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自然进阶模块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24-01-26 20:52罗依惠柴逸涵
写作 2023年6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传染病科普

罗依惠 柴逸涵

大学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工作中各种各样的文案写作任务,常常感到不知所措,有些人甚至无法快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难以与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浙江大学于2021年开设了“大学写作”这门通识课程。

“大学写作”通识课程由基础模块、主题进阶模块和讲座三部分构成。基础模块,主要向学生传授逻辑、论证与批判性思维的原则规范以及语言运用的方法与技巧①金立:《面向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的“大学写作”课程之创新与发展》,《中国大学教学》2023年第3期。。主题进阶模块设置四个主题方向——人、自然、社会和创意,涵盖了哲学、文学、医学、高分子、海洋、环境资源、国际教育、公共管理、航空航天、生工食品、能源工程等不同的学科领域。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以一个具体论题为主线开展沉浸式的写作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写作素养和思维能力②金立、于翔:《论逻辑、分析性写作、大学通识教育之关系》,《写作》2023年第4期。。讲座学习模块则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分享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心得体会,帮助学生开拓学术视野,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一、自然模块写作文体的选择与评分标准

自然进阶模块面向的是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学生,定位是培养学生的说理性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并有条理地进行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可能遇到的各种质疑和反驳,以确保写作内容既简洁明了又具有说服力。针对这一定位,结合自然模块的专业特点,教师团队经过深入细致的讨论,决定选择读书笔记和科普文章作为写作训练的文体。

作为自然进阶模块的一名任课教师,我开设的主题是“传染病与健康”,来选我这门课的学生,大多都对传染病怀有浓厚的兴趣。课程的写作训练围绕着“传染病与健康”主题展开。在学生正式动笔之前,我首先要求他们去阅读传染病这个主题的一些文献资料。因为阅读是提高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掌握传染病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一些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和信息为后续读书笔记和科普文章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阅读也有利于开阔视野,使他们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不仅仅只有细菌和病毒,还包括了寄生虫和真菌等。传染病不但给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甚至还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通过阅读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阅读之后,要求每个学生提交的第一篇文章是1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锻炼一个人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读完书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这便是思考。写读书笔记可锻炼人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分析综合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笔记的写作过程一方面训练了写作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产生新的思考,发现新问题和研究新问题。读书笔记的写作,要求学生首先提纲挈领地介绍所读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挖掘对所读文本的评价与思考,或阐述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表达对作者观点的认同与反对,或提出创造性见解,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体悟。读书笔记的评判标准是:论题是否明确,对选题认识有无偏差;整篇文章的论述是否按照逻辑顺序展开,条理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在内容和表达上有无逻辑谬误,能否联系实际,有无个人独到的思考与体悟。

要求学生提交的第二篇文章是2000 字左右的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一方面可以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介绍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另一方面也传播了科学思维,即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和解决科学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还弘扬了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写科普文章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好地掌握前面阅读的有关传染病的文献资料,熟悉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然后把复杂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科普文章的写作,一方面训练了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整篇文章都要以事实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在陈述的事实、分析的问题、论证的理论原理和科学结论等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要经得起推敲。另一方面,科普文章的写作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力求用词准确,表达精准。我要求学生围绕一种感兴趣的传染病,从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来论述。科普文章的评判标准是:是否符合科学性的要求——基于科学事实,信息准确无误;是否符合通俗性的要求——语言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是否符合可读性的要求——写得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兴趣。

二、读书笔记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从他们交上来的读书笔记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问题一,有些学生交上来的读书笔记是在大段大段地复述原文的内容,有些读书笔记几乎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复述原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一部分学生不明白读书笔记的写作要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需要向他们介绍大学阶段所要写的读书笔记跟中学阶段写的摘录式读书笔记是不一样的。“大学写作”课程中要求写的是心得评论式读书笔记,对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用一两句话概括即可,应该把大量的笔墨用在写自己的心得评论上,要抓住阅读过程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作为引发议论或评论的根据,不要面面俱到。要通过对原文的阅读,提出个人的见解或观点。教师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心得评论式读书笔记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以便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二是因为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的概括能力比较差,不知道该如何用一两句话去概括所读文献的主要内容,有的甚至是读了原文以后也搞不清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观点。众所周知,概括能力对阅读和写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概括能力,才能够全面地捕捉文献中的内容,将零碎的信息整合成有条理的框架,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也只有拥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才能拨开现象的迷雾,直达事物的本质,准确地把握所读文献的内涵,并深刻地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需要在写作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去理解所读的文献资料。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文本,可以建议学生把它划分成若干简单的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各个击破,了解它们在整体中占有的地位,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只有把每个部分都搞明白之后,才能对整篇文献有一个基本明确的认识。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对所读文献的归纳能力。要对那些具体的、零碎而不系统的信息比较归类,摒弃那些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从而得出正确的、系统的结论,这个分析、综合、舍弃的过程,也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加工的过程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归纳不是信息的量的简单压缩,而是对文献最核心内容的精心凝炼。引导学生要从全局出发,理清头绪,抓好文献叙述的主干,逐次删去枝蔓,要根据文献中最关键的内容,事物最本质的属性,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提炼出所读文献的主题或段旨。

