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新闻发展的多层瓶颈及突破路径

2024-01-26 12:18
记者摇篮 2023年12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受众内容

徐 凌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人们对资讯的获取方式以及呈现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2G 时代被人们称为“文字信息时代”,此时的新闻内容主要以文字方式呈现;3G时代被称为“图片时代”,此时新闻内容主要以图文方式呈现;4G时代被称为“视频时代”,此时网络传输速度有了较大提升,已经能支持视频信息的快速传输,这也标志着短视频新闻时代的到来。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媒体开始尝试利用短视频这一新兴形式来展现新闻资讯,同时这也是媒体迈向融媒的重要步骤。但从短视频新闻发展现状来看,虽说目前短视频新闻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方式之一,也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但在生产模式、变现方式、体制机制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而在5G 时代人工智能及传输速率的赋能下,社会将会迈进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时代,这也是媒体发展的未来。对此,本文将深入分析短视频新闻目前存在的多层瓶颈,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为短视频新闻在5G时代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短视频新闻发展的多层瓶颈

1.生产模式之困:品质低、人才缺,体验不尽如人意

从目前短视频新闻发展整体来看,虽然偶有精品、爆款,但整体质量较为低下,这是因为短视频新闻虽然历经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主流媒体对短视频新闻生产的技术储备及人才储备还较为欠缺,甚至许多媒体人错误地认为短视频新闻就是“时长较短的新闻”。所以,许多媒体在发布短视频新闻时,采用简单剪辑新闻片段的方式,将片段作为新闻。还有的媒体由于技术原因,在制作短视频新闻时出现音画不同步、清晰度不足或横竖屏切换画幅显示不合适等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受众收看体验不佳,使短视频新闻未能发挥应有的传播作用。

还有的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及时性和热度,未经审核便采用网友提供的“UGC 内容”,而有的内容是由网友摆拍而成,如果媒体将这些内容作为新闻传播,就会影响媒体公信力。这种方式虽说贴合受众收看习惯,但信源和品质却难以保证,令人难辨真假。

2.受众选择之困:新闻热度不等于受众喜好,推送两难

从当前短视频平台的浏览情况来看,大众在平台上的浏览行为有着极大的随意性,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就多看几眼,遇到不感兴趣的就“划之即走”。智能技术的融入为短视频平台提供了解决方案,许多平台开发了智能推荐机制,根据用户的浏览行为为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增强用户黏度。而对于媒体来说,在生产短视频新闻时不可能仅根据受众喜好进行生产,还要依据新闻的热度、重要性等方面来进行生产,不一定所有的新闻都是受众感兴趣的。由此可见,受众选择也是制约短视频新闻发展的一个瓶颈。

3.变现模式之困:模式单一,变现多元化道路任重道远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内容变现除了依靠流量,便是依靠广告投放。但在“流量为王”的传播语境下,广告主在投放广告前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平台的流量。从目前媒体的发展情况来看,虽说短视频新闻能够给媒体带来美誉度和知名度,却不能为自家平台导流。许多短视频新闻在第三方平台风生水起,却无法将用户导入自有流量池中。

目前短视频新闻的变现模式仍然是以投放广告为主,但由于主流媒体的形象限制,在选择广告时限制较多,这也制约了媒体短视频新闻的盈利。此外,短视频时长较短,不可能在播放前或播放中插入广告,所以只能依靠启动广告、冠名广告、植入广告等方式来进行投放。正是由于诸多限制,主流媒体在招商引资、吸引广告主方面受限较多,短视频新闻广告带给媒体的盈利极为有限。由此可见,短视频新闻的变现模式还较为单一,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变现模式更加多元。

4.体制机制之困:队伍转型难、外力介入难、考核评价难

媒体现行的体制机制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媒体的发展需求,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短视频新闻生产层面来看,许多主流媒体缺乏专业的内容生产队伍,大部分短视频新闻生产人员都是由内部人员转岗而来,其专业生产技能主要是依靠自学摸索,而且经常是一个或几个人就负责了内容生产的全部流程。实际上,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不仅包括内容的拍摄、剪辑,还包括字幕制作、图片应用、声音配制等,这需要多种人才协作才能完成,而媒体目前的队伍构成是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的。

第二,目前新闻从业的门槛较高。《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应当是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非公有资本不得介入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业务。”这也决定了商业平台难以介入新闻生产环节当中,只能通过转发、分享的形式发布信息,这使得短视频新闻的生产主体较为受限。

第三,从目前的考核制度来看,对短视频新闻的考核、评价标准尚未构建,也未对短视频新闻生产确立具体的行业标准。标准的缺乏,既不能激起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也使得短视频新闻质量参差不齐,长此以往不利于短视频新闻的发展。

二、短视频新闻多层瓶颈的突破策略

从前文阐述来看,目前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还存在着多层瓶颈,要突破这些瓶颈的限制则要从内容生产、变现模式、体制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重塑内容生产模式,推动“用户生产+智能生产+专业把关”

要想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首先就要重塑内容生产模式。当前短视频新闻的生产结构以“专业生产+用户生产”为主,虽然“用户生产”内容的使用能够丰富短视频新闻的类型,保证内容的供给,但是内容品质却难以得到保障;而“专业生产”内容虽然能保证品质,却无法满足受众的其他需求。所以,就要重塑目前短视频新闻的生产结构,以更加新颖的模式来适应市场需求。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不少媒体都在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内容生产。比如早在2018 年6月,新华社就发布了“MAGIC”智能化生产平台,在此后的俄罗斯世界杯报道中大放异彩,极大提升了媒体的报道效率。再如2020 年8 月,由新华社和阿里巴巴共同研发的“新华智云文旅”平台正式发布,该智能平台所生产的短视频质量和人工编辑生产的别无二致,但生产效率是人工编辑所无法比拟的,最快仅用6秒就可以制作一条短视频新闻。可以说,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媒体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2023 年8 月31 日,百度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文心一言”全面向社会开放,“文心一言”可以帮助用户翻译、撰写文案、排版、绘图,虽然不够完善,却也极大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

