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研究

2024-01-26 03:58陈俊宇肖景峰魏琴琴黄振国金龙新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村域湖南全省

陈俊宇,刘 贝,刘 宇,肖景峰,魏琴琴,黄振国,金龙新,余 德

(1.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3.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振兴乡村产业的落脚点在村(社区),加快推进村域乡村产业兴旺,可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振兴的根基,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1-2]。而生产要素投入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4]。湖南是农业大省,受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和产业生产要素的影响,全省乡村产业发展形成了较多区域类型和产业类型。摸清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找准合适的产业发展路径,有利于加快推进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进而推进湖南乡村产业振兴。因此,该研究以相应年份的《湖南农村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和相关部门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通过梳理湖南村域总体发展特点、村域产业生产要素现状特点以及村域乡村产业产出情况,分析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湖南村域乡村产业生产要素现状特点

1.1 湖南村域总体现状特点

1.1.1 农业自然资源 湖南位于25°N~30°N,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 300~1 900 h,年平均气温为16~18℃,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湖南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大体上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其中,山地、丘陵及岗地、平原和水面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51.2%、29.3%、13.1%和6.4%。湖南河流众多,降水丰沛,水系发达,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5 km 以上的河流有5 341 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200~1 700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 689 亿m3,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 位。湖南拥有种子植物5 000 余种,粮食、油料、纤维、糖料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等各类农作物1 万多种,哺乳动物66 种、鸟类400 余种、爬行类71 种、两栖类39 种、鱼类200 余种、经济昆虫1 000 余种,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为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种质资源。

1.1.2 行政村数量及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行政村数量经历了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过程。1980—2003 年,全省行政村数量由46 651 个逐步增加到50 195 个,2004 年后全省行政村数量逐步减少,2015 年全省行政村数量减少到44 151 个。2016 年,全省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建制村分别调整为1 536、28 051 个。截至2020 年,全省共有乡镇1 525 个、建制村27 055 个。从全省行政村的分布来看,行政村数量超过3 000 个的有邵阳、永州2个市,行政村数量为2 000~3 000 个的有怀化、衡阳、常德、郴州、娄底5 个市,行政村数量为1 000~2 000个的有株洲、益阳、湘西、岳阳、张家界5 个市州,行政村数量不超过1 000 个的有湘潭、长沙2 个市。就各行政村平均拥有的乡村人口数量而言,长沙多达4 038 人,株洲、湘潭、衡阳、常德、益阳、岳阳6个市超过2 000人,其他7个市州只有1 000多人。

1.1.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湖南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的农村公路交通网,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2 万km,乡镇和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农村通组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共建成各类水库1.37 万座、灌区7.39 万个、泵站5.32万处、塘坝166 万多处;全省建设各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近4 万处,5 400 多万农村人口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湖南建成村(社区)服务中心2.9 万个,在农民群众需求量较大的事项办理上多数村部实现“一网受理、一站办结”;湖南全面消除行政村卫生室、乡镇全科医生、县域二甲医院空白,全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分别达97.3%、91.45%,1 533 个建制乡镇卫生院2 名及以上全科医生配备率达100%。

1.1.4 农村经济发展 2020 年,湖南城镇化率达到58.76%[5],乡村总人口为4 664.76 万人,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由2000 年的59.29%下降至25.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 584 元,比2000 年的2 197 元提高了6.5 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00 年的2.83 ∶1 下降至2.51 ∶1。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 511.96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3 364.77 亿元,林业产值为428.00 亿元,牧业产值为2 721.63 亿元,渔业产值为477.55 亿元。

1.2 湖南村域产业生产要素现状特点

1.2.1 土地要素 《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湖南共有耕地362.89 万hm2,主要分布在常德、邵阳、衡阳、岳阳、永州、怀化、益阳和郴州等地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63.11 万hm2,主要分布在长沙、常德、衡阳、邵阳、岳阳、永州、株洲、娄底等地区;园地面积为88.61 万hm2,主要分布在怀化、常德、永州、衡阳、郴州和湘西等地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25.85 万hm2,其中,常德、岳阳、益阳、衡阳、永州、怀化和长沙等地区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较大;林地面积为1 271.67 万hm2,主要分布在怀化、永州、郴州、邵阳、湘西、常德、张家界和衡阳等地区;草地面积为14.05 万hm2,主要分布在永州、郴州、邵阳和衡阳等地区;湿地面积为23.61 万hm2,主要分布在岳阳、益阳和常德等地区。