问题二,有些学生对传染病文献的阅读大多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信息上。缺乏透过字里行间去深入挖掘文献背后内容的能力,学术视野非常狭窄。交上来的读书笔记内容是干巴巴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东西可写。例如,在阅读“鼠疫”这个章节时,交上来的读书笔记大多是寥寥数语,只是写道:鼠疫是一种很可怕的传染病,曾造成中世纪欧洲很多人的死亡,我们要加强个人防护,警惕这种传染病的再次爆发。他们对中世纪欧洲鼠疫爆发的原因缺乏深刻的思考,也不会进一步地去挖掘鼠疫的爆发曾刷新了当时欧洲的阶级格局,产生了新的社会形态以及带来后续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重大的历史意义②陈叶亮:《黑死病:欧洲从中世纪迈进现代社会的起点》,《世界文化》2022年第10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入一些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辨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例如,传染病究竟从哪里来?是先有病毒细菌,还是先有人类?现代医学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抗争就像是一场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因为细菌病毒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无限变异的可能性,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的斗争一直都会持续下去,那么应该如何更有效地预防传染病呢?再比如,人类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都是构成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努力发展科技,改善生活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我们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应该发挥的作用?什么才是最长久的生存策略?思辨性问题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对事物作出符合逻辑关系的正确判断;同时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积极地调研文献,自主探究,通过释疑生疑、生疑释疑的不断磨砺后,享受问题解决带来的喜悦。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大家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可以大胆争论,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交流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启发和促进,合作能力也随之提高。尤其是让那些原先觉得“无话可说”的学生,不但敢说话,而且还有话说。

问题三,有些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内容和观点往往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有过于迷信学术权威的倾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式阅读,即不要盲目和被动地接受文献中的内容,而要对作者的观点、倾向、假设进行对比、分析或质疑,以形成自己的判断。可以要求学生不断地问自己:“这篇文章的论据是不是具有说服力?是否能有效地支持作者的论点?在语言的表述上是否充斥着主观的色彩?文本的结构和信息的组织方法是否能凸显作者的观点,实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同样也要用批判性思维对自己的论点进行反思和质疑,以确保它们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去年有一位学生交上来的读书笔记是这样写的:“经过不断的努力,鼠疫终有一天会被人类彻底消灭!”于是我问他:“你认为鼠疫会被人类彻底消灭的观点有什么依据?”当时他振振有词地回答:“既然天花已经被人类消灭了,因此可以断定鼠疫终有一天也会被人类彻底消灭的。”接着我问那位学生:“引起天花和鼠疫这两种传染病各自的病原体是什么?它们都能寄生在动物体内吗?这两者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哪里?”这时候那位学生才意识到他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收集起来的所有证据进行仔细的评估和深入的研究,确保它们是可信的,可靠的,并且要能够有效地支持我们的论点。在进行论证推理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精心规划文中观点和信息的顺序,要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一些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来使段落和句子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指明论证发展的方向,使读者了解我们的推理思路。此外还要把可能的质疑和反驳意见都考虑在内,并适当地给出合理解释,这样才能使观点的表达更准确合理,文章也更有说服力。

问题四,一部分学生的读书笔记中还存在“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使其明白心得评论式读书笔记是写自己读后的感受。由于阅读人的自身情况不同、读时的着眼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的感受也往往不同,所以心得评论式读书笔记不应雷同,即便是对于同一个话题或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挖掘出更多的素材和观点。例如,传染病的爆发会导致许多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去考虑: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呢?又比如,传染病的爆发总是让人胆战心惊,绝大多数的人恨不得把世界上引发传染病的各种病原体都赶尽杀绝,可世界上却有一小部分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传染病在制造生化武器。18 世纪欧洲人曾把沾有天花病毒的毯子送给印第安人,造成“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种族屠杀”事件,这便是一个例子①Foster D.“Smallpox as a Biological Weapon: Implications for the Critical Care Clinician”. Dimensions of Critical Care Nursing 22.1(2003):2-7.,那么能否从传染病的视角探讨一下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生物安全问题呢?……写心得评论式读书笔记能找到很多不同的思考角度。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地方,说别人没有说过的意思、内容,这样才能新鲜有生气,令人耳目一新。

三,科普文章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在科普文章的批改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问题一,有些学生科普文章的选题过大,写得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科普文章的选题上,要做到“小而专”,不求“大而全”。只要完整地表述一个知识点或观点即可。科普文章提倡的是“小题大做”,即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深入论述,做到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比如一位学生的选题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诸多疑问及对策”,综观全文,面铺得太广,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没有聚焦在一个问题上。于是我和助教跟那位学生进行了面谈,询问他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他告诉我们他最想阐述的问题是“新冠病毒是否能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如果能,我们该如何消灭这些存在于公共环境中的病毒?”鉴于他的这个想法,我们建议他修改文章的题目,专门针对公共环境的防疫问题做个科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展开深入细致的论述。

