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质量提升路径

2024-01-26 18:50陈刚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电子商务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不能满足社会对实战人才需求的问题,探索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质量提升的路径:搭建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协同平台、形成产业要素融合的专业教学标准、建立独具专业特色生产性实训基地、名师引领促进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对接社会开展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技术技能培训等。

【关键词】产教融合 电子商务 品牌专业

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2-0038-04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人们的生活、生產方式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制造、管理、金融、零售模式应运而生,企业的运行方式和运行场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创新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产教融合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校企“双元”育人的有效手段。电子商务专业作为融合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现代物流和经济学等知识的新兴交叉学科,其本质是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现代商务运营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产业需求发展与变化,我校在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时,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将电子商务行业工作岗位需求与学习逻辑、认知规律深度融合,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链对接,持续优化电子商务专业实训环境,增强实训教学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实现企业化管理运营,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接轨,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电子商务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

深化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改革任务。2017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作用,搭建“四位一体”架构。

近20多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转变。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2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5%。其中,商品类电子商务交易额27.95万亿元,服务业电商交易额8.08万亿元,合约类电商交易额1.18万亿元。当前,电子商务领域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口,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商业模式全面创新,电商产业市场格局及所需人才都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近年来,各地高校、职业院校电商专业先后启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转型发展,主动适应新业态、新趋势,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开展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一是企业内驱力不强,校企合作缺乏长期规划与保障机制;二是专业建设持续力不足,因对行业认识不足未能完全按照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专业建设,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三是产教融合体系不成熟,大部分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缺乏行业、企业、学校资源整合平台。

为此,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应对接电商产业,夯实产教融合的根基,结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形成系统、完善、科学的专业建设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电商专业人才,促进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的思路

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是由校内电子商务专业教研室与校外企业、行业专家共同构成电子商务品牌产业产学融合运营中心,由产学融合运营中心与合作共建企业共同实现产学结合,完善专业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产学融合运营中心主要负责对电子商务品牌专业运营中心实务、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工作任务、电子商务品牌运营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及就业机制建设,为合作共建企业提供牵引、载体、条件保障、师资保障和激励制度。通过与合作共建企业一起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分析、对电子商务工作任务流程进行分析,建设实战化的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双方平等合作、共建共享与互利互赢。

基于此,本文探索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平台、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及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方式,整合、优化和完善专业现有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建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入行业企业专家,由名师引领提升师资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活动,从而树立富有特色电子商务专业品牌,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搭建专业建设协同平台

目前,传统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教学未能实现产业与教育的结合。一方面,学校、企业各自为政,合作形式较为松散、随机,企业缺乏主动性,合作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学校的社会资源有限,仅靠学校自身很难独立给本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出现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互脱节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为专业建设提供保障。基于此,学校应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一体化协同平台,以此为电子商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改革提供平台支持。在这个一体化协同平台中,各方基于一致的目标共同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能够满足社会所需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在此背景下,广西物资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搭建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协同服务平台,形成以学校为核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为基础,全国和广西电商行业指导委员会、广西电子商务协会及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行业企业为协同的平台,在制度、管理、教学、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制定并完善《广西物资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广西物资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办法》《广西物资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多个制度,共同研究制定、实施并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得到保障;发挥平台深化教学改革、扩大校企合作空间、提升师资服务社会能力、提高中职电商建设水平等方面的积极牵引作用,进一步解决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社会服务脱节的问题,为人才培养、技能培训、资源开发等服务领域提供支持,从而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服务地方经济、开展社会服务的成效。

(二)形成产业要素融合的专业教学标准

如何才能把产业元素与商业需要融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笔者认为,专业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的规律,提炼产业因素,掌握认识规律,以“研究—解构—融入—实践”的研究路径为切入点,在“学习—解构—融合—运用”的过程中,建立“由产及教”“产教融合”的职业培训规范。

在专业教学标准融入产业要素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整个产业链进行逆向研究,将专业方向和行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科学制订调查方案,对行业、企业和学校进行全面的调研。利用协同平台,对产业链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对多家企业进行现场考察。通过对产业链中各主要企业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确定各行业所需要的专业职位,从而使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与就业市场进行有效对接。二是提出基于产学结合的“基础相融、专业精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委员会,在委员会指导下完成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的研究。重点在分析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匹配的岗位工作任务基础上,充分挖掘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要素,以此实现岗位能力与人才培养的充分对接。基于这一点,突破传统的学科、专业之间的隔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融合多学科交叉课程,建立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在实现对接的过程中,针对支撑标准实施的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流程,实现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生产过程与课程标准的有效衔接。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围绕电商产业链衍生岗位群开发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课程,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流程,设计以“线上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文案策划—网络分销—电子商务创业实战”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同时落实课程思政,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壮美广西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依托课程体系改革,我校开发了一批与课程标准相结合,兼顾文化素养、创新创业及区域特色的课程资源(见表1)。四是按照“调查—解构—整合—运用”的认识规律,以“由产及教”为目标,对岗位需求元素进行最后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教师就要带着问题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改进、优化电子商务学科建设。

表1 电子商务专业教材编写、出版一览表

[项目 序号 课程 说明 出版教材 1 店铺运营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新零售实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 农村电子商务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4 跨境电商实务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5 直播电商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校本读本 1 我为家乡做代言:美食 师生共建 2 我为家乡做代言:美景 师生共建 3 我为家乡做代言:美城 师生共建 优质核心课程 1 店铺运营 广西在线精品课程 ]

