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逻辑

2024-01-23 21:18夏凤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课程思政新时代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逐步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育人过程中的主要方式,课程思政也是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可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等一系列教育问题,更是立德树人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本文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三重逻辑出发,重点分析其内在逻辑、理论逻辑以及实践逻辑,希望可以切实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步伐,为早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做出努力与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5-0104-04

近年来,如何在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成为未来高职院校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关键。后期,课程思政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切实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宗旨。在未来要重点注重对大学生的知识传授,积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结合时局发展的趋势、学校教学的现状、学生学习的成果等,构建更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机制与体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发展将是思政课与其他学科实现协同育人目标的重要表现,更是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全面开展的必然渠道。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内在逻辑

(一)应然方面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并且高职教育也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高素质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责任。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更加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许多高职院校过分注重知识应用却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意义,认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政老师的职责。教书和育人的割裂非常不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长期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看,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将敬业意识、工匠精神等引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有所感悟[1]

(二)使然方面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这也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命和灵魂,更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因此,要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高等院校一切工作的重要考核标准,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利用文化教育人,利用品德培养人的目的。后期,在我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更是需要不断建立和健全立德树人的相关机制。我国所有的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院校、所有的学科、专业都需要全面推进思政教育,这样才能使全社会就课程思政的意识和理念形成最大限度地认可与共识。作为高校教师,更是应该积极形成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坚持协同推进目标,建立健全思政体制建设,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强调的是育人以及育才的相互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仅需要满足求知的要求,还需要将立德作为根本。真正意义上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个人品德与社会品德的相互统一,这才是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目标。课程思政需要將国家的主流价值观作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总体发展脉络,真正为当代高校解决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的相关问题。

(三)必然方面

当今是网络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逐步开放的网络发展环境也正在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可能。多元化的价值引导会产生变动的社会思潮,因此要想在多样化的思想当中谋求统一的发展,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当中寻求主导,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毫不动摇,这样才能够更好解决掉我国在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因为大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不足,缺乏相应的经验和判断力,对于网络中充斥的多元化价值观念往往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对自身的价值观念形成和引导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在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必须做到客观分析整体局势,不断创新,摒弃从前孤岛发展模式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真正将思想政治元素和学科内容相结合,这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体现[2]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理论逻辑

(一)认识论角度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提出的论断。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未来高等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层面的实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这一著作的重要结论,这也说明自由发展才是一个人得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为此通过其理论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敢于突破外界的束缚和影响,并且要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做出努力。人的发展,并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只有形成完备的社会关系,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关系中,避免了在后期的畸形发展。马克思非常注重教育工作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出的作用,就如课程思政是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不是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理论的灌输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但是知识的传授、价值的引导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能力。并且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中都可以实现自我的调节,注重自我评价,积极进行自我改造,在实践的过程中敢于追求真善美,也敢于将自己内心进行释放,这才是全面发展的体现。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课程思政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理论确实具有一定的契合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践与体现。

(二)课程论角度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作为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与道德培养。这一目标仅依靠单纯的某一学科都是无法实现的,只有课程思政可以协同各学科共同发力,从而起到应有的育人效果。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方面,受到实用主义的长期影响,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价值。普遍的高职院校都存在着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情况,许多专业课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程知识讲解方面,并没有意识到育人的重要任务,这也就导致了主流价值观培养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相互割裂的情况,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未能发挥出来。简言之,课程思政的推进将有效改变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重视教书、轻视育人的局面,未来真正做到让学生的成长与国家的进步相结合,真正将学校育人的核心作用体现出来,这才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目标,体现教书育人使命的关键。