1.2.2 劳动力要素 近年来,湖南全省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略有增加,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从业总人数、乡村农业从业人员数和乡村农业从业人员数占乡村从业总人数的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2020 年,全省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3 423.06 万人,比2010 年的3 400.1 万人增加22.96万人;乡村从业人员、乡村农业从业人员总数分别为3 115.09 万、1 644.09 万人,分别比2010 年减少14.3 万、217.76 万人;全省乡村农业从业人员数占乡村从业总人数的比重由2010 年的59.50%下降到52.78%。

1.2.3 资金要素 随着湖南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投入明显增长。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 年的5 622 元增加到2020 年的16 584 元,农业机械总动力由4 651.55万kW 增加到6 588.95 万kW,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由656.25 万kW 增加到781.03 万kW,农用航空器由无增加到4 976 架,农业机耕面积由468.172 万hm2增加到636.011 万hm2,农业机播面积由19.718万hm2增加到226.002 万hm2,农业机收面积由268.951 万hm2增加到512.781 万hm2,农村用电量由98.63 万kW·h 增加到134.69 万kW·h。

1.2.4 技术要素 湖南农业科技创新实力雄厚,优势突出,成果丰硕。全省拥有农业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8 名,建立了水稻、生猪、棉花、柑橘、蔬菜、旱粮、油菜、茶叶、中药材、水产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同时,湖南正在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岳麓山实验室,并新建了一批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十二五”以来,湖南共有30 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 湖南村域乡村产业产出水平分析

2.1 主要农产品产出水平

2.1.1 粮食作物 湖南粮食产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2000 年的2 767.9 万t 上升至2020 年的3 015.12 万t。分种类来看,稻谷、玉米产量稳中略升,分别从2000 年的2 392.5 万、125.1 万t 上升至2020 年的2 638.94 万、223.25 万t,其中,稻谷中的中稻及一季晚稻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从2000 年的436.1 万t 增加到2020 年的1 110.17 万t,增长了1.55倍,其占稻谷总产量的比重由2000 年的18.23%增长到2020 年的42.07%。豆类、薯类产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由2000 年的59.4 万、156.2 万t 下降至2020 年的40.03 万、98.16 万t。2000、2020 年湖南粮食结构对比如图1 所示。

图1 2000、2020 年湖南粮食结构对比

2.1.2 经济作物 湖南油料、蔬菜产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棉花、糖料、麻类等的产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2020 年全省油料、蔬菜产量分别达到260 万、4 110.1 万t,分别比2000 年增长87%、131%;其中,油料生产以油菜为主,2020 年全省油菜籽产量达到228.74 万t,占油料总产量的87.98%。2020 年全省棉花、糖料、麻类的产量分别为8.18万、34.17 万、0.46 万t,相较于2000 年,其减幅分别为52.87%、69.87%、93.43%。全省茶叶、水果产量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0 年分别达到25.01万、743.36 万t,分别是2000 年的4.36、4.94 倍。其中,水果生产以柑橘为主,2020 年全省柑橘产量为626.66 万t,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84.3%;茶叶生产以绿茶、黑茶、红茶为主,2020 年全省绿茶、黑茶、红茶产量分别为11.45 万、10.26 万、2.44 万t,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45.78%、41.02%、9.76%。

2.1.3 畜禽水产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猪肉的需求量有所减少,对牛羊肉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对禽蛋和水产品的需求量稳步增加。全省猪肉总产量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 年的371.76 万t下降至2020 年的337.7 万t;全省牛羊肉产量呈现上升趋势,2020 年分别为20.5 万、16.1 万t,分别比2000 年增长51.96%、163.93%。全省禽蛋产业和渔业发展迅速,禽蛋产量和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20 年全省禽蛋产量、水产品产量分别达114.39 万、258.92 万t,分别比2000 年增长55.65%、94.37%。

2.2 乡村产业产值情况

2.2.1 产值总量、结构 一是产值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20 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 511.96 亿元,是2000 年的6 倍,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分别为3 364.77 亿、428.00 亿、2 721.63亿、477.55 亿元,分别是2000 年的5.31、8.39、5.6、5.9 倍。二是产值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农业、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均在下降,渔业产值占比基本保持稳定,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不断上升。相较于2000 年,2020 年农业、牧业产值占比分别下降5.84、2.6 个百分点,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分别上升1.63、6.92 个百分点(图2)。经过不断发展和调整,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由以单一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图2 2000、2020 年湖南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情况对比

