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研究与应用型专业集群研究紧密结合的重要成果
——《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评介

2024-01-24 05:23刘献君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集群应用型案例

刘献君

我与顾永安教授保持学术交往已经十余年了。顾永安教授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2023年7月,当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第四届副理事长)、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研究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顾永安教授一直致力于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积极推进应用型院校研究工作,在全国应用型院校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为中国院校研究工作在全国应用型大学的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顾永安教授是他们这一代学者中的榜样,我经常让我的学生向他学习。所以,在他完成《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专著后,请我作序,我欣然答应。

“向应用型转型、建设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意义和价值不低于“双一流”建设[1]。“十三五”时期,我国有20多个省市区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推动、推进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确立“地方性、应用型”的总体办学定位,坚持“办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主线成为这些高校的共识。“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到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和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应用型大学建设也在整体上进入到提质、创新、促强、促特、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新时代新阶段,国家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产业发展以及应用型院校“双一流”建设、“双高”计划等,都呼唤高校集群发展和专业集群建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指出“在新起点上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推动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2]。部分省市区教育厅将专业集群建设作为高水平或示范性或一流应用型大学的重要内容,黑龙江省教育厅专门推进了“双特”建设(省特色应用型示范性本科高校建设、省特色应用型示范性专业集群建设)并组织了中期绩效评价评审。我在文华学院任校长十多年,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了六大特色专业方向和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项目中五个特色专业集群,特色专业方向及专业集群建设对文华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省市区、高校不同层面推进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都对应用型大学确立集群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选择专业集群发展的新发展战略,实施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产业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新发展路径,加强专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顾永安教授聚焦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出版了《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7月),在国内率先创建了具有中国应用型院校特色的专业集群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由专业集群的基本概念体系、逻辑机理体系、支撑理论体系、内外关联体系、顶层设计体系、内涵建设体系、机制创新体系、成效评价体系等方面构成[3]。专业集群理论体系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应用型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集群的研究也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对此,诸多专家学者对《论纲》的学术水准、学术贡献、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难能可贵的是,顾永安教授在此领域的研究并未因此而满足,他又将专业集群的研究拓展深入到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层面,在对3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转型发展指导、发展规划研制、院校发展考察指导过程中,持续关注和思考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的相关问题。其间,他通过实地考察、专题访谈、座谈、资料分析、研讨交流等方式扎实开展院校专题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他尝试从一名院校研究者的视角,努力回应应用型院校在专业集群实践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与突破困境的方略。

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的评价是:“正是因为顾永安教授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使得他清晰地认识到理论的生命不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阁,而是能对当下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实际指导作用。这既体现出作者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也体现了作者深谙当下应用型高校急于破解专业集群建设困境的迫切心情,折射出作者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4]。可以说,该书是顾永安教授多年来坚持开展院校研究,在学术责任感和院校研究爱好的共同驱动下,倾心研究完成的关于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领域中的具有院校研究特色的又一部力作。

《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与此前出版的《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论纲》是作者关于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的姊妹篇,这两部著作较好地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相呼应,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并应用于实践,理论与实践交融并进,既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一是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价值。在《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论纲》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构建了我国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四位一体”建设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顶层设计是战略,内涵建设是核心,机制创新是保障,成效评价是标尺。这四个方面既可以各自独立成为一个体系,即顶层设计体系、内涵建设体系、机制保障体系、成效评价体系,也可以共同构成相互贯通、相互联动、内在联结、内在一致的专业集群建设理论体系。在《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中,基于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四位一体”建设理论体系,构建了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四位一体”的实践探索体系。第一章提出专业集群“四位一体”的实践探索体系架构,第二、三章阐述专业集群顶层设计层面的实践探索,第四、五章阐述专业集群内涵建设层面的实践探索,第六章阐述专业集群机制创新层面的实践探索,第七、八章阐述专业集群成效评价相关的实践探索。该书所阐述的专业集群实践探索不是盲目的摸索,而是有理论指导、理念引领的自觉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实践,也是基于解决应用型院校自身建设与发展问题的院校研究、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中国院校研究针对实践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呈现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特点[5],该书的研究成果就充分显现了这一特点,对全国高校推进专业集群建设的实践、推进院校研究工作具有最直接的学习借鉴价值与工作指导价值。

二是充分体现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应用导向的院校研究价值。该书研究高度关注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高度重视应用型院校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一线实践者与专业集群建设相关的各种需求,注重从应用型院校实践探索层面回应各种问题与需求,提出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行动建议、实施方案或政策咨询,努力做对应用型院校及其各级管理人员、专业集群负责人及相关教师“有用受用”的研究,努力使研究成果可学习、可推广、可操作、可落地。同时,该书研究关注专业集群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效、做法、经验,按照“四位一体”理论体系,以优秀典型、丰富鲜活的院校案例呈现了我国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的现实图景,展示了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探索阶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示范性案例。其旨在通过院校研究案例,阐释专业集群理论的创新与应用,解读专业集群实践的探索与创新,以更好地发挥院校研究案例在引领、指导专业集群建设和转型发展、内涵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我认为,该书的主要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创建了专业集群“四位一体”的实践建设体系。