(三)方法论角度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体现,在多元化文化冲击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不仅追求知识方面的获取,更希望在快乐的体验感中学习和获取知识。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很显然无法满足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教育的根本要求,只有选择更加柔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文化选择,为其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课程思政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情况,课程体系中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可以增强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度,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更加具有亲切感,使原本冷冰冰的技术专业课程变得有温度,还解决了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空洞、无趣的弊端,为其提供了更为真实的载体。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与现实相脱节是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主要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传统方式有着一定的关系,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为此需要有计划和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单纯地刻板说教,脱离实际。课程思政的出现需要依托于具体的课程载体,通过隐晦的方式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将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属于典型将大道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重要体现,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消除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逆反以及抵触情绪,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3]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实践逻辑

(一)加強课程思政机制建设

第一,要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组织领导机制,课程思政要想真正落实下去且实现长久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作为保障,这就要求从宏观层面形成教育部—各地区教育部门—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领导管理模式,为高职院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微观层面则需要高职院校的各院系积极响应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中,将教研室作为最小的单位,形成思政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

第二,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制度,从课程保障方面,需要结合专业课知识的特点,依据立德树人要求进行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划,重点提高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和效果,引导教师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此同时,要注重体现教师的监督作用,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当言行,必须及时纠正,这是确保政治立场不变的重要前提。

第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面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尽快解决。充分调动起教师及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在考核方面要注重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及综合评价体系的形成,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模式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凸显出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将从前单一的知识测试转变为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使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之间形成密切的结合,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念,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4]

(二)增强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

在课程思政推进的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设计者,也是实施者,课程思政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育人能力和理念。对于一切行动而言理念是先导,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这样才能够了解课程思政的核心要求。教师需要树立起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同等重要的意识,将专业课程的开展和思政课程的内容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立德树人的意识深深贯穿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过程中,切实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

课程思政的推进效果还需要结合专业课教师的自身能力,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他们并不是专业的思政教师,为此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成果,积极了解党的思想路线,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律、教学特点等,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以及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切实加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结合。未来必须构建起高职院校和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平台,可以采用一起备课的方式,将二者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这将是课程思政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5]

(三)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首先,思政元素的融入必须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多民族精神、民族认同、爱国主义情怀的融入,积极培育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形成对祖国的认可以及强烈的归属感。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强调,培养学生形成深刻的文化认同。

其次,在融入思政元素的时候还需要结合课程特点。不同的专业课性质有所差别,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的方法和内容也会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经济学、管理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可以将“德法兼修”“诚信服务”相关内容引入其中,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职业素养培养;比如理工类专业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未来体现出科技报国的目标;再如医学类专业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对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医者仁心等。不同的专业课程在思政元素的融入方面必然会有所差别。

最后,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结合教师的自身特点。作为专业课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尝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如有一些教师比较擅长讲述理论知识,就可以将思政理论融入课程教学中。比如有一些教师比较擅长讲故事,就可以通过结合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将一些有关联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进行讲解。简言之,只有结合教师的个人风格才能够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形成更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6]

四、结语

课程思政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专业课程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脱离的问题,并且思政元素的引入确实可以深挖专业知识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使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亲和力。在未来,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目标,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是因为其需要教师具有更强的课程思政理念和意识。课程思政的出现有利于帮助教师改变从前传统的观念,能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的思维意识和行动模式,意识到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单纯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成为注重学生品格养成、品行塑造的引导者。

高职院校重点在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这本没错,但是单一的智育很顯然已经不符合当前我国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在未来必须注重思想政治元素和专业课程的融合,才能为社会以及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胡甜予,殷西祥. 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纳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8):148-150.

[2] 黄再霖,陆德光. 高职院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时代汽车,2023(05):73-75.

[3] 郁志纯,信轲. 高职院校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在汽车专业思政融合的探索[J]. 时代汽车,2023(05):46-48.

[4] 陈强,于志委,欧思婷.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探索:以《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为例[J]. 时代汽车,2023(06):57-59.

[5] 刘强,刘勇.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路径优化[J]. 四川建筑,2023,43(01):223-225.

[6] 薛芗,徐月明,金晶,等. 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调查研究[J]. 智慧农业导刊,2023,3(04):17-20.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浙江省2022年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嵌入式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夏凤(1981—),女,硕士,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课程思政新时代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