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育改革的困境与纾解

2024-01-23 15:17李贵安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课堂教育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涉及领域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随着60年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AlphaGo、ChatGPT、盘古大模型等一系列颠覆人类认知的人工智能产品井喷式涌现,已有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对未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然而,在人工智能应用于课堂教育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迎难而上有利于在教育改革的关键期占得先机。

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与困惑解答者向学生引领者、学习陪伴者和教育研究者转型。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替代教师作为“知识容器”的相关作用,重点保留并发展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引领,情感沟通和创造性研究等功能。

一、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

21世纪后,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在智慧教育、医学诊断、市场预测、自动驾驶等领域已有大量应用。然而,有学者使用“阿拉丁神灯”和“潘多拉魔盒”来隐喻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收益与风险。教育智能化浪潮无法阻挡,但现阶段同样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技术落地过程仍有诸多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仍不够成熟,自身的更新迭代非常迅速,没有出现表现稳定且好用的产品。教师和学生想要使用这些人工智能产品就必须付出很多的精力专门学习和适应,与“无感使用,上手即玩”的体验还相距甚远。过高的使用门槛、糟糕的使用体验、不够完善的产品功能,让普通师生在初步体验后即失去兴趣。其次,虽然目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在逐渐加深,但大多数产品仅关注自适应学习这一单一狭窄领域,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素养能力发展、综合能力评价等方面的关注仍然较少。最后,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硬件成本仍然过高,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十分迅速,这也是人工智能技术难以在学校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生主体地位存在异化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必然会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冲击。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往往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答案或提示,缺乏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其次,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但也可能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往往只满足于人工智能提供的答案或解决方案,缺乏自己的想法和创新,长此以往创造力缺失。最后,智能导师、智能学伴等具备智能代理功能的教育智慧体的加入,改变了以往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衍生出了一種新的教学主体关系——人机关系。学生过多地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学习和交流,忽视了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这可能导致其社交能力下降。同时,现阶段人工智能仍是冰冷的程序机器,无法替代教师和同学提供的情绪价值,长期缺乏社交也会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

(三)传统教师身份面临重大挑战

韩愈在《师说》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这一角色从诞生之初就具有相对明确的角色定位,即知识的传授者与困惑的解答者。然而,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随着虚拟教师、智能导师、智慧学伴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教师的大量工作将逐渐由智能机器人完成。依托大数据模型,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和精细化的帮助,教师则难以独自完成。但如果教师过于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存在被技术绑架的风险,使教师逐渐丧失职业进取心和核心竞争力。

二、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育改革的纾解路径

(一)解决教育教学痛点的技术开发路线

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应该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痛点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主动承担中间桥梁作用,努力形成政府牵头、学校参与、企业研发的三方互动格局。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要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研,把解决学校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作为研发的主要方向。还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稳定性、使用难度和价格成本,做师生使用便捷,学校维护简单,价格成本可控的优秀人工智能产品。

(二)着眼学生素养提升的技术应用策略

在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时,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适当淡化识记性知识的浅层学习,并充分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避免学生对人工智能产品的过度依赖。着重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理解及应用的能力,宜采用问题导向、学习进阶的教学策略,依托真实情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三)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构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学生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互动和重构。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与困惑解答者向学生引领者、学习陪伴者和教育研究者转型,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替代教师作为“知识容器”的相关作用,重点保留并发展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引领,情感沟通和创造性研究等功能。同时,教师应该成为教育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数字素养,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能选择正确的时机和方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并引领学生正确进行使用。

三、结语

教育智能化浪潮无法阻挡,在课堂教育改革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超前部署、未雨绸缪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手段,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邵秋露)

作者简介

李贵安(1966—),男,博士,教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西部课堂创新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育创新与评价策略、中美课堂教育比较、高效课堂、教师教育、基础教育、课堂革命、育人革命等。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