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健全和完善微观经济学教学路径的研究与探索

2024-01-27 05:50叶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路径课程思政

叶云

摘 要:课程思政教学是保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实现的关键举措。近年来,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但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微觀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其重要性一直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本文拟从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出发,从丰富教学方法、挖掘思政元素、提升教师素养和健全课程评价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学生正确“三观”,引导其关注和了解中国经济建设新成就。

关键词:课程思政;微观经济学;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75

1 进行课程思政探索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有助于发挥课程官方引导性,助力塑造大学生正确经济观

互联网时代,网络中夹杂和传播着多维的经济观、价值观,其中自利的、自我的思想不在少数;功利的、拜金的,甚至是推崇个人利益至上的视频或文章偶尔可见。这些与我们自小所受“先人后己”“有舍才有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中国传统美德是完全违背的。大学生处于正确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经济观尚不够完善和稳定,如果不加以引导,极其容易被一些错误观念带偏。

1.2 有助于厘清经济学学科使命,深刻理解课程育人内涵

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举步维艰。适合大学生个性化、多样性需求、满足其好奇心、创造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是高校教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永恒课题。充分运用经济学规律和原理解释身边的经济学现象,剖析问题本质,找寻客观规律,总结经验或教训,既是经济学学科的社会使命,亦是课程思政期望实现的主旨,两者相伴相生。

1.3 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和环节,促进学生情怀的养成

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基本原理源于现实,又解释现实。课程教学中常常联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新成就案例,学生通过了解、分析和讨论社会现实问题,进而引发其主动关注、思索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学视角观察问题,不再停留书本表面;他们也会更了解中国制度、民族文化和我国国情,本土思维和国家情怀将渐渐深植于心。

2 课程思政建设中尚存在的不足

从对景德镇学院调查访谈的结果可见,目前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传统而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讲授”,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大学教学中早已被取代,更多的是“讲授+讨论”“讲授+反思”“讲授+情境”等等模式。课程思政尤其需要注重教学形式和内容创新,因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方式只有他们喜爱并接受,才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引发思想共鸣,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才能得以保障和彰显。目前,我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虽较传统方法有了一定改变,但其流畅性、无痕化、时效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优化空间,如讨论环节时长受限、反思深度有待加强、情景模拟频率不够等情况,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程度和教师调动其积极性的途径等都需持续研究。

2.2 思政元素时效性和完整度待加强

经济学与现实生活联系颇为紧密,为深挖思政元素提供了广阔土壤和良好契机。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速,信息渠道来源多样且广泛,如果没有引起学生共鸣或契合其兴趣的点,只是一味地输出,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对近三个学期的调研来看,课程思政工作开展得较为平稳,但结合经济学教材章节知识点进行系统而完整的挖掘还需进一步深入。经济事件更新变化得快,需要任课教师与时俱进地关注时事,并将习近平经济思想有意、有机、有效地融入课程,加强融合性,提升创新性,夯实协同育人效果。

2.3 教师思政意识和素养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即包括“输出方”的教师队伍和“输入方”的学生团体,两者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思政教育被认为是思政教师的专长,课程思政遍地开花也是近十年来的事。所以,专任教师结合专业特征和属性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存在步调不统一的现象,其授课水平也参差不齐。十年前,大家均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但有些学校和教师对课程思政领域的精神领会快、举措落实快,所以效果和成果也显现得快。有了先进队伍的示范和引领,我们得加快步伐,积极学习和探索,努力建设更适合本校特点,适应学生水平的校本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4 课程内容和评价环节指向性不足

经济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很强,章节间衔接较为紧密,某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感知到其难度,特别是一些有公式的知识点,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抵触和畏难情绪。常规的课程考核基本采取“一卷定论”的模式,虽平时成绩中有作业、课堂表现等成分,但对引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的积极效用是相当不足的。课程思政旨在解决:课程功能不健全、过程考核不完备、高阶资源不充足和内容枯燥单一等现状。

3 健全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思考

3.1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他们特别不喜欢“按部就班”和“一眼望到头”的教学模式,当前能契合大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兴趣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如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等,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模式应用于教学。

(1)案例分析法。选取思政素材、经济热点、政治时事等,确定主题后由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材料,通过了解、认知、分析、理解中国经济故事,用经济原理分析现象,明辨其中经济规律。教师挖掘和诠释素材“思政点”,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以先进思想影响和感染学生,提升其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以及对新趋势、新知识的接受应变能力和创新运用能力,使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小组研讨法。对思政案例分析,可采用小组研讨并总结的方式,亦可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可一個角度进行定向讨论,也可多角度启发式讨论。通过讨论来梳理知识点,促进学生对思政材料和经济原理的理解,培养其运用理论分析实践、小组协作、语言表达、辩论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3)比较分析法。该方法给学生更强的视觉和内心感受冲击力。如播放电影《长津湖》片段,其中志愿军与美军的伙食对比,联想到科技进步在任何年代都十分重要;2023年热映的《流浪地球2》,不像西方电影把重点放在哲学和人性反思总结上。学习结束后,学生应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加深对思政点的理解,培养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的能力,同时归纳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和发展。

3.2 遵循章节脉络深挖思政点

课程选择马工程系列教材《西方经济学》(上册),根据章节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围绕重难点挖掘思政点,制定思政教学目标并研究嵌入角度。保证每个知识点至少有1-2个思政元素,每章思政点8-20个不等。如果思政点在章节中直接包括,就直接列出;如果思政点间接包含,就引申总结,再通过小组讨论、情境创设等途径融入日常教学,同时将思政思考题、思政调查报告等成绩纳入综合测评。在学期中、学期末通过课程平台发布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包括调查学生对思政材料的理解、吸收及应用情况,以便更好地改进课程思政方案。

3.3 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是传播知识和塑造灵魂的中坚力量,是奠定和推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石。课程思政浪潮中,高校教师应持续并坚定地担负起“育人”的重任。专任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熟悉每一个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前所述将其挖掘并注入教学,充当好“价值观的传导者”。同时,结合经济学课程特征,同一知识点会在不同章节中出现,或是在后面章节中诠释前面的知识点,层层渐进地深入,就需要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高度整合,有意识地、有规划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习近平经济论述贯穿其中,充当好“内容的整合者”。

3.4 完善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

(1)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率(占5%)和随堂测试(占20%)。出勤展示学生自我管理和遵守纪律的状态;随堂测试围绕教学重难点或思政点展开,考核学生知识掌握及思政点的接受情况。该部分考核的原则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线上考核+线下考核”“知识考核+素质评价”,由“课堂问答”“学生座谈”“考核结果”“作业论文”等成绩构成。

(2)形成性考核。思政作业/思政调查报告质量(占15%),以开放性题目为主,依托时政素材、经济案例或社会热点,学生以线上作业或小组PPT汇报的方式展示。考核原则为“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测试成绩由“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生生互评”构成。

(3)综合性考核。由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占60%),试卷命题适度加大开放性主观题分值,鼓励学生从思政角度作答,实现理论与思政协同发展,为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文哲.公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原则及实施路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5).

[2]丁治文.地方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可为”“难为”“何为”——以粤北华南教育史为例[J].林区教学,2023(5).

[3]付业勤,宋琳.后疫情时代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运用与建设方略[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3(4).

[4]蔡邵.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教学路径课程思政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