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传统知识与新媒体融合下的创新路径

2024-01-30 19:48顾泳琳河源市博物馆河源恐龙博物馆
艺术品鉴 2023年35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文化遗产

顾泳琳(河源市博物馆(河源恐龙博物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并代代相传的各种非物质性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手工艺技艺、知识和实践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的相关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社群集体的共同记忆和认同,以及特定传承方式的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统性、口头传承、社群参与以及动态性等特点,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时做好记录与调查,以便了解、研究和保护。而通过传统教授和培训等方式,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授给后代,并培养传承者。在社群参与和意识提高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强调社群的参与和决策权,增强社群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和保护意识。在法律和政策支持方面,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和监督。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共同保护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二、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一)传播媒介较为单一

传统观念认为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应该保持原生态和纯粹性,对新媒体和现代传播方式持保留态度,这种传统观念使得保护和传承工作更加偏向传统手段,忽视了新媒体和现代传播媒介的潜力。对于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而传统方法可能无法满足现代传播的需求,由于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传统手段更容易被采用。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同时也需要专业人才进行传承和保护工作,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因此利用传统媒介进行保护和传承更为便捷,使得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较为单一。在经济投入方面,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包括设备、培训、传媒等方面的支持,传统媒介相对成本较低,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而现代传播媒介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一些地区的媒体传播政策对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表现形式有一定限制,可能限制了现代传媒在这方面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媒介通常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介方式,很难应用到全系的媒体方式进行传播。

(二)传播诉求出现偏离

导致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传播诉求方面出现偏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地方或组织将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为经济利益的来源,过度追求商业化效益,忽视了文化价值和传承的本质,这种商业化导向会导致宣传和传播中注重外部形式而忽视内涵。其次,随着娱乐化消费的兴起,一些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被过度包装为娱乐产品,强调娱乐性、刺激性,忽略了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这种娱乐化需求使得传播过程中偏离了对真实性和专业性的追求。

然后,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当下的流行事物,对传统文化和老龄化的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缺乏兴趣,这种流行文化冲击导致传播诉求偏离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随后,部分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在传播过程中过分追求外部评价标准(如点击量、关注度等),为了迎合观众和社会的呼声,可能降低了对真实性和专业性的要求,使得传播诉求偏离了文化传承的初衷。

最后,教育体制中对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培养不够重视,相关知识和思想意识传承的教育内容不足,导致公众对传承工作的认知不足,缺乏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教育体制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传播诉求的理解和表达。

(三)受众群体定位不明确

在进行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前,由于缺乏市场调研工作,导致对目标受众群体的了解和研究不够充分,没有进行市场调研,无法准确把握受众的需求、兴趣和关注点,导致传播内容和形式无法精准地匹配目标受众。而在传播过程中,未能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群体的传播手段和渠道,可能过于依赖传统媒体,忽略了新兴的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无法覆盖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在制定传播策略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缺乏针对性的传播策略,使得传播内容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共鸣,造成受众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再加上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涉及的内容较为专业和复杂,如果无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呈现,很容易导致受众理解困难,失去了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存在资金短缺困难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资金往往更多地被分配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而对于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于缺乏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认识不足,以及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等原因导致的。很多地区或机构经济困难,预算有限,无法从整体上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有限的经费可能无法满足维修、保护、传承等一系列工作的需要。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管理体系,导致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难以进行,也难以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一些机构和组织没有完善的规划和管理机制,致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从而导致对资金的信任度下降。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经常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性的资金支持,而当前缺乏一种有效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无法通过自身的价值和吸引力获得足够的商业资本支持,这也是导致了资金来源的单一化和依赖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在社会大众中,对于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参与,对文物保护的捐款和赞助活动不够积极,进而影响到资金的筹集。

三、传统知识和新媒体融合下创新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

在传统知识和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建立完善的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在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先进的数字技术,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文物的原貌,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信息。在构建多媒体展示方式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示方式,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体验,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吸引力。在提供交互与参与功能时,建立一个具有交互与参与功能的保护平台,让用户可以主动参与到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如提供在线互动交流平台,让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交流。在开放共享的思维时,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与各界合作,共同参与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学界、专家、志愿者等进行合作,进行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在实施智能化管理时,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管理,可以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对文物进行自动分类和标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文物的管理与保护策略的预测和优化。例如,采取加密技术保护数字化内容安全,建立合理的授权机制,防止盗版和侵权行为。通过以上创新措施的实施,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优势,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传播。同时,也能够提升受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推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知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二)借助多种媒介开展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宣传和推广工作

