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实践

2024-01-30 04:55江西省南城县第一小学
家长 2023年28期
关键词:小说作业语文

□江西省南城县第一小学 邱 远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设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练习、巩固所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构建系统化、完整化的语文知识体系,教师应立足单元整体,提炼单元主题,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单元作业,利用多样化、趣味化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联系新旧知识解决问题,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项目化学习融入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意义

(一)有助于知识的整合

项目化学习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了碎片化知识的整合,学生在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意义,思考不同语文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梳理所学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助力学生成长。

(二)有助于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项目化学习模式融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能借助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热情,使其在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自发调动所学知识,根据自身能力和品质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兴趣,主动完成作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成长。

(三)有助于提升实践探索能力

项目化学习强调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指的是围绕项目化学习理念设计语文作业,结合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趣味应用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完成作业。通过实践类语文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在尝试、实施、反思、总结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思考,助力学生成长。

(四)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项目化学习理念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小学作业中引入项目化学习理念,可以通过设计趣味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在学习、思考、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其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作业中的困难和挑战,保证语文作业活动的有效性。

二、项目化学习设计单元作业原则

(一)坚持围绕学情设计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思想情感能力、语言积累能力、语感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设计单元作业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分层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反思作业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教学、练习、评价相统一的单元作业设计模式,保证单元作业的质量,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二)坚持以单元为单位设计作业

单元作业设计强调作业的整体性,要求教师必须围绕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设计特色化语文作业,确保预留作业内容符合单元整体结构特点,以作业为基础在多篇单元课文内部建立完整的结构性认知体系。学生则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向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迈进,在系统化、完整化的作业体系中学习成长,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三)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作业

单元语文作业设计离不开目标的指引,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重点围绕知识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开展,结合所学知识特点设计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以此为基础制订作业设计方案,设计针对性、驱动性的教学任务和课后作业,引入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保证单元作业设计的全面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实践策略

(一)立足整体分析,提炼单元主题,优化作业设计

融入项目化学习理念设计单元作业,既要与语文知识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又要符合能力培养目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如何确定作业设计目标、保证作业设计质量至关重要。

单元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而定,同样也需要明确学生完成作业后的效果。为避免单元作业目标脱离实际学情,教师应按照单元教学模式的系统性、综合性、递进性特点设定单元作业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计目标,或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将大目标拆分为多个小目标,不同目标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性,在循序渐进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成长。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为例,该单元文章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整体来看,文章讲述了父母与子女相处时发生的故事,但不同文章的讲述重点有不同侧重。《慈母情深》主要讲述了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甘愿为子女奉献的故事,《父爱之舟》主要讲述了“我”与“父亲”相处过程中的点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同样是讲述父爱与母爱,但着重体现父爱与母爱在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教师可以基于单元文章特点和单元导语提炼单元主题——父母之爱。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的特点,教师应结合学情和单元主题创设语文作业设计目标:理解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教师将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父母之爱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思考爱的含义。再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感受不同类型爱的表达方式的共同点,最后由教师引入课外小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父母之爱内涵的理解。

教师围绕作业目标设计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布置作业一:单元文章主要讲述了父母之爱,回忆我们的生活,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具体从哪些方面得到体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中提到了父母之爱在表现方式上的不同,如果要你来形容父母之爱,这种爱是严肃的?亲切的?包容的?鼓励的?还是理性的?你从哪些事中得出这种观点?引导学生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滴,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父母之爱的特点,在短文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助力学生成长。

教师布置阅读探究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小说《冷漠的父爱》,布置作业二:为什么小说中“我”与“父亲”别扭了许多年?在母亲的眼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我”的眼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化解这对父子之间的矛盾呢?引导学生在问答中思考爱在不同人眼中的含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汲取生活素材,创设作业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项目化学习强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分析问题、制订问题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拖延情况,影响作业质量。为避免类似情况,保证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项目化学习中引入复杂、真实、具有一定挑战性且充满趣味性的驱动性问题或实践任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主动完成任务、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到语文知识在社会环境中的广泛作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传统小学语文作业类型较为单一,以填空题、选择题、造句、文章阅读理解和写作为主,学生长期完成同类型作业,容易产生倦怠感。为保证融入项目化学习理念的小学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作业形式入手,减少死记硬背作业的占比,将实践性作业和自主探究式作业等全新的作业形式融入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之中,用全新的作业类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助力学生成长。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猫》《母鸡》《白鹅》教学为例,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描写动物的散文,为培养学生捕捉重点塑造事物形象的写作能力和用文字传递感情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作业导入环节结合现实生活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动物,你最喜爱哪一种动物呢?为什么喜欢这种动物呢?”学生回答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猫,教师继续提问:“你喜欢猫,具体是喜欢它的哪一点呢?它的哪些行为或是哪些特点让你觉得它很可爱呢?”学生分析问题后给出答案:漂亮的毛发和花纹,时而活泼时而安静的性格,矫健的身手。教师继续提问:“如果面对的是你最喜爱的动物,在你的想象中它会是什么样的?”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设计作业导入环节,以“我最喜爱的动物”话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保证作业的趣味性,教师需引导学生将拟人要素融入动物形象之中,“同学们,大家发挥想象力,思考一下如果你最喜爱的动物突然能够开口说话,并且可以像人一样思考,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呢?你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所思所想,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与建构能力。