该书第一次提出基于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理论体系建构实践体系,使实践体系有相关理论体系的引领、指导,使实践与理论体系并进、交融,相互联结,相互支撑。同时,通过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及相关研究,回答了专业集群实践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得更好等实际问题与现实问题,使专业集群实践探索具有系统性思维、整体性规划、体系化推进、应用性导向等鲜明特点。

同时,书中所选取各高校的案例本身就是高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或二级学院、专业集群负责人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成果,相关案例的撰写者就是所在高校专兼职的研究人员;这些案例有的是在专业集群整体推进上有所创新突破,有的是侧重在顶层设计、内涵建设、机制保障、成效评价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有所创新突破。每个院校案例都很好地体现了所在高校强烈的开拓意识与创新精神,这些研究案例就是这些高校围绕专业集群建设不断探索与持续创新的产物,研究案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新价值。

二是在研究范式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中国院校研究范式。

该书以院校研究为研究范式,基于专业集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立足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实际,将院校研究的理念与方法贯穿于专业集群研究之中,落实到应用型院校实践之中。以院校研究为范式进行专业集群实践探索的研究,不仅使专业集群实践探索更加具有规范性、自觉性和导向性,也可使院校研究的目标、内容、载体更加明确清晰,使应用型院校管理者、实践者更容易接受院校研究的理论与范式,有利于促进院校研究在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开展。

院校研究是具有专题性、实证性的案例研究,院校案例是院校研究范式运用的呈现载体和表达方式,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分析法)是该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一方式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院校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认同。该书从全国各地征集的案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不同高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在特定时间与空间、局部与全局、背景与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提供了独特新颖的研究视角。所选案例从培育、建设到形成、持续改进,体现了院校研究的探索历程,而且案例选择、描述、点评都体现了院校研究的“自我研究”“专题研究”“问题研究”“咨询研究”“决策支持”等重要特性。

值得肯定的是,该书没有简单地堆砌大量院校案例,而是基于专业集群“四位一体”理论体系逻辑构建了相应的实践探索体系,并对案例进行了点评,突出强调了“基于院校研究的视角”。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顾永安教授是院校研究人员,长期在常熟理工学院党委校长办公室、高教研究所、发展规划处、质量评估部门、二级学院主要领导岗位、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等部门工作,又有300余所高校考察、评估、调研的实践经历,有丰富的院校研究经验。第二,院校研究强调要研究院校自身,既包括通过研究服务本校,也包括为同类高校提供的管理咨询、指导,可以说院校研究既研究案例所在高校,也研究了应用型院校群体。第三,院校研究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以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为专题的院校研究具有广覆盖、深层次、强影响力等显著成效。运用专题研究的成果,可以改进高校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咨询与支持。因此,“基于院校研究的视角”是该书案例研究与评析的重要创新。

在书中,作者提出院校研究是一种兼具定量研究、质性研究的混合研究范式,任何单一的或两三种研究方法都难以支撑院校研究范式作用的发挥,需要文献研究、调查观察、教育实验、教育行动、教育个案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该书对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的研究就较好地反映了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如关于专业集群实践探索的院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应用型院校开展专业集群探索的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运用与检验理论,进而完善理论,改进实践,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与相互提升。因此,该书提出院校研究是一种兼具定量研究、质性研究的混合研究范式,这也是对院校研究理论方法的一种创新。

2000年3月,我在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创建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开始借鉴美国院校研究的经验,着手开展中国院校研究。经过 20 多年的探索,中国院校研究经历了初步形成、规范发展两个阶段,现在开始走向成熟。而巧合的是,20世纪末本世纪初,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兴起了一大批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即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经历了新建、新兴、新型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比较成熟的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大学历史不长,因而更需要被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更需要院校研究理论和高教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加强院校研究工作,更需要不断提升大学领导与管理团队办学治校能力与水平。

顾永安等著《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在中国应用型大学专业集群的专题研究与中国院校研究范式的紧密结合上做出了开拓性、有意义的尝试,做出了具有鲜明院校研究特征的管理研究、咨询研究、应用研究。当然,无论是中国应用型大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建设、发展与研究,还是推进中国院校研究从规范发展走向成熟发展阶段,都还有大量的研究与工作要做,希望更多的院校研究者、实践者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也希望顾永安教授及其应用型院校研究团队聚焦中国应用型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大学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也为推进中国院校研究工作、提高中国院校研究水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后注:

本文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创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献君教授为顾永安教授等著《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2023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所作的序。题目为编者所加。

《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是《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7月)的姊妹篇。《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论纲》获得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苏州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侧重理论研究与理论体系建构;《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实践探索》侧重院校研究与实践体系建构,两者各有侧重、各具价值,共同构建了应用型专业集群研究体系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集群应用型案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