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共育、夫妻共担,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2024-01-23 08:11杨菊华贾方方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养育育儿生育

杨菊华 贾方方

首先是生育目的。过去,生育是为了传宗接代、养老送终等。现在,生育的目的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比如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感受生命的全过程等。

其次是生育意愿。过去,生育时间上是早婚早育,数量上是多子多福,因为缺少有效的避孕技术,更多是自然生育,而且是密育,间隔短。现在,大家依旧有基本的生育意愿,但时间上更偏向于晚婚晚育,数量上讲究优生优育,即便是生育多个子女,间隔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最后是生育质量。过去,虽然不乏孟母三迁这样的故事表明家庭对孩子的质量需求,但并非主流,绝大多数家庭还是自然养育,即放养。如今,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精细化育儿。

受到生育观变迁的影响,加上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演进,如今,我国面临少子化、老龄化问题。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如果不加以引领,人口高质量发展必将面临挑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看到年轻人面临的难题,包括经济压力大、养育成本高、家庭和事业发展冲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方面,我们要突破对生育的狭隘认知,“生育”不只是“生”,更在乎“育”,确切来讲是包括婚嫁、孕育、生育、养育、教育全过程;另一方面,生育不是家庭的专责,而是家庭、国家、社会的共责。这就涉及我一直在提倡的两个重要理念:家国共育、夫妻共担。

在家国共育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降低育儿成本。生育成本包括时间、经济、机会等,为此要针对性地提供时间支持、经济支持、服务支持和女性劳动就业支持。过去几年,国家出台了大量指导性意见和支持性政策,比如“十四五”规划里提出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等。国家、企业与社会、社区、家庭等多主体一起努力,共同分担育儿责任和成本。

在夫妻共担方面,特别要强调的是男性参与。一方面是认知上的改变。加大媒体宣传、教育培训,让更多男性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男性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是环境上的支持。生育友好一定要把男性纳入进来,不应该只设立母婴室,而应该是“家庭育儿室”,父亲独自带孩子时,也有地方可去。不仅要给女性增加育儿假,也要给男性提供育儿假和家庭照顾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和育儿活动。

在这里,我要着重说下性别平等的问题。毋庸置疑,女性在生育这件事上的付出是无可替代的,在职业和家庭的冲突中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提升女性的生育意愿非常重要。为此,我们需要在公共领域,做到男女同工同酬,促使两性实现纵向社会流动的平等,让女性能够在自我实现和家庭实现中有更多选择;在私人领域,做到家国共育、夫妻共担,让女性感受到被支持,真正体会到生儿育女的幸福。

最后,我想说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背后不只是家国同构的家国情怀,还隐含着一个内在逻辑,那就是在这个链条中,“我”是主体,不仅要修身,更要齐家,而家是需要生命传承的。相信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新生命的美好、家庭代际的幸福。

樹立和培育新时代家庭观意义重大,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政府、社会和家庭需要多元合作,更好地支持年轻人,共同推进新时代家庭观落实。

在我看来,树立和培育新时代家庭观,对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可以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品质生活与消费。那么,新时代家庭观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包括以下5个方面:

坚持家庭首位:新时代家庭观强调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

倡导家庭和谐: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弘扬亲情、友情、爱情、互助的价值观,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协作,

猜你喜欢
养育育儿生育
偷偷摸摸育儿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