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课程”背景下幼儿园融合课程的实施策略

2024-01-28 13:14杨静文
教育界·A 2023年35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文章以“彩虹课程”为背景,以融合课程为形式,探讨实施融合课程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彩虹课程”;融合课程;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杨静文(1994—),女,江苏省海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彩虹课程”是从幼儿发展的丰富性、多元性、多样性出发,结合“彩虹”的内涵和幼儿的发展领域,将课程分为红色博爱课程、橙色运动课程、黄色融合课程、绿色生态课程、青色德育课程、蓝色探究课程、紫色创造课程。七门课程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同时给予必要的照料。根據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帮助幼儿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与治疗。”及早发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幼儿(以下简称“特需幼儿”),及时为他们提供能促进其身心发展的学前融合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此,我园以“彩虹课程”为背景,将融合教育作为特色,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秉承“用爱养育、用心教育”的办园理念和“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让特需幼儿能尽早融入集体,让普通幼儿了解生命是七彩、多元的,培养幼儿的包容、互助、友爱精神,营造独特的幼儿园文化氛围,为幼儿的快乐成长、健康生活、和谐发展搭建多样化的教育平台。近年来,我园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有效实施融合课程,让特需幼儿逐步提高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学会交往、自我管理等,从而健康成长[1]。

一、聚焦指南要求,确定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1.健康: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引导特需幼儿融入集体,在集体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语言:让幼儿在他人表达的过程中能够耐心倾听,引导特需幼儿使用常用语进行交流沟通,让特需幼儿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3.社会:让普通幼儿学会尊重、关爱特需幼儿,乐意与之交往、学习、合作和分享,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4.科学: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欲望,让幼儿运用多重感官,动手动脑,体验探究的乐趣。

5.艺术:引导幼儿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欣赏、感受身边美的事物,鼓励普通幼儿与特需幼儿共同进行艺术活动,大胆表现,提升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

(二)培养目标

1.从融合课程出发,结合“彩虹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帮助特需幼儿回归幼儿园,融入正常的集体生活,消除普通幼儿对特需幼儿的偏见。

3.营造和谐、友好、平等的融合教育氛围,让特需幼儿和普通幼儿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下成长,学会尊重、关心、理解、包容他人。

(三)阶段性目标

根据小、中、大班各个阶段幼儿的发展态势,笔者以课程“我们不一样”为例,阐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目标。

1.小班幼儿的教育目标

小班幼儿的认知源于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因此,小班课程主要是让幼儿观察实物,寻找不同。教师可围绕以下几方面设计目标。认知方面,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生活用品,能够区分其不同的用途;情感方面,引导普通幼儿关爱特需幼儿,能够主动给予特需幼儿帮助;能力方面,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用餐方式和礼仪,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生活方面,引导特需幼儿认识物品标记,掌握寻找自己物品的位置的方法,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物品,培养幼儿整理器具的能力。

2.中班幼儿的教育目标

中班幼儿的形象思维逐渐发展,他们会运用已有的表象进行思维活动,并对此进行相关联想。因此,课程重点从直观的实物过渡到抽象的人格品质,从观察物转换为观察人。

普通幼儿:认知方面,让普通幼儿认识到自己和特需幼儿在外貌、行为上的区别;情感方面,让普通幼儿学会尊重、理解、接纳特需幼儿,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能够帮助特需幼儿;技能方面,让普通幼儿学会通过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技巧加入同伴游戏或其他活动。

特需幼儿:认知方面,让特需幼儿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使其能接受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情感方面,增强特需幼儿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消除特需幼儿的自卑心理;技能方面,让特需幼儿学会介绍自己这一基本技能,能与同伴进行交流。

3.大班幼儿的教育目标

大班幼儿的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能够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了解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基于此,大班课程的重点在于对环境的探索。

普通幼儿:认知方面,在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情感方面,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能力方面,培养幼儿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幼儿初步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方法,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特需幼儿:认知方面,能够了解环境,初步认识环境的特点;情感方面,能够和其他幼儿一起进行环境探索,体验探索的快乐;能力方面,让特需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培养特需幼儿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2]。

二、基于认知特点,设计课程内容

依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融合课程主要分为小班“不一样的物”、中班“不一样的我”和大班“不一样的环境”。同时,在内容的设计上,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感官体验。融合课程要让幼儿利用多重感官来获取和理解信息,获得多感官体验,调动幼儿的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等,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例如,在小班“不一样的物”课程中,教师根据小班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设计了“非洲大草原”“不一样的植物角”“叶子的秘密”等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多角度思考。幼儿对故事和角色有强烈的兴趣,喜欢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不同情景,实现换位思考,多角度看待问题。融合课程可以通过阅读绘本、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促进幼儿的情感与认知发展。如在中班“不一样的我”课程中,教师可以从外貌到情感,再到思维,引导幼儿观察与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学会互相理解与包容。