其次,为让学生认识到作业成果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丰富作业设计类型,要求学生通过微信、QQ 等软件在线上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与想象中的动物相处时发生的趣事,在交流互动中分享思维成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教师组织以动物为主题的专题演讲活动,要求学生讲述自己与身边动物发生过的故事,用创新式的作业活动丰富学生的作业体验,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成长。

(三)重组单元要素,搭建作业内容,提升综合能力

单元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结合单元特征设计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因此,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应与教材单元特点保持一致,根据能力提升要求从单元编排文章中提取相关要素,设计特色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单元文章思想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助力学生成长。

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桥》《穷人》《金色的鱼钩》教学为例,本单元收录文章以小说为主,要求学生了解组成小说的三要素,即情节、环境、人物;掌握文章情节构思、人物语言神态描写、塑造环境的方法;发挥想象,掌握从细节入手写作的技巧。基于此,教师应从文章特点入手,将阅读、理解、分析、梳理、创作、交流等活动融入作业设计之中,通过单元语文作业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成长。

作业一:小说承载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优秀小说中的思想内涵如同思维迷雾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疲惫的人们在此停靠,歇息,充实人们的精神。小说是人们想象力具象化的产物,但又不同于想象,我们怎样才能创作出一篇合格的小说呢?(组织学生线上讨论交流,抒发自己对小说创作的理解)同学们,我们重新阅读《桥》和《穷人》,请思考问题:什么样的小说才算是好小说?如果将《桥》中最后揭示老汉与年轻人关系的语句去掉,将《穷人》中桑娜抱回邻居两个孩子的情节去掉,两篇文章是否仍能称得上好小说?为什么?(使学生在思考、阅读、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小说创作的要点,提升其写作能力。)

作业二:阅读文章《穷人》和《金色的鱼钩》,思考两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随机挑选身边人物,从衣着、表情、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入手塑造人物形象,想象不同人物背后的故事,构思人物之间的关系,思考人物在见面时可能会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将相关内容和语句以表格形式罗列出来,方便后续分析。

作业三:思考自己想要创作的小说主题,线上交流小说创作灵感。结合作业二中塑造人物构思故事剧情,突出故事矛盾,使剧情合理展开,升华故事内涵等要点设计小说大纲,为小说创作做准备。(目的是以探究小说创作方法为主线串联作业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熟悉小说创作流程,掌握小说创作相关技能,促进学生成长。)

(四)评价贯穿全程,反思作业过程,保证成果质量

项目化学习理念强调发挥评价环节对学习的作用。融入项目化学习理念的小学语文作业由多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共同组成,在探究式学习中融入评价活动,借助评价结果反思作业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衡量作业质量,为后续高质量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决定评价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能否指导学生反思作业完成过程。为让评价活动融入项目化作业全过程,教师需要结合作业设计特点融入能够引发学生反思的行为,如在识字环节后要求学生朗诵全文,或与他人交流自己对阅读文本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等,使无形的评价贯穿项目化作业全过程,保证作业完成质量。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教学为例,单元教学目标为加深学生对借物抒情写作手法的理解,提升具体运用水平。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特点设计以下作业:

作业一:分析《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文章中物象传递的情感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借物抒情的方式。围绕作业内容设计评价内容:文章中出现的物象与情感特征存在哪些共同点?(使学生在反思中加深对借物抒情写作手法的理解。)

作业二:分析身边事物特点,思考哪些物象天然容易具备情感承载力?体会故乡风物里的深情与深意,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看法,深化学生对事物中蕴含的情感的理解。

作业三:组织“我的心爱之物”分享会,鼓励学生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写下围绕事物发生的动情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借物抒情写作手法的理解。

设计评价环节:与他人互读、互评文章,写下自己阅读文章时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润色文章,保证作业成果的质量。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作业设计模式,指导学生结合所学完成作业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融入项目化学习理念,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作业,将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的作业融入语文作业设计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任务,在评价中反思,在互动中提高学习自信,构建更富生命力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模式,助力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小说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