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2024-01-27 18:08赵丹
中国市场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

赵丹

摘 要: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是保障实现国家经济全面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基础。 2013年我国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6年我国普惠金融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快速发展下的普惠金融不仅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日趋完善,而且还能让农村商业银行在数字化的金融浪潮中获得更多客户及潜在的资源。文章对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农村商业银行及其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述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希望为我国的农村振兴战略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49;F83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2-004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2.012

1 引言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和新型农民的主体培育,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普惠金融数字化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作为“三农”的重要金融支柱,农村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改造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和理财需求,提升理财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服务黏性,实现“三农”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尽管我国农村地区逐步形成了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中心的农村金融体系,显著增长的涉农贷款、流动性占比、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人均GDP等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我国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农户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生存环境的严峻考验,而这些因素无不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向数字化转型。

2 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普惠金融理论分析

早期相关学者在研究贫困的成因时,将贫困解释为一个家庭的正常收入无法支撑家庭的日常需要,即家庭的现金流困难。

从金融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应该把贫困的人看作一个群体,即一个地区的所有贫困的人当家庭面临资金短缺、无法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时,就相当于丧失了摆脱贫困的机会。贫困群体虽然可以从国家获得一定的财政补贴,以维持生计,但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故此,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脱贫攻坚理论在国际上应运而生,并经过三个时期后,已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

数字普惠金融是一种包容性金融,其发展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就当前而言,社会各界对于普惠金融是否能对盈利产生重要影响,出现了多种声音,有些认为普惠金融下更有利于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当前以网联办公为载体的各个企业,在优化企业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时,大数据共享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此背景下,运用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改变农村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同时也能使其在竞争中取得领先的优势。还有部分则认为普惠金融下的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并未给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带来显著的正向溢出,反而会让银行在维护网络安全以及大数据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2.2 金融排斥理论分析

金融排斥的基本概念最初是由 Thrift 和 Leyshorn 提出的,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金融机构或它们提供的金融服务上。

将金融排斥定义为发达国家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以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最大化,导致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的金融机构关闭,使弱势群体无法获得金融服务。

从金融排斥理论的发展来看,目前其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对其概念的解释还在不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丰富和完善。我国学者通常从地域排斥、价格排斥、条件排斥、市场排斥、评估排斥和自我排斥六个维度来研究金融,金融排斥在不断地丰富下变得更加完善。但随着人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它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促进普惠金融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迈进,就只能不断推进和完善金融排斥理论。

3 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3.1 农村商业银行的性质要求

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是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呼声的积极回应,农村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它的服务范围以我国的农村地区以及偏远的乡镇为主,而普惠金融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能使得农村的居民享受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虽然农村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但它的经营发展模式也和其他的企业发展模式非常相似,根据企业的经营模式而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良好的政治、經济社会环境中,外部条件总体看好,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想要在发展的浪潮中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在普惠金融的推动下实现数字化转型。

3.2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轨迹

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从改革开放后开始到如今已然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历史,其具体的改革如下。

改革的第一个阶段为在农村恢复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这两个机构的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专业银行。而随着国家推动农业银行向企业化转型,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也进行了体制改造。

同期,国家对完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农村信用社加大了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多次相应指导性文件,以改变农村信用社长期偏离实际的状况,其中在财政部等有关单位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农村合作基金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用好集体资金,所以农村合作基金在这段时间里发展很快。

改革的第二阶段,我国从199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后,农村的金融机构在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国有银行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型。故此,传统的大型国有银行也相应作出了有关地域性调整,将经营的区域从农村金融市场纷纷撤出,把重心放到了以镇、区、市为中心的城市。

此后,农业银行在农村的实际职能只是吸收农村存款,再把资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由此在农村地区引发了严重的金融抑制问题。

改革的第三个阶段从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之前的重工业,到如今的备受重视“三农”问题,农村金融问题已然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其中,随着我国“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农村金融组织,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

截至2006年,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已发展成为包括以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为代表的传统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3.3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分析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到了加入WTO后我国的农村金融也从农村信贷补贴向市场理论演变,自此农业信贷补贴理论被农村金融市场理论所批判,认为政府主导下的信用补贴对市场机制造成了负面影响,不仅让农村金融市场过度的依赖政府的补贴和政府的管控,而且与市场规律相违背,对合理配置资源造成了影响。补偿资金从上级层层下发到农村,以致信贷补助未能很好地发挥效用。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否定了政府补贴,认为应保证农村金融资源不被滥用,并通过市场的调节和竞争手段来实施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是杜绝滥用资金,杜绝依赖外来资金;二是要充分调动农村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供给,改善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不合理金融现象;三是应当通过充分利用市场的条件手段来提高农村信用资金的回收率,以此达到促进资金高速流转的目的;四是发动农民储蓄,反对外部资金注入;五是主张取消政府补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六是倡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统一管理,鼓励各类农村金融机构通过正常竞争确保经营效益。

总之,一味地强调市场的作用和金融机构自身的作用,客观上都过于片面,因为理论主张对政府的补贴措施持否定态度。

4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概述

4.1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内涵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从广义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通常是指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经营,在政府相应支持下,自负盈亏,实现经营的长期可持续和稳健发展。

