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颅底骨转移瘤SPECT/CT影像特征变化及诊断价值分析*

2024-01-23 08:06官荣光雷生红钟钰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骨质影像学效能

官荣光 雷生红 钟钰玲 李 平

中市小榄人民医院(广东 中 528415)

作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多发病于中国南方,发病率为每100000人有30例,且男性多于女性[1-2]。现阶段治疗NPC的主要方法为放射治疗,但放射治疗的前提是能够根据病灶位置、大小准确地找出放疗区域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3]。有研究显示,NPC颅底骨转移情况对治疗方案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然而NPC颅底骨转移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只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4]。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既可实现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又能准确地分辨骨及软组织,在NPC诊断、肿瘤分期及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但易漏诊远处转移灶[5]。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single-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是一种对肿瘤骨侵犯敏感度极高的融合影像技术,可准确掌握NPC颅底骨受侵及颅底骨转移情况[6]。但目前关于SPECT/CT在NPC颅底骨转移诊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SPECT/CT在NPC颅底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拟接受放射治疗的60例NPC患者。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经病理检查初诊为NPC;年龄>18岁;无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依从性好;排除标准:对示踪剂过敏患者;患有颅底原发性骨病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哺乳期及孕产妇。60例鼻咽癌患者中,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8.08±11.08)岁;分化类型:未分化8例,低分化癌30例,中分化癌17例,高分化癌5例。本次研究内容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

1.2 方法SPECT/CT检查:术前于安静、整洁的环境下,行SPECT/CT检查,检查仪器选择西门子SPECT/CT扫描仪(SymbiaT6型)+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静脉注射99TCMMDP(25mci/人,广州原子高科股份同位素有限公司),于注射3-6h后对患者进行SPECT/CT颅底断层扫描,采集矩阵128×128,旋转360°,分别以6°/帧、6s/帧进行图像采集,CT扫描,检查参数:层厚3mm,层距5mm,管电流200MA,管电压120KV;经Astonish技、同机融合软件将上述所扫描的结果进行重建、融合,形成SPECT/CT融合图像。

MRI检查方法:治疗前于安静、整洁的环境下使用GE1.5T 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分别以鞍上池、第二颈椎为扫描的上下两个边界。头颈部联合线圈进行扫描,平扫时,行横断位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扫描,继而行矢状位、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扫描。常规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钆布醇造影剂(按0.1mmol/kg)20s后,进行横断位T1WI、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层厚4.0mm,层间距5mm;T1WI序列回波时间(TE)为10~20ms,重复时间(TR)为400~600ms;T2WI TE为60~120ms,TR为3000~4500ms。以上所有操作均为同一名检查医师进行,由相同的2名放射科专家在双盲情况下进行图像分析,若意见不统一,2人可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1.3 评价指标(1)MRI、SPECT/CT影像特征变化情况;(2)观察记录MRI、SPECT/CT及病理诊断结果,阳性征标准:MRI图像上颅底骨皮质有异常信号、异常强化或分布不均匀为阳性;SPECT/CT图像上显示颅底骨部位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缺损(减低)或骨质增生边缘性破坏硬化为阳性。(3)计算分析MRI、SPECT/CT检查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PECT/CT、MRI影像特征变化情况(见图1-6)

图1-图6 NPC患者SPECT/CT、MRI影像特征 患者男,45岁,图1-图3分别为MRI横轴面T1WI、T2WI及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显示未见异常信号;图4-图6分别为SPECT/CT检查CT像、SPECT像及SPECT/CT像,提示枕骨斜坡异常代谢活跃,未见骨密度异。

2.2 SPECT/CT、MRI诊断NPC诊断结果对比60例NPC患者,经随访6个月影像学确诊阳性患者有43例,阴性患者有17例。经MRI检查出阳性37例、阴性23例,SPECT/CT检查出阳性42例、阴性18例。见表1。

表1 SPECT/CT、MRI诊断NPC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2.3 SPECT/CT、MRI对NPC的诊断效能经SPECT/CT检查准确度为81.66%,经MRI检查准确度为63.33%,(P<0.05)见表2。

表2 SPECT/CT、MRI对NPC的诊断效能对比(%)

2.4 SPECT/CT、MRI诊断NPC颅底骨转移的诊断结果60例NPC患者,经随访6个月影像学确诊颅底骨发生转移的患者有38例,未发生转移的患者有22例。经MRI检查NPC颅底骨转移26例,未转移34例;经SPECT/CT检查NPC颅底骨转移32例,未转移28例。见表3。

表3 SPECT/CT、MRI诊断NPC颅底骨转移的诊断结果对比

2.5 SPECT/CT、MRI对NPC颅底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经SPECT/CT检查评估NPC颅底骨转移的准确度为76.66%,经MRI检查准确度为56.66%,SPECT/CT检查准确率高于MRI检查(P<0.05)。见表4。

表4 SPECT/CT、MRI对NPC颅底骨转移的诊断效能对比(%)

2.6 SPECT/CT、MRI对NPC颅底骨转移的检出情况60例NPC患者中,经随访6个月影像学显示颅底骨转移灶检出合计91个,枕骨斜坡42个,蝶骨翼突34个,颞骨岩尖15个。经SPECT/CT检查NPC颅底骨转移灶检出率76.92%高于MRI检查NPC颅底骨转移灶检出率43.95%(P<0.05)。见表5。

表5 SPECT/CT、MRI对NPC颅底骨转移灶的检出情况对比[个(%)]

