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推动潮南区域发展

2024-01-29 02:44郑淼鑫张伟炜林金宇
源流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党建+党群高质量

郑淼鑫 张伟炜 林金宇

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开展产业“强筋壮骨”行动,组建3个产业园区党组织;创新组建10个“跨村大党委”,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开展村企联建“先锋工场”试点建设,搭建村企合作平台……

今年来,潮南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把党建工作链条延伸到每一个领域,推动各领域党支部列出高质量发展行动清单,引导党员主动认领攻坚任务,服务和保障潮南高质量发展大局。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让生产力充分释放,项目管理水平水涨船高。

下好党建“一颗子” 激活发展“一盘棋”

“我们的葡萄刚到采摘期,台风要来可怎么办?”几天前,得知超强台风“杜苏芮”可能给汕头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的果农们满脸愁容。

得知果农的困境,陇田镇党委启动党员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组成“抢收小分队”下沉到东华村,帮助农户采摘、整理、搬运、包装2万斤成熟葡萄,大大缓解了农户们的“燃眉之急”。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急群众之所急,陇田镇的党员干部只是潮南区干部队伍的缩影。围绕“一季度一主题,一支部一特色”,潮南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支部在行动”实践活动。

潮南区持续深化农村党组织“三查三改三健全一理清”行动,推动广大党员带头转变思想、方法和作风。

潮南区委组织部以红场、雷岭大南山革命遗址(迹)为主体,串联潮南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深挖本土红色革命故事,打造“红色研学”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程,常态化组织开展体验式、沉浸式现场党性教学。

潮南区委宣传部组建93人“百姓宣讲团”、区委老干部局开展“银发红课传万家”活动、11个镇(街道)党(工)委和10个区直党(工)委常态化举办“青年干部育苗固基”读书学习活动……在潮南区委的示范带动和大力推动下,全区各级党组织迅速掀起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学思想、当先锋、开新局”热潮。各式各样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全区广大党员的思想作风、个人形象愈发端正,潮南高质量发展有了牢固的思想根基。

“三查三改三健全一理清”示范引领行动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谋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发展思路,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潮南区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模式,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围绕有利于辐射带动、资源整合的要求,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为平台,创新组建10个“跨村大党委”,整合联建各类组织,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各地各单位围绕发展實际、立足自身职能,下好“党建+”融合发展“一盘棋”,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比如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陇田镇创新推行跨村组建“大党委”、跨村联营“办企业”的发展模式,在红色资源富集地红场镇创新组建“红色家园”大党委,有效解决以前单个村(社区)无法攻克的乡村连片规划、产业集约发展等难题。

当好企业“店小二” 做好群众“贴心人”

盛夏时节,走进汕头市潮南区纺织印染园区,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园区内各家印染企业开足马力扩充产能。

练江从“污染典型”蝶变为“治污典范”,让印染企业搬家入园是关键一招。而纺织服装又是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中的特色产业,服务好潮南区印染中心园区内106家企业、约1万名企业员工,实质上就是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服务汕头走实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高质量发展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聚焦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潮南区开展产业“强筋壮骨”行动,紧扣全区产业集群培育,梳理完善“一个窗口、一支队伍、一张清单、一套流程”“四个一”项目服务工作机制,组建3个产业园区党组织,在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精品文具等产业链上建立131个党支部,助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带动四大支柱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近800亿元。

此前,印染园区党委在了解到园区内一家企业存在“融资难”诉求时,就第一时间联合中信环境(汕头)有限公司,帮助企业申请网络供应链e销通产品,为企业提供定向贷款用于缴纳水汽费用,切实做到助企纾困、暖企安商。印染园区党委还积极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常态化活跃于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主动发现汕头市潮南区盛汇染织有限公司因管道接入问题导致供水水压存在不足的情况,积极帮助企业改进管道接入方案,迅速解决水压偏低的问题。

