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改探索

2024-01-27 13:58陈虹宇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陈虹宇

摘 要: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的知识传授,又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价值引领。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不高、思政元素融合程度不足、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欠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议,旨在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政元素;市场營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6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的要求,要使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会上还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理念。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座谈会上再次提到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必要性。

在专业知识与思政理念相互融合协同并进的大背景下,各高等院校积极加强研究和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各学科专业把课程思政的知识体系融入专业课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市场营销学课程是系统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商业品德和营销伦理修养、系统掌握现代营销管理理论与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能力、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营销管理人才。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现代社会,各企业对高素质营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也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营销学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高的应用型学科,应该更加侧重人才的内在培养,对课程教学中的思政设计进行优化调整,达到正确引导专业人才价值观念的目标。

1 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营销专业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准,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法律意识,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通过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

1.1 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建设是人才培养所需,营销专业的学生未来普遍从事与工商、外贸、金融、保险等相关工作,这些岗位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有很高的要求。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科技手段的应用,现实生活中金融类、外贸类工作人员中出现的虚假营销、贪污腐败、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多,带来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思政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都需要将专业教育跟思政教育相结合。

1.2 筑牢意识形态底线,树立正确价值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更广,但也由于信息过度冗杂,大学生没有良好的信息筛选机制与分辨能力,导致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和学习理念上过于功利化和浮躁化,在社会责任担当、职业道德情操、价值观等方面容易产生偏差。正是因为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被外部社会环境中的大量信息持续冲刷,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与社会环境融合度较高的应用型学科,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锻炼的基础上,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价值引导的协同效应。

1.3 激发专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从我国市场经济的最初发展,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营销专业中大量案例与国家及市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帮助青年一代读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充分释放出营销学专业的独特魅力,激发青年文化自信与爱国热情。从部分民营企业的案例,如华为的可持续发展类公益项目,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迅速崛起等,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对未来社会责任的思考。

2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不高

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与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课程思政的理解与接受程度。目前,大多数院校专业课教师仍存在课程思政素养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不够重视,认为思政建设的主要侧重点仍在于思政课程,而非专业课程,重术轻道现象各专业都非常普遍。目前各大高校都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等思政类课程,学生在此类课程中很难将思政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价值观念塑造相结合,单靠思政类课程是无法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的。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专业课教师必须意识到课程思政对于学生价值观念塑造的重要作用,不能把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建设两个部分割裂开来。

第二,教师课程思政水平不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多数专业课教师并未系统学习思政理论,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容易出现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思政内容难以顺利融入课程教学的现象。加上缺乏对国家形势、时事新闻等的了解,造成将爱国主义、职业素养等元素生搬硬套到专业课的讲授中,不仅达不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2.2 思政元素融合程度不足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市场上发生的事件都可以作为案例体现于课堂上,在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常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在实践中发现,案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程度低、融合方式不当成为主要问题。首先,在选取案例时,教师往往简单地将书本上的案例进行复述,案例中的思政内容往往简单带过,并仅就案例知识点进行提问,而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多样,更加偏向于关注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思政元素的忽视、思政案例的陈旧以及问题设置的单一让学生感到乏味。其次,在一些经典案例的讲解中,虽然插入思政元素,但仍存在说教成分,案例的政治理论色彩较为浓厚,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不当,经典案例中的价值理念最终很难被学生真正理解。

2.3 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欠缺

从学校层面看,课程思政评价制度顶层设计缺失。部分高校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并没有将课程思政作为一项考核标准,更多偏向对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基本考核。即使将课程思政纳入评价体系,但对于将哪些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分别赋予各指标多少权重,如何判定思政元素是否深入融合进各教学环节等,仍存在诸多问题。从教师层面看,在课程目标中并未加入了课程思政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评价指标仍侧重于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主性,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参加专业比赛的成果都未纳入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在面对众多学生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都影响了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完整性。

