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实践改革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研究

2024-01-23 21:41郑钰馨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高校包括思政专任教师、政治辅导员在内的思政队伍肩负的岗位职责。当前,各高校在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同时,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和新时代学生的特点,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实践教学作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最重要的环节,在很多高校却难以推行。文章通过深入剖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以探究,力图找到符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形势与政策”的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社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形势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5-0095-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的历史阶段,此时,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洞察国内外形势和发展动向,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018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1]。因此,形势与政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高校包括政治辅导员在内的广大政工干部承担的岗位任务。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课程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亟待改革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增强其实效性。

一、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只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该课程的特色在于促使大学生跨出学校大门,将社会、教育机构与受教育者紧密结合,借助社会这个广阔的教育平台,让大学生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和民情。这种课程的特性引发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为了达到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并增强学生的接受度,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来设计教学环节。这一方法不仅关注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形势下,很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师就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与时俱进选取教学内容。教师把“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专题作为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在认清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方法,不仅延伸和扩展了理论教学的内容,还更深入地探讨了其中的概念。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相比,实践教学更注重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实践教学具有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具体而言,实践教学既有助于大学生发现自身不足,看到自身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追寻真理的态度和报效国家的情怀,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培育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的优良品质。再以此前疫情期间形势与政策课程结合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为例,许多高校纷纷组织线上教学与线下抗疫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授课,以我国成功的疫情防控作为鲜活、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科学完备的制度保障,并坚定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双胜利的必胜信心。通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大学生不仅可以深入感受理论的深奥之美,而且能切实体验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深沉之爱。从而达到“真学”“真懂”和“真信”的境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事物的原理和原因,更懂得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它还能使学生不仅理解“为什么”,更懂得“如何做”。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确保了教育的全面性和实效性,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 “痛点”

首先,对该学科的系统性认知和教学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客观角度来看,形势与政策的课程设置是紧密跟随国内外时代发展趋势的。随着党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关注的“主题”“主线”和“主篇章”的变化,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内容也必须保持与时俱进,进行全面“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发展动态和重点。如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各高校纷纷以“弘揚伟大建党精神 激发磅礴奋进力量”为主题,讲授形势与政策专题课。这种特性虽然为学科赋予了强烈的现实意义,但也加大了教学方面的挑战。因为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时事动态,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这也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备课难度。如果教师不主动及时“升级”到最新的教学内容,就难免出现“老掉牙”“炒冷饭”的现象,被学生“差评”。目前而言,受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许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仍主要依赖任课教师在课堂内进行讲解的模式。常见的做法包括阅读报纸和观看录像,未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地调研和交流,因此,实践教学的环节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这种简单的理论上的说教教学使这门课变得枯燥和乏味,这种状况导致学生无法亲身感受周围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无法通过社会实践来接受教育。由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差,缺乏实效性,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实践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现实中我国很多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普遍的问题是过于注重课堂中的理论,忽视了社会实践。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产生了误解,认为它只是一门纯理论的说教课,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还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显得较为薄弱。尽管有些高校已经尝试开展实践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不少难题。例如,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或实践活动时,仅凭任课教师如何有效地监控和指导众多学生?如何调动起对社会实践不感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在实践过程中如何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由于每位任课教师的知识背景和教学理念不同,造成了同一个实践教学方案在不同的班级实施效果差异很大。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要有详细的规划,要从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到最终方案的制定,再到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活动效果的评价,都需要严格的论证和设计。

最后,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不够规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依然处于割裂状态。事实上,当前很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由不同的部門负责,影响了这门课程的完整性。学校的政工干部应当既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又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任教师,要充分发挥政工队伍在组织实践教学中的优势地位和主导作用,才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整合并提升,也有利于将教书与育人的“同心”“同向”“同行”。很多高校存在师资尤其是专职教师队伍缺位的现象,目前,距离建立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充满活力的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导致该课程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由于兼职教师自身的工作任务繁重,不能有效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短期内较为困难。普遍情况下,大部分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要点,结合当前的时事动态,认真准备和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有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详细的规划和创意,在教学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不显著,未能对实践性教学要求落实质量监控,存在由任课教师各自为战、“率性而为”的问题。