“我们将继续当好‘店小二角色。为企业建设投产提供全方位服务。”潮南区印染园区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金融贷款、技术改造、区直部门一站式服务,以及开展企业人才培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促进企业加快建设运营步伐。

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潮南持续化推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开展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星级评定,选树一批有特色、聚人气的党群服务阵地,建立“服务型”党组织。

在商圈、住宅小区、文体广场、风景区等人群密集场所延伸建设一批党群服务站,打造15个流动党员服务站,拓展服务功能,为23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爱心药箱”,组建一批新就业群体党员志愿服务队,千方百计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

“这个爱心药箱,方便了有需要的人。”“我们随时都可以到党群服务中心拿到药,这真的很暖心。”……日前,一场简短的“爱心药箱”交接仪式在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拱桥村举行,看到全新定制的精美药箱,村民们点赞连连。

小药箱关乎大民生,“爱心药箱”是潮南区深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凝聚社会爱心力量服务群众的一项具体举措。

点滴之处见真功,细微之中见真情。设置“爱心药箱”,是为了群众遇到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时,能有效及时获得药品救助,也是潮南区进一步提升全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化水平,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便民设施的生动实践。

村企联建“先锋工场” 盘活闲置撂荒地

夏日炎炎,走进位于潮南区井都镇的潮南区甘薯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共享农场”,眼前一畦畦整齐划一的甘薯长势良好、生机盎然,划分有面积大小不同的甘薯园,配套建设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监控设备及帐篷、桌椅等。

“‘共享农场项目是工作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创新实践,将进一步发展壮大诗家村集体经济,推动甘薯产业园提档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诗家村党总支部书记杨泽华介绍,项目占地面积15亩,区分农场定制、休闲养生、文化教育三种类型,打造45块A、B、C三种大小的“共享农场”,消费者通过认种共享模式,体验现代农业和乡村乐趣,品尝当地的土特产,既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又能讓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近日,一场“青春向党、放歌梦想”田园音乐节就在“共享农场”火热上演。此次让艺术文化走进乡村,用歌声唱响田间地头,激励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是深圳驻井都镇帮扶工作队和团汕头市委、团井都镇委为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一次全新尝试。

产业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发展之本,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开展村企联建“先锋工场”试点建设工作,搭建村企合作平台,是潮南坚持走村集体经济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抓实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又一次新探索。

地处大南山北麓、潮南区中部的禾皋村,是潮南区“两英麻叶”的主产地。禾皋麻叶广受消费者的青睐,不仅畅销粤东各地,也是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珠三角等城市的酒楼、潮菜馆、大排档的席上佳肴,也是本地农户的主要农业经济收入。

今年75岁的陈锡溪是禾皋村麻叶的种植“老手”。据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每天早上几万斤麻叶上市的场面尤其壮观。“老人干不动,年轻人不愿意干,禾皋村甜麻叶产链已出现短层,加上外镇专人收购时压价,导致种植麻叶的人越来越少。”陈锡溪如是表示。

标准化加工厂建设是禾皋麻叶走向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一环。在两英镇乡村振兴专班的带领下,深圳驻两英镇帮扶工作队立即与禾皋村“两委”干部进行全面商讨,并且谋划两英镇禾皋村麻叶种植加工基地项目。

从高空俯瞰两英镇禾皋村麻叶种植加工基地,一大片翠绿充满生机,就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几百米外,禾皋村麻叶标准化加工厂正在装修。工厂虽小,“五脏”俱全,配备速冻库、实验室、生产线、无尘内包车间等。

“这是潮汕地区首台麻叶一体化加工设备。”禾皋村党委书记陈镇江指着一台设备介绍说,这是一条集清洗、漂烫、冷却、脱水等功能为一体的麻叶加工生产线,是该村党组织和驻镇帮扶工作队远赴山东定制而来。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禾皋麻叶必将重现往日的繁荣。”陈锡溪充满信心地说。

猜你喜欢
党建+党群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党群工作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群宣传工作
党群工作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