第三,多样化资源。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融合课程应该联合各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便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大班“不一样的环境”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家庭、社区、家乡。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调查、绘画、表达的过程中加深对周边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爱家、爱社区、爱家乡的情感。为了使特需幼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对特需幼儿开展个别化训练。

三、指向人格养成,推进课程实施

(一)师幼互动,公正平等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幼儿的引领者和榜样,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实施融合课程时,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幼儿,以包容的态度与特需幼儿进行交流与互动,关爱与重视特需幼儿,营造愉快、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为特需幼儿创造安全、放松的学习环境。在与特需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倾听、理解和回应他们的需求。通过与幼儿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鼓励和认可幼儿,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这种关怀和支持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还能为他们拓宽人生的发展道路。

(二)因材施教,精准施策

针对特需幼儿,教师需要细心观察他们的一日生活情况,并撰写观察记录。这些记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特需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等环节,为特需幼儿设计有针对性的感觉统合练习,给予幼儿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肌肉和前庭等多种刺激,让他们获得多感官体验。有针对性的感觉统合练习可以促进特需幼儿感觉系统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感知能力与运动协调能力,让特需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重点关注,针对指导

基于特需幼儿能力上的弱势,教师要给予特需幼儿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例如,对于特需幼儿所在的班级,除了配备常规的三名教师,幼儿园还增加了一名教师,由四名教师共同负责班级保育工作,以便教师在开展班级工作的同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关心特需幼儿。幼儿园还建立特需幼儿“牵手”制度,让每名特需幼儿与班主任和一名幼儿园领导“牵手”。班主任和幼儿园领导要关注该特需幼儿的日常生活,了解其学习、生活、家庭、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等情况,开展一对一帮扶和心理健康指导,做好排忧解难工作,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四)家长参与,提升效果

在教育幼儿,尤其是特需幼儿的过程中,家长的协助是非常重要的。促进家长参与和提升融合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建立积极的家园合作关系和有效的溝通渠道。

第一,双向沟通。幼儿园要通过欢迎会、家长工作坊和亲子活动等形式,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融合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园要建立双向的沟通渠道,与家长进行频繁、及时而有意义的交流。在家长会、家访和日常接触中,教师应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家长分享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

第二,家园活动。幼儿园要定期进行家访,通过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和需求,并与家长合作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支持措施。同时,幼儿园要定期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如家长讲座、亲子游戏和亲子手工活动等。这样可以让家长了解融合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与其他家长交流和分享经验。幼儿园还可与家长合作,设计亲子居家活动,加强和巩固幼儿在园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反馈与支持。幼儿园要定期向家长提供关于幼儿学习进展和发展的反馈和评估,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融合教育中的表现,并与家长探讨进一步的支持和发展计划。同时,幼儿园要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支持和资源,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咨询、家庭支持团队的指导和培训等,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特需幼儿。

通过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与家长密切沟通和合作,幼儿园可以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提高家长的参与度,提升融合教育的效果,还可以为特需幼儿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融合教育中,幼儿园要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同家长一起分析幼儿的教育需求,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共同制订计划,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

四、反思课程成效,促进课程融合

(一)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通过融入普通幼儿园的学习和活动,特需幼儿可以与普通幼儿进行交流,从而促进社会性发展。融合课程的环境宽松,没有过多的限制和压力,特需幼儿更容易感到自在和放松,从而能更自信地参与社交活动。他们可以尝试主动与他人互动,合作解决问题。这种积极的参与和交流有助于促进特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开展融合教育能够促使教师践行因材施教理念,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融合教育能增强教师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让教师树立平等、尊重和接纳的教育观,学习融合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积累对待特需幼儿的教育经验,提升自身的融合教育素养。

(三)促进教育公平

融合课程尊重幼儿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致力于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不论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如何,都能受到平等的对待。融合课程的目标是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享有良好的教育。在融合课程中,每个幼儿都被视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特殊需求能够被认可并得到支持。开展融合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幼儿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参考文献】

[1]赵月月.融合教育背景下师幼互动关系探究[J].好家长,2021(8):37-38.

[2]林云.学前融合教育实施的问题与策略[J].天津教育,2023(22):34-35.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高中班主任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分析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初中英语课堂中体验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