3 讨 论

NPC是一种头颈部发病率较高的肿瘤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涕中带血、鼻塞、耳闷、复视[7]。NPC癌细胞生长非常活跃,且浸润能力非常强,颅底骨质极易受到侵犯并发生骨转移[8]。放射性治疗是现阶段治疗NPC的主要手段,但放射治疗前如何准确的判断肿瘤分期、勾勒肿瘤靶区是放射治疗的关键[9]。由于NPC颅底骨受侵及转移早期特征并不明显,加之NPC颅底骨受侵及转移发病部位较深,解剖结构复杂极少实现病理活检[10]。影像学检查成为准确判断颅底骨有无发生侵犯及转移的主要依据[11]。基于此,探寻一种诊断价值高的影像检查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有文献报道,MRI对NPC颅底骨质的诊断有重要价值[12]。MRI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能够准确的分辨软组织,对骨质破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通过多方位检查、多参数成像、进行定性及半定量诊断,掌握病灶侵犯及转移情况,从而提高准确率[13]。研究表明,MRI在诊断NPC的特异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14]。但MRI主要显示组织解剖结构,对于颅底骨质较薄的情况无法准确显示骨质破坏程度;且当淋巴细胞直径小于1cm时,MRI便出现定性困难的情况,从而导致漏诊[15]。此外,MRI通过颅底骨骨髓信号的改变来判断骨质受累情况,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研究指出,SPECT/CT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方面有增益价值[16]。SPECT/CT作为一种先进融合影像技术,在定位及显示解剖结构有明显的优势,可通过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三维显像,反映骨质代谢及密度的改变,全面了解NPC颅底骨受侵及骨转移情况[17]。此外,99TCM-MDP是SPECT/CT检查过程中以静脉注射方式使用的示踪剂,通过吸附、离子交换、与有机物质结合,聚集于骨骼内。有报道指出,钙盐流失、成骨活性是影响示踪剂聚集的重要因素[18]。若骨组织中的钙盐流失大1%,SPECT/CT显像便提示聚集异常。因此,SPECT/CT在NPC颅底骨受侵及颅底骨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关于MRI与SPECT/CT在颅底骨肿瘤诊断效能对比,大多研究认为SPECT/CT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却很低,诊断价值不如MRI,但关于二者在NPC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价值比较文献较少。临床研究显示,影像特征对于NPC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影像特征可准确掌握病情发展[19]。本研究发现,60例NPC患者中,有5例患者MRI检查显示阴性,而SPECT/CT检查显示阳性,其中2例患者由于颅底骨受侵范围较小,MRI显示不易探测,3例患者MRI检查显示颅底骨质信号未见明显异常;SPECT/CT检查显示颅底骨中的枕骨斜坡部位异常代谢活跃,未见骨质密度异常。进一步说明SPECT/CT检查在诊断侵犯及转移方面明显优于MRI检查,究其原因,99mTc-MDP骨显像是一种代谢功能血流显像,主要反映骨骼血流及代谢情况,在肿瘤侵犯早期,血流功能上改变,骨质没有破坏,这是SPECT/CT阳性而MRI阴性主要原因。同时还可通过同机CT判断受侵、转移情况和病变类型,在临床诊断上可减少漏诊率,提高准确率。与随访结果相比较,经SPECT/CT存在1例假阴性,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第一,骨骼组织中血流量因血管浸润引起血栓而减少,导致示踪剂摄取不足;第二,成骨细胞不活跃,导致示踪剂摄取不足,对于微小病灶无法检出;第三,骨骼中的磷酸盐代谢缓慢;第四,患者姿势不当,造成假阴性。研究表明,SPECT/CT对癌症的诊断效能优于MRI[20]。本研究结果显示,经MRI检查出阳性37例,经SPECT/CT检查出阳性42例,SPECT/CT比MRI多检查出5例;经SPECT/CT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检查。说明SPECT/CT在NPC的诊断方面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灵敏度与赵守松等[21]研究结果类似,但低于李立峰等[22]研究结果,可能与样本数量及采集条件不同有关。研究表明,SPECT/CT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高达95.3%,且报道指出,SPECT/CT对转移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准确率[23]。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SPECT/CT检查NPC颅底骨发生转移的人数比经MRI检查NPC颅底骨发生转移的人数多6例;经SPECT/CT检查评估NPC颅底骨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检查;已有研究证明,SPECT/CT比MRI更能检出骨转移病灶的部位及个数[24]。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SPECT/CT检查NPC颅底骨转移灶检出率76.92%高于MRI检查NPC颅底骨转移灶检出率43.95%。说明SPECT/CT诊断NPC颅底骨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漏诊率低,检出率高。究其原因,可能与SPECT/CT可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三维显像及定位、显示解剖结构有关;而MRI特异度较低,可能与图像质量、信号干扰、诊断水平有关。虽然本研究各种结果显示SPECT/CT对NPC颅底骨转移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但由于本研究所采集的样本量较少,SPECT/CT融合图像对NPC颅底骨转移检出的准确率和特异度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临床上对于疑有NPC颅底骨转移患者,需要应用SPECT/CT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可能会进一步提高NPC颅底骨转移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SPECT/CT在NPC颅底骨转移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在放射治疗前参照SPECT/CT影像特征,可全面掌握转移病灶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决策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不同医生对SPECT/CT诊断的一致性,可减少分歧、增强自信心,临床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骨质影像学效能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骨质疏松知多少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