在传统知识和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借助多种媒介开展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宣传和推广工作时,通过运用创意的宣传手段和策略,设计独特、有趣的宣传内容,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例如,可以制作短视频、动画、微电影等形式的宣传片,通过故事性和情感化的叙事方式,将非物质文化资源生动地呈现给观众。而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专门的推广账号,发布相关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内容,与粉丝进行互动,增加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曝光度和关注度,同时,结合平台特点,使用短视频、话题讨论、线上活动等方式,增进用户的参与度和传播效果。在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时,打造虚拟展览空间,让观众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VR 眼镜等,参观非物质文化资源展览,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观众的体验,还可以根据观众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交互和导览体验。将传统知识与数字内容进行结合创新时,根据传统知识和数字技术的特点,创新发展一些可互动、可参与的媒介形式,开发文化遗产游戏、APP软件,让民众可以通过游戏形式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提高参与和传播的积极性。此外,建立在线教育平台或者移动应用,提供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通过专业教育内容的传播,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在与其他行业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过程中,将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宣传融入影视剧、音乐、艺术展览等媒介中,通过跨媒介的融合,将非物质文化资源推广宣传融入大众生活中,增加影响力和可持续性。通过以上创新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借助多种媒介开展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和认同感,促进传统知识与新媒体的融合,推动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例如,在新媒体融合下,借助当前最火的短视频平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电影《百鸟朝凤》中的唢呐乐曲幕后演奏者,青年演奏家陈力宝在与粉丝“零距离”互动时,通过讲解唢呐的相关知识、教授唢呐的演奏技巧,并以拍摄现场演奏的视频进行上传和分享,以此展现出唢呐文化最为真实的样貌,使唢呐文化走进大众生活。而在其他短视频平台中,也有其他关于唢呐的才艺展示,教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能够使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活力和新生,也能有效推广和保护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三)利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在传统知识和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利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时,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虚拟的文化旅游景点体验。通过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并以虚拟的方式呈现给游客,使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提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导览服务,游客可以在应用上获取相关的文字、音频和视频介绍,了解文化背景、历史故事等,同时还可以提供导览地图、导游推荐路线等功能,帮助游客更好地参观游览。而设计互动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能够让游客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如组织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工坊、非物质文化表演、传统节日庆典等,让游客可以学习和参与其中,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通过故事化的方式进行导览演绎,将历史文化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游客介绍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故事,激发游客的兴趣和想象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文化旅游产品的推广。通过发布有趣、精彩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吸引大量关注和分享,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和传播效果。与此同时,做好与其他行业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推出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将音乐、时尚、美食等行业合作,打造主题活动或特色路线,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体验。通过以上创新措施,可以更好地利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同时也能够实现传统知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产业化有效结合

在传统知识和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产业化有效结合时,应基于多个角度进行。通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创意源泉,开发设计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整合传统工艺技法、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打造独特、高品质的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和艺术的需求。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进行记录、传承和推广时,在线展览、数字媒体内容制作、网络直播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呈现给更多的人,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挖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相关展览、活动和表演,吸引游客前来感受和学习,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培训课程或工作坊,传授相关技艺和知识,培养更多的从业人员时,可以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和学习交流,增加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参与度。在与其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不同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中,例如,在旅游、餐饮、时尚、设计等领域中引入非物质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

此外,地方政府给予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支撑和政策上的引导工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通过以上创新措施,可以有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产业化结合起来,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同时,也能够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例如,皮影戏是一种将工艺美术和戏剧戏曲结合在一起的表演形式,这也使得皮影戏在我国各地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因此皮影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皮影戏的演绎原理是利用光和影进行的表演,皮影戏作为符号承担着深化电影主体内涵的功能,而在《中华熊猫》《桃花源记》等动画影视作品中,以皮影戏作为视觉特色,可以使影片具有独特的传播艺术意蕴。因此,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将皮影戏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化的电影、电视等产业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对皮影戏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也能基于其他角度实现对新媒体等内容的改善和提升。

(五)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并加强大数据手段运用

基于传统知识和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利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并加强大数据手段运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构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立可靠、全面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历史背景、相关人物等内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特点等信息,这样的数据库可以作为大数据运用的基础。

其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进行挖掘和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受众群体的兴趣、需求、消费习惯等信息,从而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群体。

然后,建设智能推送系统,分析受众群体的喜好和行为,结合大数据技术,建设智能推送系统,实现对个性化推荐的精准定位,根据受众的浏览记录、点击偏好等信息,将相应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送给目标受众。

最后,结合新媒体平台和移动应用,如微博、微信、小程序等,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布在受众经常使用的平台上,提高资源的曝光度和传播效果,通过这些平台和应用的用户反馈功能,收集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优化推送策略和内容。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新媒体融合起来,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并加强大数据手段运用,以实现更好地传播、保护和传承传统知识。

四、结束语

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国家历史文脉延续的重要标志,传统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化信息的传播力度越来越快,为此,将传统知识与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合,能够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全新的探索路径,并在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下,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在结合时代特征与受众群体需求的基础下,以此实现更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文化遗产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名胜古迹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