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理念引领下成都东安湖公园设计现状及思考

2024-01-30 21:13李平毅万芊熠
四川建筑 2023年6期
关键词:东安成都公园

李平毅, 万芊熠

(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自贡 643000)

1 公园城市理念

1.1 公园城市的概念

公园城市是一个涵盖整个城市的庞大系统,城市从公园里生长出一组组建筑,组成系统式的绿地而非孤岛式的公园。公园城市是新时期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是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1]。构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活环境,城市设计以最小干预、慢行友好、多元体验、文化激活为理念,演绎出独具魅力的公园城市界面。

公园城市建设就是以公共空间为主体,适应全民共享需要,营建开放型、可达型和亲民型的绿色开放空间,利用公园体系创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公园城市建设以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城市绿地为构建载体,利用山、水、城、林的自然生态格局,营造具有绿色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并将城市文化特色体现于绿色发展之中,用人文理念创建公园城市,促使每个城市能够反映出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公园城市将城市和周边乡村协同发展,振兴乡村绿色产业,以全域旅游规划为重点,整合城乡人居环境,整体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形成自然与城市高度协调统一的空间体系。着力构建以绿色经济为导向的公园城市产业体系,不仅是打造公园城市,更重要的是用公园的理念来管理城市,从而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1.2 成都公园城市现状

在近年的公园城市实践中,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正积极探索公园城市营建路径,力求达到“人城境业”高度协调统一。在保护自然生态要素的前提下,协调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稳固公园城市绿色空间本底,城市绿化覆盖率高达43.5%,依托“两山”“两水”的生态骨架,打造“一山连两翼”的总体生态城市新布局,构建蓝绿交织的公园体系,营造“一轴、两山、三环、七道”的生态格局,重现“花重锦官城”图景。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使城市在自然中有机生长,率先塑造城园相融新城市格局[2]。

2 成都市东安湖公园设计背景及发展现状

2.1 设计背景

纵观人类文明史,每一座城市的兴衰都与城市水系息息相关。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上修建了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此成都彻底摆脱了水患困扰,也为成都“成址不变、成名不改”的悠远历史以及在汉唐时期数度跻身“全国一线城市”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以水定城”成为成都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发展之路,水润城兴绘就了城市与自然相融的新画卷。

2017年成都发布了“东进”战略总体规划,随着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和主场馆场地的确定,成都“东进”路上的“第一城”——东安新城应运而生,作为成都东进战略的核心区域,在一块荒芜的土地上,规划着东安湖未来的布局。东安湖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尊重自然本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塑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强化多元公园场景营造,是公园城市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3]。

2.2 总体设计

水是城市的生命线,更是城市的发展资源,东安新城以“湖”为引,重塑城市新格局。东安湖作为东安新城的核心区域,承载各类体育赛事的场馆、剧院、艺术中心、图书馆环湖而建,再远处居民住宅、商业中心陆续落成,更远处古老的龙泉山脉清晰可见,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人”的东安新城已然成型。

在东安湖公园的设计过程中,继承了兴隆湖设计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以水定城”“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理念以及“河湖分离”的技术被完美复制在东安湖。除此之外,更多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城市发展、满足群众需求的理念和创新的水生态修复技术运用在东安湖的设计之中。

2.3 发展现状

2.3.1 构建成都公园城市范本

成都东安新城承载了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重要使命,东安湖片区是成都东进战略的重要支点,同时东安湖体育中心将成为成都大运会主会场,是成都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又一个重量级作品,更是东安新城城市新地标和集文体、科创、商务为一体的城市新空间,承载了成都提升国际化水平,面向世界开放交流的美好愿景。

东安湖公园以修复自然生态环境,营建优美山水骨架为目标,整体设计以水系串联呈现,组成设计出湖、河、溪、湾、池、渠、瀑、泉、涧、滩十大水系形态,坚持以水为魂、以水为脉、以水为媒,充分考虑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形条件,将东安湖用水系自然分割为生态湿地游览区、生态湖滨活力区、生态运动休闲区,形成一湖三区的形态布局,承载不同的功能,让水与场地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同时借水造山,在地势最高处起一主峰,搭配两次峰,四配峰形成山形骨架[4]。东安湖公园以“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为主导,景观设计以竹文化与林盘文化为主线,与其他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文化多元融合的景观氛围与多姿多彩的文化体验,弘扬天府文化。

注重生态修复、促进城园融合,以满足未来使用者需求为原则,打造一个以秀美的自然山水为基底、多元的文化元素为内涵、丰富的休闲活动为特色兼具农业灌溉和生态修复功能的水库型开放式生态公园[4],构建成都公园城市的范本,助力成都公园城市建设。

2.3.2 公园城市的自然会客厅

东安湖公园的景观打造颇具巧思,既要保证场馆功能合理,又要保证景观空间最优。最终确定了4∶6的硬、软景比例,既保证了场馆用地,又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有效衔接与圆满过渡,打造了“自然生态的景观式公园”。

东安湖公园在设计之初就以营建山水之湖、无界之湖、休闲之湖、运动之湖、人文之湖为目标,强调尊重场地自身的生态本底,同时注重与龙泉山的对望关系,打造成都“望山第一园”;注重“无边界”理念的融入,将城与湖融汇交织,互相渗透;以巴蜀山水文化为基础,通过适度的消费场景承接和展示成都的休闲文化、慢文化;借大运会主题,湖滨、森林与运动相结合,打造成都第一座充分融合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且最具活力和运动气息的公园,融入地域文化,体现时代气质,彰显文化自信。整个场地围绕东安湖,打造东安阁和根据四季景致变换的四座植物园,以及极具川蜀文化特色的十二景,最终以“一湖映一阁四园十二景”呈现。东安湖公园注重场景感、建筑美,突出时代性,它的成功落地使其成为东部新城城市自然会客厅,向全世界来蓉的人讲述公园城市的故事。

