要求,小麦应在11 月上旬播种,在翌年6 月8-11 日收获;棉花应在6 月上中旬播种,在11 月上旬收获。 因此,要求短季棉品种生育期在100~105 d,纤维品质达到“双30”标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小麦品种早熟、优质。目前,山东省已成功选育出达到此标准的棉花品种和小麦品种,在品种方面已具备实施麦棉直播两熟的条件。

对于麦后直播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已经有不少报道[1-8],但多局限于长江流域棉区和山东省鲁南植棉区,且对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较少[9-10],尚没有一套完整的麦棉两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笔者开展了多年的小麦、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鲁中地区气候特点和当地棉花、小麦的实际种植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鲁中地区的麦棉两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可解决鲁中地区无法实现麦后直播棉花、11 月上旬播种小麦的栽培技术难题。 为了便于在当地生产中示范推广,分别从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短季棉高产栽培技术2 个方面阐述本技术规程。

1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1 播前准备

1.1.1深耕整地。 棉花秸秆还田后,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5 t·hm-2作基肥,深耕和旋耕土壤,深耕深度≥35 cm。 做到“土松、地平、土细、肥匀”。

1.1.2小麦品种选择。选用抗逆性好、高产、早熟的小麦品种,如济南17 号[11]、山农47[12]、山农44[13]、山农116[14]等。

1.1.3种子处理。 播种前每100 kg 种子使用31%(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下同)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50~400 g, 或25%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50~1 250 mL, 或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500~600 mL 等进行种子包衣。 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 在小麦播种时, 使用3%辛硫磷颗粒剂45~60 kg·hm-2或0.1%吡虫啉颗粒剂600~750 kg·hm-2,随种沟施[15]。

1.2 播种

1.2.1适期播种。 播期不晚于11 月10 日。

1.2.2播种量。 适宜播种量为300~375 kg·hm-2。播期延迟时,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1.2.3播种方式。播种方式包括起垄播种和无垄播种。 起垄播种适合正常灌溉。 无垄播种需安装滴灌或喷灌设施,适合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 有条件的地块,提倡使用水肥一体化进行麦田肥水管理。 适宜播种深度为3~5 cm。

1.2.4化肥施用。 播种时,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N、P2O5和K2O 的质量分数均为15%,下同)600~750 kg·hm-2,随种同播。

1.2.5灌溉。 小麦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适时适量灌溉,保证小麦正常萌发出苗。

1.3 田间管理

1.3.1冬季管理。冬小麦浇水后,要及时划锄,防止土壤板结。 11 月下旬至12 月上旬,日平均气温降至5~6 ℃时浇越冬水,浇水后适时划锄。

1.3.2春季管理。 (1)镇压划锄,增温保墒。 早春土壤解冻“返浆”时,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镇压;在返青期,划锄1~2 次,以达到增温保墒的目的。 注意划锄时要浅锄、细锄,不要镇压。

(2)肥水管理。早春不浇水,小麦起身前后开始进行肥水管理。早春土壤干旱、墒情不足时,小水快浇,切忌大水漫灌。 浇水后及时划锄,以防土壤板结。 小麦起身期,结合灌溉,施用尿素(N 质量分数为46%,下同)75.0~112.5 kg·hm-2、磷酸二铵(N质量分数为18%,P2O5质量分数为46%, 下同)75.0 kg·hm-2。 小麦拔节后,施尿素112.5~150.0 kg·hm-2。

(3)杂草防除。小麦拔节前,日平均温度稳定在6 ℃以上时,在晴天10:00-16:00 喷施除草剂。可选用55%氟唑·唑草酮水分散粒剂90~120 g·hm-2,或50%苯磺·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2~1.8 kg·hm-2,或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750~1 200 mL·hm-2等进行茎叶喷雾,以防除麦田大多数阔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 可使用喷雾机或喷雾器,用水量为450 L·hm-2,注意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

(4)病虫害防治。 返青至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基腐病、红蜘蛛等病虫害。 根据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 使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50~600 mL·hm-2、2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675~900 g·hm-2、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20~225 g·hm-2等分别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基腐病等病害,使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60~120 mL·hm-2防治小麦红蜘蛛。