问题二,学生写的科普文章严谨性还有待加强。教师要告诫学生:科学性和严谨性是科普文章最本质的特征。科普文章的作者应始终保持认真负责、客观公正的态度,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确保文章各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在写作过程中,要力求用词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过于轻描淡写。例如,有一位学生提交上来的科普文章是这样写的:“新冠病毒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新冠病毒可以在空气中存活长达三年,只要有风吹过,病毒就会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事实果真如此吗?空气传播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传播的概率是多少?存活长达三年的依据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提醒学生进行仔细的思考,不能信口开河。为了确保科普文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提供更准确、更权威的官方数据和文献报道,并对相关表述,如该案例中传播途径和传播距离的描述进行核查及审视,以免闹出科学原理错误的笑话。

又例如,一位学生文章中写道:“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可以彻底治愈COVID-19,但是针对不同症状的治疗和支持性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如对发烧患者使用退烧药,对咳嗽患者使用止咳药……”上述的阐述太过于绝对化,甚至有点含糊其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者的身份剥离开来,切换成读者的角度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追问: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退烧药?罹患新冠肺炎时的高烧和平时普通发烧有什么区别?退烧药又有哪些禁忌症?退烧药缓解发热症状的机理是什么?从病因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全面思考,深度探究所谓“常识”背后的深层含义,理清关系,这样才能使写出来的科普文章在思维上更具严谨性和科学性。

问题三,也有一部分学生写出来的科普文章缺乏通俗性和趣味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学习一些创新性的表达句式和表现手法,启发学生突破单一无趣的写作方式。尝试着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代替平淡无味的叙述。要鼓励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将专门的知识说得有趣。例如,有位学生在描述新冠病毒的结构一开始时是这样叙述的:“新冠病毒里面是RNA核酸,外面是蛋白质衣壳,上面有M蛋白,S蛋白……”这段文字读起来让人感到索然无味。于是我建议她:能否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进行叙述。经过修改,变成了下面这段文字:

大家好,我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其实你也可以叫我SARSCoV-2,我是冠状病毒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我们的直径只有100 纳米,我们600 个兄弟姐妹排成一队的长度也才和一根头发丝的宽度相近,所以只有在数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窥见我们的真容。在我们圆球状的囊膜外壳上,有着王冠般的蛋白质凸起,这也是我们名字的由来。在外壳上还附着着各种蛋白质:S蛋白,是我们进入人体细胞的“钥匙”和攻击人体细胞的“武器”;M 蛋白,是我们生产下一代的重要工具;E 蛋白,使我们的外壳更加坚硬,保护着我们最重要的部分——RNA。

显然,第二种拟人化的介绍病毒的叙述让人感到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又比如,学生在介绍新冠病毒的传播时,一开始只很笼统地说了句:新冠病毒的传播很广。于是我和助教找那位同学进行面谈,问他:“传播很广体现在哪些地方?用什么修辞方法可以来凸显这个‘广’呢?”那位同学经过思考,把这句话后来修改成了以下这段文字:

作为冠状病毒的一份子,我与各位前辈有着相同的主要传播方式——飞沫传播。据统计,人的一声咳嗽可以喷射出2万个小飞沫,一个喷嚏可以打出近100万粒飞沫,而每一个飞沫粒子上面都拥挤着我们几万个兄弟姐妹。通过飞沫传播,我们最远可以飘到2 米远处。但可别小瞧了我们,如果我们没有立即找到下一个目标,我们就会随着比较小的飞沫到处飘荡,这就是我们的第二种传播手段——气溶胶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了密闭潮湿的条件,那么即使在5米之外你也可以发现我们的踪影。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附着在物体表面进行传播或者直接通过接触传播。凭借这几种方法,在湿润、阴暗、密闭、人员密集的条件下,我们只需要5分钟便可以从1个人传遍150人。

由此可见,他已经学会用分类别、列数据等方法把一个抽象的概念说得形象具体了。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国家“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的不断推进,卓越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目标。卓越人才不但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表达和沟通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写作”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是对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是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不仅是事实性知识的简单积累,更是一个不断建构论证、反驳论证的社会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科学理论被表达、被质疑和反驳、被澄清和解释,甚至是被推翻和重构①Kuhn D.“Science as argument: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cientific thinking”.Science education,77 (1993):319-337.。因此,不能将知识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对知识的学习也不仅仅只是记忆、背诵、练习,而是应该通过论证去理解、澄清和构建②彭正梅、伍绍杨、付晓洁等:《如何提升课堂的思维品质:迈向论证式教学》,《开放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我教授“大学写作”课程已经有三年了,在这三年中我看到了学生们通过学习“大学写作”课程取得的进步。他们不仅在写作能力和表达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开始从高考模板式的写作和相互仿拟式的写作的围墙中走出来,重新审视写作的本质和意义,将其视为一种思维表达的工具。通过写作,他们不仅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想法,而且还与他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升。通过“大学写作”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发现自我。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了无比的期待。我们期待着“大学写作”课程能够在培养更多卓越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期待着,每一个从“大学写作”课程走出的学生,都能成为有深度、有见解、有情感、有思想的独立个体。我们期待着,写作能够成为每一个人的翅膀,带他们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传染病科普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科普达人养成记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