2.3.3 塑造未来消费新模式

东安湖公园连接着消费场景与自然湖区,在体育功能之上,它打造的是涵盖复合功能的“体育+”综合体。在东安湖公园的设计上,不是仅仅考虑体育赛事,而是从文体旅等多维角度进行打造,在大运会后,依然能够持续运营,形成良性循环。东安湖片区也将用好现有的资源载体和未来城市空间资源,丰富提升旅游、文化、商业、科技、金融、医疗等衍生产业,开创建圈强链新赛道。

东安湖公园是成都与世界接轨的公园典范,未来将塑造特色慢行街区,成为成都未来公园商业街区代表。使品牌价值和公园资源互相融合,通过营造环境和氛围,使人在置身其中时,体验全新消费模式,用公园城市带动商业聚合成为新趋势。

2.3.4 创造可持续的公园城市

东安湖片区作为成渝发展示范片区,成都中心城区向东辐射的新中心,将通过“办赛营城、示范引领”,围绕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目标,遵循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引擎,着力打造体育赛事和文化展演中心,建设开放时尚活力新城。

东安湖公园对基础建设和生态构建的设计更是将可持续发展考虑了进去,公园内的排污和水生态净化设计,采取“三进七出”布局,落实湖区水动力和应急换水功能设计方案。促使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和园内环境可持续发展。确保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提升生物多样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场地内百余种植物的科学种植以绿道、植物林、景点的形式呈现给游客,诠释公园城市之美。对交通、停车场、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以提高场地附近居民居住便利性。

成都正履行着时代责任,以大运会为契机提增公园城市幸福获得感,划下世界“同心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园城市,一幅“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在这一发展进程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将水资源、生态资源、环境安全与景观功能多维融合,突破常规生态湖区建设思维,将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充分结合,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舒适宜居,探索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公园的构建新路程。

3 公园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的有序生长,城市绿脉、TOD景观多圈合一、产业植入公园、金角银边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生态公园的兴起,公园城市的发展方向是丰富且多样的。通过对东安湖公园的设计及发展现状,总结其辐射片区及城区的公园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3.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材料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的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城市景观中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生态环境材料的运用也成为景观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安湖体育公园的主体育场整体造型采用了正圆形的“飞碟”造型,在建设时着重考虑了环保理念,使用绿色建材有机硅密封胶进行玻璃拼装粘结。主体育场首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采用“预制清水混凝土看台板”,无现浇、无装饰,是目前最为环保的体育场馆施工方法。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整体结构复杂,场馆主体以钢结构为主,钢结构作为绿色建材,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产生的同时,还可反复利用[5]。此外,场馆拥有5.4万m2金属屋面系统,确保场馆滴水不漏;屋面均采用隔声节能设计,内置保温隔热层等多层结构,除具备屋盖作用之外,还可充分节约能源。

在将来的景观设计中延续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生态材料的运用,通过对再生材料、碳捕获等高新技术的探索,打造低碳未来。针对“成都绿色低碳服务业主承载地”特色功能建设,未来城市生态园区将依托国家及市级赋能,聚焦绿色低碳服务业产业链,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3.2 数字技术与物理感知的融入

提出以数字技术与物理感知体验的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化,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打造一系列数字应用场景,充分体现了公园城市示范区数字化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发展导向,在对城市进行公共建筑配套设施和功能化改造的同时,将数字景观与公共建设融合。

东安湖公园运动岛在修建初期就考虑了数字技术与物理感知的融入,放置了多组智能化健身设施。智能健身器材把运动与智能相结合,使用者可以连接手机端登录小程序,不仅可以参照健身视频进行训练,还能看到自己的健身时间、次数、燃烧掉的卡路里,甚至是运动排行榜[6]。初步的智能化技术,加快在社区布局智能化体育公共服务设施,更好满足市民多元化、智能化、便利化的健身需求。

未来将持续推进数字技术的运用与体验,在公园中投放自我持续系统可以让公园自己收集大自然的能量,实现人们的绿色体验,通过人与场地的互动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数字景观与人群活动的关系更近一步,活力体验与人群交融。科学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越物理空间,扩展出新的空间,也凸显出了智慧景观的进步性,并在宏观规划上推进公园城市智能一体化,加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数字乡村等数字生活场景打造,同时发展沉浸式影院、数字艺术展等服务。

3.3 景观设计进一步促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设计与商业的巧妙结合,让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针对“成都世界赛事名城主承载地”特色功能建设,围绕“办赛营城、以流定形”思路,推动体育场馆、东安剧院等多元化发展,加快成都承办国际国内赛前赛后高能级文体赛事活动,积极申办高能级职业体育赛事和活动IP,并兼顾服务全民健身运动,扩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产业,打造西部文体赛事和文化展演聚集地,促进消费并产生新的需求,让公园里面也有业态,同时设计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经济效应,加速推动社会经济复苏。

4 结束语

东安湖公园深刻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塑造湖城共生的城市新中心,着力建设成为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生态公园,展现蜀地秀美画卷。我国的公园城市建设也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不断践行生态城市理念,促进人与城市共发展。在未来的生活中,公园城市更多将体现出城市的多元、包容与混合,多学科的跨界融合。期望未来的公园城市,使人与场所之间有更深层次的联系,打破传统的规范和形式,让城市景观和生活变得更有弹性,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精神体验和个性化的需要。

猜你喜欢
东安成都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在公园里玩
霞浦东安村建成跨海大桥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东安屯有我辽阔的往事
一见如故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