1.3.3后期管理。 (1)浇灌浆水。 小麦开花后10~15 d,若土壤墒情不足,应适时灌溉。 小麦成熟前15 d 内严禁灌溉,以防小麦延迟成熟。

(2)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中后期重点防治麦蚜、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可使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20~180 mL·hm-2, 或20%呋虫胺悬浮剂450~600 mL·hm-2, 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0~360 g·hm-2等防治麦蚜;使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50~600 mL·hm-2, 或2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675~900 g·hm-2,或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20~225 g·hm-2, 或125 g·L-1氟环唑悬浮剂720~900 mL·hm-2等防治白粉病、锈病等。

(3)喷施叶面肥。 小麦灌浆期,结合病虫害防治, 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2 000 倍液的黄腐酸钾等水溶性叶面肥。

(4)灾害性天气预防措施。 若遇倒春寒或干热风,结合病虫害防治,可选用0.01% 24- 表芸薹素内酯可溶液剂1 500~2 500 倍液,或0.01%14- 羟基芸薹素甾醇水剂1 000~1 500 倍液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喷雾。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250 g·L-1抗倒酯乳油300~495 mL·hm-2防止倒伏。

1.4 适时收获

小麦成熟后及时采用机械收获,收获期不晚于6 月10 日。

2 短季棉高产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2.1.1整地。 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土壤深翻和旋耕,深翻深度≥30 cm。 免耕直播棉田,收获小麦时要求麦茬高度≤10 cm, 且粉碎的小麦秸秆在田间均匀分布。

2.1.2棉花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高产、结铃早、吐絮集中、生育期100 d 左右、纤维品质优的短季棉品种,如鲁棉551[16]、鲁棉245[17]。

2.1.3种子处理。 每100 kg 种子使用25%噻虫·咯·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1 035~1 380 mL 或25%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 020~1 360 mL 进行种子包衣。

2.2 播种

2.2.1适期播种。 小麦收获后及时抢茬播种棉花,播种期不晚于6 月15 日, 越早越好。 播种深度为2.0~2.5 cm。

2.2.2播种量。适宜播种量为22.5~30.0 kg·hm-2。

2.2.3播种方式。 使用棉花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不覆盖地膜。

2.2.4化肥施用。 播种时,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0 kg·hm-2,随种同播。

2.2.5灌溉。墒情不足的地块,播种时随种浇水,或播后及时浇水,保证棉种正常萌发出苗。 推荐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

2.3 田间管理

2.3.1定苗。 1~2 片真叶期定苗,适宜留苗密度为10.5 万~12.0 万株·hm-2,1 穴1 株。

2.3.2打顶。 7 月中下旬,及时人工打顶。

2.3.3科学化学调控(化控)。 结合棉株长势、降水量大小和病虫害防控,在棉花苗期叶面喷施250 g·L-1甲哌鎓水剂30~75 g·hm-2;花蕾期以后叶面喷施250 g·L-1甲哌鎓水剂180~240 g·hm-2;若遇连续阴雨天,棉花徒长,须叶面喷施250 g·L-1甲哌鎓水剂300 g·hm-2[18]。

2.3.4防止蕾铃脱落。 棉花初花期、结铃期,采用0.1%萘乙酸水剂750~1 000 倍液或0.01%芸薹素内酯可溶液剂2 500~3 700 倍液喷雾,共喷施2~3 次,间隔期为20~30 d,防止蕾铃脱落。

2.4 病虫草害防控

2.4.1化学除草。 棉花播种后出苗前(播后2 d内),使用960 g·L-1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200~1 500 mL·hm-2,或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2 250~3 000 mL·hm-2,或900 g·L-1乙草胺乳油1 050~1 500 mL·hm-2, 或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120~180 g·hm-2等药剂进行土壤喷雾, 防除一年生杂草。土壤喷雾防效差的棉田,可在棉花2~4 叶期,使用10%精口恶唑禾草灵乳油483.0~604.5 mL·hm-2, 或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499.5~1 000.5 mL·hm-2, 或10%精喹禾灵乳油450~600 g·hm-2,或108 g·L-1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0~450 mL·hm-2,进行茎叶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棉花生长期,根据棉田杂草发生情况,使用20%敌草快水剂2 250~3 000 mL·hm-2在棉花行间定向喷施,防除田间残存杂草。

