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24-01-28 09:05谢红秀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共同体成员

谢红秀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0 引言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教师节慰问教师时指出,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1]。兴国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其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能力,包括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以及教学学术能力,属于教师能力中最为核心的要素,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2]。

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但对于如何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3]。目前青年教师是大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关系着国家人才培养、高校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未来。然而相较于经验丰富的教师,青年教师普遍存在课堂管控能力不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控不足、教研实践能力不足、教学反思能力缺乏等问题。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4]。本文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构建基于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互助学习模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以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有效地提升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 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

1.1 学习共同体研究概况

学习共同体是朝着共同愿景努力的人所组成的组织[5]。国内外教师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已经在各个学科领域展开。在现有文献中,教师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分为两类,即基于现实空间研讨的传统线下学习共同体和网络线上学习共同体。

大部分学者集中研究了传统线下学习共同体。有的从理论层面阐述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理念、原则及理论框架,有的总结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及其效果,学者们多集中研究学习共同体的成效,例如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及知识构建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学习共同体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缺乏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激励教师的有效政策[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少数学者也进行了基于网络的线上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构建策略[7]。

综上所述,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颇为丰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在相关研究中也存在一些较为薄弱的环节,例如忽略了不同职业阶段教师需求的多样性。

1.2 混合式教师学习共同体

随着互联网以及各种软件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发展,各种社交软件和信息技术不断成熟。混合式教师学习共同体借助网络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作,遵循“一个有效的组织经常保持面对面沟通”的原则,既具有线下交流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特点,又具备线上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动态性和开放性特点,营造一种互动共享的学习氛围[8]。

混合式教师学习共同体支持教师随时随地展开对话、互动、合作、知识分享,将网络信息化资源和现实资源整合,不局限于空间,使得教师专业性、反思性和创新性更强,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团队的教学水平逐步提升,实现不同职业阶段教师专业知识的传承、教学理论的更新、情感和科研能力的提升[9]。作为教师协作互助学习的新型学习组织,混合式教师学习共同体已成为青年教师知识构建、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2 混合式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良好的专业发展更需要团队的协作。基于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以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以完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即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是否能提升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如何提升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成立于2020 年6 月,共同体成员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授和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成员的目标是希望自身职业发展得到改善。2020 年9 月至2021 年7 月,在共同体成员中开展行动研究,2021 年9 月到2023 年7 月完成第二轮行动研究。经过近三年的行动研究,发现混合式学习共同体能促进教师对教学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帮助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共同成长,全面提升团队教学水平,有助于高校英语教学师资持续稳定发展。

2.1 共同目标驱使积极情感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围绕真实教学和科研问题展开,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协同合作能力,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合理教学方法的使用、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教师的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感,共同体成员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激发积极情感,共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共同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有效整合优势教学资源,聚焦课堂教学问题,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合作交流,教师们突破个人发展瓶颈,主动探求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积极应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挑战。

2.2 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进取心

根据教师个人兴趣、教学专长、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建设了大学英语写作、翻译和跨文化教学团队,教师们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课程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学生培养奖励政策的制定,教师教学团队享有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教材,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改编和创新,集体进行教学研究,营造群体互动、协同创新的新形态,引导共同体成员进行课程建设以及线上课程制作,从而增强教师的团队发展意识和课程建设意识。

通过构建混合式教师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提升,进取心得到激发,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较强的责任意识。青年教师会主动采取激励自我发展的行为,积极研究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评估教学效果,使青年教师教学过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2.3 增强青年教师归属感和认同感

青年教师加入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前要具有一定的心理能力基础,主要包括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整合等。青年教师面临着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双重压力,渴求专业教学技能的提升和集体关注,学习共同体成员会积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

在学习共同体中实行团队帮扶,为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成长规划,线下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沟通和鼓励,线上随时进行指导,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友好、团结和积极的发展氛围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积极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

2.4 线上线下教研结合促进教师发展

为了提升成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共同体成员每2 周进行一次线下研讨活动,分享经验。共同体成员通过微信、学习通、电子邮件等线上方式共享教学资源、教学计划和教学课件,进行知识分享,对教案和论文进行互评互改。通过课程小组说课、课程小组集体备课、教学团队建立、教学科研讲座、线上校际教学经验分享等,共同体成员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技能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这些活动让共同体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和共同进步。在课题申报方面,共同体成员共同确定选题,有经验的教师细致、耐心地对青年教师的申报书撰写进行辅导,指导青年教师的论文撰写和发表。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让每个成员都得到赋能增效。每次活动结束后,共同体成员撰写参与活动的反思日志,详细记录在共同体活动中的观察、思考以及经验。

3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成效

通过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共同体成员取得诸多教学改革成果,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教学团队得到学校认可,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通过收集、分析师生成绩和日志数据,判断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是否以及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产生效果。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 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成果丰富

教学比赛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检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混合式学习共同体能够实现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同体成员经过线上、线下的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发挥团队力量,共同致力于教师的个人发展,取得显著效果。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比赛备课进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探求解决日常教学中关键问题的方法,培养青年教师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比赛方面,学习共同体成员获得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一项、外研社首届课件大赛(川赣湘渝)三等奖一项,“经贸口译”获得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混合式共同体团队获得校级教学团队立项,共同体成员的“基于校本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获得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团队教师互动合作,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不断增强。

3.2 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能力增强

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是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的重要内容。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成员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投身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教学中,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师在带领学生参加比赛和科研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终身学习的自律性,带赛团队成员在教学能力上共同成长,全面提升团队水平。在指导学生竞赛过程中,共同体成员一起制定指导计划,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互相交流经验,共同研讨各种学科竞赛。通过科研引领、提问、解释、建议、倾听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

在指导学生方面,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成员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一般项目立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口译大赛(英语)湖南赛区复赛一等奖、“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一等奖以及中国视频译制大赛省级二等奖,连续两年指导学生获得“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本科一组一等奖。

3.3 青年教师科研教学能力提升

作为一项以问题解决为指向的综合研究,行动研究将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通过教师间的密切合作,构建基于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通过校本培训、反思日记、档案袋法、同伴观摩和学习小组交流等方式对团队合作教学能力提升进行研究和实践,实现教师群体共同成长。

虽然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但是要根本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建设时,通过资深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同伴的帮助,青年教师对现实中的教学问题形成敏锐的问题研究意识,能够积极确定研究主题,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教育理论,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论文撰写,积极申报课题,不断拓宽研究视野。

在教学科研方面,学习共同体成员获得了省、市、厅级教学项目,在教师教学论文比赛中获得省级大学外语专业委员会征文一等奖。

4 结语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融合传统学习共同体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优点,在“互联网+”时代,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学习共同体不再受时空限制,共同体成员能够随时随地交流。充分发挥社交网络媒介的便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优势,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体系化、零散知识系统化,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共同体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