3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议

3.1 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认知,增加课程思政理论储备

第一,健全课程思政激励制度。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主动意识,增加教师课程思政基本素养,是建设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一系列激励制度来提高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在教师业绩考核与职称评定中,可以考虑将课程思政纳入考核指标,避免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上,忽略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增加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对于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成果的教师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对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进行大力宣传。

第二,加强教师思政理论储备。高校教师要讲好专业课程思政,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必须过硬。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思政理论学习,观看课程思政教学视频,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邀请校外优秀教师、学者进校开展课程思政讲座。教师在寒暑假可自主进行相关思政的专题研修,走访红色教育基地,随时关注国家大事,时事动态,了解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人文历史等。专业课教师有了足够的思政知识储备,才能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同思政建设联系起来。

第三,搭建思政互动交流平台。不同专业教师间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交流互动较少,部分专业思政元素挖掘较为困难,思政内容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难度较大,因此搭建教师之间课程思政建设的交流平台,对于提高教师团队思政教学能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定期开展课程研讨、集体备课,不同专业的教师、小组可针对某章节课程的思政设计进行交流讨论,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效率。

3.2 深挖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案例融入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应结合社会热点和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读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充分释放出本课程的独特魅力。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不限于教师教授的形式,还可通过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引发学生对于课程的个人思考,这也是课程思政的一种形式。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以典型案例为例,部分知识点与思政案例结合不同教学方式进行以下融合,达到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目的。

第一章是营销基础篇。讲解華为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案例。华为牵头组局,将涉及不同利益诉求的人组合起来解决社会问题,体现了社会营销观念,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章是营销环境篇。通过讲述世界汽车发展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所取得的突破,然后开展分组讨论“中国车企能否在新能源车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这一主题,分析新能源车企目前所处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让学生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分析市场营销环境能够帮助企业拥有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生对时事的分析判断能力,更好的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是营销战略篇。以民族企业云南白药为例,讲述云南白药是如何通过差别化定位拿下牙膏和创可贴市场的,又是为何将自己从传统医药健康企业定位为全球领先的健康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引导出企业市场定位的概念与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民族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迭代更新,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四章是产品策略篇。通过介绍如红旗、五菱宏光mini、比亚迪等车企,让学生能够区分出不同层次上的产品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产品整体概念能够帮助企业在不同层次上进行产品竞争,增强学生对自主汽车品牌的了解和认可,加强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第五章是价格策略篇。讲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彩电行业的价格战,让学生正确认识价格战,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让学生分组讨论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团购,共享单车,外卖等大打价格战所带来的影响与后果,了解竞争导向定价法的含义与利弊,使学生通过对热点时事的讨论树立价格诚信,公平公正的意识。

第六章是渠道策略篇。通过格力集团的渠道建设,娃哈哈集团与渠道成员的关系建设等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进行分销渠道的管理时,与渠道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是提高渠道效率的重要方式,树立学生团队合作,互惠互利的意识。

第七章是促销策略篇。以小罐茶企业的崛起案例,启发学生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便利条件,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对某一品牌进行创意促销策划,理解促销的策略与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3 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方式,提高课程思政量化评估

学校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改革小组,制定课程思政评价改革方案,将涉及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相应指标纳入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如通过教师提交的教学大纲评价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通过教学督导的随机听课,评价教师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程度;通过学生的线上评分,评价教师课堂思政的实施效果;通过教师参与的课程思政项目,评价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程度。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完善评价主体,丰富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辅导员、学生、企业导师多方主体评价,以及智慧学习平台自动化评价。我们仍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指标鼓励专业课教师参照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中的育人规定,重新认识和梳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化、再造性的设计和实践。

4 结语

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市场营销学作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本身就蕴涵着创新精神、团结意识、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等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中,仍存在着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不高、思政元素融合程度不足、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欠缺等问题。为此,高校可以通过教师思政素养、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7(01).

[2]葛金鑫,周飞飞,田周媛,等.基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7):123125.

[3]邹群.《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6):241243.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