2.4.2农业防治。 选用抗枯萎病、黄萎病和棉铃虫的优质、高产棉花品种。 结合整枝打杈,将病株、病叶带离棉田。 及时抗旱排涝,保证棉花植株健康生长。

2.4.3理化诱控。(1)灯光诱杀。每公顷棉田设置频振式杀虫灯1 个, 在害虫发生高峰期,1~2 d 清除1 次集虫袋,其他时间5 d 清除1 次,可诱杀夜蛾科和金龟类害虫,如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铜绿丽金龟等。

(2)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发生初期,在每公顷棉田中央设置15~30 个绿盲蝽性信息素装置, 装置内诱芯高度保持在距棉花植株顶端0~15 cm,诱集盒内保持300~500 mL 的果蔬清洁剂或洗衣粉等稀释溶液,害虫高峰期3 d 清理1 次死虫,其余时间7 d 清理1 次死虫,15 d 更换1 次诱虫盒溶液,30 d 换1 次诱芯[19-20]。

2.4.4生物防治。 在棉花播种前、施用专用微生物菌肥后进行耕翻;安装滴灌系统的棉田,可在棉花生长中后期滴灌施用微生物菌剂[21]。 棉蚜发生初期,根据发生情况,可设置1 500 个·hm-2异色瓢虫卵卡(每卡有卵200 粒),控制棉蚜发生[22]。

2.4.5化学防治。 棉花播种前,使用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或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棉花苗期蓟马、蚜虫及立枯病等。棉花播种时使用2%噻虫嗪颗粒剂45~75 kg·hm-2, 进行药种同播[14],防治棉花苗期的棉蓟马、棉花蚜虫。

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675 mL·hm-2, 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0~750 mL·hm-2等药剂叶面喷雾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蚜虫等。 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 g·hm-2,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900~1 200 mL·hm-2,或50 g·L-1顺式氯氰菊酯乳油600~750 mL·hm-2,或孢子含量为8×109mL-1的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可分散油悬浮剂900~1 350 mL·hm-2,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5~15.0 g·hm-2等药剂防治盲蝽。使用25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675 mL·hm-2, 或20%啶虫脒乳油75~150 mL·hm-2,或10%烯啶虫胺水剂150~300 mL·hm-2等药剂防治棉蚜。 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120 g·hm-2, 或26%氯氟·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5~105 g·hm-2等防治棉蓟马。 使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00 g·hm-2, 或25%吡唑醚菌酯450~540 mL·hm-2, 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1 500 mL·hm-2等药剂防治棉花铃病。

病虫害防治可与化控、叶面肥喷施、防蕾铃脱落药剂的喷施等结合进行。 棉花封垄前,建议使用喷杆喷雾机。棉花封垄后,建议使用新型植保无人机施药,使用植保无人机时,药液量应≥30 L·hm-2。

2.5 收获

2.5.1催熟。9 月下旬,根据棉花长势,使用40%乙烯利水剂330~500 倍液叶面喷雾1~2 次[23-25]。

2.5.2脱叶。 10 月上旬,当日最低气温在16 ℃以上, 棉株上部棉铃的铃龄在40 d 以上时, 使用540 g·L-1噻苯·敌草隆悬浮剂180 mL·hm-2茎叶喷雾2 次[26],间隔期为15 d。 可应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田间作业[27]。

2.5.3适时收获。 棉花吐絮率在80%以上时,适时收获,收获期一般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

2.5.4秸秆利用。 棉花收获后,秸秆可进行粉碎还田或腐熟加工成有机肥利用。 棉秆粉碎还田时,要求将棉秆直接粉碎还田,均匀覆盖在地表或翻耕后埋入地下。 腐熟加工成有机肥时,要求将棉秆回收后堆沤腐熟,制成厩肥、商品有机肥,或在腐熟后加入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等复配调节后,制成无土栽培的基质[28-29]。

猜你喜欢
粒剂水剂悬浮剂
新型耐盐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无皂拒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水剂法提取腰果油工艺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