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包容中创新中国当代文学艺术

2024-01-31 13:08汪涌豪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学艺术现代文明中华文明

汪涌豪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所概括“五个突出特性”,可称是对中华文明的精准定位。

此前,总书记已经讲清楚每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同,发展道路因此也不同,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生息发展及壮大的滋养,讲清楚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此,对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意基础作了一系列指示。结合“四个讲清楚”看“五个突出特性”,个人对如何深刻领会与贯通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者,尤其是在和平包容中创新自己的文化,有非常切身的体会。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与文明从来兼顾天人、道体、心性与知性,于己关注道德修养与人格完善,于人重视见贤思齐与进德修业;对内强调人的尊贵,以民为邦本为执政理念;对外强调天下为公,以进于大同为终极理想。又因为充满人道情怀,富于实用理性,注重历史经验,而反对强权和武力,推崇兼收并蓄。在此基础上,它信仰“天道酬勤”,长以“革故鼎新”“自强不息”自励。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又不断求新求变,所谓“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将上述精神落实到方方面面,包括文学艺术,无不洋溢着由转益多师和砥砺求新所透发出的豪迈与自信。

进入新时代,如何接续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个人以为能知在和平包容中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既要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要创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路径,真正体认任何文明都延续着该国家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被各国各民族所珍视,又可以给全人类提供足资借鉴的精神资源。中国的文学艺术要发展,要走出去屹立于世界文学艺术之林,需要在挑战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正如只有充满自信、善于创新的文艺,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借鉴吸收其他文明体所创造的优秀艺术成果。同样,只有善于借鉴吸收各种文明体的优秀艺术,才能更自信地创新自己的文艺。

故我们一定要以总书记要求的“开放胸怀”,在和平包容中学习进步;又一定要具备总书记要求的“无畏品格”,积极创新进取,从而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猜你喜欢
文学艺术现代文明中华文明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谈文学艺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宁夏文学艺术上的本土性特征