三、改革创新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保障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把这门课真正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示范课”[4]。在实际形式与政策的教学中,加强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不容易。需要以社会实践为“抓手”,着重探索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教学设备与资料建设、教学管理等工作,进而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改革创新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理念和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以培养更多具有政治觉悟、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探索制定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大纲,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既是构建该学科体系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这一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科间的跨校、跨区整合,更能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为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5]。通过推动教学模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帮助任课教师更全面地、更准确地掌握包括实践教学在内的整体课程教学内容。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获得系统的、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要强化党委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机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各高校党委应当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实施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好统一部署、统筹教学资源、协调工作机构、强化教学组织、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一系列领导和准备工作,形成完善的运行管理新机制。要对学校原“两课”教学工作领导机构进行调整,成立专门机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部署和落实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为做好教育教学提供组织领导上的根本保证。各高校要制订形势与政策课程具体实施方案,要明确规定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明确包括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完善实践环节经费等保障机制等。

(二)要深化教学改革,增强课程活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兴趣

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是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理解政策、突出教育重点。所谓“紧跟时代”,指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保持与时俱进,能够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展示出当前时代的核心主题。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最新动态,结合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强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精通政策”指的是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新政策,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理论成果。“凸显教育”指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应聚焦于学生所关心的国内外热点问题以及他们在思想上的实际困惑,能够有助于学生消除模糊甚至错误的理解,助力学生构建起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例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教师要广泛收集鲜活生动的事例,通过对事例的解读和交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在讨论中明晰,在鉴别中提高。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例进行教学,还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魅力,增强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应坚持活跃的各类互动。通过增强师生互动,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方面,温州商学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该学校重视形势与政策的校内实践,如在2021年举办“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思政理论知识竞赛,2022年举办“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思政理论知识竞赛,举办思政风采大赛,加强学生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要善用社团资源进行实践教学。高校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具有天然的政治敏锐性,会对新时代、新阶段涌现的新形势、新政策、新事物、新经验等产生浓厚兴趣。利用社团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能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双赢。高校应该将形势与政策的重大议题和理论政策内容融入社团活动中,使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推动实践教学向活动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实践学习平台,借助这种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形势的演变、政策的正确性,并通过对时事的认知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如可组织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针对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热门话题发表即兴演讲,阐述个人对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的观点。这种做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深入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合理使用社会资源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育。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本质目的, 是讓学生能够利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眼光,认清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 用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去理解新的政策, 从而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应有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育应当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需邀请社会各界的杰出人物、专家学者等来校进行形势报告,使学生在生动实例中感受到我国新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需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和参观,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政策的理解。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邀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的该校校外辅导员张黎明给学生上了一堂形势与政策课。张黎明结合自身作为天津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的经历,启发学生走好创新之路。授课获得良好效果。将理论课程置于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是最直观、最有效、也是最富深远影响的教学方式。在坚守“学生是实践主体”这一核心原则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大学生的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主题鲜明的“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具有最接地气、模式成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间充裕等特点,可以使大学生与农村、企业、工厂、医院、社区等基层直接交往、面对面交流,了解实际社会,把握相关信息。

(三)改革创新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考核和管理模式

实践教学除了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外,还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如网试、口试、撰写调查报告、“两课”论文等。成绩考核办法的选择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能考查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考核中,要力求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合作学习精神。要将实践环节纳入课程考核的必要部分,并设定实践学分为必修学分,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田野考察和社会实践中。还需制定相应的实践教材或手册,让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有章可循。如西北民族大学以“主渠道+新平台+重实践+强支撑”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广大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坚定信念、收获成长,打造出深受青年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形势与政策课。

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要整合学校各部门的力量。课堂理论教学主要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专职教师为主,各院系辅导员中的骨干教师为辅;而实践教学环节,则由团学部门、各院系政工干部为主,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骨干教师为辅,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辩论赛等多元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运用网络手段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积极推进最新的媒体技术,尤其是融媒体技术,应用于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中,以更新颖、更吸引人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参与。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建立由归口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相关部门与各院系之间应建立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综合考虑教学工作量和绩效考核方法。通过明确的职责划分和协同合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课程评价体系的制定,应有利于鼓励教师钻研业务、创新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完善的评价机制应鼓励更多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特别是开展社会实践的教学创新,从而丰富课堂内容的展现形式。评价的重点应当是评估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纳情况、自主学习状况,并考查他们是否达到课程的认知领会目标和能力素质目标,以体现学生的直接反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018-04-27)[2023-03-2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7.html.

[2] 宋钊,方传玺. “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分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06):3-8.

[3] 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 (2004-10-15)[2023-03-26]. h- 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4] 申源源. 以社会实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7):81-82.

[5] 杨鹏,展红军. 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优化策略探析[J]. 高教论坛,2018(06):44-47.

(荐稿人:李玉芬,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作者简介:郑钰馨(1996—),女,硕士,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团委干事,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共青团工作、创新创业工作。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大学生党建会与形势政策学习的调研报告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