其次,在当前内容生产结构中,虽然“用户生产”内容的出现保证了各大平台的内容供给,使平台内容多样化,但是由于生产者知识储备、制作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内容品质难以得到保证。所以,在新传播形势下为了保证短视频新闻的及时性、专业性、多样性,主流媒体及短视频平台要构建起“用户生产+智能生产+专业把关”的生产模式,由主流媒体从专业角度作为最后的“把关者”。在新模式下,既可以保证短视频新闻生产效率,又可以保证内容品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重构内容变现模式,以裂变式传播推动多元化变现

随着社交媒体及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交分享传播”和“智能精准推荐”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两种主要形式。对此,在短视频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也要重视社交媒体和智能技术的作用,以此来提升传播效率,推动内容变现。

第一,短视频新闻除了在媒体客户端、短视频平台传播外,也要利用超链接分享、视频分享等方式在社交媒体传播。这是因为,社交媒体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网络平台,当短视频新闻在其中传播时,依据人际关系效应迅速发生裂变,提升新闻传播速度,拓展新闻传播范围,能够迅速形成社会热点。比如2023 年9月13日,墨西哥国会公布了外星人尸体样本,此事经由新浪微博传播后迅速登上热搜,成为广大网友讨论的热点话题。再以微信为例,当一个用户看到感兴趣的短视频新闻时,他会将短视频分享给好友或微信群中,而好友又能分享至他的好友和微信群。在社交媒体传播模式下,一些未关注该新闻的民众也能看到该信息,从而激发用户讨论和主动转发,使新闻能够触达更远的地方。

第二,除了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外,媒体还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受众进行精准传播。是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收集用户信息、分析用户喜好来实现精准投放的。在此传播模式下,不仅使受众接收信息更加方便,而且所接收到的大部分是其感兴趣的信息,从而改变受众接收短视频新闻的随机性,能够有效增强用户黏性。

第三,在“流量红利”的传播语境下,媒体想要提升内容变现能力离不开流量的作用。目前,短视频流量大多把控在第三方网络平台手中,媒体入驻平台推送内容,从根本上看只是为第三方网络平台做嫁衣而已。所以,媒体要想方设法将用户流量导入自有流量池中,将“流量红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当热点新闻出现时,媒体可率先在第三方网络平台对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以吸引受众注意力。而后媒体发挥专业生产能力,充分发掘新闻背后的信息,而这些后续报道则发布在自有客户端中,吸引用户转至自己的新闻平台收看。

第四,短视频新闻变现除了广告收益之外,还可利用内容付费的方式进行变现。内容付费主要有用户付费和版权付费两种模式。用户付费是指用户付出一定的费用来获取知识信息。比如,目前许多短视频平台推出的付费短剧就取得了成功。除了内容付费外,用户打赏也可以作为媒体变现的一种方式。而版权付费是指主流媒体凭借其权威地位的优势可以获取到其他商业媒体获取不到的资源和信息,由这些素材制作出的短视频新闻是一般商业媒体无法达成的,将这些独家的短视频新闻版权出售给商业平台也能获取可观的版权收益。

3.改革媒体体制机制,以规范化、体系化构建打破壁垒

要实现短视频新闻的长足发展,就要改革媒体的体制机制,使其更加适合时代需求。

第一,媒体要构建起适合短视频新闻内容生产的专业规制。目前,“用户生产”已成为短视频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媒体在应用这些素材之前还要对其进行审核,以规避失范现象的出现。所以,在媒体进行内容生产时更需建立起专业规制。比如,澎湃新闻就成立了专门的视频制作团队,还打通了各部门间的创作壁垒,让各部门从自身特色出发创作短视频新闻,这不仅有效整合了创作力量,而且还有效提升了内容的生产力。另外,澎湃新闻特别设置了《拍客》栏目,鼓励网民踊跃投稿,对于网民上传的新闻素材,采编人员会进行审核,如果新闻各要素齐全,采编人员经过专业处理后就可采用,采用后会支付给拍客相应的稿酬;如果新闻要素不全,采编人员会直接与拍客对接求证,以保证素材来源的真实、客观。

第二,建立符合生产需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等指标纳入个人评价考核中。例如《铜陵日报》就将点击量、阅读数乃至公众号粉丝数量都纳入了绩效考核范围,不仅有效提升了内部人员的融媒意识,也激发了内部人员的创作积极性。

第三,网络平台可以采取和主流媒体合作的方式,加入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比如《新京报》与腾讯合作成立的“我们视频”,就让腾讯公司借助《新京报》加入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此举在保证新闻质量的基础上,也能丰富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呈现类型,促进短视频新闻的发展。

三、结语

在当前传播环境下,人们的需求和喜好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如何利用好新技术生产出大量高品质的短视频新闻,对媒体而言,不仅关系着媒体融合的成效,更关系着未来的发展。所以,媒体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突破短视频新闻发展的多层瓶颈。此外,作为媒体机构的上级单位,有关部门也应制定出一系列的新措施、新方式来鼓励媒体进行内容生产,同时还要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对发布于新渠道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审核,避免低品质内容的出现。只有政府和媒体、民众一起构建起和谐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才能使短视频新闻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主要内容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