从狭义的角度看,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财务的可持续性。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统筹机构绩效和农村整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农村财务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只有如此才能让财务实现可持续性,才能达到让农村商业银行收益可以覆盖其成本,实现盈利正向溢出的目标。除此之外,农村商业银行应将重心放在自身经营收益上,因为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可持续性来看,只有做到了后者,才算真正地实现可持续,才能保证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独立性,才能更好地为农村服务,更好地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是组织的可持续性。农村商业银行本质上也是一个企业,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理论来讲,只有明确产权、制定合理激励机制和长远发展目标战略、企业文化以及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等,让其组织结构与发展相适宜,才能让农村商业银行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第三个方面是外部的制度环境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农村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地与政府政策相协调和配合,在考虑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其经营应当与外部环境相匹配,让其自身能顺应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同时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第四个方面是服务人群的多元化。在长尾理论指导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与普惠金融的目标相一致,要使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群体多样化,在满足农村大企业和部分高收入农户的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农村人均收入低的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4.2 实现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要求

让金融服务于社会的每一个群体,是普惠金融的目标,为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进而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鸿沟。

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困难群体解决一部分生活上的困难,还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住房或教育补贴,有时也会补贴农业因恶劣天气而遭受的损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项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所以,保证普惠金融的有效发展能够帮助农村扩大产业链条,让农民增收有奔头,让农民住得安心、吃得开心的同时符合国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標。

5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5.1 可以实现农村商业银行数字技术升级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外,京东金融、蚂蚁金服、众安、腾讯微信、陆金所等金融科技类公司也都在积极推进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银行业也在朝着智能化、数据化、移动化的方向发展,金融科技类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积极推动业务和流程朝着数字化转型,故此农村商业银行是普惠金融推动下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也是银行推动技术革新和创新的重要武器。

5.2 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普惠金融向数字化发展,不仅可以大幅提升传统农村商业银行客户获取和客户拓展能力,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向数字化转型动力,开发更多服务大众的数字化普惠金融产品,还能有效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网点运营和人力成本等一系列固定费用。

传统农村商业银行受制于资金和规模的影响,在业务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更应把握好创造新的盈利空间,因为除了20%的优质客户外,其余80%的长尾客户群也是非常重要的潜在客户群体,若能争取到这部分人群,不仅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也能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故此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争夺这些长尾客户的重要利器。

5.3 来自政府优惠政策扶持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农村和农村商业银行来说,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其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这些优惠中就包括对农村商业银行货币基金的激励、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的提高,故此农村商业银行应当牢牢把握政策红利、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自身发展,以实现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农村地区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戰略目标。

6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6.1 提高风控水平,深化风险管控

在提高包容性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速了风险的传递,故此数字化时代的信息安全成为普惠金融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为应对新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稳步推进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改造,加大计算机安全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加强风险控制平台建设。

此外,面对新的问题,还应及时反馈和更新政策,处理好发展与风控的关系,加强参与各方的互动、协作和信息共享,在管理方式上相互借鉴,做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大数据资源的作用。

6.2 通过树立数字化转型理念,推动惠普金融补短板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数字化发展已然成为各行各业不得不重视的关注焦点。同样,数字化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提升业务能力,还能为农村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但当前金融服务部门仍然存在一些包括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客户缺乏金融知识以及数字普惠金融部门的法律法规不足、数据共享不放心等问题。

故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下决心将普惠金融部门转变为以乡村地区为重点的数字经济,并引导微型企业与小型企业走进农村家庭,以更好地服务相关人群。

6.3 加强对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规范性管理, 降低系统性风险

对于政府来说,关键一步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布监管要求和标准,加强对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规范管理,降低系统性风险,从而促进普惠数字金融发展,同时有效保障人民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另外,还应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金融服务;建立多层次信用信息系统,指导农村商业银行规范化发展。

7 结语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是面向各个群体的金融机构,它的发展应当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引导小微企业和农户主动接触数字普惠金融,科普相关的金融知识,切实服务相关人群。

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应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水平,加强信用数据的利用,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桂霞,于丽洁,张尧.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因素、机制——以或有资本债券为例[J].中国软科学,2021(10):160-170.

[2]张建华, 金帅, 李荣华.商业银行信贷约束与非标债权资产投资业务——基于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20(5):13-21,34.

[3]梁浩,于永生.限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潜在影响——对《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分析[J].新金融,2020(2):30-35.

[4]张庆君,方文杰,李静.银行数字化强化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吗?——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J].金融与经济,2022(9):3-13,29.

[5]张烨宁,王硕.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 2021(11):30-40.

[6]徐阳洋,陆岷峰.关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模式实践与创新路径的研究——基于近年来部分A股上市银行年报分析[J].西南金融, 2022(8):72-83.

[7]彭晓东.新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加强案件防控对策研究——基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视角[J].中国内部审计,2021(7):85-88.

[8]王倩,闫佳佳.中经报智库《2021年最受欢迎的数字银行应用体验指数白皮书》首度重磅发布 银行数字化变革新征程:中小银行弯道超车正当时[J].商学院,2021(12):85-88.

猜你喜欢
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