2.2.2 优势特色产业 截至2020 年,湖南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基本成型,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2 442 亿元。其中,特色产业畜禽、粮食、蔬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3 347 亿、3 038 亿、1 916 亿元,水果、水产、茶叶、中药材、楠竹、油茶、油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773 亿、762 亿、721 亿、546 亿、474 亿、443 亿、422 亿元,油菜、茶叶、中药材、楠竹产业发展较快,产值增长速度超过5%。全省共创建宁乡花猪、安化黑茶等8 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打造19 个省级特色农业小镇,带动创建61 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45 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58 个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拥有116 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275 个省级“一村一品”重点村;早中熟柑橘、优质湘猪、“五彩湘茶”、“湘九味”中药材4 个产业集群被纳入国家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洪江市(黔阳冰糖橙)、邵东市(邵东玉竹)、保靖县(保靖黄金茶)等11 地通过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

3 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3.1 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省70%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为老人、妇女,青壮年劳动力比较缺乏[6],同时,返乡下乡进行创新创业的人员数量极少,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2020 年,湖南乡村产业定位观测点项目组通过对洞庭湖区1 个县的20 个村(社区)在家从业人员进行调研发现,在家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为50 岁以上人员,其中,50~60 岁人员占21.6%,60~70 岁人员占35.2%,70岁以上人员占8.5%;64.5%的村民小组长年龄超过60 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干部仅占37.5%。

3.2 乡村产业发展缺乏资金、融资乏力

乡村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是“钱从哪里来”。改善水利、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农业生产设施,购置农业机械等,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生产等,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投入。但农业投资较大、回报率较低、风险较高,导致农业融资比较困难。虽然近年来湖南财政涉农资金投入逐年增长,但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比,投入总量仍然不足,投资整体效率不高,尤其是资金投入结构还不够合理,很多地方倾向于选择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农村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同时,农户投资能力较弱,较少有积累可用于扩大再生产。

3.3 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

长期以来,农业发展追求解决温饱的农产品数量增长目标。湖南农业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宗农产品生产领域,从事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科技人员约占农业科技人员的60%[7],从事其他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科技人员占比偏低,从事小宗特色农产品、农业机械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保鲜物流、智慧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的科技人员更是缺乏。湖南公共财政对农业科技的经费投入也主要集中在水稻产业,其他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投入经费较少。这种农业创新资源配置格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但不太利于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和推进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科技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比较严重。

3.4 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

目前,湖南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现象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湖南基本科研经费比较有限,一些科研人员较少围绕解决农业生产问题进行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价值“打折扣”,部分科研成果难以转化应用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去。且近年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科技的需求十分迫切。而湖南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尚不成熟,正在实施的科技特派员、“三区”、“万名”等科技服务工程的服务点少、面窄,机制仍需完善,效能有待提高,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有待进一步融合。

4 促进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人才支撑

振兴乡村产业,人才是关键。湖南要着力做好引才育才用才“大文章”,下好乡村人才振兴“先手棋”,以人才为引擎,激活乡村产业振兴“一池春水”,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湖南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将致富能人、先进分子、高素质的青年农民吸引到党内来,增强党员村民发展乡村产业的模范带头力量;要将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示范性家庭农场负责人、示范性种养大户,充分发挥党员致富能人发展乡村产业的模范带头作用。此外,湖南也要鼓励种养大户适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扶持传统艺人发展乡土特色产业,并积极吸引成功人士还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4.2 强化金融支撑

金融是乡村产业发展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支撑要素之一,湖南的政府部门要发挥好政策对金融资源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鼓励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一是要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健康养老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功能开发。二是要聚焦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组织、带动作用的发挥。三是要聚焦融合发展的载体,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新载体的建设和发展。

4.3 强化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创新。湖南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平台的建设,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建立并完善农业科研、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服务等体系;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农业基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科技合作,联合共建乡村特色产业科技研发平台;加强县、乡(镇)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指导与服务。此外,湖南还要针对制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组织多方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加强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配套研究,采用高新技术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研发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藏与保鲜等新工艺和新设备,加强小型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研发,建立并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加工技术体系,着力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村域湖南全省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及对策研究
村域人地关系定量研究——以重丁村为例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立足村域资源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