(三)建立独具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

在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具备产业要素的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为实现对教学资源持续更新的目标,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充分依托协同平台,通过平台资源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研究中心、公共实训中心;将产业要素融入电子商务专业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方式推进实践教学项目;将开展对外服务作为重要手段,将企业过去的真实项目案例转换为电子商务品牌专业教育的资源,并建设更加完善的案例教学资源库,使教师得以在更加充分的教学资源加持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信息化、项目化与一体化教学。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格局,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电商”“现代物流”等自治区级实习基地为依托,建立“企中校”“校中企”实习基地,引进广西农小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盈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校中企”,与专业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及公司运营活动。例如学生进入学校即拥有学校学生和公司员工双重身份,校中企成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在校中企教学管理框架下,依托“校中企”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完成生产性实训,告别模拟、虚拟、仿真的局限与不足,真正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上交叉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此基础上,我校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名师工作坊等,依托校中企引入行业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组成由名师能匠引领的教学团队。团队教师不仅开展教学活动,还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实战、技术技能指导、项目孵化及社会服务等活动,促进教学和生产的结合。以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例,自2017年以来,经过六年建设,该服务中心目前团队成员已达30人,累计开展了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近200场,孵化“阿柑鲜生”“芒小二”“果二妹”等农产品品牌27个,面向县域新农人、返乡就业创业人员等培训超过20 000人次,足迹覆盖广西90.00%的电商示范县。这些服务项目同时被运用到教学中,既提高了师生的实践水平,又丰富了生产性实践教学资源。

我校加强与企业合作,组建订单班开展学徒制教学。由相关企业的人事部门挑选部分学生进入订单班学习,提升订单班学员的实践能力。在学徒制中,订单班学员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电子商务精品课程,还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学习企业标准。企业对订单班学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业务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另外,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按照企业的相关岗位需求进行设置,学校聘请在相应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员工入校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与技巧。同时,也可让学生在企业进行轮换,形成一带一、一带多的师徒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结合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充分利用所建实训基地的教师资源以及发挥客观条件的优势,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将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企业员工、在校學生、从事信息服务相关专业的员工等列为主要培训对象,对外全面展开教学。最后,学校利用这一渠道,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资源,企业通过为学生开展外部培训服务的便利,招收更符合岗位要求的学生到企业工作,从而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共赢。

(四)名师引领促进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我校基于学校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围绕专业发展需求,引进行业企业领军人才,聘请电商导师及高技能人才,校企联合以陈静思政名师工作坊和苏春发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名师引领下的创新教师团队。专业依托协同平台和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双向”教师培养机制及“兼职教师校企共建”建设机制、“新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四级师资队伍培养机制,通过内培外引、企业挂职等措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电子商务专业采用双带头人制度,聘请一名广西本土企业高技术专家担任企业带头人,形成双导师团队。即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加大专业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建立“优质农商企业教师工作站”企业实践基地,每年至少安排4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深度开展电商企业相关岗位锻炼,使教师学习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每年组织专业教师通过交流培训、教研教改、企业实践、学历提升、参与比赛、社会服务等多种手段,培养职业教育理念、电子商务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不断拓宽视野、提升内涵,推进教师团队双师素质整体提升,有力保障专业建设及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开展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技术技能培训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结合专业资源与人才优势,建立社会培训服務体系,打造职教服务品牌,主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认定、就业创业等培训,加强社会团体的继续教育、学历提升教育。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优化培训课程体系,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重点为中小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为社会团体提供普及性培训。开展针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重点围绕广西“三农”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影响力,为农村地区提供结对帮扶、技术指导等服务,并积极与广西横州市、上林县等地方政府合作举办县域电商大赛,提高当地电商人才技术技能水平,帮助农民掌握较先进的电商技术和管理知识。

此外,我校积极推进普职融通,建立相应制度和机制,探索普职融通方式,为职业教育持续衔接奠定基础。一是开展中小学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教育。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教育周活动,举办职业体验讲座、职业情景演练等,展示师生技能作品、职业教育科技应用等系列活动,展示职业教育成果,使学生了解职业技能和工作环境,加深中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播下职业教育的“种子”。二是深入社区宣传,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充分利用招生宣传“大篷车”“小篷车”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家长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使学生、家长充分了解电商专业布局、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具体情况。

总而言之,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在此过程中,将产教融合理念深入课堂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人们对电子商务专业关注度的提高,职业学校要紧紧把握产教融合的大环境,继续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以课程为载体,发挥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同努力,加速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持续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雪媛,汤秋婷,陈红.职业院校省级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以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4).

[2]刘赟,汤飞飞.实践创新“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设思路[J].经济师,2023(2).

[3]李小斌,魏勇军,刘春光,等.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探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

[4]李菲,李俊华,黎海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建设路径探索[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2(12).

[5]刘丽婉.大数据积分制人才培养管理平台建设探索: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职业,2022(23).

[6]赵晓庆,厉丹,姚琛.基于赛教融合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评《ITMC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与竞赛系统指导手册》[J].商业经济研究,2022(22).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群构建研究与实践”(GXZZJG2020A04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刚(1981— ),陕西西安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电子商务教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